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我在新疆温宿做援疆医生。

2014年5月,我在新疆温宿做援疆医生。 那天上午,我巡视病房后,刚刚经过护士台,就见一个坐有女病人的轮椅从电梯里推出来,奔护士台而来。 病人是个维吾尔族老年妇女,坐在轮椅上,耷拉着脑袋,嘴唇表现有紫绀,一声不响。 我看到病人第一眼的直观感觉就是,这个病人病情很重。为此,我停下了脚步,去看病人。 陪同病人前来的急诊科医生简单地向我报告,介绍了病人的病情。 患者女,79岁,剧烈腹痛3小时,同时还有胸闷气促等不舒服。 医生给她做了12导联心电图,除了患者有心律不齐的表现,没有特殊发现。医生给她查了腹部B超,发现她有胆囊结石。 所以急诊科医生怀疑病人有胆囊炎,胆囊结石而导致了她腹痛而送到外科病房来。 在简单地问了病史后,我吩咐下级医生和家属把病人推到检查间,让病人躺到检查床上去。 我跟在他们后面进入检查室,却发现病人站都站不起来,只能由家属抬到检查床上。 这又是我看到的一个细节。 一般来说,胆囊炎发作才3小时的病人,不大会连站都站不起来。 加上我前面看到的病人不声不响,嘴唇上还有紫绀,(也就是嘴唇是紫色的而不是正常的红色。)我对这个病人这个直观的印象就是,病人病情重,如果是胆囊炎导致的,那胆囊的炎症应该非常严重。 我对急诊医生说她胆囊炎的诊断有怀疑。 接下来,我给病人做了体格检查,听了心脏,有心律不齐。 我检查了病人腹部,病人的腹部没有肌肉紧张,没有压痛,也没有反跳痛。也就是是说,病人的腹部没有胆囊炎的任何腹部体征。 如果她患有胆囊炎,她的腹部肯定会有肌肉紧张,有压痛,也有反跳痛。 我再看病人的B超单子,病人胆囊虽然有结石,但是没有肿大,胆囊壁也没有增厚,说明胆囊没有炎症。 从医学角度讲,病人只有结石没有炎症的胆囊是不会引起剧烈腹痛的,甚至都不会有任何症状。 我结合到病人的腹痛,胸闷,气促,紫绀,心律不齐等一系列的症状体征,我已经心中有数。 我告诉在场的医生们,这病人很可能是个心肌梗塞患者,而且很可能是后壁心肌梗塞。 送病人来的急症科医生告诉我,他们也考虑到了心肌梗塞,但是心电图没有阳性发现,急诊抽血查呢病人的心肌酶谱,由于时间关系,结果还没有出来。 我告诉他:常规的12导联心电图,难以发现病人后壁的心梗,因为12导联心电图,只有V1到V6导联。而后壁心梗,要在V7到V9才能够看到。 我让护士一边给病人上面罩吸氧、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道等一系列的急救措施,一边通知心电图室前来床边做18导联的心电图,让下级医生通知心内科主任来急会诊,通知ICU主任来急会诊。 我准备让病人入ICU。 因为,我的临床经验和做医生的直觉告诉我,病人病情很重。 很快,病人心电图的结果出来了,18导联心电图在V7到V9导联上出现坏死型Q波,ST段弓背抬高伴有T波倒置。病人真的患有后壁心肌梗塞。 心内科个ICU两位主任会诊完毕,ICU主任从我们6楼走回8楼,去准备床位,好接收这个病人。他还没有走到8楼,病人心跳就已经停止了。 我们马上给病人进行了抢救,但是我们回天无力,4个小时后,病人还是去世了。 这个病人,我们专门进行了死亡病例讨论,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这个病人,从发病到急诊室接诊,再到入院确诊,然后在短时间内死亡,是因为患者后壁大面积心肌梗死,病情严重所导致,医生也确实尽力了。 这是在普外科经常可以预见的,仅仅表现为腹痛的心梗。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急诊医生心电图手册(第一、二册)》 | 简介:急诊医生心电图手册(第一、二册)这本书带给读者一个新鲜的视角,无论是在探索历史、

