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位小伙子通过每天写一篇农业通讯获得每年几百万美元的收入,通讯内容涉及农产品价格,趋势,市场变化,技术等。

#内幕消息 美国一位小伙子通过每天写一篇农业通讯获得每年几百万美元的收入,通讯内容涉及农产品价格,趋势,市场变化,技术等。 想起了国内也有类似的生意,比如提供每天猪肉价格的公主号,赚的也是垂直用户的钱。 再发散一下,针对自己所在的领域去挖掘信息,提供给需要的人,总有人愿意付费的。 启发: 1、专业的内容依然不缺消费者; 2、找细分领域,找垂直用户,能赚钱。 3,市场需要什么,你就提供什么,产品围绕需求解决问题。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星链亏损巨大 几百万台终端平均每台亏数百美元

星链亏损巨大 几百万台终端平均每台亏数百美元 知情人士进一步指出,尽管星链现在为超过260万用户提供服务,但在财务报告中,SpaceX经常未计入将卫星送入太空的巨额成本,以美化向投资者展示的数据。他们甚至形容SpaceX的会计做法“更像是艺术而非科学”,强调公司从运营的角度看,并未实现真正的盈利。由于美国监管规定允许少数股东持有股份的公司不必公开财务细节,它们通常通过融资覆盖持续亏损,保持运营多年。了解SpaceX财务情况的人士说,与马斯克去年在X社交媒体平台上声称的“已实现盈亏平衡的现金流”相比,真正的盈利情况并不稳定。在3月份在华盛顿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当被问及马斯克的上述评论时,SpaceX首席财务官布雷特·约翰森(Bret Johnsen)显得非常谨慎。他说:“我不太愿意详细说明这些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卫星业务已经实现正现金流,处于盈利状态。”SpaceX正在改变火箭和卫星市场,正如特斯拉改变了全球汽车产业。公司通过可重复使用的助推器大幅降低了发射成本。随着SpaceX在全球卫星份额的不断增长,其全球影响力也在扩大。去年12月,SpaceX的估值接近1800亿美元,与美国无线运营商Verizon和工业巨头通用电气相媲美。此外,SpaceX已经成为美国政府空间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国家安全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但这主要得益于星链业务的财务支持。尽管发射业务为SpaceX带来一定收入,但利润空间十分有限。马斯克深知这一点,因此他转向卫星互联网业务,希望它能为其宏伟的火星探索计划提供持续资金。投资者预计,到2024年,星链业务将占SpaceX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在接受高盛合伙人苏茜·谢尔(Susie Scher)采访时,SpaceX总裁格温·肖特维尔(Gwynne Shotwell)表示:“尽管全球的火箭客户可能只有150个,但星链的潜在客户却高达80亿。”容量瓶颈SpaceX正在扩大其星链卫星网络,以服务更广泛的客户群。这些低轨道卫星的目标是显著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即从卫星到用户的数据传输时间。目前,SpaceX已部署了5600颗活跃星链卫星,并计划未来增加数万颗,以缩短延迟并增强全球互联网服务。全面部署后,星链将与使用较大、较高轨道卫星的电信供应商竞争,这些传统卫星通常只能在特定地区运行。与地面移动服务提供商不同,SpaceX不能通过增加基站来优化需要更高带宽的区域。因此,Quilty Analytics的太空研究员凯莱布·亨利(Caleb Henry)表示,SpaceX需不断增加卫星以提升网络性能。