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器由理大团队设计 嫦娥任务总设计师指认真及负责克服困难

采样器由理大团队设计 嫦娥任务总设计师指认真及负责克服困难 国新办举行记者会介绍嫦娥六号任务情况。任务总设计师胡浩说,任务获得香港理工大学特别支持,因为月球采样器的设计,是由理大团队负责研制,该团队原本不是从事航天设计及生产,过程中克服很多困难,很不容易,但团队认真及负责,令采样器没有任何问题,令今次任务所采集样本的重量,成果可期。他说希望有更多香港同胞能踊跃参与研究,期望相关机构及学校能够出好的成果。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就表示,中外科学家使用中国探月资料,已发表1900多篇论文,从嫦娥五号月球样本中,中国科学家发现月球第6种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研究证明月球在19亿6千万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令目前已知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10亿年,而月球样本研究进入「嫦娥时代」,极大丰富了人类对月球乃至宇宙的认知。 2024-06-27 15:54:12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理大团队合作研制表取采样执行装置已随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软著陆

理大团队合作研制表取采样执行装置已随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软著陆 理工大学表示,科研团队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制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已随「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软著陆」,日前完成全自动的表土采样及封装任务,亦是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表土采样。理大指,载有月壤样本的「嫦娥六号」飞行器已从月球背面起飞,预计本月25日将样品带返回地球。理大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容启亮指出,由于受到「地、月自转」速度影响,人类不能直接观测月背以及直接通讯,无论是探测抑或登陆,今次的采样任务,比在月球正面采样面对的挑战更大。理大指出,团队根据过往航天项目累积的经验,在「嫦娥六号」装置进行多项改进,令采样任务可快速完成。理大解释,所采用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有配备封装系统,以全自动多点方式采样,有别于其他国家透过钻取及人手挖掘方式采样。而在整个采样过程中,首先由安装在采样器旁的高温近摄相机以导航采样,然后将样本倒进初级封装系统的样本罐内。当采样完成后,封装系统将月球样本封装保存;采样器在近摄相机导航下,再将样本罐准确提放到上升器内,带回地球。理大副校长赵汝恒表示,理大有超过30年航天科研工作经验,是香港唯一一间多次参与国家航天任务的大学,感谢国家信任与支持,期望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2024-06-07 12:57:51

封面图片

嫦娥六号副总设计师:月球背面采样有望为完整了解月球历史提供机会

嫦娥六号副总设计师:月球背面采样有望为完整了解月球历史提供机会 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介绍,嫦娥六号首次实现月球背面样品采集,有望为研究月球的二分性,完整了解月球的历史提供机会。 中国国新办星期四(6月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有关情况。李春来在会上介绍,嫦娥六号选择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进行着陆,主要是基于科学技术的综合考虑。 李春来说,技术方面,在月球背面无法直接跟地球通信,在月球背面采样和着陆就必须克服这个障碍,必须要发射中继星才能在月球背面进行采样和着陆。这对深空通信技术是一个重要的验证和提升。 另外一方面技术上要克服的是,月球背面的地形和地貌要比正面复杂得多。“所以在这样的地方成功着陆、采集样品要克服很多困难。但也有助于提升月球探测任务的技术水平,为未来在复杂的探测任务条件下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李春来指出,在科学研究方面,南极-艾特肯盆地是现在发现的月球上最大、最深、最古老的盆地,研究这里的地质构成、物质组成、演化历史,有助于了解月球甚至地球早期的地质演化历史。迄今为止,人类采集的10多份月球样品,包括嫦娥五号样品,都是在月球正面采到的,嫦娥六号首次实现月球背面样品采集,有望为研究月球的二分性,完整了解月球的历史提供机会。 李春来说,“南极-艾特肯盆地采集的样品还有可能采集到月球深部甚至月幔的样品,将为研究月球内部物质成分提供宝贵数据。因此,选择在背面着陆采样,能够实现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也推动月球探测技术的进步,体现出嫦娥六号任务的多重意义。” 2024年6月28日 11:01 AM

