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未来继续加装避雷器及水闸应对气候变化影响

中电:未来继续加装避雷器及水闸应对气候变化影响 中电表示,早在20年前已有在户外电力设施安装避雷器,随著气候变化影响,未来两三年会继续在有风险位置加装避雷器,除了高、中风险位置,甚至低风险位置也会考虑。中电又说,会在雨季前进一步在60多个变电站加装水闸。 2024-06-24 12:26:27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电称随著气候变化影响 未来两三年续于户外电力设施加装避雷器

中电称随著气候变化影响 未来两三年续于户外电力设施加装避雷器 中电连接元朗至深圳的40万伏特架空供电系统,昨日凌晨录得电压骤降,中电提出取短、中、长期措施应对极端天气威胁,减低影响。中电输电及供电业务部高级总监张宝中表示,中电早在20年前已在户外电力设施安装避雷器,是参考了天文台有关受雷撃机率高的数据,而随著气候变化影响, 未来两三年会继续加装避雷器, 除了高、中风险位置,甚至低风险位置也会考虑。张宝中在本台节目《千禧年代》表示,目前已在超过700个变电站安装了防水闸,会针对渠务署风险,在雨季前于60多个变电站加装水闸。至于会否就停电事故向客户补偿,张宝中说,现时应聚焦在最近电力事故,减低发生机会,并尽快复修。 资深电机及屋宇装备工程师何永业在同一节目建议,中电应定出优次,加快落实中期措施,又指今年4月6日,龙鼓滩发电厂内的设备故障,出现短暂电压骤降,如果4月事件后,中电立刻加强闪电保护装置,相信能减低发生日前事件的机会。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主席刘国勋表示,接二连三发生电压骤降状况不理想,建议未来北部都会区,将电缆建于地底。 2024-06-24 10:34:16 (1)

封面图片

解振华与克里举行视像会议 商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解振华与克里举行视像会议 商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两岸国际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举行视像会议,双方同意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10/10/8:23)

封面图片

化石记录揭开气候变化灭绝风险的秘密

化石记录揭开气候变化灭绝风险的秘密 艺术再现三叠纪晚期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物种灭绝事件之前(左)和之后(右)的海底场景。资料来源:Maija Karala在地球生命史上,过去的气候变化(通常由火山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自然变化引起)是无数物种灭绝的原因。但是,迄今为止,人们还不清楚是什么因素导致物种对这种变化的适应力增强或减弱,也不清楚气候变化的程度如何影响物种灭绝的风险。在牛津大学研究人员的领导下,这项新研究通过分析过去 4.85 亿年来海洋无脊椎动物(如海胆、蜗牛和贝类)的化石记录,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海洋无脊椎动物有丰富的化石记录,而且研究得很透彻,因此可以确定物种灭绝的时间和可能的原因。信息图表总结了研究发现的决定物种因气候变化而灭绝风险的关键特征和因素。资料来源:Miranta Kouvari(科学图形设计)。研究人员利用涵盖9200多个属的29万多条化石记录,整理出了一个可能影响灭绝恢复力的关键特征数据集,其中包括以前未深入研究过的特征,如偏好温度。研究人员将这些特征信息与气候模拟数据相结合,建立了一个模型,以了解哪些因素在气候变化期间对确定灭绝风险最为重要。主要发现作者发现,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物种更容易灭绝。特别是,在不同地质阶段气温变化达到或超过 7°C 的物种更容易灭绝。作者还发现,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如极地地区)的物种更容易灭绝,而只能在狭窄的温度范围(尤其是低于 15°C 的温度范围)内生活的动物灭绝的可能性要大得多。然而,地理范围的大小是预测灭绝风险的最有力因素。地理范围较大的物种灭绝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体型也很重要,体型较小的物种更容易灭绝。所研究的所有特征对灭绝风险都有累积影响。例如,同时具有较小地理范围和较窄热范围的物种甚至比只具有其中一种特征的物种更容易灭绝。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库珀-马拉诺斯基(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说:"我们的研究发现,地理范围是预测海洋无脊椎动物灭绝风险的最有力因素,但气候变化的幅度也是预测灭绝的重要因素,这对当今面临气候变化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影响。"目前,人类驱动的气候变化已经将许多物种推向或超越了灭绝的边缘,这些结果有助于确定面临最大风险的动物,并为保护它们的战略提供依据。领衔作者艾琳-索普教授(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说:"地质历史的证据表明,根据气候变化的预测,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峻的未来。特别是,我们的模型表明,生活在两极或热带地区、热范围小于15°C的物种可能面临最大的灭绝风险。然而,如果局部气候变化足够大,就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物种大量灭绝,有可能使我们更接近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据研究小组称,未来的工作应探索气候变化如何与海洋酸化和缺氧(海水缺氧)等其他可能导致物种灭绝的因素相互作用。布里斯托尔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也参与了这项研究。布里斯托尔大学的丹-伦特(Dan Lunt)教授说:"这项研究表明,在地球历史上,海洋生物的灭绝风险与气候变化密不可分。当我们不顾一切地继续通过燃烧化石燃料造成气候变化时,这应该成为对人类的一个严酷警告。"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新研究揭示让动物更易因气候变化灭绝的因素

