ℹNinebot 九号平衡车 L8 推出《超人力霸王系列》特仕版#

ℹNinebot 九号平衡车 L8 推出《超人力霸王系列》特仕版# 近年来,九号平衡车(Ninebot)已成为许多人出门代步的好帮手。而在这次推出的 Ninebot 九号平衡车 L8 特仕版,更是引起了许多...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九号CEO怒斥同行挖人背后:曾闹至雷军处 经调停约定互不挖人

九号CEO怒斥同行挖人背后:曾闹至雷军处 经调停约定互不挖人 王野称,通过这样的手段可以以小博大,不去创造用户价值,而是致力于如何低代价下三滥做法搞垮同行。谁在"恶意挖人"?那么,九号CEO口中"恶意挖人"的同行是谁?王野的文字中有以下主要信息:1、本群众所周知的公司也就是同属于顺为系;2、针对科沃斯、石头、九号挖人这几家公司大致共同点就是做扫地机器人。接受过顺为投资的、做扫地机器人的公司还有谁?答案很接近了。很多网友猜,是"zm"。据介绍,zm成立于2017年,推出了扫地机器人、无线吸尘器、智能洗地机、高速吹风机四大品类。2017年底加入了小米生态链。2020年,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由IDG资本领投,小米、顺为资本、峰谷资本、青锐创投跟投。2011年,完成C轮融资,老股东小米集团、顺为资本追加投资。zm挖科沃斯、石头的人可以理解,都有扫地机器人,但是九号不是产电动车、平衡车的吗?没有扫地机器人啊。其实,双方的业务早就不只那点起家的产品了。九号还有送餐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巧了,zm也有送餐机器人和割草机器人。仅靠这些巧合就能确定是zm吗?了解情况的消息人士向三言科技透露,九号CEO口中挖人的公司就是zm。三年前就在群里怼过曾闹到雷军处雷军调停消息人士称,在三年前,顺为CEO群里就发生过类似事情,九号CEO怒怼同行挖人。当时,几家公司闹得不可开交,只能由小米生态链、顺为资本的"大家长"雷军来主持公道。经过雷军调停,几家公司达成口头协议:互不挖人。现在,九号CEO又开始怼了,说明当初在雷军面前的口头协议被撕破了。但根本原因还是他们逐渐脱离了米系、顺为系这种大家庭成员角色,进行去小米化,一个个"翅膀都硬了",且相互进入对方领域。九号公司成立于2012年,聚焦创新短交通和机器人领域。2014年8月,获得小米、红杉资本、顺为基金等资本共同注资8000余万美元,并成为小米生态链新成员。现在从电动平衡车、滑板车,业务扩展至电动两轮车、服务机器人等,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如今市值275.7亿元。财报显示,2023年九号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2.22亿元,同比增长0.97%;2020-2023年,电动两轮车分别营收4.32亿元、13.34亿元、26.63亿元和42.3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540.91%、208.84%、88.43%和74.10%。电动两轮车成为第一大营收来源。不过,其电动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业务连续两年业绩下滑。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3年,分别营收55.37亿元、34.88亿元,分别对应同比下降13.56%和37.01%。因此九号需要优化产品结构,比如其涉足的割草机器人市场被看好。兴业证券的报告称,全球 OPE(户外动力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在 2025 年将达到 324 亿美元,2016 年-2025 年 CAGR 为 5.4%;在家居割草市场中,割草机器人渗透率预计逐步攀升,将从 2015 年的 7%提升至 2025 年的17%,取代汽油手推式割草机的份额。从市场空间来看,预计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预计在 2026 年将达到 35 亿美元市场规模,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 12%。话说回来,如果九号觉得zm侵犯专利,完全可以起诉。目前,zm相关主体有起诉石头、起诉科沃斯侵犯专利纠纷,也有被云鲸、科沃斯起诉侵犯专利的纠纷。诉讼是个漫长的过程,是否真的"掏走商业机密"也不容易确定,只是九号和相关同行的员工们跳槽,会考虑考虑。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美国版F1纳斯卡赛事推出电动SUV 但系列赛并未放弃汽油车

