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巴黎》作者: [加]罗斯·金 (Ross King)

《印象巴黎》 作者: [加]罗斯·金 (Ross King)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甲骨文 副标题: 印象派的诞生及其对世界的革命性影响 原作名: The Judgment of Paris: The Revolutionary Decade That Gave the World Impressionism 译者: 冯璇 出版年: 2019-6 页数: 636 当美国内战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在大西洋对岸的巴黎,也有一场革命正在各间画室里酝酿成型。那些后来会让印象主义成为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的艺术家们在此时展出了自己最初的一批作品,然而他们得到的却是来自法国各个艺术机构的蔑视和嘲笑。这一时期发生的充满争议的戏剧性事件从爱德华•马奈和埃内斯特•梅索尼埃这两个人截然相反的生活经历及职业生涯中可见一斑。此外,这段历史的时代背景还包括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运动爆发。通过讲述这个史诗性的故事,罗斯•金把那个对后世有深刻影响的时代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读者眼前,那时的巴黎是世界的艺术中心,在那里发生的革命活动足以重塑历史和文化,并引发全世界范围内的共鸣。 #艺术 #印象派 #艺术家 #历史 #战争 #革命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印象派:绘画与革命 S1(2011) 4K SDR 中英外挂字幕

印象派:绘画与革命 S1(2011) 4K SDR 中英外挂字幕 描述:艺术作家 Waldemar Januszczak 探讨了印象派的革命性成就。 在第一集中,瓦尔德玛深入探讨了四位最有影响力的印象派画家的背景故事毕沙罗、莫奈、雷诺阿和巴齐耶他们共同奠定了艺术运动的基础。 他发现是什么社会和文化影响驱使他们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们是如何团结起来的,以及他们最终是如何挑战和永远改变艺术的。 链接: 大小:42GB 标签:#纪录片 #历史 #印象派:#绘画与革命 来自:雷锋 频道:@Aliyundrive_Share_Channel 群组:@alyd_g 投稿:@AliYunPanBot

封面图片

印象派:绘画与革命 S1(2011) 4K SDR 中英外挂字幕

印象派:绘画与革命 S1(2011) 4K SDR 中英外挂字幕 描述:艺术作家 Waldemar Januszczak 探讨了印象派的革命性成就。 在第一集中,瓦尔德玛深入探讨了四位最有影响力的印象派画家的背景故事毕沙罗、莫奈、雷诺阿和巴齐耶他们共同奠定了艺术运动的基础。 他发现是什么社会和文化影响驱使他们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们是如何团结起来的,以及他们最终是如何挑战和永远改变艺术的。 链接:https://www.aliyundrive.com/s/HzrdXQy2yRn 大小:42GB 标签:#纪录片 #历史 #印象派 #绘画与革命 来自:雷锋 版权:版权反馈/DMCA 频道:@shareAliyun 群组:@aliyundriveShare 投稿:@aliyun_share_bot

封面图片

《粮舵》作者: 周夫生 / 波音

《粮舵》 作者: 周夫生 / 波音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文明分流与现代化的起源 出版年: 2024-11 本书是一部历史理论普及读物。近500年来,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发展,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人口爆炸、全球化…各种古代世界闻所未闻的事物快速涌现。英国历史学家麦克法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都对现代世界的诞生之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影响深远。本书则提出,现代社会的诞生来源于粮食产出的确定性,粮食产出的确定与否,就成为决定文明演进方向的“历史之舵”。书稿围绕这一核心观点,深入地揭示了粮食剩余和文明社会之间的关系。 #历史 #人类 #经济 #粮食 #文明