但当过多用户同时使用卫星网络时,可能出现系统过载,影响地面用户体验。研究机构Ookla追踪星链网速并分析互联网性能,其首席分析师马克·贾尔斯(Mark Giles)表示,随着城市和郊区用户增加,星链性能面临挑战。Ookla研究显示,自2022年以来,星链网速随用户增长而下降。然而,随着SpaceX发射旨在提高网络容量的新卫星,网速有所回升,尤其是在人口稀少地区。SpaceX宣布,为了增强星链网络性能,公司计划在今年晚期启动星舰(Starship)的商业发射任务。相较于目前使用的猎鹰9号(Falcon 9),这种新型火箭体型更大。尽管还在测试中,但目标是支持SpaceX发射更大、性能更优的卫星。曼哈顿风险投资公司的普通合伙人安德里亚·拉马里(Andrea Lamari)对SpaceX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她建议SpaceX加快卫星部署速度并提高现有卫星及服务的可靠性。她强调,星链在提供传统互联网服务有限或无法覆盖的地区,成功扩大了服务范围,同时需持续增加带宽,减少延迟,提供更好的服务。演示失败产能不足可能是星链在争取大型企业合同方面遇到障碍的主要原因。目前,主流航空公司如达美航空、西南航空、美国航空和联合航空等,对马斯克主导的这项服务持谨慎态度,它们倾向于与传统Wi-Fi供应商,如Viasat,建立合作关系。分析指出,SpaceX未能在提供长期合同和独家服务方面满足企业客户的期望。同时,拆除现有Wi-Fi系统以换装尚未广泛认可的服务的成本令许多企业望而却步。举例来说,Viasat拥有规模庞大的销售队伍,而星链在这一领域的投入相对较少。西南航空首席执行官鲍勃·乔丹(Bob Jordan)去年明确表示,虽然对星链等新技术持开放态度,但当前重点是确保Wi-Fi服务达到预期性能。据了解,在争取达美航空合作的过程中,SpaceX的一次演示因连接失败而影响了其决策。在测试中,达美航空的高管本希望验证星链服务,但当飞机飞至芝加哥上空9000米时,却无法接入网络。SpaceX紧急应对,暂停了该市部分付费用户的网络服务,虽临时解决了机舱Wi-Fi问题,但未能促成与达美的合约。然而,SpaceX在农村和海洋地区获得企业客户方面表现突出,因这些地方的带宽需求不会压垮系统,使其成为星链服务的理想市场。目前,嘉年华邮轮、迪尔公司和中英船舶管理公司等已与SpaceX签订合作协议。中英船舶管理公司首席信息官托比约恩·迪姆布拉德(Torbjorn Dimblad)高度评价星链服务,形容其接入像“获得了自来水”,不仅对船舶运营至关重要,还显著降低了成本。目前,中英已在约300艘船舶上安装星链,占公司总船只的近半。每艘船星链设备费用约为2700美元,每月服务费约1000美元,相比之前使用的欧洲通信卫星公司和Viasat旗下Inmarsat Global等服务,不仅下载速度较慢,且每艘船的设备费用高达2万美元,每月服务费则为2000美元。可以肯定的是,随着SpaceX在制造卫星和地面终端的成本逐渐降低,其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据透露,到2023年底,SpaceX现金流已大幅增强,盈利状况更为稳固。知情人士表示,SpaceX过去三年营收均超预期,今年销售额预计从去年的47亿美元激增至150亿美元。为应对这种增长,投资者认为SpaceX需筹集更多资金或获得马斯克的新投入。SpaceX正在评估星链的独立上市可能性,这将使星链成为一个能够独立于母公司筹集债务或股本的实体。根据报道,SpaceX已经将星链数据独立存储,准备了必要的分拆步骤。然而,目前SpaceX表示,并不急于进行IPO。公司首席财务官约翰森上月指出:“IPO会在未来几年考虑,我们预计增长将在那时加速。”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阿里蔡崇信最新发声:训练AI就像教育孩子 三四年就能赶超博士