《急诊医生心电图手册(第一、二册)》 | 简介:急诊医生心电图手册(第一、二册)这本书带给读者一个新鲜的视角,无论是在探索历史、社会还是文化方面,它都能为你提供独特的深度和思考。每一页都充满了智慧和启发,是对知识渴望者的不二之选。 | 标签:#书籍 #急诊医 #阅读 | 文件大小:NG | 链接:

封面图片

医生:你需要做脑电图。

医生:你需要做脑电图。 病人:机器哪来的? 医生:日本进口。 病人:不行,我要抵制日货。 医生:那就做CT。 病人:行,CT是哪国制造的? 医生:美国进口。 病人:不行,我要抵制美货。 医生:那只能做核磁共振了,不过也是美国货。 病人:难道就没有国产仪器? 医生:有,转精神科! @wukongtuwen

封面图片

今天下午,我两岁十个月的女儿呼吸急促、哮鸣音明显,我们在17:00把她送到了家附近的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卫在得知

今天下午,我两岁十个月的女儿呼吸急促、哮鸣音明显,我们在17:00把她送到了家附近的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卫在得知孩子当日有过咳嗽之后(从未发烧),死活不让进,就说是政策规定,必须严格遵守。眼看着孩子呼吸越来越困难,我于17:19拨打110报警求助。13分钟后酒仙桥派出所出警,要求急诊接诊。此时仍然不让进,急诊内科医生来到医院门外,测得孩子血氧饱和度只有70多,说“这种情况我不能再把你们推出去了”,医生立刻把孩子抱进急救室。我女儿在17:40开始吸氧。急诊内科医生在听诊之后,初步认为是哮喘,请来病房内的儿科医生,商量是否可以给“沙丁胺醇”(听起来是这个,我没记准),儿科医生说:“现在脱离危急状况了,根据要求,你得去别的医院,我不能给你做下一步治疗”。我问为什么,答曰“我的领导不让,这是政治问题。你想在这治疗的话,需要找我们总支,他们允许我穿上防护服给你治疗的话,我就可以。”儿科医生走之后,急诊内科医生着急的关上门,悄悄告诉了我如何能第一时间在其他医院得到治疗,末了说了句“千万不要说是我告诉的”。根据该医生的建议,带着华信借给我的氧气袋,我们40分钟后来到儿研所,雾化、输液、治疗。现在我陪在眼泪汪汪的女儿身边,想着刚才实在看不下去关上门偷偷给我治疗的年轻医生,又想起首都以外出现过的那么多次病人死在医院门口的事情,活了34年的我,第一次觉得,这个社会,已经看不见底线了。 【网评】短短一段文字,社会学的奇观。

