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和林:NFT或元宇宙领域未来或将出现几家万亿市值以上的企业】

【盘和林:NFT或元宇宙领域未来或将出现几家万亿市值以上的企业】 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刊文表示,我们可能在2040年之前就能够感受到元宇宙实质性的进步。个人认为NFT或者元宇宙,起码要出几家万亿市值以上的头部企业。此外,盘和林表示,应鼓励元宇宙产业发展,约束好边界,以审慎包容监管心态,来对待元宇宙的发展。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北京副中心元宇宙行动计划发布,首提跟踪NFT、聚焦数字藏品等举措】

【北京副中心元宇宙行动计划发布,首提跟踪NFT、聚焦数字藏品等举措】 北京通州区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经信局联合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副中心将聚焦培育元宇宙细分产业链,打造数字设计、数字人、混合现实、数字艺术4大产业链条;引入云上内容创作生产线企业,促进内容创作数实共生,打造数字内容创作生态圈;探索数字资产权益全生命周期管理,跟踪NFT(非同质化通证)技术前沿动态,大力发展数字资产交易服务;加快安全芯片、零信任网络、可信计算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持续强化区块链技术攻关与应用,打造数字信任的安全保障体系。

封面图片

【元宇宙硬件领域投融资活跃,全球VR/AR企业今年融资额已达82亿元】

【元宇宙硬件领域投融资活跃,全球VR/AR企业今年融资额已达82亿元】 5月30日消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元宇宙产业链生态白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4月,全球VR/AR企业今年以来获投融资事件超43笔,其中超亿元的投融资事件共18笔,单笔最高融资金额达22亿元,融资总金额达82亿元。IDC预测,2026年全球AR/VR总投资规模将增至747.3亿美元,2022年-2026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8.5%。其中,中国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3.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元宇宙应用以手机和PC端的内容创新为主,包括虚拟人、3D社交、3D会议等。随着终端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投入加大,产业将爆发更大的潜力。

封面图片

一年前,马斯克的特斯拉风头正茂,成为电动汽车领域无可匹敌的领军企业,此前的最高估值曾达到1.2万亿美元以上。如今,随着电动汽车竞

一年前,马斯克的特斯拉风头正茂,成为电动汽车领域无可匹敌的领军企业,此前的最高估值曾达到1.2万亿美元以上。如今,随着电动汽车竞争对手的涌现,以及这些公司产品的改善,特斯拉作为一家科技行业杰出颠覆者的光环逐渐暗淡下来。

封面图片

#本周热读 一年前,马斯克的特斯拉风头正茂,成为电动汽车领域无可匹敌的领军企业,此前的最高估值曾达到1.2万亿美元以上。随着电动

#本周热读 一年前,马斯克的特斯拉风头正茂,成为电动汽车领域无可匹敌的领军企业,此前的最高估值曾达到1.2万亿美元以上。随着电动汽车竞争对手的涌现,以及这些公司产品的改善,特斯拉作为一家科技行业杰出颠覆者的光环逐渐暗淡下来。

