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今天跟之前一个旺旺的经销商聊天。说旺旺之前有一个非常牛逼的竞争方式。就是有一个子品牌叫黑皮。每当旺旺的主品牌遇到竞争对手的时候。就会把黑皮放出去,用低于成本价的方式来血洗市场,市场重新洗牌之后。再让主品牌去吃掉空白市场。 旺旺在雪饼。在棒棒冰上都用了很多次这个黑皮的子品牌来打竞争对手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我经常光顾一家叫优剪的理发店,算下来也去了好几年了,每去一个新地方,要剪头发时,就会看附近有没有这个门店。 优剪应该是16或者17年左右开始创立的,一个加盟全托管的理发品牌,以前我还动过加盟的心思,其实它解决了很多只想理发的人的几个痛点: 1、我只想理发,不要推销,不要隐形消费,安静一点; 2、我不想排队,最好我去到你店里,刚刚好轮到我; 3、我要技术稳定的,不像换个地方又得试错一次…… 所以,优剪的很多客户都是男生,我们只想简简单单理个发,不要来那么多套路好伐? 之前看过它的加盟资料,加盟费一年一两万,装修得10万,买设备一两万,空调等设备得一两万,还有房租那些,前期投一个店得2025万左右。 但优剪是托管的模式,前期加盟商回本后,总部再跟你分成,大概拿走30%,这相当于管理费了,因为优剪的Tony都是总部统一调配培训什么的。 其实这是个不错的模式,客单价目前是50左右,要达到盈亏平衡的话,毛估估每天得进店30人左右吧,但我问相熟的几位Tony,每个人平均都能接待20人左右,一家店至少3个员工,每天就是60人。 上面说的是流量理想的情况,所以选址很重要。比如大的租金贵的购物中心不能去,因为租金贵,不适合客单价低的这类服务。还得考虑到没有拆迁,没有围挡等情况。 理发算是高频消费,除非非常极端的情况,不然总归是要剪头发的。比较需要担心的是如果周围出现同质化的店,怎么竞争? 但是据我的观察,都是竞争对手被挤走的情况居多,也可能优剪已经形成很好的品牌优势吧。

封面图片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说个商业新知,阿姨市场里的新玩家,常山阿姨。 这个是我从蔡钰那里听来的,常山是浙江的一个县,这个县政府把自己的阿姨打造成了品牌。 在国内,好阿姨是供不应求的,我身边的朋友都在期待放开菲佣的管制,一个好的靠谱的阿姨,月入1-2万其实是没问题的。但家政市场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好慷在家等公司在干这件事,但好像也没有完全跑通。 五六年前,常山县的信任县委书记叫叶美峰发现有好多人要他介绍常山阿姨,他才发现常山保姆的口碑在外很不错。 2017年,叶美峰组织成立了「常山阿姨事业发展服务中心」,每年投入500万元来推动本县保姆行业的转型升级,打造「常山阿姨」这个家政品牌。 常山县政府还到杭州去开常山阿姨的专场推介会,他们的口号写得很好,倒是很符合我们写口号的原则:「放心服务哪里找?常山阿姨就是好。」 推介会上的24位「常山阿姨」现场就被抢光了,还在培养的413名常山阿姨也都被下了订单,平均月薪达7000元。 后来几年,常山县做了几件事: 1、对「常山阿姨」进行技能培训,常山的阿姨学院来解决。 2,解决「常山阿姨」的信用问题。「常山阿姨」用常山县政府和全县的信誉来担保,常山县用认证+年检的方式来保证质量,常山妇联要根据阿姨的技能水平、从业经验、家政企业和雇主评价来做初审,审核过了还要再找人社、公安等部门来进行档案的联查,两项都通过以后去参加考试和专门体检,此后每年还要年检。并挨个建立从业档案,把阿姨的家庭、品行、健康、从业、技能五个方面的信息,都核查确认一遍,来生成一个从业二维码。 3,是解决阿姨们对「常山阿姨」的认同感。 常山县政府对阿姨有很多照顾和保障。拿到认证的阿姨,常山县还会提供补助,提供10-50万的贷款额度,免费体检、免费保险等等。 过去中国市场的地域品牌一般是工业品和农产品,比如丹东草莓,五常大米,章丘铁锅,我们青州的绿植花卉、挖沙淘金机械等等。 但常山县第一个打造了阿姨这个地域品牌,一个观察,供你参考。

封面图片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一个朋友跟我抱怨,说初创公司不需要品牌部,她觉得自己很没有价值。我问她你日常做什么。她说她开发产品、做品牌背书的内容,还有品牌官方的内容小红书号、知乎号等。她说她年初还有一些品牌投放预算,年末也都没了。自己很委屈。 我说是你自己把「品牌营销」这件事做窄了。品牌营销如果只是花钱不赚钱,在当下肯定是越来越没有效益的。整个就是cost center而不是revenue center。你要做的品牌营销是能直接看到收益和效果的。品牌营销分成短期产品种草营销能和电商销售直接挂钩效果型的,例如小红书种草。也有长期用来卡位某个品类人群或者场景心智的。 品牌营销人,不能只是为互动和曝光做自嗨营销,而是要「见效」,这件事说了几年了,现在还是有那么多人没有做到啊。

