ℹ这有夸张到!2023 年中国晶片相关企业平均每天就有 30 家倒闭,创下历史记录#

ℹ这有夸张到!2023 年中国晶片相关企业平均每天就有 30 家倒闭,创下历史记录#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国经济不好,无论是新闻、网路讨论、以及各项中国经济数据都证实这一点,只是没想到原来光是晶片相关企业,在 2023 年就有破...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调查:企业对华投资兴趣降至记录最低

调查:企业对华投资兴趣降至记录最低 中国欧盟商会一项调查显示,随着企业为了规避地缘政治风险转向东南亚和欧洲市场,中国作为首选投资国的地位正在下降,企业对华投资兴趣也降至历史记录的最低点。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欧盟商会星期五(5月10日)发布的调查显示,在今年早些时候接受调查的公司中,仅13%将中国视为首选投资目的地,这是2010年有记录以来最低比例。在2021年,这一占比为27%。 调查显示,公司如今逐步转移在华投资,以减轻中国与其他国家“脱钩”的影响。根据调查,仅42%的企业表示计划2024年扩大在华业务,这是自2012年有纪录以来的最低比例。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星期四(9日)在发布会上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对国内经济问题的看法已开始具有更持久的特征,意味着企业开始调整他们的预期。” 调查指出,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2023年在中国做生意变得更加困难。这是调查自2014年首次提出这个问题以来的最高比例。根据调查,建筑业反应的情况尤其严峻,他们称随着中国楼市深度调整导致建筑活动放缓,市场环境更加偏向中国建筑企业。 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在华欧盟企业认为,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其中建筑业和汽车行业的问题最为明显,并将此归咎于对中国产能的过度投资以及内需不足。他们认为,过度投资抑制了价格,并增加了在中国的竞争压力。 调查也指出,监管方面,规则的模棱两可和法律环境的难以预测性仍是企业的最大障碍。金融服务公司认为,与数据相关的法律最让人担心,不过这项调查是今年1月至2月期间进行的,彼时中国尚未放松对数据跨境流动的监管。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有所加剧。55%的受访者将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列为他们面临的三大商业挑战之一,而前一年仅有36%。超过一半的受访公司计划削减成本,其中四分之一的公司想通过裁员降低成本。 调查显示,随着中国作为欧洲企业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下降,东盟已成为资金转向的主要受益者,其次是欧洲、印度和北美。 2024年5月10日 2:05 PM

封面图片

【豆瓣8.6 政治 商业】《晶片战争:矽时代的新赛局,解析地缘政治下全球最关键科技的创新、商业模式与台湾的未来》经济学人2023

【豆瓣8.6 政治 商业】《晶片战争:矽时代的新赛局,解析地缘政治下全球最关键科技的创新、商业模式与台湾的未来》经济学人2023年度最佳新书,全球唯一繁体中文版独家作者序,解析晶片法案后的美中台局势发展。美国祭禁令掐住先进晶片锁喉点,中国不断加码投资半导体,去美化有可能成功吗?作者克里斯・米勒的专业领域是国际史和地缘政治。他在研究美国和苏联冷战竞赛的过程当中,发现半导体扮演了最关键的角色,因此决定以晶片为题展开庞大研究,横跨三大洲,从台北到莫斯科,采访上百位晶片业相关科学家、政府官员、工程师、企业家,首次为晶片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纵深,这段比电影更惊心动魄的真实历史,台湾更是故事的核心角色...