封面图片

刚刚在公众号后台看到留言:“山猫医生,我是一名浙江丽水三甲医院肛肠外科的主治医生家属。此刻我坐如针毡、六神无主。我的爱人被病人诬

刚刚在公众号后台看到留言:“山猫医生,我是一名浙江丽水三甲医院肛肠外科的主治医生家属。此刻我坐如针毡、六神无主。我的爱人被病人诬陷,说切痔疮时切掉了正常器官。其实做外痔时是发现混合痔,一并切除了。现在这个病人在抖音上说他是湖南那个医生第二。我们已经报警了。但是抖音这种平台影响力太大了,我们不知道后续该怎么办。我爱人一直在派出所,我想咨询一下,我们需要为了证明清白发起诉讼么?能给我们一些建议么?” 一共有两个抖音视频,主要内容见截图。 医生报警后,警察建议调解。 刚刚病人家属说病人抑郁症发作了,今天不能去调解。 科普一下,抑郁症患者主要伤害自己,不会去诽谤别人。家属托辞抑郁症明显是个谎话。 警察毫无处理措施,任由中伤诽谤医生的视频在网上发酵,明显不依法作为。 现在还在发酵。 科普一下,抑郁症患者也不能上网诽谤别人,为完全刑事责任人,如果涉嫌诽谤犯罪了,也一样要负刑事责任。 好在我带过的医学生遍布浙江各大医院,本地粉丝更多,我要调查清楚一个医院内发生的事实并不难。 然后我了解了一下情况,这位病人以自认为外痔就诊,医生检查中发现了她的混合痔,在给她做手术前也签署了手术同意书,手术同意书上明明白白,写了混合痔切除,也就是混合痔外痔一起切除。病人和家属自己也签字了。病人闹,说医生把她内痔切除了。我不懂他们闹什么? 手术中切下来的痔疮有病理标本,可以确认病变,内含病人DNA信息,很好确认查证。 痔疮手术就在肛门口做手术,除了肛门就是直肠。 医生给这位患者,做的是日间手术,日间手术的意思,就是当天做完手术,患者当天就出院回家。 这种日间手术,有几个医生,几个医院能够做到? 这也说明了,徐杰真的是为患者在省钱的好医生。 医生随便把哪个正常东西切掉,病人都不可能做日间手术,病人都不可能正常恢复,现在也不可能正常解大便。 除了痔疮,医生还能把肛门部位什么正常器官切割掉? 这种造谣,简直挑战人类想像力极限。 现在抖音上两个视频,还在发酵。视频链接见评论。 院方建议医生冷处理,可网络发酵已经到这个程度了,你们怎么冷处理?不给网友解释吗让医生蒙冤一生吗? 我实在看不过去了。 我建议医生再次报警,让警察固定证据,以“诽谤罪”走刑事自诉。

封面图片

【书名】医生,我没事吧?!(解读)

【书名】医生,我没事吧?!(解读) 【作者】克里斯托弗·凯利,马克·艾森伯格 【格式】#mp3 #pdf 【分类】#听书 #科普 #医学 【简介】这本务实、幽默的症状指南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40余种疾病症状,并将这些症状归类到头部、颈部、胸部、背部、腹部、四肢、皮肤、男性、女性等不同的专属门类,详细为我们解答了在面对身体出现不舒服时,我们最科学的做法应该是什么,以及如何科学就医,并从医生那获取更多的帮助。 音频 频道 群组 商务

封面图片

小红薯上有很多宝妈在抱怨,现在儿科急诊越来越难看了。我看到一个宝妈痛斥关东地区某医院,他们那个医院有非常强大的儿科。宝妈说自己挂

小红薯上有很多宝妈在抱怨,现在儿科急诊越来越难看了。我看到一个宝妈痛斥关东地区某医院,他们那个医院有非常强大的儿科。宝妈说自己挂号的时候是七百多号,前面正在看五百多号。结果等了足足六个小时,前面还在看六百号。进去一看,急诊只有一个医生,而这个医生已经连续上了十几个小时的班了。宝妈快崩溃了。周围全是发烧的咳嗽的呕吐的孩子,哭闹声震天。 今天刚好遇到关东某医院儿科的老师,满脸憔悴,她说今天忙死了。我问她网上的是真的吗?她说是啊,现在发烧的孩子不计其数,看得医生要疯了。而最近降薪降了一大半,医生护士心灰意冷,都想躺平了,好多人想辞职。 我感觉现在好难啊。孩子总是生病,又很难看到医生,那个环境感觉很容易交叉感染。医生也难,没钱,劳动强度还增大了几倍,工作环境又非常危险。不知道以后怎么办。 我跟那位老师一起讨论,我们都说病人交的钱其实没有下降,负担还是那么重,医生的劳动强度也没有降,为什么薪水却负增长,真的不好理解。以后更难了。 【网评】这要咋解决呢,孩子生病,本来父母们就已经够焦虑了,医生又少,等待又长,不敢想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