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国际刑警重磅警告:人口贩卖诈骗园区已全球扩散,东南亚成“地狱中转站”

#国际新闻:国际刑警重磅警告:人口贩卖诈骗园区已全球扩散,东南亚成“地狱中转站” 2025年6月30日,国际刑警组织发布最新犯罪趋势报告,警告全球诈骗中心正通过人口贩卖进行快速扩张,已从东南亚蔓延至中东、西非与中美洲,演变为跨洲际的“诈骗工厂”。 截至2025年3月,已有来自66个国家的受害者被诱骗贩运至诈骗园区。报告指出,74%的人口贩卖受害者最终落入东南亚诈骗区,而其中协助运作的人口贩运者中,近90%来自亚洲,其余多来自南美与非洲。 这些诈骗园区常通过虚假招聘广告骗取受害者前往,抵达后即被非法关押,强迫实施网络社交诈骗。受害者人数庞大,保守估计已达数十万。 他们不仅遭受债务勒索、殴打、性剥削、酷刑甚至强奸,还被迫对全球受害者进行“杀猪盘”“裸聊敲诈”等骗局,造成巨大经济与情感损失。 国际刑警指出,这类犯罪已不再是东南亚地区性问题,而是全球公共安全的严重威胁。自2023年起,国际刑警连续发布橙色通报,呼吁全球警觉。 2024年,多国警方在国际刑警协调下展开联合行动,捣毁多个园区。其中纳米比亚一处诈骗园区中,88名青年被解救,揭开了非洲也已成为“电诈黑洞”的事实。 报告还指出,AI技术已被诈骗集团广泛用于制作虚假招聘广告,甚至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制造虚假身份、头像进行性勒索,诈骗手法不断升级。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诈骗园区背后的走私路线还被用于毒品、枪支和野生动物交易。许多东南亚诈骗园区与濒危动物如老虎、穿山甲的走私链条重合,正成为跨犯罪类型的“综合黑产基地”。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国际刑警重磅警告:人口贩卖诈骗园区全球扩散,东南亚成“地狱中转站”

国际刑警重磅警告:人口贩卖诈骗园区全球扩散,东南亚成“地狱中转站” 里昂,法国 2025年6月30日,国际刑警组织发布最新犯罪趋势报告,向全球发出严厉警告:诈骗中心正通过人口贩卖进行快速扩张,已从东南亚蔓延至中东、西非与中美洲,演变为跨洲际的“诈骗工厂”。 受害者遍布全球,东南亚成重灾区 截至2025年3月,已有来自66个国家的受害者被诱骗贩运至这些诈骗园区。报告指出,74%的人口贩卖受害者最终落入东南亚诈骗区。而其中协助运作的人口贩运者中,近90%来自亚洲,其余多来自南美与非洲。 诈骗手段残忍,受害者身心俱创 这些诈骗园区通常通过虚假招聘广告诱骗受害者前往,一旦抵达即被非法关押,并强迫实施网络社交诈骗。受害者人数庞大,保守估计已达数十万。 在园区内,受害者不仅遭受债务勒索、殴打、性剥削、酷刑甚至强奸,还被迫对全球受害者进行“杀猪盘”“裸聊敲诈”等骗局,给受害者造成巨大的经济与情感损失。 诈骗活动全球化,AI技术加剧风险 国际刑警组织强调,这类犯罪已不再是东南亚地区性问题,而是全球公共安全的严重威胁。自2023年起,国际刑警已连续发布橙色通报,呼吁全球警觉。 2024年,多国警方在国际刑警协调下展开联合行动,捣毁了多个园区。其中,纳米比亚一处诈骗园区被捣毁,88名青年获救,揭示了**非洲也已成为“电诈黑洞”**的事实。 报告还指出,AI技术已被诈骗集团广泛用于制作虚假招聘广告,甚至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制造虚假身份和头像进行性勒索,诈骗手法正不断升级。 犯罪网络复合化,形成“综合黑产基地”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诈骗园区背后的走私路线还被用于毒品、枪支和野生动物交易。许多东南亚诈骗园区与濒危动物(如老虎、穿山甲)的走私链条重合,正逐渐成为跨犯罪类型的“综合黑产基地”。 国际刑警组织呼吁全球各国加强合作,共同打击这一日益猖獗的跨国犯罪现象。