美国版F1纳斯卡赛事推出电动SUV 但系列赛并未放弃汽油车 这表明电动汽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就连以坚持传统而闻名的运动也开始接受这项技术即使现在新车还只是个原型。美国纳斯卡车赛是一项在美国流行的汽车赛事。每年有超过1.5亿人次现场观众观看比赛,电视收视率更是远远超过棒球、篮球和橄榄球等体育运动,因此有人称它为美国人的F1比赛。从某些方面来看,它看起来就像是 NASCAR 的车型。它色彩鲜艳,车轮很大,车尾有一个机翼,可以帮助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保持抓地力。但是,如果说 NASCAR 有什么特点的话,那就是驱动赛车的 V8 内燃机。NASCAR 高管坚称,他们近期没有计划放弃燃油动力。纳斯卡可持续发展主管莱利·尼尔森表示:内燃机是我们的核心产品,未来也将一直如此。但是这辆车,一个完全可驾驶的原型,为 NASCAR 提供了一种衡量车迷对电动汽车兴趣的方法。这款赛车跨界车配备三台电动机,一台驱动前轮,两台驱动后轮,最大功率可达 1,300 马力,几乎是 NASCAR 目前汽油动力赛车马力的两倍。纳斯卡赛车开发高级副总裁约翰·普罗布斯特表示,毫无疑问,一些热情的纳斯卡车迷会拒绝电动赛车的想法。这就是为什么纳斯卡想要明确表示,汽油赛车不会立即面临灭绝的危险。这也是一次开拓视野的机会,让人们了解未来可能令人兴奋的事情。纳斯卡自己对车迷的研究表明,许多人都对电动汽车感兴趣,并可以将电动汽车赛车视为了解电动汽车的一种方式,他说。一旦车迷们看到了电动汽车的速度和刺激,电动汽车比燃油汽车更强大、更快,他认为即使是最反对电动汽车的车迷也会放弃一些反对意见。NASCAR EV 原型车是与 ABB 合作打造的,ABB 是一家从事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司,例如充电器的电力设备。ABB 还深度参与了一级方程式赛车系列赛电动方程式赛车。ABB 美国电气化执行副总裁迈克尔·普拉斯特 (Michael Plaster) 表示,希望参与这样的比赛能引起人们对电动汽车的兴趣,并展示电动汽车的潜力。希望激动人心的赛道表现能提高电动汽车的销量。去年,纳斯卡推出了一项更广泛的计划,旨在到 2035 年将其整体净碳排放量减少到零。尼尔森说,赛车本身只占该组织整体碳排放量的一小部分。目前,该计划的大部分内容是减少纳斯卡旗下 15 条赛道的办公空间、交通和运营产生的排放。“我们在核心业务运营以及活动中实施的试点项目进展非常顺利,”她说道,“我们知道我们需要去哪里,但我们仍处于这一旅程的早期阶段。”目前,NASCAR 赛车使用的燃料是 85% 的汽油和 15% 的乙醇,但在未来几年内,NASCAR 计划推出一种更具可持续性的赛车燃料,这种燃料仍可在噪音很大的 V8 发动机中燃烧。NASCAR(全美运动汽车比赛协会)最初的想法是,它应该涉及与美国人在路上驾驶的汽车类似的汽车。多年来,经过多次改进,现代 NASCAR 赛车与普通美国人拥有的丰田和雪佛兰几乎没有相似之处。这一次,设计师希望保持赛车和车迷驾驶的车辆之间的相似性,而车迷驾驶的车辆越来越多地是 SUV。据考克斯汽车公司称,如今,传统汽车(而不是 SUV、卡车或货车)占美国汽车销量的不到 20%。“我们实际上有机会评估的不仅是电池电动部分,还有跨界车部分。”普罗布斯特说。“因此,未来我们可能会将其中一个或两个部分都纳入其中。”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美媒揭秘苹果造车失败内幕:库克冒进白烧700多亿 不愿收购特斯拉

美媒揭秘苹果造车失败内幕:库克冒进白烧700多亿 不愿收购特斯拉 库克低估了造车难度周二,苹果在公司内部对员工表示,将放弃开发十年之久的电动汽车项目,把研发资金和员工转移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上。泰坦尼克号灾难苹果汽车是一个秘密项目,内部代号为“泰坦”(Titan)。然而,过去十年,许多从事这一项目的员工给它取了一个不那么讨人喜欢的名字:泰坦尼克号灾难。他们知道,这个项目很可能会失败。在苹果汽车项目未被终止前,它已经被取消并重启了多次,在此期间失去了数百名员工。由于领导层在苹果汽车发展方向上意见不一,它最被定位为一款与特斯拉竞争的电动汽车,后来又演变成了一款与Google无人车姊妹公司Waymo竞争的自动驾驶汽车。据过去十年参与苹果汽车研发的六名人士透露,当该项目在周二被终止时,苹果已经在它身上烧掉了逾100亿美元(约合720亿元人民币)。苹果汽车又回到了起点,它最后的目标是成为一款配备驾驶辅助功能,可与特斯拉媲美的电动汽车。