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盈精密:目前重要客户的 AI/AR 眼镜正在开发当中

长盈精密:目前重要客户的 AI/AR 眼镜正在开发当中 长盈精密 7 月 10 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 2023 年已为北美虚拟现实品牌 AI 眼镜提供结构件,目前重要客户的 AI/AR 眼镜正在开发当中。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长盈精密:已与 AI Figure 和北美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长盈精密:已与 AI Figure 和北美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长盈精密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主要是在人形机器人的精密零组件产品上,例如关节齿轮、轴承等等,目前已经与 AIFigure 和北美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已接到订单。

封面图片

立讯精密董事长:代工没有灵魂 但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有灵魂

立讯精密董事长:代工没有灵魂 但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有灵魂 王来春切身感受到,很多人喜欢把制造业称为代工,“什么叫代工?我觉得代工是纯粹没有市场分析,没有技术沉淀,没有办法解决客户痛点的(业态),那种才叫代工。”无论是立讯精密,还是跟立讯精密同类性质的企业,“事实上,都是在为市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在消费电子方面,立讯精密因代工苹果无线耳机AirPods、iPhone手机而广为人知。王来春曾表示“我们是方案的解决商,很难说单纯的代工厂还能存在,不是只有整机厂商才能活下来,我们立志做一个‘摆渡人’,而不是‘淘金人’。”在消费电子业务之外,汽车领域是立讯精密探寻的新增长曲线。2021年,王来春推出“三个五年计划”,全方位发展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工业、医疗等业务,在汽车业务领域,她制定了Tier1(一级供应商)业务进入全球前十的战略目标。2024年将是AI产业爆发元年,深耕智能制造的立讯精密也在瞄准AI机会。比如,针对AI算法对数据传输提出的新要求,2月23日,立讯精密旗下子公司立讯技术推出了全新800G光模块产品,为下一代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与存储、云计算等行业提供端到端的支撑与服务。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日本酿酒企业麒麟正在利用生成式AI帮助开发新产品】

【日本酿酒企业麒麟正在利用生成式AI帮助开发新产品】 据 The Register 12 月 19 日报道,日本酿酒企业麒麟宣布正在使用生成式 AI 帮助开发 Kirin Hyoketsu 系列即饮产品。据悉,麒麟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会涉及到客户采访,平均需要 50 个小时,而这往往会延长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麒麟正在利用生成式 AI 考虑在客户访谈中进行的调查。通过向模型提出有关产品概念和口味的问题,麒麟公司希望能获得用于设计新产品的见解。 快讯/广告 联系 @xingkong888885

封面图片

斯坦福的一个研究团队正在开发一种新的 AI 辅助全息成像技术,该技术据称比其研究人员见过的任何技术都要薄、轻和高质量。它能将增强

斯坦福的一个研究团队正在开发一种新的 AI 辅助全息成像技术,该技术据称比其研究人员见过的任何技术都要薄、轻和高质量。它能将增强现实(AR)头戴设备带入一个新的水平吗? 目前,实验室版本的视野很窄,只有11.7度,比Magic Leap 2甚至微软HoloLens都小得多。 但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成像实验室(Computational Imaging Lab)有一整页都是视觉辅助工具,这些工具表明它可能正在研究一些特别的东西:一套更薄的全息组件,几乎可以安装在标准眼镜框架中,并经过训练,可以投射出在不同深度出现的逼真的、全彩的、移动的3D图像。 像其他AR眼镜一样,它们使用波导,这是一种引导光线穿过眼镜进入佩戴者眼睛的组件。但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独特的“纳米光子超表面波导”,可以“消除对笨重的准直光学器件的需求”,以及一种“学习物理波导模型”,该模型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大幅提高图像质量。研究指出,这些模型“通过相机反馈自动校准”。 尽管斯坦福大学的这项技术目前还只是一个原型,其工作模型似乎是连接在一个长凳上和3d打印的框架上,但研究人员正在寻求颠覆当前的空间计算市场,该市场还包括笨重的透式混合现实耳机,如苹果的Vision Pro、Meta的Quest 3等。 参与撰写这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的博士后研究员Gun-Yeal Lee说,在能力和紧凑性方面,没有其他增强现实系统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标签: #AR眼镜 #斯坦福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封面图片