阿里蔡崇信最新发声:训练AI就像教育孩子 三四年就能赶超博士 尽管培养一个孩子需要22年时间,但AI在三四年内就能在知识和某些数学计算方面达到与人类相当的水平,甚至在某些领域达到博士生水平,这种进步速度令人惊叹。在讨论中,蔡崇信还提到了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三种参与方式。首先,作为科技公司,阿里巴巴坚信AI将持续进步,并致力于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理想前景。其次,通过云计算业务与AI的深度融合,阿里巴巴推动了云计算收入的增长。最后,阿里巴巴将AI应用于多种垂直应用和丰富场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蔡崇信还提到,阿里巴巴开发的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是中国市场领先的大模型之一,展示了公司在AI产品上的研发实力。他强调,人工智能在电商场景的应用,如为消费者提供精准推荐、模拟衣物上身效果,以及作为个人助理和客服代表,都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Meta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佩戴Quest头显是个好主意

Meta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佩戴Quest头显是个好主意 该产品尚未命名,但该公司全球事务总裁尼克-克莱格(Nick Clegg)这位前政治家已成为 Meta 的高管,最有可能围绕更具争议性和分歧性的话题发布信息在一篇描述该产品的博文中表示,它将包括一个教育专用应用程序和功能的中心,以及同时管理多个头显的能力,而无需逐个更新每个设备。Quest 头显硬件和服务的商业模式至今尚未明确,在没有任何进展的情况下,该公司将其视为一个长期的赌注。克莱格在接受Axios 采访时说:"我们承认,这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我们不会很快在这上面赚到钱。"从好的方面看,向教育领域的推进可能意味着 Quest 用户可以获得更多样化的内容,以及为该平台构建更广泛的开发者生态系统虽然批评者认为 VR 还缺少杀手级应用,但至少有了更多的行动。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这一消息发布之前,该公司还出现了其他一些不太积极的事态发展。Meta 的即时通讯服务WhatsApp因其将英国和欧盟的用户最低年龄降至 13 岁(此前为 16 岁)而备受关注。继Meta 提示 Quest 用户确认自己的年龄,以便为青少年提供适当的体验之后,Meta周一又宣布了这一消息。这项新举措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仅面向拥有 13 岁及以上学生的机构。Meta表示,它将首先在已经支持Quest for Business的20个市场推出这项服务,Quest for Business是Meta以工作场所为重点的14.99美元/月订阅服务。这些市场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其他几个英语市场,以及日本和西欧大部分地区。市场上已经有许多公司在探索将 VR 应用于课堂的想法,如 ImmersionVR、ClassVR 和 ArborVR,更不用说像微软这样的公司了,它已经将HoloLens作为一种教育工具推广了一段时间。目前还不清楚 VR 在学校的普及程度:一家名为 ClassVR 的供应商声称,全球有 4 万间教室在使用其产品。但尽管如此,大众市场的使用仍然存在障碍。例如,目前还不清楚将头显绑在某人的脸上是否一定对现场教育环境有帮助,考虑到一些关于年轻人已经有太多屏幕时间的研究,这一点已经不言而喻了。另一个大问题是购买头显的成本(Quest 3 是最新的头显,基本型号的起价约为 500 美元),以及购买应用程序和随后支持所有基础设施的成本。Meta表示,它已经向美国15所大学捐赠了 Quest头显,但目前还不清楚它将在多大程度上为长期发展提供补贴。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清华博士的商业火箭公司融了几个亿

