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史是一部悲喜交加的戏剧。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18世纪初,其繁荣和富足不输于欧洲国家和美国,但此后深陷中等

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史是一部悲喜交加的戏剧。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18世纪初,其繁荣和富足不输于欧洲国家和美国,但此后深陷中等收入陷阱,迄今未有根本改观。 该书在梳理拉丁美洲经济发展史的过程中,剖析该地区因何从繁荣走向衰落。作者认为,民粹政策盛行是拉丁美洲缓慢且持续衰退的重要原因。长久以来,拉丁美洲国家的政治人物利用民族主义和平等主义,强调所得分配,对外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内实施严格管制。这种民粹政策的结果就是经济扭曲,效率低下,最终牺牲的不仅是长期可持续的经济成长,还有人民的收入和福祉。作者警示,民粹政策如饮鸸止渴,拉丁美洲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实现永续繁荣,唯有打破民粹主义的恶性循环,切实推行进一步的市场改革。 作者简介 · · · · · · 塞巴斯蒂安·爱德华兹(Sebastian Edwards) 1953年出生于智利,在芝加哥大学取得硕士及博士学位,任教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现为该校管理学院国际经济学Henry Ford II讲席教授。他长期关注拉丁美洲经济议题,曾于1993年至1996年担任世界银行负责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首席经济学家。作者自1980年代以来撰写了大量关于拉丁美洲经济成长与发展的论文和专著,是本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8.5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8.5 描述:这是一本关于拉丁美洲的经典作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题为“地球的富有造成人类的贫困”,讲述了旧殖民主义围绕拉丁美洲金银、农作物和其他矿产进行的掠夺史;第二部分题为“发展是遇难者多于航行者的航行”,叙述了新殖民主义如何通过自由贸易、贷款、铁路、阴谋和暴力将拉丁美洲的民族工业发展扼杀在襁褓之中,解析了投资、技术、经济援助、合资企业、金融机构、国际组织等现代文明手段如何不文明地参与了古老的掠夺战。 链接: 大小:N 标签:#电子书 来自:雷锋 频道:@Aliyundrive_Share_Channel 群组:@alyd_g 投稿:@AliYunPanBot

封面图片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8.5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8.5 描述:这是一本关于拉丁美洲的经典作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题为“地球的富有造成人类的贫困”,讲述了旧殖民主义围绕拉丁美洲金银、农作物和其他矿产进行的掠夺史;第二部分题为“发展是遇难者多于航行者的航行”,叙述了新殖民主义如何通过自由贸易、贷款、铁路、阴谋和暴力将拉丁美洲的民族工业发展扼杀在襁褓之中,解析了投资、技术、经济援助、合资企业、金融机构、国际组织等现代文明手段如何不文明地参与了古老的掠夺战。 链接:https://www.aliyundrive.com/s/GUezay3Gz7Y 大小:N 标签:#电子书 来自:雷锋 版权:版权反馈/DMCA 频道:@shareAliyun 群组:@aliyundriveShare 投稿:@aliyun_share_bot

封面图片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理念,倡导最小政府,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新自由主义兴起,随后又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理念,倡导最小政府,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新自由主义兴起,随后又演变成更广为人知的“华盛顿共识”,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以此为模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智利是其中典型的案例。 1973年,皮诺切特政府上台后,智利的芝加哥小子开始推行新自由主义模式,包括私有化和放松管制、大幅削减政府开支、贸易自由化、金融开放等,智利也一跃成为当时「拉丁美洲最闪亮的明星」。但同时,人们对新自由主义造成的不平等加剧、教育成本和医疗负担的上升,以及退休金的减少感到不满。 2019年,智利各地爆发了抗议活动,2022年,左翼联盟「尊严制宪」上台执政,开始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政策。 本书沿著新自由主义在智利的起源、发展到终结的脉络,描述了智利如何成为世界上最激进的自由市场实验的发源地,以及它的衰落对全球新自由主义的影响。 本书不仅是一个关于拉丁美洲国家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自由市场思想传播及其后果的幕后历史,足资其他发展中国家为鉴。 作者简介 · · · · · · 塞巴斯蒂安·爱德华兹(Sebastian Edwards) 任教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现为该校管理学院国际经济学 Henry Ford II 讲席教授。长期关注拉丁美洲经济问题,曾于1993年至1996年担任世界银行负责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首席经济学家。自1980年代以来撰写了大量关于拉丁美洲经济成长与发展的论文和专著,如《落后的拉美》等。