封面图片

国际刑警组织发布有关诈骗中心全球化的最新消息

国际刑警组织发布有关诈骗中心全球化的最新消息 国际刑警组织2025年6月30日发布的最新犯罪趋势报告显示,依托人口贩卖运营的诈骗中心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截至2025年3月,共有来自66个国家的受害者被贩卖到网络诈骗园区。根据过去五年国际刑警组织通报提供的数据进行犯罪趋势分析,74%的人口贩卖受害者被运至东南亚的电诈园区发源地。然而,越来越多的网络诈骗园区出现在其他地区,包括中东、西非和中美洲。其中来自亚洲的人口贩运协助者近90%,来自南美洲或非洲的占11%。 这些诈骗中心最初集中在少数几个东南亚国家,其典型手段是通过虚假招聘广告诱骗受害者至园区并关押,强迫其实施网络社交诈骗。据估计,这些园区约有数十万人口贩卖受害者。尽管并非每个在诈骗园区实施诈骗的人都是人口贩卖的受害者,但那些被监禁的人往往会遭受各种形式的折磨,包括债务勒索、殴打、性剥削、酷刑和强奸。这些诈骗园区针对全球受害者实施网络诈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情感创伤。自2023年以来,国际刑警组织记录了这一造成双向伤害的犯罪如何从东南亚的区域性威胁演变成全球性危机,并发布了橙色通报,警示其对公共安全构成的严重且紧迫的威胁。2024年,在国际刑警组织协调的一项全球行动中,共破获了数十起人口贩卖受害者被欺骗、胁迫实施诈骗的案件。同年,在国际刑警组织的另一次行动中,警方捣毁了纳米比亚的一个诈骗园区,在该园区共有88名青年被迫实施诈骗。 该报告还强调,随着犯罪趋势的持续演变,新兴技术与其他主要犯罪活动的融合可能会推动这些依托人口贩卖运营的诈骗园区进行转型。人工智能已被用于制作极具欺骗性的虚假招聘广告以吸引人口贩运受害者,并通过“深度伪造”技术生成在线照片或个人资料,用于性勒索和“杀猪盘”等社会工程类诈骗。此外,国际刑警组织分析报告表明,用于人口贩卖的路线也可能用于走私毒品、枪支和受保护的野生动物。东南亚新兴诈骗园区聚集区域同时也是老虎、穿山甲等濒危物种走私的关键枢纽,导致犯罪多元化。

封面图片

联合国致函泰国:要求解释电诈与人口贩运问题,成缅甸诈骗中转站!

联合国致函泰国:要求解释电诈与人口贩运问题,泰国成缅甸诈骗中转站! 泰媒报道,联合国两位特别报告员致函泰国政府,敦促就跨境人口贩运及网络诈骗问题作出回应。信中指出,全球多人被诱骗至东南亚诈骗中心,遭受强迫劳动、暴力、剥夺自由与财物,被迫从事金融诈骗、虚假投资等犯罪。泰国被指为通往缅甸诈骗中心的关键中转站,部分行动依赖其基础设施。联合国关切泰国未将受害者认定为人口贩运受害者并施以惩罚,要求泰方说明政府立场、国际合作、受害者保护等10项问题! #泰国 #联合国 #电诈 #人口贩运 #社会资讯

封面图片

国际刑警在非洲打击网络诈骗 逮捕 1000 多名嫌疑人

国际刑警在非洲打击网络诈骗 逮捕 1000 多名嫌疑人 在为期两个月的打击网络犯罪行动中,国际刑警组织在非洲逮捕了 1,006 名嫌疑人。 近日,国际刑警组织联合19个非洲国家展开了代号为“塞伦盖蒂行动”的网络犯罪打击行动。 涉案金额高达1.93亿美元此次行动规模空前,抓获了1,006名嫌疑人 涉案类型包括但不限于: 1. 勒索软件攻击 2. 企业邮箱欺诈 3. 在线诈骗 4. 加密货币庞氏骗局 国际刑警数据显示 这些犯罪活动共计影响了3.5万名受害者 导致全球范围内1.93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凸显了非洲网络犯罪日益扩大的规模和复杂性。 典型案例回顾行动中曝光了一系列典型案件,以下两例尤为引人关注: 1. 肯尼亚:当地警方逮捕了一伙涉嫌860万美元信用卡欺诈的犯罪分子,这是近年来该国破获的金额最大的一起网络诈骗案件。 2. 塞内加尔:一起针对加密货币投资的庞氏骗局被捣毁,涉案金额高达600万美元,受害者遍布多个国家,令人触目惊心。 此外,调查还揭露了涉及人口贩卖、非法在线博彩和加密货币诈骗的犯罪网络 凸显非洲网络犯罪的多元化威胁。 订阅东南亚大事件 欢迎投稿爆料: @dsj5677