清华博士的商业火箭公司融了几个亿 深蓝航天创始人兼CEO霍亮告诉创投日报记者,公司接下来的发展计划和动向,依旧是加大回收复用火箭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星云”系列火箭的研制和发射、回收和重复使用;扩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制造和测试能力,达到每年20发以上回收复用火箭的交付水平。对于本轮融资,其表示,“B轮是系列融资,还在进行中。”公开资料显示,霍亮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是商业航天领域的连续创业者,于2016年担任零壹空间副总裁、联合创始人,并在之后创立深蓝航天。专注液体可回收运载火箭深蓝航天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运载火箭研发、生产及提供商业发射服务为核心业务的商业航天企业。在北京亦庄设有火箭技术、液体发动机研发中心;在山东济南建有火箭动力测试基地;在海南文昌建有发射基地和文旅教育基地。霍亮向创投日报记者介绍,自成立以来,深蓝航天一直聚焦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的研制,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是自主研发的“星云”系列液体可回收火箭“星云-1”“星云-2”。其中星云-1型火箭为首型试验火箭,预计于2024年底首飞。资料显示,“星云-1”的一子级能回收重复使用,火箭为2级构型,直径3.35米,近地轨道运力约为2吨,配备10台雷霆-R液氧煤油发动机,可根据任务载荷大小选用直径3.35m/2.25m 两款整流罩。“一子级具备回收复用及快速维护、再次发射的能力,可以响应低成本、高可靠、高频次的发射需求。后续的商业化型号会在首飞型基础上改进并提升运载能力至不低于6吨。” 霍亮称。2021年7月,深蓝航天完成国内首次液氧煤油火箭垂直起飞和垂直降落(VTVL)自由飞行。次年5月,完成公里级VTVL垂直回收飞行试验。当下,商业航天正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24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中就包含了商业航天领域。而商业火箭发射是商业航天中连接卫星制造和卫星应用的中枢环节,卫星需要搭载运载火箭发射进入轨道后才能发挥作用以及产生价值。一位商业航天领域研发工程师告诉创投日报记者,该行业痛点在于“成本居高不下”,一般火箭研制发射费用动辄数亿元,而一旦失败,所有投入都将打水漂。而深蓝航天选择的可回收液体火箭路径,可节约成本约超70%,而火箭采用的垂直回收方式,技术可行性更加可靠和稳定,商业应用价值也更高。谈及深蓝航天专注液体可回收运载火箭领域的初衷,霍亮亦表示,这种火箭通过回收和重复使用技术,有望显著降低发射成本,还能通过提高发射频次,为客户提供更灵活、更高效的发射服务。随着太空探索和商业应用的不断深入,市场对高效、低成本、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的需求日益增长。据创投日报记者不完全梳理,目前致力于商业航天的国内民营火箭企业还包括北京星际荣耀、北京星河动力、蓝箭航天、北京天兵科技、东方空间、零壹空间、星途探索、深蓝航天、火箭派等。创始人为清华博士公开资料显示,霍亮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师从制造业专家柳百成院士。曾就职于体制内单位,担任主任设计师、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霍亮从2015年底开始接触民营火箭行业。同年, SpaceX 发射的“猎鹰9”火箭开创了火箭从太空直接垂直回收的历史,这让霍亮意识到中国商业航天未来必是一片蓝海。2016年,霍亮开始担任零壹空间副总裁、联合创始人。同年11月,霍亮创立的深蓝航天注册成立,随后落户北京亦庄。在这个中国民营火箭大本营里,聚集了蓝箭航天、零壹空间、星际荣耀等一众民营商业火箭公司。据了解,深蓝航天团队核心成员在液体运载火箭、液体火箭发动机、先进航天飞行器研制方面拥有多年的深耕经验,具备较为丰富的技术背景和研发能力。关于运载火箭未来市场前景,霍亮认为,除了通讯卫星之外,还包括遥感、科学实验、通讯载荷等,都有很多增量市场空间。娱乐、旅行、采矿等这些比较远期的需求,也会逐渐爆发出来。此外,随着成本的降低、可获得性的提升,国家和地方的一些任务需求也会被激发出来。截至目前,深蓝航天已完成7轮融资,此前的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险峰长青、真成投资等机构;本轮参与的投资方则包括方正和生、济钢东泰。其中,方正和生是方正证券的全资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近200亿元。据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方正和生公开投资事件152起,主要聚焦新兴产业投资,涉及项目包括威朋医疗、中智科仪、华鑫微纳等。对于在资本市场受到关注的原因,霍亮认为,主要来自于公司多方面的优势:包括在液氧煤油针栓发动机技术掌握上的领先性;通过3D打印制造工艺和构建全民营供应链的方式降低试验箭的成本和制造周期等。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找数据的网站,涵盖多个领域。大多数都是免费公开的,个别付费的可以申请试用。

