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工作餐不得提供烟酒

中共中央、国务院: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工作餐不得提供烟酒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条例》第四章对公务接待作出规定,具体为: 第四章 公务接待 第二十一条 建立健全国内公务接待集中管理制度。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 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国内公务接待审批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公函制度,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一律不予接待,严禁将非公务活动纳入接待范围。 第二十三条 党政机关应当严格执行国内公务接待标准,实行接待费支出总额控制制度。 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标准安排接待对象的住宿用房,协助安排用餐、用车的按照标准收取伙食费、交通费。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不得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费用,不得以举办会议、培训等名义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 接待单位不得在机场、车站、码头和辖区边界组织迎送活动,不得跨地区迎送。严格控制陪同人数,不得层层多人陪同。 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内公务接待清单制度,如实反映接待对象、公务活动、接待费、陪同和相关工作保障人员等情况。接待清单作为财务报销的凭证之一并接受审计。 第二十四条 外宾接待工作应当遵循服务外交、友好对等、务实节俭的原则。外宾邀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安排接待活动,严格执行接待规格和标准,从严从紧控制外宾团组接待费用。 第二十五条 地方因招商引资等工作需要接待的,应当参照国内公务接待标准要求,统一制度和标准,严格审批管理,强化审计监督,严禁超规格、超标准接待,严禁扩大接待范围、增加接待项目,严禁以招商引资等名义变相安排公务接待。 第二十六条 党政机关不得以任何名义新建、改建、扩建所属宾馆、招待所等具有接待功能的设施或者场所,不得以房屋维修等名义超出实际需要在接待场所超标准建设、豪华装修。 严格控制、严格审批新建扩建党性教育培训机构,不得以建设党性教育培训机构名义变相建设楼堂馆所、变相搞旅游开发。 建立接待资源共享机制,推进机关所属接待、培训场所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利用。健全服务经营机制,推行机关所属接待、培训场所企业化管理,降低服务经营成本。 积极推进国内公务接待服务社会化改革,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国内公务接待提供用车、住宿、用餐等服务。(新华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财政部对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

中国财政部对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 中国财政部印发通知,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 据中国财政部网站星期四(3月28日)消息,财政部近日印发通知,从强化预算约束角度,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过紧日子不放松。 通知强调:一是严格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对“三公”经费实施更加严格的限额管理。行政和参公事业单位不得使用非财政拨款安排因公出国(境)费;对公务用车严禁超标准租赁高档豪华车辆,降低车辆运行维护费用;公务接待中严禁以虚报人数、违规增加陪同人数等方式多开支公务接待费。 二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强调中央部门带头大幅压缩论坛、节庆、展会等活动。举办活动不得讲求排场,尽量节约支出。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要优先使用单位内部会议室、礼堂等场所,鼓励采取视频、电话、网络等线上方式开展公务活动。 三是强化预算约束和执行监督。进一步开展预算评审,遏制项目申报高估冒算、掺杂无关内容等问题;对违规、异常列支费用和突击花钱的行为加大线上监控的力度,对发现的疑点进行日常核查;坚持常态化开展财政资金清理,将闲置资金用于保民生、促发展。 四是严格支出管理,兜牢“三保”底线。强调对基层“三保”健全分级责任体系,要求各地坚持优先使用稳定财力用于“三保”,硬化执行约束,严禁挤占挪用“三保”资金,对“三保”存在风险的地区财政支出及库款拨付实施严格监管。 五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强调要对重大政策、项目继续开展事前评估,从源头上严格立项管理;加强绩效目标管理,进一步发挥绩效目标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引导约束作用;通过绩效监控发现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和漏洞,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高质量开展绩效评价,健全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 六是严肃财经纪律。强调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明确要求各单位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将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责任明确到人;持续保持财会监督高压态势,防范和查处违规记账、擅自截留、非法挪用等问题,加大通报和处理力度,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 ... 2024年3月28日 1:02 PM