封面图片

商务部就欧盟反补贴调查及歪曲解读中国政策进行严正交涉

商务部就欧盟反补贴调查及歪曲解读中国政策进行严正交涉 欧盟宣布对中国风力涡轮机供应商进行反补贴调查后,再次发布关于中国经济存在严重扭曲的报告。商务部贸易救济局主要负责人在布鲁塞尔,就有关问题会见欧委会贸易防御司司长卢卡斯,进行严正交涉。中方指出,欧方近期对中国企业展开的4宗反补贴调查,都是针对中国新能源相关企业,目标指向明显。欧方在调查过程中,肆意歪曲补贴定义,程序标准不公开不透明,是以公平竞争之名损害公平竞争环境的保护主义行为。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敦促欧方立即停止和纠正错误做法。中方亦批评欧方再次对中国政策、市场环境和经济制度进行了歪曲解读,为后续采取歧视性的反倾销做法制造借口,中方对此表示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对。欧方以单方制定的所谓严重扭曲标准来评价中国市场经济完全不符合事实,将给中欧经贸关系带来消极影响和不确定性。 2024-04-11 03:09:28 (1)

封面图片

中国发改委主任:做好促进民营经济政策一致性评估

中国发改委主任:做好促进民营经济政策一致性评估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新年伊始召集民营企业负责人举行座谈会,并称发改委将做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一致性评估。 据中国发改委官网消息,郑栅洁星期二(1月9日)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与智昌集团、物美集团、新华锦集团、科达自控、钰鑫集团等民营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 消息称,此次会谈是为了“深入了解企业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和真实感受,认真听取相关企业建议诉求”,以推动解决民营企业反映的实际困难。 五位民营企业负责人介绍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困难问题,并提出具体意见建议。负责人们称,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回升向好,市场需求和预期不断改善,企业对2024年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郑栅洁在会上说,企业对经济冷暖的感受和判断是分析研判经济形势、研究制定政策举措、开展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 他说,发改委将建立好跨地区跨部门协调解决问题机制,加大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力度;发挥好各级发展改革部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机制作用,持续解决民营企业具体诉求;梳理已出台政策并加强政策执行落实,做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一致性评估等。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与民营企业座谈正成为发改委的一项常态化安排。自2023年7月以来,发改委召开多场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邀请的企业来自设备制造、钢铁冶炼、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新能源、邮政快递、互联网信息、餐饮等多个行业,覆盖东、中、西部不同地区。 2024年1月11日 1:08 PM