英特尔入股立讯精密 将有助立讯打开北美AI服务器市场

英特尔入股立讯精密 将有助立讯打开北美AI服务器市场 针对这次英特尔入股立讯技术的情况,相关产业链人士向记者分析,在当前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英特尔作为北美头部半导体芯片厂商,对立讯技术的战略投资,更进一步助力立讯打开北美AI服务器市场。或受此消息及苹果发布Apple Intelligence等消息影响,6月17日,立讯精密股价飙升,盘中涨幅一度到达9.75%,收涨7.71%,报37元/股,总市值2656.6亿元。据了解,目前,立讯精密已经与英特尔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主要合作业务包括数据中心光/电连接(统称高速互联产品)、液冷散热系统、电源系统等,立讯技术还为英特尔合作伙伴联盟(IPA)以及通用服务器产业技术创新链中的多家企业提供完整的高速互连及热管理解决方案。此外,立讯技术也是Intel OCSP社区部件及方案的厂商,入选开放通用服务器平台(OCSP)推荐目录系列产品包括高速线缆、高速连接器、散热风扇、冷板解决方案。“英特尔的优势在于芯片,立讯的优势在于高速互联,针对下一代服务器/交换机芯片的传输速率、规格要求,立讯可以联合英特尔提前进行高速互联产品的预研开发,以适应匹配下一代芯片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下服务器/交换机在传输上的痛点问题,比如铜缆连接远距离传输的损耗、高带宽功耗等问题。”上述产业链人士进一步表示道。随着英伟达GB200带火铜连接,立讯精密的通讯服务器业务开始被市场关注。目前,以“果链”闻名的立讯精密,正在努力扩大业务版图,开始与更多头部服务器客户建立深度合作。除英特尔外,在公司2023年网上业绩说明会上,立讯精密被投资者提问“是否和英伟达达成合作”?会上,立讯精密首次正面回应与英伟达关系,表示:“我们有间接和直接服务包括这家客户在内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客户。”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电子半导体产业的高速发展,英特尔也频频出手,深度布局国产电子产业链。英特尔官网的投资成功案例一栏显示,A股上市公司康希通信(688653.SH)、澜起科技(688008.SH)、华勤技术(603296.SH)等均是英特尔的被投企业。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被忽视的果链巨头

#内幕消息 被忽视的果链巨头 被低估的深圳女企业家 这个女人真的太传奇了。 你们知道吗? 中国消费电子行业,诞生了三位女富豪了。其中最出名的有两位,蓝思科技的周群飞和立讯精密的王来春。 那你知道还有一位是谁吗?我告诉你,她叫曾芳勤。 在许多女性富豪榜单中,我经常见到这个名字,那这位低调的女富豪到底什么来头? 经过我的调查发现,曾芳勤执掌的公司叫做领益智造,也是一家上市公司,市值曾经最高到达过千亿。 这几天,我专门去深圳调研了这家公司,结果让我非常惊讶,领益智造居然是一家丝毫不亚于蓝思科技和立讯精密的消费电子产业链公司,也是隐藏在深圳的超级巨头。 而,这个叫曾芳勤的女企业家,也同样具有非常传奇的色彩。 先来看看公司基本面。 领益智造的主营业务叫消费电子精密功能件和结构件,一年收入有300多亿,净利润10几个亿,是我们熟知的果链,现在也是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精密功能件供应商。但目前总市值已经回落到300多亿,市盈率仅在20多倍左右。 什么叫精密功能件和结构件? 大家看这张图,手机这些消费电子设备里面的各种关键的小零件,都可以叫做精密功能件。现在领益智造有6个以上产品线是全球行业的冠军,全球消费电子前十大品牌都已经客户了,包括了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等等。 接着我们来看看市场和行业。 但是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消费电子增长乏力,果链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领益智造的人告诉我,这几年公司一直在拓展新赛道,这其中包括了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业务以及AR/VR业务。 现在领益智造已经切入了新能源电池的精密结构件,公司所覆盖的客户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所占份额超过了35%,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所占份额更是超过了55%。 另外,在光伏业务方面,现在也帮助美国太阳能公司大客户代工生产微型光伏逆变器,目前业务也在快速增长当中。 所以,总结来看,领益智造是在消费电子积累了足够的技术和资源之后,以及在消费电子相对乏力的情况下,开始向更有前途的新能源车和光伏这些新行业发展。 说回这家公司的女董事长曾芳勤。 我们都知道立讯精密的王来春和蓝思科技的周群飞,都是从打工妹逆势。 但是曾芳勤的起点却跟前两者截然不同。 曾芳勤,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曾任深圳市远洋渔业公司副总经理、广东富海公司总经理等职务,但是因为让人非常意外的是,在90年代放弃稳定的铁饭碗去美国留学,之后担任美国公司高管,在积累了第一桶金之后,她才开始创业,从诺基亚的模切业务开始,最后进入了苹果产业链。 林斯基个人认为,比起周群飞和王来春,曾芳勤经历更偏海外气质,所以未来在国际化的业务上,这家公司可能会有更多的优势。 但是我也很好奇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果链的企业中,会有许多优秀的女企业家呢?难道是因为女人在管理供应链上,会比男人更细致和更有优势吗? 那么你觉得 就是这样一家低调的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巨头 一家海归女性执掌的企业 未来会受到资本的青睐吗?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