找数据的网站,涵盖多个领域。大多数都是免费公开的,个别付费的可以申请试用。 国家数据:,包含了我国经济民生等多个方面的数据,并且在月度、季度、年度都有覆盖,很权威很全面。 CEIC:,涵盖20个主要行业以及18个主要宏观经济方面的数据库,能够精确查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GDP、CPI、进口、出口、外资直接投资、零售、销售以及国际利率等数据。 搜数:,已加载到搜数网站的统计资料达到10867本,涵盖2566317张统计表格和504990536个统计数据,汇集了中国资讯行自92年以来收集的44个行业所有统计和调查数据。 中国人民银行:,可查询社会总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利率变化、汇率、shibor等金融领域的权威数据。 CNNIC:,可查询互联网网络相关的调查报告,如网民数量、分领域用户规模、细分互联网领域调查报告等信息。 金融信息网:,提供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经济数据,包括CPI、GDP、外汇储备、失业率、进出口等。 证监会官网:,提供各行业的发展情况、统计数据,最新动态、相关监管政策。 中国信通院:,提供互联网、通讯、手机市场等相关数据和分析报告。 产业信息网:,主要提供实体经济数据,还包括行业分析和研究,基本上涵盖了各个细分领域的数据,非常全面。 收视率排行:,提供日/周/月/年的前25名的收视率以及市场份额数据。 ⓫ 镝数聚:,提供12大领域、100+行业、6000+权威数据源,基本覆盖了所有的细分行业,大部分数据都可以免费下载。 ⓬ 艾瑞网:,里面有各种行业的报告、白皮书等内容,大多数都可以直接下载。 ⓭ 199IT:,权威的互联网数据平台,涵盖新兴产业、电商互联网、共享经济、社交营销、移动互联网以及其他互联网服务的数据及分析报告。 ⓮ 世界银行公开数据:,各国相关的发展数据,而且资金等数据有多个维度可以查看,免费公开。 ⓯ 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至今中国统计年鉴,可在线浏览,还提供单页Excel文件下载。 ⓰ 东方财富网:,用于上市企业研究,内容较多,可以了解到一个公司的概况、经营分析、行业相关情况。 ⓱ IT桔子:,各种创投数据,包括风险投资、收购、竞争情报、细分行业信息、产品信息数据服务等内容。 ⓲ 中国报告大厅:,提供各行各业的基础数据、调查报告、分析报告、预测报告,种类丰富。 ⓳ 中研网行业数据:,提供医疗、房产、制造业、服务业、零售消费、车辆等全行业数据 ⓴ 房天下:,提供中国指数研究院和CREIS中指数据,展示国内房地产数据情况。 21. 新华财经:,金融财经类信息,以及各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指数等。 22. 艺恩指数:,不仅有电影票房榜,还有排片统计、购票指数等等。

封面图片

红杉发布了 2024 他们评选出的前 50 家 AI 公司。

红杉发布了 2024 他们评选出的前 50 家 AI 公司。 下面是一些观察到的一些要点,基于这些判断未来的公司应该是什么样的,后半部分尤其值得关注: 1⃣ 当前的趋势 突显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提高企业和行业的生产力。企业通用生产力类别今年翻了一番,从四家公司增加到八家。 图像编辑器 Photoroom,视频生成应用程序 Pika 和游戏构建器 Rosebud 表明,消费者和半专业用户之间的界限在创意软件领域变得模糊。 行业垂直类别较少,但出现了一个新的工业领域。机器人领域的 Figure,工业维护领域的 Tractian 和自动驾驶领域的 Waabi 开始展示了人工智能软件与硬件的整合将如何改变物理世界的工作。 2023年对基础设施来说是一个强劲的年份,其中包括一些强大的新参与者,如Mistral,它是基础模型领域的主要竞争者。 2⃣ 未来的公司应该是什么样的? 技术创新的前几波浪潮网络、互联网和移动技术主要是通信革命。人工智能承诺带来不同的东西一场生产力革命,更类似于个人电脑,它塑造了商业和工业的未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它们将开始作为人工智能网络一起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已经看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文本或代码生成,而是涉及到主动交互。 在这个生成式的未来中,公司的建设本身可能成为人工智能Agents的工作;而有一天,整个公司可能像神经网络一样运作。 公司的形成将变得更快、更灵活,拥有新的所有权和管理结构。也许有一天,会有由单个AI工程师运营的大公司。 未来的大多数公司不会是个体经营的公司,但它们将有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痛点,与今天的公司不同。它们将需要能够解决知识管理和内容生成、信任、安全和认证方面挑战的企业产品。 赢得未来企业的心与思想,创始人需要回答一些关键问题。这些公司将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劳动力将如何变化?分销和价值捕获的模式将如何改变?他们的总可寻址市场中,人类占多大比例,自主AI Agents占多大比例? 3⃣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生产力革命,如人工智能革命,推动成本下降。本世纪的技术进步已经彻底降低了硬件成本,但人类提供的服务成本,从医疗保健到教育,却飙升了。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