新研究揭示让动物更易因气候变化灭绝的因素 英国牛津大学一项新研究,通过研究化石记录揭示了让动物更易因气候变化灭绝的因素,有助确定当今哪些物种最易受人为因素导致的气候变化影响,为制定保护战略提供依据。 新华社星期一(3月11日)报道,英国牛津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在地球生命史上,过去的气候变化通常由火山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自然变化引起,曾是造成无数物种灭绝的“祸首”。但迄今人们并不清楚哪些因素可使物种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增强或减弱,也不清楚气候变化幅度如何影响物种灭绝风险。 牛津大学、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分析了众多海洋无脊椎古动物的化石记录,其中有的物种存活于距今约4.85亿年前,这些记录涵盖9200多个属。 研究人员整理出可能影响物种复原力的关键特征的数据集,再将这些特征信息与气候模拟数据相结合建立新的模型,以了解在气候变化期间哪些因素对确定灭绝风险最为重要。 研究发现,面临气候变化幅度相对更大的物种更有可能灭绝,尤其是在不同地质阶段经历过气温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七摄氏度的物种;生活在极地地区等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物种,以及只能适应小幅气温变化的物种,灭绝几率更高;物种生存的地理范围大小是预测灭绝风险的最有力因素,地理分布范围较大的物种,其灭绝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体型也很重要,体型较小的物种灭绝风险较高。 所有上述特征对灭绝风险都有累积影响。例如,同时具有较小地理分布范围和较窄温度适应范围的物种,比只具备其中一项特征的物种更容易灭绝。 研究人员认为,未来应探索气候变化如何与其他可能导致物种灭绝的因素相互作用,如海洋酸化、海水缺氧等。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2024年3月11日 10:01 PM

封面图片

刘振民︰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与加州开展地方合作重要领域

刘振民︰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与加州开展地方合作重要领域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以视像形式在美国柏克莱举办的「中美地方气候行动高级别活动」上致辞,提到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加州是美国以至全球科技创新的先导,在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碳市场建设等方面,都走在各州前列。他期待加州保持气候行动的积极势头,对美国国际国内气候政策的连续性及稳定性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美国联邦政府切实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在《巴黎协定》下的义务及承诺。他说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与加州开展地方合作的重要领域,多年来加州与中国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及地方政府,开展良好合作并取得积极成果,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机制,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法规标准等领域交流。刘振民期望,今次会议可推动双方持续开展多领域、多层级的务实合作,将「三藩市愿景」转为「实景」,为全球应对气候作出贡献。他强调面对气候变化挑战,中方愿与美方共同维护多边共识,聚焦务实行动,加快绿色转型,携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2024-05-30 08:13:53

封面图片

研究:气候变化影响大脑健康

研究:气候变化影响大脑健康 研究发现,极端高温和气候变化不但会影响痴呆症、癫痫症和抑郁症等疾病的患病率,还会增加入院、残疾甚至死亡的相关风险。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神经科学文献,揭示了极端高温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心理健康和神经系统疾病。 领导这项研究的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教授西索迪亚说:“大脑必须维持在相对狭窄的温度范围内才可正常运作。如果大脑患有疾病,那大脑的体温调节能力就会受到损害。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若处在非同寻常的热浪环境中,很可能会使他们的病情变得更糟糕。” 在这项星期三(5月15日)发表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审查了332份报告,探讨环境对19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和其他形式的痴呆症、偏头痛、中风、多发性硬化症和脑膜炎。他们还收集了有关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因为精神疾病经常与神经系统疾病并存。研究结果显示,天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每一种疾病,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引发较高的患病率或导致病情恶化。 研究员的发现包括,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和其他痴呆症的人在极端高温下很难做出适应性选择,如寻求帮助、穿更轻便的衣服或多喝水。此外,夜间高温往往会影响睡眠质量,而睡眠不足则会使癫痫症变得更严重。 研究环境对大脑影响的神经科学家伊基兹说,气候变暖对大脑造成的损伤,或要到进行医疗干预后才会被发现。为此,科学家呼吁开展更多研究和政策干预,以减轻气候变化对个人和公共卫生系统造成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在较贫穷的国家。 2024年5月16日 12:00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