封面图片

加速脱钩的大背景下 台湾芯片企业加速涌向日本

加速脱钩的大背景下 台湾芯片企业加速涌向日本 台湾企业(如 Alchip Technologies)向日本转移专门生产定制芯片(即专用集成芯片(ASIC))的无晶圆厂芯片制造商 Alchip Technologies(世芯电子) 就是中国脱钩趋势的典型代表。一位知情人士说,2022 年,Alchip 的大部分研发工程师都在中国,但现在 Alchip 已经开始向海外转移工作岗位,其中许多人被转移到了日本。该公司表示正在日本、北美和台湾招聘人员,但拒绝就人事问题发表进一步评论。Alchip 日本公司总经理 Hiroyuki Furuzono 说:"我们对日本半导体市场的增长充满期待,我们将继续把握日本 ASIC 的发展机遇,并已经参与了几个很好的项目。"据路透社统计,在过去两年中,至少有九家台湾芯片公司在日本开店或扩大业务。例如,芯片设计公司 eMemory Technology 两年前在与东京相邻的横滨开设了办事处,并从曾经主导该行业的日本企业集团招聘了 11 名员工。eMemory 总裁 Michael Ho 告诉路透社记者:"我们在当地设立办事处后,与客户的沟通更加频繁,他们也更愿意用日语与我们的当地员工交流,因此我们看到业务正在蓬勃发展。"这位消息人士和另一位知情人士说,更多的台湾芯片企业也在考虑扩大在日本的业务或首次进军日本市场。由于信息不公开,消息来源拒绝透露身份。主动支持虽然日本仍然拥有领先的半导体材料和设备制造商,但由于与美国的贸易关系紧张以及韩国和台湾竞争对手的竞争,日本在全球芯片制造市场的份额已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约 50% 缩减至 10%。但近年来,日本意识到半导体对经济安全至关重要,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全球芯片短缺的刺激下,以及华盛顿的鼓励下,日本已投入巨资重建其芯片制造业。本周六,台积电(正式名称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将为其位于芯片制造中心九州南部岛屿的首家工厂举行开业典礼。这一按部就班的计划与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陷入困境的建设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该公司还刚刚宣布了在日本建设第二座工厂的计划,从而使该合资企业的投资总额超过 200 亿美元。据路透社报道,这家芯片制造巨头认为,日本拥有勤劳的工作文化和易于打交道并提供慷慨补贴的政府,因此与日本有着天然的契合点。白橡树资本(White Oak Capital)投资总监 Nori Chiou 说:"一个强大的半导体国家的核心优势不仅在于领先的企业,还在于强大的生态系统。日本积极的政府支持,以大量补贴和最少的政治干预为特点,使其与众不同,与许多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取得了卓越的进步"。除台积电之外,日本政府支持的芯片代工企业 Rapidus 也计划从 2027 年起在北海道北部岛屿大规模生产芯片。台湾的力晶公司也在寻求政府补贴,以便在日本建立 54 亿美元的代工厂。台湾企业正在加大在日本的发展力度,其中包括台积电支持的另一家无晶圆厂 ASIC 设计公司 Global Unichip Corp (GUC),该公司表示,日本的工程人才和商机都吸引了它。此外,以台积电为最大客户的半导体材料检测公司材料分析技术公司(MA-tek)去年年底在九州开设了一个新实验室。半导体设备和维护公司 Finesse Technology 是台积电的另一家重要承包商,目前正在日本建厂。消息人士称,台积电供应商 Marketech 也在日本进行扩张,Marketech 方面拒绝发表评论。丸红株式会社(Marubeni)中国经济研究负责人铃木隆本(Takamoto Suzuki)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作为脱钩的一部分,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但他警告说,日本可能没有足够的年轻科学产业工人来满足需求。"在过去约二十年里,日本芯片相关企业的员工人数减少了约五分之一,尽管政府和大学已加大力度鼓励学生进入该领域。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追逐“确定性”资产 三大公募把脉A股下半年投资机会

