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央行开展国债借入操作乃至后续卖出国债的方式得到进一步明确。央行采取信用方式借入,意味着央行将不会向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央行:已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债券借入协议 持续借入并卖出国债

央行:已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债券借入协议 持续借入并卖出国债 今日有消息称,央行已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了债券借入协议。对此,记者求证,央行确认该信息,目前已签协议的金融机构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有数千亿元,将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且将视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借入并卖出国债。(财联社)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将向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中国央行将向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将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分析认为,此举预示着中国央行将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星期一(7月1日)在央行官网公告,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综合彭博社和路透社报道,交易商和分析师认为,中国央行此举是为稳定国债收益的下滑,并预示着央行将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 中国央行上述消息出街后,10年和30年期国债收益上升近四个基点。 彭博社报道引述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说,此举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可能最快本周就在公开市场开展国债卖出操作。在10年国债收益率降至历史低点之际,卖出国债有利于稳定长债利率,防范利率风险。 中国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5月底发文称,央行会在必要时候卖出国债,表明央行将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管理流动性。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6月19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深度逐步提升,央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逐渐成熟。央行正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这个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 他说,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2024年7月1日 3:26 PM

封面图片

秦鹏: #中共央行 借入 #国债 无锚印钞来了?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据报已就国债借入与两国有大行达成意向

中国央行据报已就国债借入与两国有大行达成意向 知情人士说,中国央行已初步选定两家国有大行开展借入国债操作,这可能是该行为冷却市场涨势迈出的一步。 彭博社星期四(7月4日)引述知情人士称,中国央行已与中国工商银行签订借券协议,并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沟通借券事宜。目前暂不清楚央行是否与其他银行也达成协议,或计划于何时以何利率水平借入多少债券,也不清楚它是否会提供任何担保证券。 此前,中国央行星期一(7月1日)公告,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彭博社报道,央行在基准国债收益率跌至历史新低之际宣布这一消息,令外界猜测它可能在囤积国债以便日后卖出,以平抑过热的市场。 中国央行几个月来一直在给债牛行情降温,以推高收益率;投资者则热烈讨论这一策略在实践中将如何操作。买卖国债也可能是央行流动性管理工具箱的一部分。 此举或能为国债收益率筑底,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及对降息的押注已让中国国债收益率创下新低。贷款需求疲软之际,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裕也推动了债券收益率的下跌,政府为加码财政刺激增加举债也没能吓退债券买家。 2024年7月4日 11:44 AM

封面图片

央行卖出国债渐近 机构称存量、增量影响皆有限

央行卖出国债渐近 机构称存量、增量影响皆有限 随着央行采取实质行动,央行卖债也即将进入 “实操” 环节,对债券市场有何影响?国联证券认为,央行借券短期有利于资金面平稳,而长期看将使流动性边际收紧,不过整体影响还取决于借券融券的总金额。从时间维度上看,若依现有规定,央行购回债券以释放流动性的时间范围可能在一年之久。国盛证券根据测算发现,无论从存量角度还是增量角度考虑,影响程度皆有限。从存量角度考虑,国盛证券表示,如果央行借券,而一级交易商没有再买入债券,后续央行再在二级市场卖出国债,这种情况下相当于存量规模不变,央行借券对存量市场几乎没有冲击。另外,考虑到调控是个持续的过程,国盛证券称,上述 1.3 万亿规模中,如果其中 1/3 借给央行,那么可以借给央行的 10 年以上国债有 4200 亿元左右,将其平摊到未来 6 个月,每个月影响规模仅在 700 亿元左右,影响程度有限。从增量角度考虑,国盛证券表示,如果考虑到未来一年的长期限国债增量,包括未来可能的 1 万亿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一般情况下 3000 多亿元的长期国债供给,这部分增量合计来看平摊在每个月的规模也就两三百亿元。因此从增量角度来看增加债券供给对央行借券影响程度也有限。(第一财经)

封面图片

广发证券:国债借入操作及后续可能的卖出操作 或引致长期利率中枢上修

广发证券:国债借入操作及后续可能的卖出操作 或引致长期利率中枢上修 广发证券研报表示,7 月 1 日,央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国债借入操作类似于权益市场的 “融券”,此次启动意味着央行的工具箱构成进一步多元化,可能是为了便于下一阶段开展国债买卖操作。先开展借入操作,借入长期 / 超长期国债,再开展国债卖出操作,会给政策调控长期利率提供更多 “子弹” 与 “空间”。对于资产价格,国债借入操作以及后续可能的卖出操作,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引致长期利率中枢上修,对债券、红利资产等利率敏感型资产将形成负面逻辑;但它有利于提升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配置固收类资产的收益,有利于稳定中美利差和汇率,从而有利于人民币资产的比价优势。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