苹果汽车项目的失败证明,自2011年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去世以来,苹果在新产品开发上举步维艰。苹果汽车项目经历了四位不同的负责人,并进行了多轮裁员。但是它一落千丈,最终失败,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为自动驾驶汽车开发软件和算法实在是太难了。为何研发苹果汽车?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法律和工程学院的副教授布莱恩特·沃克·史密斯(Bryant Walker Smith)曾在2015年与苹果简要讨论过他们的项目,他谈了一下对苹果汽车的看法。“当项目启动时,苹果具备了一定的天时地利人和,”史密斯表示,“但是十年后,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使得这个项目充满了风险,而不是收益。”当苹果在2014年启动其汽车项目时,其他投资者、高管、工程师和公司也在竞相追逐自动驾驶汽车理念。在Google开始在加州公路上测试其原型车后,整个硅谷都坚信,自动驾驶汽车很快就会普及。苹果也不想被落下。据三位知情人士透露,当时,苹果需要回应顶尖工程师们对于下一个项目的期待。苹果刚刚推出了Apple Watch,许多工程师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研发新产品。苹果CEO库克批准了汽车项目,部分原因是为了防止工程师人才流失到特斯拉。苹果的营收走势与此同时,苹果还需要找到拓展业务的新途径。苹果当时预计,未来几年的iPhone销售将放缓。交通运输行业的规模达到2万亿美元,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汽车,这可能会帮助苹果。苹果当时的年营收接近2000亿美元。据熟悉该项目的六名员工称,尽管库克对汽车项目投下了信任票,但团队成员知道,他们是在与严酷的现实作斗争。如果能够上市,一辆苹果汽车的成本很可能至少为10万美元,但是与智能手机和耳机相比,它的利润仍然微薄。而且,苹果汽车要等到特斯拉主导市场多年之后才会面世。曾放弃收购特斯拉开始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苹果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就收购特斯拉一事进行了一些讨论。马斯克之前说过,他曾试图向苹果出售特斯拉,但库克拒绝与其通话。不过,苹果最终决定,打造自己的汽车比收购和整合另一项业务更有意义。截至发稿,马斯克尚未置评。知情人士说,从一开始,这个项目就受到了领导层在发展方向上存在分歧的困扰。最初负责这项工作的史蒂夫·扎德斯基(Steve Zadesky)想要打造一款能与特斯拉竞争的电动汽车。但是,时任苹果首席设计官的乔尼·艾威(Jony Ive)想要研发一款自动驾驶汽车,而苹果软件团队的成员表示这是可以做到的。苹果曾与马斯克接洽苹果当时坐拥1550亿美元现金储备,大手笔聘请了数百名在机器学习和其他能力方面有经验的人,这些能力对制造自动驾驶汽车至关重要。大量人员的涌入使得苹果汽车成为该公司第一个,有这么多对公司文化陌生的外部人士参与开发的项目。截止到今年,苹果汽车团队拥有2000多名员工,其中包括曾在美国宇航局工作过的工程师以及为保时捷开发赛车的工程师。这个团队开发了一系列新技术,包括一个可以显示逐向导航的挡风玻璃和一个采用特殊聚合物以减少太阳热量的天窗。为了提振员工士气并加强指导,艾维和Mac工程主管鲍勃·曼斯菲尔德(Bob Mansfield)等苹果知名高管都参与了进来。苹果把收购来的几家创业公司整合到了汽车团队。2021年,为了引导这个项目走向成功,苹果让成功打造Apple Watch的高管凯文·林奇(Kevin Lynch)负责汽车研发。艾维和他的设计师团队设计了一款类似欧洲小型货车的概念车,比如菲亚特的Multipla 600,这款紧凑型货车有六个窗户,车顶是弧形的。艾维设计的概念车没有方向盘,将通过苹果的虚拟助手Siri进行控制。艾维与库克2015年秋天的一天,艾维和库克在加州森尼维尔的汽车项目总部会面,展示这款车的工作原理。两个人在一个模拟座舱内坐了下来。在座舱外面,一位配音演员根据写好的脚本朗读Siri在想象中的汽车行驶时可能说的话。据两位熟悉演示情况的人透露,艾维问Siri询问他们经过的是哪家餐馆时,演员读出了一个答案。改变方向到2016年时,苹果汽车项目明显陷入了困境。据三位知情人士透露,扎德斯基离开了苹果,他的继任者曼斯菲尔德告诉项目团队,他们将把重点从制造汽车转移到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系统上。