追逐“确定性”资产 三大公募把脉A股下半年投资机会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何漪)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呈现震荡行情,期间AI、中特估等主题不断涌现,出现结构性行情。 即将进入2023年下半程,A股走势将如何演绎?AI、中特估等板块行情能否延续?投资策略怎么调整?针对市场关心的焦点问题,近日,上海证券报约访了南方基金FOF投资部总经理李文良、大成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监刘旭、长城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杨建华,一道把脉下半年A股市场的投资主线。 上半年博弈交易特征明显 上海证券报: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运行呈现怎样的特点?背后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李文良:当前,部分投资者对经济景气的展望和预期出现下调,甚至部分存在悲观情绪,影响了上半年A股市场的走势。需要明确的是,部分传统经济部门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局部的。 国内经济有望见底修复,但热度尚未全面回升。随着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加码,新旧增长动能自然切换,中国经济中长期底部或已出现,可采取一定的逆向思维。 刘旭:A股上半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季度国内经济复苏整体好于预期,股票市场出现较好表现;第二个阶段,自3月底起,经济动能超预期放缓,市场对地产、基建、制造业等行业的信心不足,存在一定的压力,股票市场呈现弱势表现。 随着经济运行压力逐渐加大,市场对稳增长政策预期开始升温,A股市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博弈交易特征。 杨建华:上半年,A股在年初大涨后连续下探,行业、风格轮动加快,AI、数字经济、TMT、“中特估”等板块表现突出,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景气赛道股回撤较大。5月底至今,随着复苏预期渐起,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提升,A股逐渐企稳。 整体看,受到政策驱动、产业发展驱动影响,叠加偏弱经济修复的相互作用,多重因素影响了A股市场走势。 权益资产具有较好的估值性价比 上海证券报:当前,上证指数在3200点附近震荡。您预计下半年A股将呈现怎样走势? 李文良:从估值维度看,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股债利差等指标处于吸引力较好的水平。同时,受益于股市领先于经济的特点,叠加国内经济迎来复苏的整体预期,下半年权益资产具有较好的估值性价比。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经济处于见底、即将复苏的通道中。由于短期看缺乏经济强复苏支撑,权益市场缺乏大牛市行情信号。因此,权益市场或将延续结构分化,整体呈现震荡格局。 刘旭:看好下半年A股走势,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居民消费能力受到影响后,进入向上修复的通道;第二,以万得300非金融股债收益差(股票股息率-债券利率)作为衡量指标,股票估值处于市场低位水平。 总的来说,A股市场经历上半年低谷期后,后期大概率将呈现逐步上升态势。 杨建华:A股市场或将延续现有格局,短期内呈现结构性行情,预计下半年维持震荡调整。如果经济进一步出现走弱预期,政府出台拉动内需、扭转预期等措施的可能性会加大,有望带动A股迎来趋势性行情。 开始追逐“确定性”资产 上海证券报:下半年A股的投资策略如何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投资主线? 李文良:成长和价值并行不悖,且在内部出现分化。 成长部分,看好未来需求爆发、竞争格局并未显著恶化的科技行业。新一轮产业革命开展得如火如荼,抓住风口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较好的扩张机会。这反映到股市中,对应的板块性、个股有望走出不错的行情。 价值部分,高股息板块值得关注。国内央行开启新一轮“降息”操作,海外通胀缓解使得流动性收紧接近尾声,全球资金面趋于明显改善。由于理财、存款利率普遍下调后,市场对中高利息优质资产的需求相当旺盛,一些经营稳健的高股息板块和公司将受益于此。 刘旭:下半年关注制造业升级机会、及经营质量稳定的低估值公司分红机会。 在完成了基础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并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中国经济会向着高质量、高科技含量、创新驱动的方向发展,长期关注高端制造业升级带来的机会。 具体看,AI领域经过市场情绪炒作后,部分公司的估值处于较高水平,后续会关注公司业绩兑现和应用落地的情况。长期看,建议关注相关企业的竞争优势、技术壁垒等情况。“中特估”方面,会依据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去判断,以考虑估值的合理性。 杨建华: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通胀高压等背景下,A股市场开始追逐“确定性”资产:一方面是未来“确定性”,即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下的人工智能等方向;另一方面是当下“确定性”,即经营稳定、现金流充裕、高分红的低估值资产。 考虑到三季度至四季度初,宏观方面预计仍将维持“弱复苏+温和宽松”组合,A股市场仍将以主题和概念投资为主。下半年,建议重点关注AI、“中特估”以及其他主题,如苹果新品、特斯拉机器人、华为产业链等市场焦点板块。 此外,从防御角度看,受宏观经济影响小、无政策负面压制因素的个股,具有不错的投资机会。如果政府出台有力的拉动内需政策,相关顺周期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修复、估值提升的机会。 上海证券报:下半年需要关注哪些方面的风险因素? 李文良:国际地缘政治可能是下半年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提前预判这类冲击相当困难。因此,倾向于采取及时跟踪和评价的策略,即在新事件冲击发生后,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和策略。从事前预防维度,考虑配置一些黄金、原油等对冲性质资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风险。 刘旭:风险主要来自外部金融、利率环境,需要面临海外央行加息节奏不确定及较大的外部经济、外需等压力。同时,需要正视个股产业升级可能遇到的风险,一些高端产业领域所面临的海外环境比较复杂,要进行持续关注。 杨建华:建议重点关注三类风险:一是政策预期偏离风险,可能引发市场风格切换;二是在极致的结构性行情下,需警惕单一行业或板块交易过热风险;三是海外方面,需关注美国经济走势、通胀变化及美联储利率调整的节奏,以及可能存在的金融体系风险等。 (编辑:许楠楠) 关键字: via(author: 编辑:许楠楠) Invalid media: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