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媒体对中国经济的看法

不同媒体对中国经济的看法 近日有很多关于中国经济的讨论,不同媒体有不同的看法。外媒和港媒普遍对中国经济持悲观态度,中媒则普遍看好。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论坛中提到中国会成为全球经济引领者。另有中媒评论称党的领导和习近平思想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 香港01特稿中提到中国正面临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更指中国数据的高增长,与民众的获得感之间存在鸿沟。 华尔街日报报道一些经济学家目前预计中国经济会进一步放缓,或许永远无法超过美国。 金融时报评论中国正被债务(debt)、疾病(disease)和干旱(drought)三个 D 所困扰。 #经济 原文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华网》【 《香港01》 《华尔街日报》 《金融时报》(Ignoring China’s disastrous ‘three Ds’ could be a global risk)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2023年中国经济前景分析

2023年中国经济前景分析 《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国家的重新开放,促使多家跨国投行在最近几周提高了对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的预测。 《人民日报》引述多家外媒的报道指他们看好2023年中国经济前景,援引CNBC说随着中国不断优化防疫政策,中国经济势必迎来强劲反弹,“我们看到了强劲的增长前景”。 也有中外媒体报道经济学家对中国2023年经济不那么乐观。汇丰银行经济学家预计23年第一季度将收缩 0.5%。证券时报发起的经济学家2023年中国经济展望问卷调查中发现,国内经济学家普遍预期短期内经济难以快速恢复,过半经济学家担忧房地产市场、居民消费与企业投资意愿可能恢复缓慢。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直言不宜对2023年形势盲目乐观,指中国经济面临(疫情、就业、世界经济衰退等)六大挑战。 目前多数专家/机构预测中国全年增长约5%-6%。 #经济 原文链接 《华尔街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证券时报网》 《CNN》?China has abandoned its zero-Covid policy. What will the economy look like in 2023? 《任泽平》

封面图片

2024年中国经济分析

2024年中国经济分析 2023年,中国经济因为疫情受到重创。“没信心”成为过去一年的高频词,也汇聚了中国经济困难的所有症结。国际预测机构认为,2024年的前景可能更为黯淡,增速将明显减缓。经济学家们预测,2024年中国经济增幅将从今年的5.2%放缓至4.6%。中国经济20年来都是借钱搞基建、刺激增长。随着债台高筑,财务爆雷、引爆金融危机恐是迟早的事。 然而,中媒表示 众多海外机构和人士纷纷表示看好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多家外资机构认为,随着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回升、企业盈利改善以及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等一系列积极信号的释放,明年中国经济有望持续回升向好。 原文链接 《经济日报》 《央视新闻》 《新华社》 《美国之音》 《美国之音》 《BBC中文》 《华尔街日报》

封面图片

进入 7 月份,多家外资机构发布公开报告,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并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前景。业内人士认为,外资机构集体上调中国经济增

进入 7 月份,多家外资机构发布公开报告,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并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前景。业内人士认为,外资机构集体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表明其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信心,对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充满信任。外资机构普遍看好中国下半年的经济,主要在于出口、制造业、消费等方面的积极因素汇聚。在宏观经济表现整体稳健的背景下,中国股票资产也因为其估值低、企业盈利复苏显著得到市场关注。不少外资机构在研报中表态,维持看好 A 股的立场不变。(证券日报)

封面图片

七国集团声明不寻求阻碍中国经济发展,但反对经济胁迫

七国集团声明不寻求阻碍中国经济发展,但反对经济胁迫 近日七国集团(G7)峰会发布公报,表示他们希望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和稳定的关系。公报强调,他们的政策并非旨在伤害中国或阻碍其经济进步,而是要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并减少对关键供应链的过度依赖。公报还表示,他们将增强对经济胁迫的抵抗力。 就G7“经济胁迫”的议题,立陶宛外长此前指出,尽管立陶宛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中国对台湾在立陶宛设立办事处感到不满,并停止了所有对立陶宛的贸易,正是中国经济胁迫最近最严酷的案例之一。 中国官媒对此回应,认为“经济胁迫”的概念没有明确定义,提出了“经济制裁”这个更为普遍的概念,其定义更为清晰。而且他们指出,经济制裁通常是美国对外使用的手段。 原文链接 《华尔街日报》 《RFI》 《The White House》 《环球时报》 《Congress.gov》

封面图片

中国经济复苏速度超预期

中国经济复苏速度超预期 中国的经济活动连续第二个月大幅扩张。初步显示出中国可能比预期更早地摆脱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目前IMF和中外经济学家都预测,23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超过5%。 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虽然报复性反弹的可能性并不大,但今年中国经济整体判断比较积极, 目前处于疫后复苏向上的势头。同时,他们也提到需要注意的风险,例如今年面临外需走弱的挑战,另有专家建议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产权保护。 另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存在一些根本性问题,需要进行体制上的改革。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体真正关键的是民营企业的兴衰。经济学者们普遍认为,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政府对民营企业压制造成的。此外,有消息人士指政府没有计划出台大规模刺激计划或发放现金。 #经济 原文链接 《华尔街日报》《证券时报》《中新网》《美国之音》

封面图片

中国经济遭逢"多事之秋" 李强强调:"稳股市""稳房市"

中国经济遭逢"多事之秋" 李强强调:"稳股市""稳房市" 中国经济持续走低之际又遇美国祭出高额关税,中国总理李强周五(4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着力稳就业稳外贸、持续稳定股市并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做强中国国内大循环"。华尔街日报等外媒分析,非常时期,北京当局可能愿意推出更多刺激措施。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