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接种了第二针带状疱疹疫苗,跟上次一样,也是一个男护士打的。加州的男可真多啊。按上次的经验,得有一天两夜的不良反应。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避风港378 #病案与分享 一问:我一个朋友在日本接种了两针 #辉瑞 ,现在找的女朋友接种了两针 #科兴 (或者其他疫苗,但是

封面图片

今天全家去接种二价加强针。接种点在停车场,同时也是核酸检测点,只有一个护士,没有遇到别人。说,现在一天也就二、三十人来接种。上次

封面图片

我去做体检时顺便接种了带状疱疹疫苗。带状疱疹是怎么回事?得了会有什么后果?疫苗的有效性多高?方舟子科普:我为什么去打带状疱疹疫苗

封面图片

新加坡超过70%的民众已经接种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超过79%的民众接种了至少一剂。新加坡目前属于全世界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超过70%的民众已经接种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超过79%的民众接种了至少一剂。新加坡目前属于全世界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8月10日,新加坡政府宣布将放宽社交距离措施、重启经济。 随着Delta(德尔塔)变异毒株引发的上一波疫情开始降温,新加坡政府也在进一步落实“与病毒共处”的常态化防疫模式。从8月10日开始,新加坡将分两个阶段逐步放宽社会防疫限制,并根据民众的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区分管理。 当局宣布,从8月10日起,社交聚会的人数限制将会放松,对完全接种疫苗者的人数限制从2人提高至5人,对未接种者的人数限制维持在2人。每天的社交聚会只限两场。完全接种者还可以多人在餐厅堂食、参加健身等不戴口罩的活动,人数上限为5人。参加结婚仪式、宗教活动等大型聚会时,完全接种者的人数限制为500人。 从8月19日开始,在新加坡参加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的完全接种者人数上限,也将进一步提高到1000人。公司也可以有50%的员工返回办公室上班。 此前,从6月开始,新加坡政府已释放出防疫政策将向“流感”应对策略转变的信号。新加坡政府称,将寻求与病毒“共处”,追求防疫成果的“韧性”,从追求“零确诊”向“新常态”过渡。在“新常态”下,新加坡将把新型肺炎“降格”为类似流感的流行病,不再统计每日病例,放弃接触追踪,并在年底逐步开放出境旅游。 但从7月初开始,来势汹汹的Delta毒株令新加坡的社区疫情有所反弹。7月12日至18日期间,新加坡平均每天新增46例社区感染病例,为2020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2020年年中的首波疫情高峰相比,最新一波疫情的确诊病例约为一年前的两倍。去年4月疫情达峰时,新加坡的单日确诊从未超过80例,但今年7月的单日确诊一度超过180例。 不过,新一波疫情的死亡病例远少于去年年中时期。新加坡这两波疫情的共同点为,感染风险最高的都是患有基础病、年长、未得到疫苗保护的这三类人群。 疫情反弹情势下,新加坡在7月下旬也一度收紧了防疫规定,将对完全接种疫苗者的社交人数限制为最多两人,餐厅禁止堂食,居家办公则成为默认的职场工作模式。 继续推广疫苗接种是新加坡进入“新常态”的必要条件之一。 8月8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提前发表国庆献词时表示,超过三分之二的新加坡居民已经完成疫苗接种,将谨慎、一步步地开放经济,向“新常态”迈进。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此前也表示,因为疫苗接种率已经接近70%,新加坡将从8月上旬起,放宽外国劳工入境等方面的防疫限制。 (财新,彭博社)

封面图片

带状疱疹是常见病,大约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至少会得一次,活到85岁的人有一半都得过带状疱疹。年纪越大,风险越高,得了之后症状也越严

带状疱疹是常见病,大约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至少会得一次,活到85岁的人有一半都得过带状疱疹。年纪越大,风险越高,得了之后症状也越严重,而且得过了还有可能再得,不能终身免疫。发表新文章《我为什么去打带状疱疹疫苗?》

封面图片

饶毅又在鼓动人们去接种中国疫苗,这回的理由不再是可笑的“接种中国疫苗不发烧、接种美国疫苗会发烧,所以中国疫苗好”,而是中国以前针

饶毅又在鼓动人们去接种中国疫苗,这回的理由不再是可笑的“接种中国疫苗不发烧、接种美国疫苗会发烧,所以中国疫苗好”,而是中国以前针对别的疫苗好,所以中国新冠疫苗一定好。中国以前的疫苗都是对已被证实有效的国外疫苗的仿制,与现在自己胡搞出来的多种新冠疫苗有什么可比性?这么比是智商不满80嘛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