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的引力保护地球免受小行星撞击的方式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已开始部署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吃瓜

封面图片

小行星擦过地球 有惊无险

封面图片

耶鲁大学新研究揭示小行星撞击可能引发了"雪球"地球时期

耶鲁大学新研究揭示小行星撞击可能引发了"雪球"地球时期 一个由耶鲁大学领导的研究小组提出,大型小行星撞击可能会突然引发"雪球"地球时期,即地球被冰雪包裹的时期,从而解决了有关这些气候剧变的长期争论。他们利用复杂的气候模型进行的研究表明,在某些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小行星撞击可能会在十年内使地球进入全球冰川状态。图片来源:人工智能生成的图片,由 Michael S. Helfenbein 创建和编辑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这些所谓的"雪球"地球时期,即地球表面被冰覆盖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时期,可能是由撞向地球的大型小行星突然引发的。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可能回答了几十年来困扰科学家的一个问题,即地球历史上已知的一些最剧烈的气候变化。除耶鲁大学外,参与这项研究的还有芝加哥大学和维也纳大学的研究人员。气候模型学家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就知道,如果地球变得足够寒冷,冰雪的高反射率可能会形成一个"失控"的反馈回路,产生更多的海冰和更低的温度,直到地球被冰雪覆盖。在距今 7.2 亿年至 6.35 亿年前的地球新近纪,这样的情况至少出现过两次。然而,要解释这些被称为"滚雪球地球"事件的全球冰川期的起因,却一直没有定论。大多数理论都认为,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以某种方式减少到了"滚雪球"开始的程度。全球冰川作用的新视角第一作者、耶鲁大学文理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系理查德-福斯特-弗林特博士后傅敏敏说:"我们决定探索另一种可能性。如果是地外撞击导致气候变化过渡非常突然呢?"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一个复杂的气候模型,该模型在不同条件下表现了大气和海洋环流以及海冰的形成。该气候模型与用于预测未来气候情景的气候模型类型相同。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将其模型应用于假设的小行星撞击在过去四个不同时期造成的后果:工业化前(150 年前)、末次冰川最盛时期(2.1 万年前)、白垩纪(1.45 至 6600 万年前)和新近纪(10 亿至 5.42 亿年前)。研究人员发现,对于两种较暖的气候情景(白垩纪和工业化前),小行星撞击不太可能引发全球冰川。但在末次冰川极盛时期和新近纪的情景中,地球的温度可能已经冷到足以被视为冰河时期小行星撞击可能会使地球进入"雪球"状态。"我们的研究结果最让我惊讶的是,在足够寒冷的初始气候条件下,小行星撞击后的'雪球'状态可以在短短十年内就在全球海洋上形成,"合著者、耶鲁大学文理学院海洋与大气科学教授阿列克谢-费多罗夫(Alexey Fedorov)说。"到那时,赤道的海冰厚度将达到 10 米左右。相比之下,现代北极地区的海冰厚度通常为一到三米。"至于小行星在未来几年引发"雪球地球"时期的可能性,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可能性不大部分原因是人类造成的气候变暖使地球升温尽管其他撞击可能具有同样的破坏性。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飞行器成功撞击小行星