封面图片

外媒:尽管市值超3万亿美元 英伟达仍是“小众”品牌

外媒:尽管市值超3万亿美元 英伟达仍是“小众”品牌 然而,尽管英伟达的市值高达3.1万亿美元(在之前两天的市值下滑之前曾一度达到3.3万亿美元),但在Interbrand最新发布的百强品牌榜单中,英伟达并未名列其中。该榜单包括麦当劳、星巴克、迪士尼和Netflix等知名公司。英伟达市值的显著增长自2022年底以来,其股价已经暴涨近九倍主要由于对其图形处理单元(GPU)的巨大需求所驱动。这些GPU是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潮的核心,更广泛地说,是人工智能热潮的推动者。在用于训练和部署如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软件的芯片市场中,英伟达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其芯片的主要买家包括几家大型科技公司。由于英伟达的快速崛起以及其与消费者的接触相对较少,这家拥有31年历史的公司在公众中的品牌认知度远远落后于其在华尔街的吸引力。在Interbrand 2023年的品牌榜单中,排名第100位的是日本相机制造商佳能,而第99位是荷兰啤酒制造商喜力。Interbrand全球品牌经济总监格雷格·西尔弗曼(Greg Silverman)在电邮中指出:“作为一家新晋的全球性产品公司,英伟达还没有时间,也没有专门的资源来改变其品牌角色,加强其品牌以保护未来的收益。”他补充说,英伟达面临的风险在于,“尽管其市值很高,但品牌实力的薄弱可能会限制其未来的价值。”英伟达发言人拒绝对此发表评论。过去三个季度,英伟达的同比增长率都超过了200%。根据LSEG的数据,预计到2025财年,英伟达的收入将比上一财年增长近一倍,达到1200亿美元以上。在最近一个季度中,英伟达的数据中心GPU销售占总销售额的85%。这些高性能GPU广泛应用于大型设施中,并通常需要由一支昂贵的数据科学和超级计算专家团队配置,以有效地创建和部署人工智能软件。与此相反,Interbrand排名第一的苹果,其主要收入来源于向全球消费者销售iPhone等设备。排名第二的微软是一家企业销售巨头,以其Windows和Office软件而广为人知。排名第三的亚马逊力图成为消费者的“一站式购物”平台,而排名第四的谷歌对许多人而言是进入互联网的门户。Interbrand前十名还包括韩国电子巨头三星以及三家汽车公司(丰田、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可口可乐和耐克。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的竞争对手英特尔位居第24位,该公司以生产笔记本电脑和个人电脑中的核心处理器而闻名,并因其长期的“Intel Inside”广告活动而广为人知。甚至专注于构建服务器的惠普企业也在该列表中名列第91位。游戏玩家的最爱然而,一项最新的竞争调查显示,英伟达的品牌价值正在迅速追赶其他知名企业。在Kantar BrandZ本月揭晓的全球100个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中,英伟达位列第六,相较于上次调查排名飙升了18位。该品牌的整体价值在短短一年内便激增了178%,达到约2020亿美元。Kantar通过调查企业买家,对主要销售给其他企业的品牌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得出了这一品牌价值的总体估算。Kantar的高级品牌策略师马克·格洛夫斯基(Marc Glovsky)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对于那些希望在公司内部进行大宗采购的B2B买家而言,英伟达的重要性和意义,与苹果对于购买iPad或Mac电脑的消费者来说,不相上下。”尽管你的家人或许对英伟达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在消费领域的某个特定角落,它确实已经声名鹊起。只需询问你的资深游戏玩家朋友,便可得知这一点。当英伟达于1991年成立时,人工智能还是一个新兴领域。当时,该公司的主要研发方向是设计能够快速绘制数字三角形的芯片,而这一核心技术为3D游戏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基础。多年来,英伟达凭借其GeForce品牌和醒目的绿色标志,在那些热衷于调整电脑以运行最新游戏的玩家群体中声名远扬。此外,英伟达还为任天堂Switch游戏机提供芯片,该游戏机全球出货量已突破1.4亿台。与英特尔的营销策略不同,英伟达从未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活动将自身品牌推向消费者视野。对于这家芯片制造商而言,游戏业务如今已蜕变为一项颇为可观的副业。在最近一个季度中,该业务为英伟达带来了26亿美元的收入,占总销售额的10%,并实现了18%的同比增长。当涉及英伟达的核心产品时,众多公司和机构为争夺其人工智能芯片而展开激烈竞争,他们必须经过一个严谨的报价和销售流程,通常还需通过戴尔或慧与等计算机设备公司进行采购。这些供应商销售包含内存、CPU等部件的完整系统。即便是希望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专家,也更倾向于通过云服务提供商租用英伟达芯片的访问权限,而非自建服务器集群。然而,英伟达的知名度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攀升。根据Vanda Research上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散户投资者群体中,英伟达已成为最受欢迎的股票之一。Interbrand的全球品牌经济总监西尔弗曼表示,尽管英伟达尚未跻身Interbrand的2023年百强名单之列,但根据该公司数据显示,其品牌知名度在过去12个月内已翻了两番。这无疑将帮助英伟达在下一次排名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科技网红”NFT的过气之路

