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综研将与英伟达合作打造量子计算系统

日本产综研将与英伟达合作打造量子计算系统 日本经济产业省下属的研究所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AIST) 据悉将与英伟达合作打造量子计算系统,计划明年起向企业和研究人员收费提供服务。量子计算能够实现高速、复杂的计算处理,这将提高药物发现研究和物流的效率。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正在建构名为 ABCI-Q 的量子人工智能混合云系统。英伟达已经向 ABCI-Q 提供图形处理器 (GPU),同时也将通过云端服务提供量子计算软件。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云端系统输入问题,并从计算机获取答复。AIST 希望通过向民间机构开放系统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推动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 、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NVIDIA与日本合作开发尖端的ABCI-Q量子超级计算机

NVIDIA与日本合作开发尖端的ABCI-Q量子超级计算机 这个新项目名为 ABCI-Q,将完全由英伟达公司的加速和量子计算平台提供算力,预示着该系统将实现高性能和高效率。这台日本超级计算机还将与富士通公司合作建造。英伟达公司在早些时候的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该公司计划将其英伟达 CUDA-Q 平台集成到该系统中。该平台是一种开源资源,允许用户利用量子经典应用。CUDA-Q将作为超级计算机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轻松集成相关的CPU和GPU。此外,Team Green还计划安装2000个英伟达H100人工智能GPU,并采用最新的英伟达Quantum-2 InfiniBand互联技术。NVIDIA高性能计算与量子计算总监 Tim Costa对此表示,研究人员需要高性能仿真来解决量子计算中最棘手的问题。CUDA-Q 和 NVIDIA H100 可帮助 ABCI 等先驱取得关键进展,加快量子集成超级计算的发展。日本的 ABCI-Q 超级计算机是该国技术创新阶段的一部分,他们计划利用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当代技术的优势,在主流消费行业中领跑。几个月前,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会见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双方谈到了加强多领域合作,为日本的需求提供稳定的人工智能设备供应。ABCI-Q 的发布只是日本与英伟达之间建立广泛合作关系的第一步。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IBM和日本研究所开发下一代量子计算机 拥有10000个量子比特

IBM和日本研究所开发下一代量子计算机 拥有10000个量子比特 量子计算机以解决传统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而闻名。它们有望帮助发现新药,通过更高效的分销路线改善物流,以及许多其他应用。该研究所和IBM预计将在未来几天签署谅解备忘录并宣布这笔交易。据该研究所称,这将是IBM首次与外国研究机构在如此大规模的量子计算领域展开合作。正在开发的量子计算机预计将于2029年投入使用。该计算机拥有超过10000个量子比特,有望无误地计算高级组合。合作伙伴还将开发下一代量子计算机所需的半导体和超导集成电路。量子计算机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度下运行,因此需要能够承受极端温度的半导体和电路。该研究所隶属于日本经济产业省,以其在人工智能(AI)相关技术方面的实力而闻名,并拥有与IBM合作项目所需的专利。它还希望引入日本零部件制造商,实现量产。IBM预计将在2025年开始销售拥有100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该研究所和IBM将说服日本公司使用它们。该研究所将通过培训日本公司使用量子计算机做出贡献,例如制药商。量子计算机仍处于发展阶段。现有的133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仍然会出错,在研究中使用时通常需要超级计算机的帮助。预计10000量子比特的版本无需超级计算机的帮助即可使用。科学家表示,要使量子计算机投入商业使用,硬件需要达到20000到30000个量子比特的水平。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英伟达联合创始人向母校捐赠量子计算机

英伟达联合创始人向母校捐赠量子计算机 现年64岁的普里姆将捐赠7,500多万美元,使伦斯勒理工学院能够拥有一套由IBM制造的量子计算系统,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台在大学校园中使用的量子计算设备。 普里姆在英伟达担任了十年的首席技术官。虽然他在该公司估值突破2万亿美元之前就已套现,但他积累的巨额财富足以为教育和其他事业提供数以百万美元计的捐赠。他说,他最新押注的目标是将纽约哈德逊河谷打造成美国量子计算研究的中心。 伦斯勒理工学院目前已经安装了一台拥有127个量子比特的IBM Quantum System One设备。伦斯勒理工学院每年将花费1,500万美元租用这台计算机,费用由普里姆承担,这台设备在几年后将升级到更先进的系统。

封面图片

日本首台量子计算机投入使用,加入中美竞争

日本首台量子计算机投入使用,加入中美竞争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简称:理研)3月27日启动了日本第一台“量子计算机”,通过网上云服务开放使用。此举将促进企业和大学使用量子计算机,为未来的产业应用储备技术知识。日本打算通过加入中美主导的量子计算机开发竞争来谋求东山再起。 理研在埼玉县和光市的据点设置了量子计算机。在日本国内,虽然美国IBM于2021年在川崎市设置了量子计算机,但此次是日本国产机型首次投入使用。作为计算基本单位和性能标准的“量子位”数量为64个,超过IBM的量子计算机(27个量子位)。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量子计算机有第3种方式,日本走在前列

量子计算机有第3种方式,日本走在前列 在量子计算机的开发竞争舞台上,“第3种方式”正在迅速浮出水面。那就是被称为“冷原子型”的技术,采用冷却至极低温度的原子。与其他方式不同,日本的研发团队走在世界的前列。这种方式在日本政府研发计划中的比重近年来提升,或将成为日本推进量子计算机实用化的开发战略的关键。 在位于爱知县冈崎市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分子科学研究所,教授大森贤治的研究室里,实验装置的显示屏上规则地纵横排列的颗粒闪闪发光。显示出冷却至极低温度、已停止运动的一个个金属原子(铷)在真空容器当中浮游的情形。 冷原子量子计算机把像这样排列的一个个原子用作处理量子计算的“量子位”。研发团队利用这个实验装置实现了400个量子位,大幅超过现有量子计算机上实现的量子位数量。大森贤治教授表示,“到1~2年后将轻松增至1000个量子位。从原理上讲可增至1万个量子位”。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英伟达CEO黄仁勋周四收回了他在1月份发表的评论,当时他对未来15年内有用的量子计算机是否会进入市场表示怀疑。

英伟达CEO黄仁勋周四收回了他在1月份发表的评论,当时他对未来15年内有用的量子计算机是否会进入市场表示怀疑。 在英伟达年度GTC大会的“量子日”活动上,黄仁勋承认他的言论是错误的。 他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公司CEO邀请所有嘉宾来解释他为什么错了。” 今年1月,黄仁勋称量子计算技术需要15年才能实用化已是“相对乐观的预估”,更符合业界预期的周期应为20年。 此番言论一度引发量子计算股票大跌。 在周四的开场发言中,黄仁勋将未盈利的量子公司与早期的英伟达公司进行了比较。他说,英伟达花了20多年时间才建立起自己的软件和硬件业务。 他还对自己的言论能够影响市场表示惊讶,并开玩笑说,他不知道某些量子计算公司是公开上市的。 “量子计算机公司怎么可能上市?”他说。 周四的活动包括由12家量子公司和初创公司代表组成的小组。这代表了生产更传统计算机的英伟达与量子计算行业之间的某种休战。在黄仁勋之前的言论之后,几位量子计算公式的高管对英伟达进行了回击。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