封面图片

香港理大研发关键装置助嫦娥六号月背采样

香港理大研发关键装置助嫦娥六号月背采样 香港理工大学团队研发关键装置,协助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 综合香港中通社和新华社等报道,中国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完成人类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当中执行表取采样的关键装置由香港理工大学参与研制。香港理大星期五(6月7日)在记者会上介绍,如何突破月背采样的技术难关。 理大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容启亮指出,由于受到地、月自转速度影响,人类不能直接观测月背及直接通讯,而且月背环境复杂、月壤特性不确定,无论是探测或登陆,此次采样的难度和挑战都比在月球正面采样更大。 为配合月背工作环境,采样时间大幅缩短。容启亮说,控制算法和采样策略都要重新设计和优化,提高采样智能化、自动化程度。 据悉,整个采样过程首先由安装在采样器甲和乙旁的高温近摄相机导航采样,然后将样本倒进初级封装系统的样本罐内。当采样完成后,封装系统将月球样本封装保存。采样器在近摄相机导航下,将样本罐准确提放到上升器内带回地球。这里的高温近摄相机、样本罐、封装机构都由理大参与设计和制造。 嫦娥六号上升器6月6日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将装载着月背样品的容器从上升器被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预计25日将样品带回地球。 对于理大能否申请取得月壤研究,容启亮称,要再申请并说明研究用途,希望能研究月壤化学成分,由此探索宇宙形成奥秘。 自2010年起,理大一直积极参与中国大陆的太空探索计划,携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太空仪器,利用先进地形测量技术协助评估及选取合适的着陆点,先后协助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探月任务和天问一号火星任务取得成功。 2024年6月8日 9:59 AM

封面图片

理大参与研发采样装置助嫦娥六号完成月背采样

理大参与研发采样装置助嫦娥六号完成月背采样 国家月球探测器嫦娥六号,近日完成人类史上首个月背表土采样任务。执行是次任务的的关键组件「表取采样执行装置」,是由香港理工大学科研团队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制。理大自2010年起,一直参与国家的太空探索计划,包括协助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探月任务和天问一号火星任务取得成功。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认为,特区政府应思考是否设立多个长期的星空探测项目,他亦相信项目对年轻人带来正面影响,增加对国家的认同。 2024-06-07 18:20:42

封面图片

嫦娥六号返回器著陆内蒙古 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嫦娥六号返回器著陆内蒙古 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嫦娥六号返回器下午2时07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著陆,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国家航天局局长、嫦娥六号任务指挥部总指挥长张克俭宣布,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嫦娥六号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人员致以祝贺。习近平在贺电中说,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中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回收后的返回器将空运至北京开舱,取出样本容器及搭载物。国家航天局将择机举行交接仪式,正式向地面应用系统移交月球样本,后续开展样本储存、分析和研究相关工作。 2024-06-25 18:37:50

封面图片

嫦娥六号任务明天发射 将在月球背面采样

嫦娥六号任务明天发射 将在月球背面采样 嫦娥六号任务计划星期五(5月3日)发射,将在月球背面采样。 中国国家航天局官网消息,经工程任务指挥部星期三(5月1日)综合研判决策,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计划5月3日实施发射。 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目前任务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执行此次发射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即将加注推进剂。这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第二次执行探月工程发射任务,将运送嫦娥六号探测器至地月转移轨道,以实施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 发射窗口是指适合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此次任务在综合考虑地月位置关系等因素基础上,工程团队应用“窄窗口多轨道”发射技术,为火箭在连续两天、每天50分钟的窗口内,共设计了10条奔月轨道。 嫦娥六号探测器和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上星期六(4月27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相关工作后,器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5月初择机实施发射。 嫦娥六号探测器、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分别于1月、3月运抵发射场后,陆续完成总装、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承载着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的活动发射平台,4月27日缓缓将器箭组合体从垂直测试厂房安全转运至发射区。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推进剂加注等工作。 2024年5月2日 8:35 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