“科技网红”NFT的过气之路 曾几何时,NFT乘着元宇宙的东风,不仅吸引了NBA球星库里以及天王周杰伦等名人入局,就连国内的科技大厂们也纷纷推出数字藏品平台,争当“科技圈潮人”。但谁又能想到,才过了2年时间,NFT就走上了一条“过气之路”。01“春风得意”NFT2021年3月,一张名为《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每一天:前5000天)》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走红,这张纯数字艺术品由美国著名艺术家比普尔(Beeple)创作,并且在佳士得的NFT作品拍卖会上,最终以6934.6万美元(约合4.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比2014年苏富比拍卖的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睡莲》还高出1500万美元。抛开主观层面的艺术审美偏好,比普尔这幅作品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因为整幅作品的创作,只是将比普尔从2007年5月1日,每天在网上发布的总计5000张绘画照片用NFT加密技术组合到一起。但是,6934.6万美元的天价成交额不但让比普尔成为作品拍卖价格最高的三位在世艺术家之一,也让NFT这种数字产品变身“数字藏品”,镀上了一层投资价值的光环。如果只是在艺术领域和收藏圈博得一些关注,NFT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艺术实践。但艺术家、NBA球星、娱乐圈明星的集体加入,让NFT以一种新潮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2021年8月,NBA球星库里花费约18万美元,买下了一枚蓝色“无聊猿”的JPG头像,并将其替换到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由此带火了“无聊猿(Bored Ape Yacht Club)”NFT系列作品。数据显示,2021年3月,NFT交易平台OpenSea的单月成交量首次突破1亿美元,达到了1.47亿美元。到了2021年8月底,日交易量激增至2.558亿美元,接近历史纪录的3.22亿美元。2022年1月1日,某元宇宙平台联合周杰伦名下潮牌PHANTACi首次限量发售NFT项目Phanta Bear(幻象熊),发行上限1万个,单价约为人民币6200元。号称“不打榜”的杰迷在NFT市场展现出了惊人的消费能力,仅用5分钟就买下了3000个Phanta Bear,在40分钟内买光1万个NFT藏品,由此为带有周杰伦标签的NFT项目创造了超过6200万元的收入。借助明星效应,NFT透过年轻人扎堆的粉丝圈层,逐渐形成了一种流行,NFT头像以及各类数字藏品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QQ秀”。而当明星们完成了粉丝经济的直接变现后,NFT也渗透到消费市场,成为众多企业争相追赶的潮流。以无聊猿为例:2022年4月24日,李宁宣布与无聊猿编号#4102的NFT达成合作,将打造“无聊猿潮流运动俱乐部”系列产品;4月29日,地产企业绿地集团宣布购入无聊猿编号#8302的NFT,作为推出数字化战略的象征;4月30日,倍轻松宣布购入无聊猿编号#1365的NFT,并推出“无聊猿健康俱乐部”。坦白来说,上述企业购入NFT的行为,本质上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代言人营销”,企业本身并未直接参与开发NFT项目。但企业集体“蹭热点”的行为,却有意无意地推动了NFT的流行,将其推上了科技圈的C位。与之相似的,还有投资人和企业家们的“推波助澜”。2022年4月30日,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以约5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编号#9279的无聊猿NFT。一天后,美图集团创始人蔡文胜在朋友圈发文称,购入了编号#8848的无聊猿NFT。而世界首富马斯克也在不久后,将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头像换成了包含101只无聊猿形象的系列集合。一开始的艺术品拍卖,或许只能证明NFT的价值获得了收藏圈层的认可。但在2022年的上半年,从“人人关注”发展到“人人参与”的NFT俨然成为科技圈第一风口。02 大厂清退,价值归零回顾NFT在2021年到2022年的火箭式蹿红,很难分辨是人为推动的结果还是群体意识使然。但NFT的蹿红本身说明,2020年后,人们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慌,迫使自己将注意力放到高价值的事物上。