封面图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决定称,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取消社会抚养费,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对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加强宣传倡导,促进相关惠民政策与生育政策有效衔接,精准做好各项管理服务。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服务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增强抚幼养老功能。落实生育登记制度,做好生育咨询指导。推进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等“出生一件事”联办。完善国家生命登记管理制度,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监测体系,密切监测生育形势和人口变动趋势。依托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等平台,实现教育、公安、民政、卫生健康、医保、社保等人口服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动态更新。建立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健全人口预测预警制度。 保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落实三级预防措施。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 建立健全支持政策和标准规范体系。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市地级行政区为单位制定整体解决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推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服务。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机构。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鼓励国有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各级政府推动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居住社区婴幼儿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制定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支持隔代照料、家庭互助等照护模式。支持家政企业扩大育儿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综合监管。 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结合下一步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研究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地方政府在配租公租房时,可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地方政府可以研究制定根据养育未成年子女负担情况实施差异化租赁和购买房屋的优惠政策。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适当延长在园时长或提供托管服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有效解决“择校热”难题。依托学校教育资源,以公益普惠为原则,全面开展课后文体活动、社会实践项目和托管服务,推动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衔接。改进校内教学质量和教育评价,将学生参加课外培训频次、费用等情况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平衡家庭和学校教育负担,严格规范校外培训。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将生育友好作为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鼓励用人单位制定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的措施,依法协商确定有利于照顾婴幼儿的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方式。适时对现行有关休假和工作时间的政策规定进行相应修改完善。 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探索设立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相关政策;优先安排入住公办养老机构,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对住房困难的,优先纳入住房保障。有条件的地方可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中的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落实好扶助所需资金,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公益金或基金,重点用于帮扶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 决定称,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平缓总和生育率下降趋势、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华社)

封面图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 纲要部署了“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激励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建设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六个方面重点任务。 纲要指,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进一步凸显,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500亿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上述指标均为预期性指标)。到2035年,我国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知识产权制度系统完备,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的国际合作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基本建成。 (新华社)

封面图片

中国财长蓝佛安: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长久之计

中国财长蓝佛安: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长久之计 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说,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而是该花的花,该省的省,并强调这不是一时之需,而是长久之计。 蓝佛安星期三(3月6日)下午在本届全国人大会议记者会上回答相关提问时说,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中共中央的明确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带头落实,勤俭办一切事业。 蓝佛安说,财政部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去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指公务出国出境、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产生的费用)支出预算比2019年下降20%,同时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支出,比2019年增长25.5%。 第二是合理安排中央部门支出,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2020年至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连续负增长,2023年略增0.8%。2019至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从7.4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1.42万亿新元)增至10.29万亿元,增长38%。 最后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施。2018至2023年,全国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至1万零823亿元,增长30%。2024年中央本级科技支出继续加力,增幅达到10%。 蓝佛安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显示这不是一时之需,而是长久之计。 他称,财政部门将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把勤俭办一切事业作为长期坚持的方针;抓好过紧日子的执行,严格执行会议差旅、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制度规定,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精简不必要的节庆、论坛和展会等;强化过紧日子的监督,坚决杜绝讲排场、比阔气,坚决防止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狠抓财政管理改革,“厉行节约树牢过紧日子理念,健全过紧日子制度”。 2024年3月6日 4:33 PM

封面图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疫情高风险地区均应就地过年,把人员流动降到最低;中风险地区原则上就地过年,特殊情况需经批准;低风险地区倡导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行;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员要带头就地过年,引导外地农民工、尚未离校的师生就地过年;保障就地过年群众工资休假等合法权益,以岗留工、以薪留工。 (人民日报)

封面图片

中共中央国务院9月22日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9月22日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原则。 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GDP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 到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光伏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 新建扩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出台煤电、石化、煤化工等产能控制政策。未纳入国家有关领域产业规划的,一律不得新建改扩建炼油和新建乙烯、对二甲苯、煤制烯烃项目。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规模。提升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能耗准入标准。加强产能过剩分析预警和窗口指导。 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石油消费十五五进入峰值平台期。统筹煤电发展和保供调峰,严控煤电装机规模,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逐步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加快推进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强化风险管控,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平稳过渡。 推进电网体制改革,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完善电力等能源品种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从有利于节能的角度深化电价改革,理顺输配电价结构,全面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推进煤炭、油气等市场化改革,加快完善能源统一市场。 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将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统筹工作。 (新华社)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