中国太空站第六批科学实验样本顺利返回 共重约31.5公斤

中国太空站第六批科学实验样本顺利返回 共重约31.5公斤 中国太空站第六批科学实验样本昨日随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其中生命类实验样本在今日凌晨转运至北京并交付科学家,材料类实验样本后续将随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运抵北京。今次返回的科学实验样本涉及23项科学实验项目,包括蛋白质晶体、生命有机分子、种子等32种生命类实验样本,以及无容器材料、高温材料和舱外暴露材料等18种材料类实验样本,总重量约31.5公斤。科学家将会分析这些样本,为相关药物研制、疫苗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2024-05-01 16:45:17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神十七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航天员带回31.5公斤太空特产

神十七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航天员带回31.5公斤太空特产 据央视新闻报道,本次下行返回的科学实验样品涉及23项科学实验项目,包括人成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蛋白质晶体、生命有机分子、种子等32种生命实验样品以及无容器材料、高温材料和舱外暴露材料等18种材料样品,总重量约31.5公斤。今日凌晨,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先期转运至北京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体单位,对返回的生命实验样品基本状态进行检查确认后,现场交付科学家。后续,科学家将对返回的生命类细胞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蛋白组学检测等生物学分析,通过微重力环境下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为相关疾病预防与干预提供新的线索。对生命类蛋白质样品进行晶体衍射分析,获得更精准的蛋白质三维结构信息,研究靶点蛋白,为相关药物研制、疫苗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材料类科学实验样品将随神舟十七飞船返回舱运抵北京,科学家将进行地面和空间样品的组织形貌、化学成分及其分布差异等测试分析,研究重力对材料生长、成分偏析以及凝固缺陷的影响规律,为重要新材料制备提供支撑,同时有望在月壤加固材料、月壤原位资源化利用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神舟十七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倾倒状态落地、舱门已开

神舟十七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倾倒状态落地、舱门已开 其间,神舟十七号迎来了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乘组完成两次出舱活动。神十七乘组在轨期间,共开展了84项空间应用在轨实(试)验,生成了60余种200多个各类样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在轨期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还与地面科研人员密切协同,完成了首批舱外暴露实验材料样品取回工作,首批材料暴露样品包括非金属及金属两类,总计407件。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太空归来后正式亮相 在空间站驻留187天刷新记录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太空归来后正式亮相 在空间站驻留187天刷新记录 在完成恢复期各项工作、进行恢复健康评估总结后,3名航天员将转入正常训练工作。汤洪波说,出舱活动时“昼伏夜出,白天巡视和等待,晚上出来干活 ”。这是由于太阳翼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电流,影响航天员作业安全。据悉,神舟十七号乘组在中国空间站驻留187天,刷新了乘组在轨时间的纪录,是“最长太空出差乘组”。神舟十七号乘组在轨期间,共开展了84项空间应用在轨实(试)验,生成了60余种200多个各类样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与地面科研人员密切协同,完成了首批舱外暴露实验材料样品取回工作,首批材料暴露样品包括非金属及金属两类,总计407件。神舟十七号带回的科学实验样品涉及23项科学实验项目,包括人成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蛋白质晶体、生命有机分子、种子等32种生命实验样品以及无容器材料、高温材料和舱外暴露材料等18种材料样品,总重量约31.5公斤。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神舟十七号返回舱4月30日17:46成功着陆,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顺利出舱。

神舟十七号返回舱4月30日17:46成功着陆,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顺利出舱。 神十七去年10月26日发射,在轨187天,期间开展了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多项实验试验。空间站现已交接予4月25日发射的神舟十八号(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乘组。 (新华社)

封面图片

中国太空站将开展实验探究外星生命存在可能性

中国太空站将开展实验探究外星生命存在可能性 中国太空站将进行极端生态环境生命生存模拟实验,以探究外星生命是否存在这一谜题。 综合央视新闻和星岛日报报道,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星期四(1月18日)凌晨1时46分,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中国航天员将在空间站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 据悉,天舟七号搭载着一批需要在太空进行的科学实验载荷,包括厌氧古菌,希望能够在空间站中验证它们在模拟火星的环境中以及宇宙辐射的极端环境下是否能够生存的问题,从而探究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厌氧古菌广泛分布于深海、水稻田、反刍动物的胃等厌氧环境中,在地球上并不罕见。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东秀珠说,这类细菌只需要氢气、二氧化碳就能活,并能产生甲烷气体。 据称,美国航空航天局好奇号火星探测器自2012年登陆火星以来,多次探测到不明原因的甲烷信号,科学家推测这些甲烷有可能是外星生物的代谢物。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刘竹说,中国航天员将在太空站进行的试验将以反向验证的角度证明,如果产甲烷菌能在太空的极端环境下存活,并且能够产生甲烷,就能论证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可在地外的环境中生存,甚至生长。 2024年1月19日 10:06 PM

封面图片

神舟十七号乘组已顺利离开空间站 将择机再入返回

神舟十七号乘组已顺利离开空间站 将择机再入返回 据悉,神舟十七号乘组的3名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于2023年10月26日入驻中国空间站,目前已在轨驻留6个月左右。其间,神舟十七号迎来了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乘组完成两次出舱活动。在今年3月2日的第二次出舱活动中,航天员首次完成了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的维修任务。神十七乘组在轨期间,共开展了84项空间应用在轨实(试)验,生成了60余种200多个各类样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与地面科研人员密切协同,完成了首批舱外暴露实验材料样品取回工作,首批材料暴露样品包括非金属及金属两类,总计407件。这些样品由航天员完成拆卸并存储,随航天员和神舟飞船一起返回地面,交由科学家进一步开展地面研究工作。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