封面图片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厂子很大,销路很少。 因为@鸠摩小虾米 那边的评论多了很多关注,诚惶诚恐竟然到了100被关注,简单说说纸巾这个行业吧。 纸巾这个行业不像其他很多生活用品,品牌效应强(例如盆子、勺子、碗筷等,我们一般在消费的时候就不太会关注品牌)大品牌在上面压着。 大品牌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业内称为四大家族,心相印、洁柔、清风、维达这四个品牌。也就对应了四家公司,分别为:恒安国际、中顺洁柔、金红叶、维达国际。 其中,金红叶未上市,恒安国际、维达国际都在港股上市,只有中顺洁柔是在大A股里面。 这四大集团从种树造浆开始,垄断了国内大部分源头材料,也就是业内说的木片、纸浆和原纸。 树木被砍伐后简单加工成干燥的木片,拉到工厂打碎蒸煮形成纸浆,纸浆加工成原纸,原纸最后在各个小厂(或者大厂自产自销)加工为成品。 小厂能做的,只有两步,从纸浆到原纸这一步,以及从原纸到成品这一步。 纸巾这个行业,为什么非常内卷,因为入门门槛低,没啥技术含量,小六位数就可以买一条线。这就导致你能做我也能做,我们品质差不多那我就卷你价格。如果不是砸巨资买来的全自动化设备,一条生产线一个班次基本上2个工人足够了。 规模再大点就需要配置厂长、车间主任等技术工,安排每天的生产计划,以及培训员工安全操作。 产业链越往后,需要投入的资金和资源越少,因为要知道无证砍伐树木用于经营生产是违法的。 生活用纸主要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高档纸为纯木浆制品,中档纸为一定比例的木浆、漂白蔗渣及芦苇浆混合产品,低档纸为废纸草浆混合制品。当然这三个档的成本,也是依次从高到低。 随着社会整体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低档的那些纸几乎销声匿迹了。因为这种纸品质确实差,掉屑,毛刺,基本上存在于偏远乡村的小卖部,在稍微发达些三四线城市以上的线下消费市场和线上各平台,都是中档起步的。

封面图片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一起吃饭的有一个朋友做了近20年的餐饮。 我问他,比如说像我们这样经常要在外面吃饭的,应该怎么规避呢,换个说法就是哪些吃的,最好不要吃? 他说,首先麻辣烫,不要碰,其次,什么炸鸡店的鸡排猪排之类的,不要尝,然后,外卖不要点卤肉饭,聚餐不要吃猪肚鸡…… 但是,总体来说,快乐点的吃饭吧。 反正在哪都一样。 不过,在安徽有一家快餐品牌,叫“老乡鸡”,他们的品牌标准是比较非常高的,可以吃。 这不是老乡鸡的品宣文案。

封面图片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几乎所有上会的投资项目方案,开篇都是我国在某方面有巨大差距,国产替代的空间大。每次看到都五味杂陈。 - 在显示应用材料领域,球形石英粉、高纯石英砂对日本、美国严重依赖严重。 - 在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谐波减速器市场,日本哈默纳科产品性能方面具备绝对领先性,市场占有率超过70%,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ABB、发那科、库卡、安川至今仍尚未找到可替代哈默纳科的供应商。 - 被誉为工业控制领域计算机的PLC行业,过去二三十年国外企业占据我国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称PLC)市场主导地位,中国本土品牌目前仅在小型PLC低端市场应用,大中型PLC高端市场依旧呈现被外资高度垄断的局面,2021年中国PLC中外资厂商占据90%的市场份额。 - 中国从美国和法国引进核电技术后,国产化率95%以上,但安全阀等极小的关键零件,也不贵,但就是无法自主生产。 - 航空发动机,永远的痛。直升机发动机研发过程中,材料不达标,在空中8分钟以后就坚持不住了。 - 国内模拟芯片市场仍由国际巨头公司所垄断,海外厂商占据了约80%的市场规模,领先者包括TI、ADI、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国际龙头。 - 国内汽车芯片自主供给率不足5%,在汽车动力、车身等关键芯片领域短板明显,制造产能严重短缺,工艺技术亟需突破。 - 湿电子化学品行业主要头部企业包括德国巴斯夫、美国亚什兰化学、Arch 化学,日本关东化学、三菱化学、京都化工、住友化学等,这些老牌化工企业拥有极强的技术优势,产品等级大多可达到SEMI G4及以上级别,全球市场份额达到 80%以上。 - 工业特种气体领域,已形成国外的寡头垄断竞争格局,少数几家气体生产企业占据了全球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与国外气体公司相比,大部分国内气体公司的供应产品较为单一,纯度级别不高,尤其在液晶面板、LED、光纤通信、光伏等高端领域,相关特种气体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根据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统计,目前集成电路生产用的特种气体中,我国仅能生产约20%的品种,其余均依赖进口。 - 工业设计软软EDA是工业的基础设施,全球EDA行业目前形成寡头垄断格局,2020年CR3合计占有率高达68.1%。新思科技、铿腾电子等多家国外巨头占据了我国85%左右的份额, 行研的同事们很辛苦,每个行业之所以落后都能分析出相当多的具体原因。 但更深一层的原因是:别人擅长创新,我们擅长跟随。 产业上,表现为模仿,擅长推崇模式创新。 投资上,表现为风口。互联网、环保、医疗、消费、硬科技、新能源,一波一波的资金轮动可以富第一批人,但资金的长度、心态、价值取向,内卷之后的高估值,依然不足够支持实体产业健康发展。 任何一个细分行业的突破,都常常有赖于整个产业链上的全面突破,一般情况下不是一家突破可以突破的。比如,半导体供应链就是全球最复杂的供应链之一,需要数百台设备和数千种单独的组件、材料和化学品来生产芯片。 而全产业链的突破,根本上还是有赖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思想观念的全面突破。 因此,再深一层的原因是:千百年来,我们的文化中鼓励正统和标准,而西方的文化中鼓励创新和多元,而社会底层的文化中对持续的颠覆性创新的鼓励极为重要。 从教育中要不要给学生设置标准答案开始,我们的环境就有所不同。要不要鼓励颠覆性的创新、要不要鼓励开放发散、包容多元的文化,才是真正竞争力的底层逻辑。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