封面图片

《划清界限?》作者: [美国]埃里克·豪陶洛·马瑟斯

《划清界限?》 作者: [美国]埃里克·豪陶洛·马瑟斯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如何对待失德艺术家的作品 原作名: Drawing The Line:What to Do with the Work of Immoral Artists from Museums to the Movies 译者: 郭硕博 出版年: 2024-8 页数: 146 英文版: ◎ 失德艺术家及其作品应该被“取消”吗? ◎ 人品?作品?失德艺术家会做更糟糕的艺术吗? ◎ 从博物馆、电影、音乐到文坛,从伍迪·艾伦、R.凯利、凯文·史派西到J.K.罗琳……大量当代艺术界案例,深入探讨艺术家及其作品周围的道德灰色地带 近年来,关于流行艺术家的不当言论和行为,甚至某些犯罪行为的揭露比比皆是。加上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公众对曾经喜爱的艺术家隐藏的生活开始保持警惕和批判的目光。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会影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失德艺术家?以及,还能欣赏他们的作品吗? 在本书中,作者运用哲学工具,为这一困扰我们的伦理问题提供了敏锐的洞察。作者认为,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不仅会影响公众对其作品意义的解读,而且还会影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提供了强大的情感资源,使我们能够在艺术世界中探索道德的复杂性,进而与不道德行为做斗争。因此,我们不应该回避那些失德艺术家的作品,而应该更加深思熟虑地参与其中,并且做出判断:当艺术家有不道德言行时,应该于何时何地在艺术和艺术家之间划清界限。 #道德 #社会 #哲学 #艺术 #生活 #作品

封面图片

《艺术中的精神》作者: (俄罗斯) 瓦西里·康定斯基

《艺术中的精神》 作者: (俄罗斯) 瓦西里·康定斯基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Concerning the Spiritual in Art 译者: 余敏玲 出版年: 2017-7 页数: 132 滥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美术和设计运动,其基本艺术理念之一是要摒弃传统造型艺术中的物象限制,解放视觉元素,使其得以本然面貌自由构成,甚至以抽象完形的方式表达真纯的精神内涵。关于这一艺术理念的经典阐述,无疑当属现代艺术的先驱人物康定斯基(Kandinsky)亲笔所写的《艺术中的精神》一书。 康定斯基于1912年写成的《艺术中的精神》一书,是现代艺术理论的经典文献之一。该书上部探讨艺术与社会文化、艺术与人类精神的关系,以及在现代社会中艺术精神面临的危机问题。下部阐述纯粹绘画的形式和精神问题,并勾勒出现代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的基本设想。全书虽篇幅短小,但提纲挈领,内涵深刻,为现代抽象主义艺术和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美学基础。 #历史 #现代艺术 #设计 #康定斯基 #理论

封面图片

《刻板印象》作者: [美] 克劳德·M.斯蒂尔

《刻板印象》 作者: [美] 克劳德·M.斯蒂尔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副标题: 我们为何歧视与被歧视 原作名: Whistling Vivaldi:How Stereotypes Affect Us and What We Can Do 译者: 陈默 出版年: 2021-11 页数: 304 别让偏见和标签决定了你是谁 ◎ 编辑推荐 比尔·盖茨推荐书单 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一致推荐 美国常春藤盟校必读书目,长期名列亚马逊畅销榜 “刻板印象威胁”研究先驱力作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 克里斯多夫•艾斯格鲁伯;多元智能之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霍华德•加德纳 盛赞推荐 ◎ 内容简介 《刻板印象》揭露了一个事实:我们生来戴着有色眼镜,同时又遭受着各种偏见。 斯蒂尔教授解释了在每个人生活中因身份认同感而产生的两难窘境,包括选修非裔美国人政治学课的白人学生成绩每况愈下,以及主修工程学的女学生为了是否参加以男性为主的专业会议而犹豫不决,证明刻板印象和负面标签显著限制了人们的表现。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它成为我们的标志,成为我们的负担,有时使人努力过度,有时扼杀了自我本性。 还好,它并非不可战胜。本书深入剖析了身份认同感的形成因素和过程,展示了小小的标签如何发挥了强大的力量,最后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应对计划,帮助你摆脱刻板印象的陷阱,重塑自己的身份,充分且自由地发挥天赋。 #偏见 #刻板印象 #身份认同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