封面图片

国际刑警组织建议停止使用“杀猪盘”一词

国际刑警组织建议停止使用“杀猪盘”一词 “杀猪盘”(pig butchering scam)是中文网络流行词汇,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对交友婚恋网络诈骗的标准称呼。 杀猪盘是一种精心设计的网络骗局:骗子通过假装朋友或恋人“养肥”受害者,最终以投资或借贷的名义卷走大笔资金。然而,国际刑警组织最近呼吁,网络安全界和媒体应该放弃这一说法,因为它不仅对受害者有羞辱意味,还可能阻碍他们求助或举报。 “杀猪盘”的来龙去脉 “杀猪盘”骗局近年来在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平台上密集爆发。这类骗局通常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社交工程伪装:骗子以朋友或潜在恋人的身份接近受害者,展开长期交流。 •建立信任:通过情感沟通让受害者对骗子建立信任,甚至产生依赖。 •诱导投资:一旦信任建立,骗子会向受害者推荐“高收益投资”或提出紧急财务需求。 •卷款消失:当受害者投入大量资金后,骗子会立即切断联系,消失无踪。 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FBI)2023年的《互联网犯罪报告》,这类骗局造成的经济损失正在快速上升。仅在2023年,与投资诈骗相关的损失就从上一年的33.1亿美元增长到45.7亿美元,增幅高达38%。 为何要停用“杀猪盘”称呼? “杀猪盘”一词直观且生动,但也加重了受害者的羞辱感和心理创伤。国际刑警组织在声明中指出,这种比喻让受害者成为“被嘲笑的对象”,容易引发他们的自责和羞耻心理,阻碍他们及时寻求帮助。 相较之下,“爱情诱捕”(Romance Baiting)这一术语更为中性,能更加准确地描述骗子通过情感操控建立信任的手段,同时避免让受害者感到被物化或贬低。国际刑警组织强调,这一语言调整旨在将公众和执法部门的注意力从受害者身上转移到骗子的犯罪行为上。 国际刑警组织认为,取消“杀猪盘”这一术语并推广“爱情诱捕”,可以减少受害者对外部求助的心理阻力,让更多受害者敢于向执法部门提供关键信息。 因为,即便执法部门无法追回所有被骗资金,但受害者的举报往往能提供诈骗模式的早期线索包括骗子的账户、交易记录以及平台使用习惯等。这些“攻击指纹”可以帮助执法部门追踪诈骗网络,预防更多人受害。 点击订阅频道@DNYKX 投稿/广告联系 @naonao01

封面图片

国际刑警组织建议停止使用“杀猪盘”一词

国际刑警组织建议停止使用“杀猪盘”一词 “杀猪盘”(pig butchering scam)是中文网络流行词汇,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对交友婚恋网络诈骗的标准称呼。 杀猪盘是一种精心设计的网络骗局:骗子通过假装朋友或恋人“养肥”受害者,最终以投资或借贷的名义卷走大笔资金。然而,国际刑警组织最近呼吁,网络安全界和媒体应该放弃这一说法,因为它不仅对受害者有羞辱意味,还可能阻碍他们求助或举报。 “杀猪盘”的来龙去脉 “杀猪盘”骗局近年来在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平台上密集爆发。这类骗局通常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社交工程伪装:骗子以朋友或潜在恋人的身份接近受害者,展开长期交流。 •建立信任:通过情感沟通让受害者对骗子建立信任,甚至产生依赖。 •诱导投资:一旦信任建立,骗子会向受害者推荐“高收益投资”或提出紧急财务需求。 •卷款消失:当受害者投入大量资金后,骗子会立即切断联系,消失无踪。 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FBI)2023年的《互联网犯罪报告》,这类骗局造成的经济损失正在快速上升。仅在2023年,与投资诈骗相关的损失就从上一年的33.1亿美元增长到45.7亿美元,增幅高达38%。 为何要停用“杀猪盘”称呼? “杀猪盘”一词直观且生动,但也加重了受害者的羞辱感和心理创伤。国际刑警组织在声明中指出,这种比喻让受害者成为“被嘲笑的对象”,容易引发他们的自责和羞耻心理,阻碍他们及时寻求帮助。 相较之下,“爱情诱捕”(Romance Baiting)这一术语更为中性,能更加准确地描述骗子通过情感操控建立信任的手段,同时避免让受害者感到被物化或贬低。国际刑警组织强调,这一语言调整旨在将公众和执法部门的注意力从受害者身上转移到骗子的犯罪行为上。 国际刑警组织认为,取消“杀猪盘”这一术语并推广“爱情诱捕”,可以减少受害者对外部求助的心理阻力,让更多受害者敢于向执法部门提供关键信息。 因为,即便执法部门无法追回所有被骗资金,但受害者的举报往往能提供诈骗模式的早期线索包括骗子的账户、交易记录以及平台使用习惯等。这些“攻击指纹”可以帮助执法部门追踪诈骗网络,预防更多人受害。 欢迎订阅 @dny88 投稿/广告 @slslyy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