苹果获得了加州的许可,开始测试配备传感器和计算机的雷克萨斯SUV。苹果想在公司园区内打造自动驾驶班车并寻找供应商。它曾与宝马、日产和奔驰等汽车制造商进行过磋商,最终与大众达成协议,由后者提供其Transporter厢式货车。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又有两位领导人接管了汽车业务。特斯拉前高管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在致力于打造自动驾驶系统的过程中解雇了200多名员工。后来,接替他的林奇改变了公司的计划,回到了制造电动汽车的最初想法。截至发稿,曼斯菲尔德和菲尔德尚未就此置评。终止苹果在周二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告诉员工,今年年初时,公司领导层决定最好将公司资源用于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而不是汽车。苹果称,“泰坦”项目团队的一些成员将被重新分配到人工智能部门。参与苹果汽车研发的人士对于苹果关闭该项目的决定表示赞赏,称生成式人工智能背后的技术,对于苹果至关重要的iPhone业务的未来可能是无价的。虽然苹果汽车项目已被终结,但是它的底层技术得以幸存。据三名了解这些项目的人士透露,苹果计划将其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方面学习到的经验,应用于其他正在研究的技术,包括带有摄像头、由人工智能驱动的AirPods,机器人助手和增强现实。尽管从事自动化软件开发的工程师将开始从事人工智能项目,但汽车团队的其他人被告知,他们需要申请公司的其他职位。截至发稿,苹果不予置评。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2024年,换电抢了增程的风头

2024年,换电抢了增程的风头 而“换电联盟”还有一个潜在的盟友,即小鹏汽车。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给李斌交付小鹏X9时表示,等蔚来换电站建到5000座时,就认真考虑加盟的事。来源/蔚来官方公众号 镜观台截图按照蔚来的部署,2024年要在2023年2316座换电站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座。截至2024年4月30日,蔚来已布局2411座换电站。随着长安汽车等主流车企加盟,换电站的开建速度只会更快。蔚来的换电护城河也会越来越深。但李斌自然不满足于此,近日又“怂恿”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考虑一下换电。雷军并未做出正面回应,但有理由相信,还会有下一家车企加入“换电联盟”。如果说2023年是增程车的元年,那么,2024年,换电的风头正劲。换电须提速虽然蔚来是国内布局充电桩最多的汽车品牌,截至4月30日,已超过2.2万根,但提起蔚来,消费者的第一反应还是换电。李斌就表示,换电是蔚来的护城河,“但蔚来从第一天开始做换电起就决定开放”。公开资料显示,蔚来第一座换电站位于深圳南山科技园,2018年5月20日正式投入运营,至今已过去了6年。那为什么5、6年后,蔚来才和其他车企开启换电站的战略合作呢?就有业内专家向镜观台表示,一方面蔚来换电在很长时间内都不被看好;另一方面,蔚来持续亏损让其在新建换电站承压较大,需要强援。按照平均200万元建一个换电站来算,目前蔚来已经在换电站上投资了近50亿元。而这还不包括蔚来承担换电站的土地租金、电池配备以及还有其他一些额外的支出。值得注意的是,换电站作为重资产投资,蔚来也尚未从中盈利。蔚来总裁秦力洪就曾表示,希望共同努力,亏得少一些,尽早盈利。蔚来在去年实现营收556.18亿元,毛利率同比下滑4.9个百分点,净亏损进一步扩大43.5%至207.2亿元。公开资料显示,蔚来自2018年至2023年,亏损已超过800亿元。6月6日,蔚来将刊发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亏损或将持续。近期,凤凰网科技报道称,因价格战冲击现金流,蔚来、小鹏延期向供应商付款。媒体同时披露,2023年底时,蔚来汽车需要大约295天的时间来结清其应付账款,其中绝大多数是拖欠供应商的款项,而2021年为197天。甚至有专家表示,延迟付款开始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生连锁反应。三、四级供应商确实受到了影响,因为他们无法将影响转嫁出去。重压之下,蔚来积极探寻战略合作伙伴,深筑护城河,以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红海”里,有好故事可讲。