封面图片

宇宙台球:130万个小行星路径协助分析2029年的天体撞击地球威胁

宇宙台球:130万个小行星路径协助分析2029年的天体撞击地球威胁 阿波菲斯是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基特峰国家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罗伊-塔克(Roy Tucker)、戴维-索伦(David Tholen)和法布里奇奥-贝尔纳迪(Fabrizio Bernardi)于 2004 年 6 月 19 日发现的。这张图片拍摄的是银河在 KPNO 的一对望远镜上方拱起的景象。(KPNO/NOIRLab/NSF/AURA/B.Tafreshi摄)2004 年,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名为 99942 Apophis 的小行星(阿波菲斯),它很快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最初的观测表明,它有 2.7% 的几率在 2029 年 4 月 13 日撞击地球,由于它的直径宽(达 370 米(1210 英尺),一旦撞击地球就会造成大范围的破坏,阿波菲斯的撞击危险等级被评为 4 级这是有史以来的最高等级。值得庆幸的是,进一步的观测很快排除了当天以及 2036 年和 2068 年其他近距离通过时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这些小行星阿波菲斯的图像是 2021 年 3 月 26 日由加利福尼亚州深空网络金石综合体和西弗吉尼亚州绿岸望远镜的无线电天线记录下来的。小行星距离我们1700万公里,每个像素的分辨率为38.75米。(NASA/JPL-Caltech和NSF/AUI/GBO图片)。尽管如此,2029年发生撞击的可能性依然很大,阿波菲斯将以大约 37000 公里(23000 英里)的速度掠过,也有可能接近地球大约 32000 公里(20000 英里)。这还不到月球距离的十分之一,而后者甚至比对地静止卫星还要近。由于距离太近,如果天空足够暗,肉眼就能看到这块岩石。这意味着,来自另一颗小行星的微小推力就可能会导致一座城市从地图上消失。"考虑到阿波菲斯将与地球擦肩而过的距离,可能存在偏离当前轨迹的风险,这可能会使阿波菲斯更接近撞击我们,"该研究的合著者本杰明-海亚特(Benjamin Hyatt)说。"假想一下,另一颗小行星与阿波菲斯相撞可能会导致这种偏转,这促使我们研究这种情况,不管它的可能性有多小。"于是,来自美国西部大学和滑铁卢大学的研究人员计算了太阳系中所有130万颗已知小行星的运行轨迹,看看阿波菲斯在与地球约会之前是否可能参与了一场宇宙台球游戏。值得庆幸的是,所有的直接碰撞都被排除了,但阿波菲斯也有着属于它自己的险情。例如,2026 年 12 月,阿波菲斯将在 1 万公里(6200 英里)的范围内摆动,撞上一颗名为桑托斯(Xanthus)、宽 1.3 公里(0.8 英里)的小行星。虽然研究小组表示阿波菲斯有可能会被桑托斯的一些小的松散碎片击中,但这两块石头相距仅四个小时。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不会改变它的运行轨迹。虽然在下个世纪地球还没有受到已知的撞击威胁,但我们还是应该继续关注天空。如果我们提前足够长的时间发现了碰撞轨道上的东西,最近的 DART 任务表明,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白球"来把它撞出轨道。"小行星"阿波菲斯"自 2004 年被发现以来就一直吸引着我们这个物种:它是小行星对我们星球造成的第一个可信威胁,"这项研究的合著者保罗-维格特(Paul Wiegert)说。关于这项研究。"即使现在我们知道它将以安全的距离与我们擦肩而过,天文学家们仍然保持警惕。这是我们无法停止观察的小行星"。这项研究发表在《行星科学杂志》上。下面的视频展示了阿波菲斯与我们最亲密接触的一些场景。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NASA首次将小行星样本带入地球

NASA首次将小行星样本带入地球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架已航行七年的探测器星期天(9月24日)在犹他州沙漠着陆,成功将收集到史上最大的小行星样本带入地球。 法新社报道,尽管探测器“OSIRIS-Rex”在落地前13分钟,曾以每小时超过4万3000公里的速度高速穿过大气层,但NASA最终在星期天上午8时52分(新加坡晚上10时52分),成功在犹他州军事测试和训练场使探测器软着陆。 根据NASA公布的图像画面,一个轮胎大小的探测器落在沙漠地面后,科学家随后走向该装置并进行读数。 [Media] NASA在社交媒体X平台发文称,探测器已完成约62.1亿公里的旅程,这是美国首次执行样本返回任务。“探测器没有被破坏,意味着探测器最重要的气密性保持完好,避免沙漠沙尘对样本造成污染。” NASA说,虽然得到的行星样本数量不多,但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可能威胁地球的小行星类型”,以及太阳系如何形成、地球如何变成宜居星球等。 [Media] 这一样本现已将被送往休斯顿的约翰逊航天中心,NASA计划在10月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首轮研究成果。 除了太阳、行星、矮行星及其卫星外,太阳系还有众多的小天体,小行星就是其中之一。大多数小行星的轨道介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它们轨道的平均半径接近2.8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约为1.5亿千米)。 虽然小行星和行星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专家指出,“行星的质量大,形状几乎为球体,同时拥有自己的一条独立轨道。而小行星的质量要小得多,且有着不规则的外形,很多小行星也与其他‘小伙伴’共享一条轨道。”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