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袁超:中国资产正转向 “技术驱动 + 资产重估”

国信证券袁超:中国资产正转向 “技术驱动 + 资产重估” 近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后,中国资产市场有积极反应。未来,中美贸易政策走向及其对中国资产的影响备受关注。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的高管袁超表示,前期中国已打出政策组合拳,增强中国资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当前关键在于用好用足现有政策。袁超认为,中国经济韧性足、潜力大,在超大规模市场纵深、全产业链体系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具备坚实基础,资产重估的内在逻辑并未改变。他谈到,目前中国资产的吸引力已从 “估值修复” 向 “技术驱动 + 资产重估” 切换,未来如果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科技突破转化为盈利增长且地缘风险边际缓和,外资主动型长线资金或将加速入场。(证券时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海内外积极因素聚集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

海内外积极因素聚集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 海内外积极因素持续汇聚背景下,中国资产的吸引力正稳步提升。机构人士称,一方面,海外降息潮已开启,美联储年内降息是大概率事件,海外流动性转向宽松的趋势更加明显;另一方面,一系列政策呵护下,中国经济基本面回升向好,再加上市场估值处在历史底部,中国资产做多窗口值得关注。(中国证券报)

封面图片

超万人离开证券业 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减员最多

超万人离开证券业 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减员最多 据 Choice 数据,截至 6 月 30 日,券业共有 34.01 万从业者,相比今年初减少超万人,险些跌破 34 万关口,主要是一般证券业务人员、证券经纪人分别减少数千人所致。今年上半年,在降薪、裁员、降本增效大背景下,近 80% 的证券公司从业者人数出现同比减少。中信建投、方正证券、国泰君安、国投证券、长江证券、兴业证券、广发证券、国信证券、中信证券等 9 家券商的从业人数净流出超 300 人,减员主要以第一梯队券商为主。近两年包括方正证券、德邦证券、瑞信证券(中国)在内的不少券商传出股权变更的消息,受此影响,员工人心浮动,瑞信证券 (中国)、方正证券、德邦证券等减员人数占比均超 10%,人员流动较为显著。(界面)

封面图片

经济学家:中国外储减少反映市场重估美联储紧缩预期

经济学家:中国外储减少反映市场重估美联储紧缩预期 中国经济学家称,中国外汇储备减少反映了市场对美联储紧缩预期的重估。 据中新社星期二(5月7日)报道,中国官方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万2008亿美元(约4万3369亿新元),较3月末下降448亿美元,降幅为1.38%。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当天对记者说,中国外汇储备减少,主要反映了当月市场对美联储紧缩预期重估,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下跌,国际金融市场再现股债汇“三杀”导致的负估值效应。 管涛说,刚结束的议息会议显示,美联储尽管因抗通胀缺乏进展对降息信心不足,但也排除了下次会议加息的可能性。加之4月份新增非农就业数据大幅回落,市场降息预期再度升温。 管涛指出,受上述影响,截至5月6日,美元指数较上月底回落了1.2%,标普500指数反弹了2.9%;2年期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则分别从上月底的5%和4.7%附近,回落至4.8%和4.5%附近。国际金融市场回暖将对外汇储备产生正估值效应,有助于中国外汇储备稳中向好。 2024年5月8日 7:52 AM

封面图片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提升中国资产吸引力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提升中国资产吸引力 境内首批沙特 ETF 宣布成立、日本瑞穗金融集团在境内设立证券公司的申请获监管受理、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出海融资……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 “走出去”“引进来” 动作频频。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表示,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政策空间足,随着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稳步推进,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公司、增加业务种类的申请不断获批,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对外资的吸引力均不断提高。

封面图片

瑞银向北京国资公司出售瑞信证券中国36%股权

瑞银向北京国资公司出售瑞信证券中国36%股权 瑞银公布,向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出售瑞信证券(中国)36.01%股权,作价约6.5亿元人民币。此外,合资持股的方正证券,亦会向北京国资公司出售所持的全部49%股权,作价约8.9亿元。交易经过全面竞购流程,有待获得必要的监管批准并满足惯常的交割条件。交易完成后,瑞银在瑞信证券(中国)的持股将降至约15%,北京国资公司则持有约85%股权。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思杰表示,中国是瑞银的重要市场,收购瑞信后,集团在华布局得以进一步扩大,但两家公司在中国境内均拥有包含多个法人实体的业务平台,需要遵守监管机构的相应要求,而过去近20年,瑞银与北京国资公司紧密合作,一同发展在华业务,认为今次交易是最佳方案,未来将持续在此重要市场扩展业务。北京国资公司则指,今次收购瑞信证券股权,是与瑞银合作的进一步延伸,亦是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对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相关要求的具体举措。 2024-06-24 22:46:30

封面图片

惠普下调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评级

惠普下调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评级 评级机构惠普全线下调中国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违约评级。惠普预计中国政府对这些公司的支持将减少,并对它们的财务状况感到担忧。 综合彭博社和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惠誉星期四(1月4日)宣布,将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的发行人违约评级从A下调至A-。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和中国长城资产管理的评级从BBB+下调至BBB。 下调这些公司的评级后,惠普对中国信达的评级展望为稳定,其余三家国有资管公司则被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待2023年财务报告发布,以评估任何进一步的财务恶化或政府减少支持的倾向。 惠普在新闻稿称,受财务表现不佳、资本约束以及政府支持不一贯等因素的影响,这几家公司购买不良资产的能力受到抑制。 四大资管公司之中,惠誉认为,中国信达的资本状况和内部盈利能力相对理想,并预计它会肩付更多政策责任以支持金融系统稳定,这将有利它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另一家评级机构穆迪去年12月将中国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后,将中国信达和中国东方列入评级下调观察名单。穆迪当时还调低中国八家主要银行评级展望,进一步反映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 惠誉去年12月对中国经济的展望为“中性”,并提到房地产行业困境等持续性风险将牵制中国的经济增速。 2024年1月4日 4:03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