强援已到位事实上,换电对于众多消费者来说,还是香饽饽。多位蔚来车主就表示,换电是目前解决新能源用车焦虑的最好办法。比如节假日出行,服务区充电桩排长队,加油站也在排长队,但蔚来车主只需要一首歌的时间,就可以满电出发。近期,蔚来全国第800座高速换电站于G3京台高速开化服务区正式上线。至此,蔚来高速换电网络已打通包含G1京哈、G2京沪、G3京台等7条纵向高速换电网络,和包含G20青银、G30连霍高速苏陕段等6条横向高速换电网络,以及包含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11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它们共同服务于蔚来50万车主。目前蔚来换电站日均单量为35-36单,离盈亏平衡的50-60单还有较大距离。仅靠蔚来车主似乎很难扭亏为盈,而更多汽车品牌的加入一定会改写上述数据。2023年11月,长安汽车率先官宣将与蔚来合作,两家车企会一同研发可换电的车型,并且首款共用电池包的车型将会在2025年上市。同月,吉利与蔚来签署换电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换电电池标准、换电技术、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换电车型研发及定制、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进入2024年,奇瑞汽车、江汽集团、路特斯等车企陆续加入。5月,广汽和一汽也火速加入蔚来的“换电联盟”。除此之外,皖能集团、壳牌、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安徽交控集团、南网储能等充电补能的产业链相关企业也纷纷驰援。“国家队”的加入,自然为蔚来和换电赛道注入了“强心剂”。事实上,在换电的赛道上,还有东风、北汽、上汽、吉利和宁德时代等选手,尤其是宁德时代今年先后与滴滴和广汽强强联合,巩固了“巧克力”换电块的市场地位,也将为众多新能源车辆提供高效换电服务。开源证券预计,2025年我国换电产业链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334亿元。东方证券也认为,到2025年国内换电车型占比有望达30%。抢增程地盘?正如李斌在游说雷军考虑换电时所说,从纯电到换电,只需要在底盘做一些适配,单辆车的换电版改造费用仅需1000元左右,而“具备换电能力的车型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预期市场增量可提升10%-20%。”毕竟现阶段,消费者在选购新能源汽车时,更多考虑的还是续航和补能问题。所以,插混和增程车近年来颇受青睐,成为了车企扩大销量,实现扭亏为盈的利器。理想就在2023年凭借理想L9、理想L8和理想L7三款增程车,赢得了37.6万个消费者的支持,全年营收1238.5亿元,同比增长173.5%,全年净利润达到118.1亿元,实现了自交付以来的全面盈利。问界M7在2024年一季度累计销量超过7万辆,仅凭这一款车,赛力斯和华为车BU都已经全部扭亏为盈了。随着问界新M5开启全国交付,问界M7、问界M9的持续火热,赛力斯很有可能在2024年再次刷新盈利的上限。也基于此,奇瑞和阿维塔今年首次入局增程车,试图在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据一席之位,而也有媒体报道,小米汽车已确定研发增程车,计划在2025年推出。据易车网数据,在当前市场21款增程式新能源汽车中,除了理想L6、L7、问界M7、M9等车型销量持续领先外,超过一半的增程车并没有亮眼表现。不过,“增程联盟”的实力也不容小觑。谈到换电的优势时,李斌也专门对比了增程和插混车。李斌认为,增程和插混都安装了两套动力系统,全产品生命周期的保养和维修成本并不低。而在日常用车过程中,频频充电也会给车主带来时间成本问题。另外,李斌也提到,增程器和一套增程系统的价格约为1.5万元,按100万辆车的保有量计算,用户将支出150亿元。这些钱可以新增1万座换电站,不仅可以让换电更为方便,解除续航焦虑和电池安全隐患外,换电站还有储能功能,削峰填谷,节约用电成本,还能帮助电网消纳更多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所以按照李斌的说法,换电站带来的市场增量,一部分就来自插混和增程车。不过,目前的“换电联盟”在数量上还远低于“增程联盟”,要将后者打败,还需要不断吸纳新鲜力量。下一家和蔚来结盟的车企,会是谁呢?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