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高龙群岛连续两年发现珊瑚产卵,印证海洋生态保护成效

#柬埔寨高龙群岛连续两年发现珊瑚产卵,印证海洋生态保护成效 5月2日,柬埔寨环保组织“柬埔寨动植物保护项目”联合环境部、农林渔业部宣布,继2024年后,第二次在该国西南部西哈努克省高龙群岛监测到珊瑚产卵 。 此次大规模调查于2025年2月至3月产卵季开展,证实了珊瑚群落的持续繁殖能力,标志着政府与机构协作保护海洋生态的显著成果。 珊瑚产卵是海洋生态健康的“晴雨表”,此次发现为全球珊瑚保护提供了区域性范本,凸显协作治理与科学干预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我国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良好

我国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良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7 月 11 日)上午 10 点举行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国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积极通过海洋高水平保护支撑海洋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显现出良好成效。2023 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 99097 亿元,比上年增长 6.0%,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 0.8 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复苏强劲,量质齐升,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典型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水质持续向好。(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全国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约 15 万平方公里

全国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约 15 万平方公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指出,我国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全国共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约 15 万平方公里,绝大多数的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都已纳入红线,在海上形成了重要的蓝色生态屏障;同时,红线也涵盖了大多数未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以及海洋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区、候鸟迁徙路径栖息地和重要渔业资源产卵场等,对于海洋生物的栖息、洄游以及鸟类迁徙等起到非常关键的保护作用。(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科学家揭开珊瑚发生同步产卵现象的关键因素

科学家揭开珊瑚发生同步产卵现象的关键因素 用于装饰和研究的珊瑚珊瑚生物学与繁殖鉴于珊瑚的分支形状或挥舞的卷须,你会把它们想象成海洋中的树木。但实际上,它们是由小海葵组成的群落,其中一些形成了坚固的结构,这通常就是我们在珊瑚礁中看到的熟悉形状。由于它们不是植物,因此不使用种子繁殖,而是像动物一样用卵子和精子繁殖。不过,它们的繁殖方式很神秘,也很少见。产卵前的 Acropora 珊瑚。图片来源:©2024 Maruyama Lab珊瑚产卵事件的启示东京大学综合生物科学系副教授丸山伸一郎说:"珊瑚集体产卵是指珊瑚在满月后的几天内同步释放卵子和精子,这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繁殖活动之一。然而,尽管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同步产卵的环境驱动因素仍不清楚。珊瑚产卵的数据非常稀少,通常每年只有一次。将如此稀少的数据放入一个能够解释整体产卵模式的模型中一直是不可能的,但我们终于找到了一种可行的方法。"珊瑚产卵研究面临的挑战直接在珊瑚的自然栖息地研究珊瑚产卵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践中却极具挑战性。研究人员需要在珊瑚床周围安装各种类型的坚固环境传感器,并每天潜水进行观察。这既昂贵又不切实际,而且风险很大,尤其是在夜间和恶劣天气下。Maruyama和他的团队寻求另一种方案,并找到了水族馆的形式,特别是冲绳 Churaumi 水族馆。产卵后的 Acropora 珊瑚。图片来源:©2024 Maruyama Lab来自水族馆的宝贵数据Maruyama 说:"冲绳 Churaumi 水族馆保存了 Acropora 珊瑚(一种常见于日本最南端冲绳县的造礁珊瑚)15 年的珊瑚产卵记录,但这些数据以前从未被用于此类研究。通过收集、解释和查询这些数据,我们发现珊瑚利用降雨、太阳辐射和水温等多种环境输入来调整产卵时间,并使之同步,以达到产卵高峰期。水温似乎是决定每年机会窗口的主要触发因素"。未来研究与应用这项研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如更准确地预测珊瑚产卵和评估可能影响珊瑚繁殖的环境变化。了解珊瑚的繁殖活动对于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和保护相关海洋生物至关重要。但是,既然水族馆可以提供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和观察难以获得的珍贵数据,为什么以前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探索呢?"水族馆是研究资源的宝库,拥有大量未经开发的宝贵数据。另一方面,一些科学家倾向于认为水族馆不能真正反映自然,也不像实验室那样井井有条。我们对这种认识上的差距以及那些被隐藏、被忽视、有时甚至被忽视的可能性感到着迷。在这里,我们分析了过去的数据,建立了一个符合这些数据的模型。下一步,我们计划制作一个数学模型,以预测未来自然界中的产卵事件。"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外交部:中方一贯高度重视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报告也显示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良好

外交部:中方一贯高度重视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报告也显示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良好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 10 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在追问关于菲律宾 “坐滩” 军舰的问题称,菲律宾政府反对了该指控,宣称是中国破坏了该地区的环境,因为中方挖沙子挖到了珊瑚礁。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林剑对此表示,刚才我已经阐明了,中方一贯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的措施保护南沙群岛的珊瑚礁系统和岛礁的周边海洋环境。林剑称,相信你可能也注意到,中方的有关部门刚刚发布了《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评估报告》,这也表明中方一贯高度重视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这次发布的调查评估报告也显示,黄岩岛海域的生态环境良好,这充分体现了中方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

封面图片

自然恢复 + 人工修复 175 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落地见效

自然恢复 + 人工修复 175 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落地见效 在今天(7 月 11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 以来,我国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手段,在沿海地区推进了 175 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落地见效。

封面图片

【#外交部回应菲方非法坐滩军舰破坏生态#】针对近日发布的《仁爱礁非法“坐滩”军舰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

【#外交部回应菲方非法坐滩军舰破坏生态#】针对近日发布的《仁爱礁非法“坐滩”军舰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仁爱礁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中方一贯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南沙群岛珊瑚礁系统和岛礁周边的海洋环境。中方发布的报告清楚表明,导致仁爱礁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是菲律宾军舰非法“坐滩”及其相关的活动,这是基于客观事实和科学调查得出的结论,中方要求菲方撤走在仁爱礁非法“坐滩”的军舰,避免持续破坏仁爱礁生态环境。(总台央视记者张雪松 申杨)外交部回应菲军舰非法“坐滩”:撤走军舰 避免持续破坏仁爱礁生态环境央视新闻的微博视频 via 央视新闻的微博 Invalid media: video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