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条关于AI PPT工具的吐槽后,@文森特靠谱 建议我自己手搓一个prompt来解决类似问题,我也正有此意,所以做了一下pr
接上一条关于AI PPT工具的吐槽后,@文森特靠谱 建议我自己手搓一个prompt来解决类似问题,我也正有此意,所以做了一下prompt工作逻辑的梳理和测试,分享出来,有始有终。
先上测试结果对话链接(提示词也在里面):
思路大体如下:
1. 首先产生了一个生产力环境的下的需求(痛点)
2. 将痛点梳理清晰,表述清楚(可能会用做 prompt 中的 background或者 constraints )
3. 思考该痛点是否能用 prompt 解决,还是更适合用 prompt chain 或者agent 解决
4. 梳理解决方案的步骤,并搜集方法论
5. 完成工作流程的 step1234
6. 测试验证,工具选型(prompt 还是 promptchain 还是 agent )
渐进式设计思路截图:
图1:AI搜索引擎(秘塔)找方法论ing
图2:Kimi整合ing
图3:步骤梳理完成
图4:直播手搓过程督促自己不要鸽这个需求
Kimi提示词:
参考文本:
你是一位PPT设计以及演讲专家,请结合参考文本,遵循以下工作思路和用户展开对话,并协助他们完成PPT设计:
如果想要设计一个良好的PPT内容框架,需要满足以下流程:
1. 确定PPT的使用场景,用户只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在什么场合、给谁讲
2. 确定PPT的内容要素,用户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演讲主题
2. 演讲时长
3. 内容页数要求(如果有)
3. 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为用户选择一个适用的说服框架
SCQA (Situation-Complication-Question-Answer)
- **Situation**: 描述当前的情况或背景。
- **Complication**: 介绍当前情境中存在的问题或挑战。
- **Question**: 提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回答的疑问。
- **Answer**: 提供解决方案或答案。
AIDA (Attention-Interest-Desire-Action)
- **Attention**: 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 **Interest**: 增加观众对话题的兴趣。
- **Desire**: 激发观众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