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诗意》作者: 黄锦树 / [马来西亚] 黄锦树

《现实与诗意》 作者: 黄锦树 / [马来西亚] 黄锦树 出版社: 麦田出版 副标题: 马华文学的欲望 出版年: 2022-11-3 页数: 440 本书共分三卷,收录十六篇文章,集结作者数十年的深度思索。 卷一涉及华文文学作为一种「民族文学」的反讽式重探,「马华文艺的独特性」和它自身的悖论,从华人史的角度看马华小说视野如何窄化,重探「马共小说」及「非诗」的马华文艺独特性,在在都关涉马华文学所关涉的各种"现实”。 卷二则是寻找马华文学的「诗意」。从数十年的马华新诗史里上下求索,热带华文小说作为香港现代主义的前世,马华现代小说的时差与时延,马华文学里民国的形影神,一种自我解构的南洋史诗,野故事。 卷三始于对「华语语系」的批判性反思,继而漫游于南方华文文学加拉巴哥群岛的空想,马华文学里的橡胶树回忆,花踪作为马华文青取暖的唯一炉火,文学性的政治。 全书完整收录黄锦树对现代华文文学的独到观察,是探讨现代华文文学议题不可忽视的重要观点。 #文学 #文学评论 #马华文学#台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流俗地》作者: [马来西亚] 黎紫书

《流俗地》 作者: [马来西亚] 黎紫书 出版社: 麦田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20-5-2 页数: 424 历经生命碌碌坎坷的拖磨,该如何寻找各自人生的出口? 「你们不觉得吗?我们长大了。」 「长大了是怎么回事呢?」 「就是世故了。怕雨打风吹;怕会变成落汤鸡;怕感冒,怕生病。」 「长大就是开始意识到现实,会去想像将来了。」 小说以马来西亚锡都,被居民喊作「楼上楼」的小社会拉开序幕。讲述其中市井小民的俗务俗事,迂回曲折的情节,仿佛召唤生命中至关重要的小事。 在「楼上楼」的他们如风中之烛,看似脆弱实则强韧,一旦离开,便流落于人海各自漂流;仿佛走的那一日也意味著困境已渡,人生到了宽敞地,再不需要人相濡以沫。作者融合热带国度的风土民情、政治时局,人们追忆往事,每翻开一页像是自己被时光推到了局外,旁观著当年的自己。这里的雨下得频繁,人生不少重要的事好像都是在雨中发生。那些记忆如今被掀开来感觉依然湿淋淋,即便干了,也像泡了水的书本,纸张全荡起波纹,难以平复。 《流俗地》以跳接时空的叙事手法,为各个角色穿针引线,每一短篇看似独立却又连续,这些小城人物在生命狂流里载浮载沉,薄凉活著,无声老去。他们冷眼、坎坷、孤寂、拥有短暂欢乐,却都像电光石火,刹那间便走到时间尽头,看俗世的风吹透灼热的仓皇人生。 #小说 #文学 #马华文学 #台版

封面图片

《在虚构与现实之间》作者: [法]魏简(Sebastian Veg)

《在虚构与现实之间》 作者: [法]魏简(Sebastian Veg)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 三辉图书 副标题: 20世纪初期的文学、现代主义和民主 原作名: Fictions du pouvoir :Littérature, modernisme et démocratie au début du xxe siècle chinois 译者: 杨彩杰 / 杜卿 / 包世一 出版年: 2019-1 页数: 444 ◆卡夫卡、布莱希特、谢阁兰、鲁迅、老舍 世界文学大师如何叙写中国 当下的我们又将如何抵达虚构中的现实 ···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谢阁兰的《勒内·莱斯》、卡夫卡的《中国长城》、鲁迅的《阿Q正传》、布莱希特的《四川好人》和老舍的《茶馆》这五部关于中国的虚构作品进行比较 研究。五部作品共同创设了一个虚构的中国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分段建造的长城、四川的好人、皇城中的外国人、江南的阿Q与北京的茶馆,均成为诠释中国之“20世纪初期的文学、现代主义和民主”关系的中国想象。 《阿Q正传》和《茶馆》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之作,其中鲁迅把文学化约成充满绝望的、痛苦的、几乎不可传递的一声呐喊,老舍则隐隐呼唤着自我了断;而三部欧洲作家所创作的中国作品脱离了“异域情调”的陈腔滥调,成功超越文化差异,将有关中国的文学叙事纳入民主世界文学的整体当中。五部作品互相对照,体现出现代主义文学的弥足珍贵之处正在于它对民主世界不确定性的反思。 本书既将虚构视为一个人类学现实,又对其进行社会历史学的分析,作者魏简邀请读者通过阅读,参与到一种新的阅读空间的创设行动中来。 #文学 #理论 #叙述 #虚构

封面图片

《女权与女性》作者: 吕惠

《女权与女性》 作者: 吕惠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凯瑟琳·安·波特及其塑造的女性形象 出版年: 2019-8-1 页数: 216 凯瑟琳·安·波特是美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流派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美国女性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 《女权与女性:凯瑟琳·安·波特及其塑造的女性形象》选择了波特全部26篇中短篇小说中的24篇和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语境下作者对这些女性人物性别身份的文学再现,全面探讨了波特再现女性性别身份问题的广阔性、复杂性、多样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小说 #文学 #解析 #女性 #女性主义

封面图片

《诗人十四个》作者: 黄晓丹

《诗人十四个》 作者: 黄晓丹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乐府文化 出版年: 2019-7 页数: 288 十四位古代诗人和一个现代闯入者 一场始于1600年前的诗歌沙龙 · 七堂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的文学课, 以现代心理学解读古代诗人, 诗与心灵自由飞动, 抵达诗歌中那些恍兮惚兮的微妙细节, 让古代心灵中幽微隐秘的部分重见天日, 成为与现代生命体验共情的丰富资源。 · 《诗人十四个》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用古诗词阐释友情、孤独、情欲、死亡、别离五种生命事件,渴求与接纳两种生命态度。全书根据这些主题分为七章,每章选择两个诗人,讲解其在这一主题下的文学样貌与诗人个人气质,并在两个诗人的对比中,呈现诗歌的不同解读,展现生命的矛盾性和可能性。 #诗歌 #文学 #诗人 #古诗词

封面图片

《林村的故事》作者: 黄树民

《林村的故事》 作者: 黄树民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 译者: 素兰 / 纳日碧力戈 出版年: 2002-3 页数: 275 这是一本关于1949年后林村和林村人的民族志著作。全书以福建厦门农村党支部书记叶文德富于戏剧性的生命史为主轴,展现铺陈出一幅幅贯穿时空背景的社会文化变迁图像。作者黄树民长期在中国大陆及台湾的农村进行田野调查和研究。在此书中,他想要揭示的是,在中国农民的生活普遍得到改善的情形下,一种全国性文化抬头,传统上小型、半自治而独立的农村社区,逐渐被以中央政府为主的大众文化所取代,然而,某些传统的信仰与习俗仍得以延续。 #农村 #田野调查 #民族之 #历史 #社会 #政治 #文化

封面图片

《误读全书-萧萧树》亮点:一部充满哲思与想象力的作品,萧萧树以独特视角解构现实,带你重新审视世界。

《误读全书-萧萧树》 亮点:一部充满哲思与想象力的作品,萧萧树以独特视角解构现实,带你重新审视世界。 标签:#哲学思考 #误读全书 #萧萧树 #文学创作 更新日期:2025-05-08 08:31:37 链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