在全民狂热的市场背景下,科技大厂们早就抱着“宁可做过,不能错过”的心态加入了NFT的热潮。公开报道显示,美国艺术家比普尔的作品拍卖出天价后2个月,阿里拍卖就推出了NFT数字艺术专场;随后,支付宝在2021年6月联名敦煌美术研究所、国产动漫《刺客伍六七》推出4款NFT付款码皮肤;7月,网易旗下游戏《永劫无间》IP也授权发行了NFT盲盒产品;8月,腾讯旗下的NFT交易App“幻核”上线,并且在9月9日的“99公益日”,腾讯还联合敦煌研究院发布文博行业首个公益NFT,限量9999份。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大厂们在推出NFT相关业务时,基于“防范虚拟货币炒作风险”的目的将其改名为数字藏品,而这一举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了NFT后来的衰败。事实上,支撑NFT成为科技圈“网红”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它能被真金白银度量的市场价值。不论是艺术藏品还是NFT交易市场,甚至抛开NFT背后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拥有的“非同质化代币”属性,NFT能够获得持续关注,且一直有人交易,是NFT市场能够存活的主要原因。然而,收藏价值何其虚无缥缈,能够为之买单的人更加有限。短时间内被炒作出来的价格,难免缺乏有实力的“接盘侠”。譬如推特联合创始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曾在2021年将自己的第一条推特以NFT的形式,拍出了290万美元的高价。但在2022年4月,当初那位买下多西推特NFT的“接盘侠”想要将其转手拍卖时,却只收到了280美元的最高报价。而在国内,合规风险直接宣告了NFT交易的终结。2022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集体发布了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明确提出要坚决遏制NFT金融化和证券化的倾向。倡议发出后,尽管NFT在海外市场依旧热度不减,但国内最先下场的科技大厂们已经开始纷纷撤回之前的相关布局。其中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便是腾讯旗下NFT交易App“幻核”在2022年8月宣布退出数字藏品,停止发布发行和销售数字藏品,同时开放退款通道。彼时腾讯方面给出的原因是“聚焦核心战略的考量”,彻底放弃数字藏品这一新生事物。但平台面临的金融风险,或许才是大厂壮士断腕的主要原因。2021年,支付宝推出数字藏品小程序蚂蚁链粉丝粒,随后更名为“鲸探”。而该平台第一次上线数字藏品后,同属于阿里旗下的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就出现了高价炒作的迹象。虽然闲鱼方面快速反应,将相关交易进行了下架处理。但这次“意外”,也揭露了数字藏品可能被用来过度炒作的一系列金融风险。事实上,在NFT的狂热者眼里,“炒作”才是NFT最核心的价值。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由国际奥委会官方授权的“冰墩墩数字盲盒EPIC BOX”公开发售,500个购买额度一经开放立即抢购一空。定价99美元的“数字胸针”(digital pin)NFT在二次交易时,最低报价达到2000美元,最高报价则达到88888美元(约56.35万元人民币),暴涨了近1000倍。而这些“数字胸针”最后的命运也和冬奥会之后的“冰墩墩”纪念品一样,从一时顶流沦落到无人问津。2022年的8月可以说是NFT走向衰退的重要节点。据财联社报道,截至2022年8月15日,NFT市场总市值已由当年2月的366亿美元的高点跌至239亿美元,跌幅超38%。并且NFT的单日交易额由33.94亿美元的高点跌至0.15亿美元以下,下降了99.56%。总市值和交易额的下跌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行业热度下降了,愿意为NFT买单的人少了,NFT的市场价值也失去有力支撑,NFT距离“归零”不远了。03 谁是下一个“科技网红”?复盘NFT的衰败,也是对“科技热点”祛魅的过程。2020年后,包括科技大厂在内,人们过于未来发展和经济形势不明确,因此尽可能的寻找能够产生增长的机会,而NFT恰巧在此时用交易价格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但随着NFT的投资属性超出技术...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