封面图片

《混血的文明》作者: 林被甸 / 董经胜

《混血的文明》 作者: 林被甸 / 董经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 新思文化 副标题: 拉丁美洲5000年 出版年: 2025-1-1 页数: 344 ●纵览拉丁美洲5000年文明之路 ●北京大学两代拉美史学者联手创作 ●从欧、美、非三大洲文明“冲突与融合”的角度,观察这片孤独而又魔幻的大陆。 拉丁美洲,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为代表的印第安文明。玛雅文明充分展现了古代美洲人的智慧,在文字、数学、建筑和天文历法方面成就斐然;阿兹特克人则充分体现了古代美洲人的尚武精神,通过征伐建立起一个军事强国;而印加人则凭借其杰出的管理才能在安第斯高原创建了南美洲的大帝国。 15世纪以来,随着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等欧洲殖民者进入美洲,以及殖民者向美洲输入黑奴,美洲本土文明独立发展的进程被打断,欧洲文明和非洲文明被移植到这片大陆。但是,这三种文明并非平等地融合在一起,强势的欧洲文明占据主导地位,弱势的美洲本土文明和非洲文明在被动地适应欧洲文明的过程中勉强生存下来。在整个殖民时代,经过300多年的冲突与融合,拉丁美洲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混血文明。 19世纪初,拉丁美洲绝大多数地区摆脱了宗主国统治,独立建国。然而政治的独立并没有带来经济的繁荣。形成于殖民时期的外向型经济模式仍然主导着拉美各国,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严重依赖于西方,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直到二战后才略有起色。但好景不长,拉美各国又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与经济停滞相伴的是政治的左右摇摆和社会的动荡:民主政权与威权政权交替出现,许多国家至今仍被这个魔咒困扰;贫富差距悬殊,大规模民众抗议乃至武力抗争此起彼伏。这片大陆的未来何在? 本书带我们回顾了拉丁美洲艰难而又独特的文明之路,从5000年前文明的曙光在安第斯沿海初现,一直讲述到21世纪初的“粉红浪潮”,以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以及宗教文化三个层次来阐述拉丁美洲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特征,是理解拉丁美洲历史和现实困局的一把钥匙。 #拉美 #历史 #文明 #移民 #殖民 #社会

封面图片

联合早报今天(5月13日)报道:“中国 将举办和多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的高规格会议,加强双边政治经济合作,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趋

联合早报今天(5月13日)报道:“中国 将举办和多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的高规格会议,加强双边政治经济合作,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趋缓之际,持续提升在这一被视作“美国后院”地区的影响力。” 中国 拉美 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将于星期二(5月13日)在北京举行。巴西总统卢拉、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和智利总统博里奇等领导人将出席会议。 目前有三分之二拉美国家加入中国的“ 一带一路 ”倡议,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巴西、秘鲁和智利等国的最大贸易伙伴。 《联合早报》的这一报道,视角狭隘且充满偏见。将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加强政治经济合作,片面解读为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趋缓时“提升在‘美国后院’地区的影响力”,这背后是典型的地缘政治零和思维。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合作,是基于平等、互利、共赢的理念。中国与拉美经济互补性强,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拉美超20个国家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24年中拉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较2000年增长40倍 。中国为拉美带来资金、技术与广阔市场,助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进程,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封面图片

《求是》发表习近平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求是》发表习近平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他要求,吸取一些西方国家经济“脱实向虚”的教训,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切实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 他重申,当年一些拉美国家搞民粹主义,高福利养了一批懒人和不劳而获者,结果财政不堪重负、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长期不能自拔。福利待遇上去了就下不来了,搞超出能力的福利主义不可持续、必然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政治问题。 他分析,中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不断的原因包括:三期叠加长期积累、监管能力和制度缺陷、借债人野蛮行为、官商勾结和腐败、经济周期变化。他要求,加强金融法治建设、探索建立定期修法制度;压实地方、主管监管、企业自身三方责任;提升监管科技水平和队伍建设;研究制定促进金融机构兼并收购和化解不良资产的支持政策。 他指出,以煤为主是基本国情,实现碳达峰必须立足实际;要多渠道增加能源供应,决不允许再次发生大面积“拉闸限电”这类重大事件。 (新华社)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