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评论 回复《学运技巧》

转评论 回复《学运技巧》 美国人类学家南希里斯在其著作“毛子曰”(Russian Talk)中描述过这样一个主题,她称之为“连祷”,其实就是中文说的叽歪 - “”。南希里斯的描述是这样的:「“连祷”的主要目的是在苦难中获得"支持",让别人认识到你是最不幸的那个人。因此,这种行为并不意味着要采取任何行动来结束不公正的根源(并没有根除迫害和压迫的打算)」…… 这是中俄社会一个突出的共同点。不夸张的说接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的政治流亡者和 “体制外嘴炮异议”们一直都在展示同样的陈词滥调,而不是行动 发各种牢骚,吐槽,嘴炮,暴政就在这一大片叽歪中被保存下来了,甚至逐渐壮大,习以为常。而叽歪者们确立了一代代的"道德权威”,这被视为他们的"斗争"仅存的目标。 里斯写道: 「连祷意味着,除其他事项外,发言者或他所代表的群体,在道德上优于其他人,而这种隐含的优越性是由其所遭受的苦难或压迫的强度所决定的。因此,在祷文中,人们总能感觉到说话者想要“证明”自己比别人遭受了更多的苦难 - “我最惨”,从而宣扬一种特殊的美德 在权力被认为是不道德或不仁慈的情况下不行使权力的“美德”。」 在连祷中,苦难和损失的经历成为了道德评判和确定个人或群体权利的标准。"有限善良”的底层逻辑在这里适用,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说话者总是会有一种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是受影响最严重的人的特征的倾向:生活中有太多的苦难,“但补偿是有限的,肯定不足以让每个人都得到补偿”。。。 通过不断断言说话者(以及说话者们作为 "典型代表"的群体)的绝对无能为力,南希里斯进一步强化了这样一种普遍信念,即:试图思考或想象任何解决当今问题的办法,无论多么私人和小规模,都是徒劳和无用的。这是我不喜欢这本书的地方。它的视野被限定住了。叽歪的确普遍和典型,但绝非一切。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也曾经为类似这样的场面感觉困惑 就是我听到一群人兴高采烈地谈论“核平吧”、“毁灭吧”、“人类清除游戏万岁”、“拜占庭才是未来”的时候。我也曾严肃地提问:解决方案究竟是什么?但没有人回答我。当时我并不理解这种气氛的仪式性。 但这种仪式的价值究竟何在呢? 读学运战术有感。同时也理解了为什么中俄这类国家没能如欧洲国家那样可以迅速对美国学运产生联合行动的欲求(就如曾经对诸多迅速形成跨国联合的、等等,一样,虽然显然相比下俄罗斯人)。 “核平”的高潮体质消灭了所有。 重申:在北京政权作为当今的时代,中国异议人士不论以何种理由错过这场学运浪潮,都是应该感到羞愧的。相比下维稳当局则深知学运潮的“危险”/即其价值,他们已经提早准备好了“”。 #哥伦比亚大学 #学运 #提示 #社会心理学 #中国 #俄罗斯 #人类学 #直接行动 #无政府主义 #columbiauniversity #schoolmovement #tips #socialpsychology #china #russia #anthropology #directaction #anarchis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转读者评论 回复:

转读者评论 回复: 卫报记者斯科特·朗挖出了一段话:历史学家黑斯廷斯曾受托为内塔尼亚胡的兄弟撰写传记(因此与他本人有很多接触): "在下一场战争中,如果我们做得好,我们就有机会把所有阿拉伯人都赶走。我们将能够清理约旦河西岸,处理耶路撒冷问题"。 马克斯·黑斯廷斯:《奔赴战场》(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2000年),第251页。 (黑斯廷斯在撰写关于一战、二战和越南战争的著名书籍之前曾担任战地记者)。 我还想起另一件事。 内塔尼亚胡有一本书,名为《打击恐怖主义:民主国家如何击败国内和国际恐怖分子》(Fighting Terrorism: How Democracies Can Defea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errorists)。因此,书中有一整章专门讨论人权问题。在内塔尼亚胡看来,尊重人权会阻碍有效打击恐怖主义,西方国家的抱怨和吐口水太多了,这使他们无法获胜。而他,内塔尼亚胡,不会这样做。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在加沙看到的不相称的、,加上偶尔提出的大规模种族清洗的建议,或引用《圣经》中的恐吓语 - 这简直就是唯一能做的事。 最重要的是,在他们执政的20年里,这就是他们 “” 的方式。 #Israel #Netanyahu #Ethniccleansing #Racism

封面图片

转读者评论 回复:

转读者评论 回复: 当今似乎很流行谈论“文明冲突” 但我觉得夸大了。不可能存在古典意义上的文明冲突了。当前的人们在谈论这一冲突时需要把自己想象成生活在中世纪早期窗外是衰落的古罗马文明与新兴的野蛮人文明之间的刀光剑影的状况。 现代世界应该是一个“全球文明”。没有欧洲文明、中国文明或其他文明之分。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和东方。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看起来跟俄罗斯“友好”,但中国的经济主要面向美国和欧洲(在销售市场和技术方面)以及整个世界(在资源方面)。 任何统治者,如果倾向于将世界划分为若干文明并试图利用矛盾,那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错误。在这场游戏中你只会继续孤芳自赏,或者沦为棋子。充其量,你可以从那些把你当作临时旅伴和资源捐赠者的人那里获得模仿的支持。仅此而已了。 #clashofcivilizations #Geopolitics

封面图片

转读者评论 回复:

转读者评论 回复: 观察世界进程,有时会发现人类正在走向地狱。那些曾经在自由派公众眼中似乎是“民主典范”的国家,现在也正越来越明显地转向右翼保守,世界各地数十场战争正在发生、重启和继续(,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除了举世瞩目的乌克兰战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事件之外,还有其他很多战争也在同时进行,而且往往持续多年,只是这些战争远离 “文明" 的欧洲和美国,导致无人问津。其中包括在和伊拉克的行动、阿塞拜疆对的攻击、 和的内战、 和加蓬的军事政变、科索沃新近的紧张局势,以及许许多多在所谓更重要、更令人兴奋的事件背景下从信息领域消失的其他事件。 显然,世界资源的分配是极其不平等不公正的,拥有最多资源的国家觉得自己可以决定在哪些方面提供帮助,在哪些方面不提供,在冲突各方中支持谁,以及原则上忽略哪些冲突只因为它们不会对“自家民主”的美好图景构成威胁。如果沿着这个逻辑继续下去,许多战争可能早就可以结束了,或者根本就不会爆发,只要当权者对此感兴趣。不过还是不要阴谋论了。 搁置冲突杂乱无章悬而未决,人们也只能猜测当前的事态会如何发展。但还是想问您一个问题:您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有可能发生吗? #Wars

封面图片

转评论 回复《中国特色的反共》

转评论 回复《中国特色的反共》 基辛格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战略家之一。也是拜登的榜样。是美国与中国所谓的“两极世界”的主要思想家。他在许多方面已成为政府的榜样。 2021年华盛顿邮报发表过一篇美国前驻俄大使麦克福尔关于美俄中"三角"关系的文章,当时还没开战。 当时美国的目的是将分离出去。这是拜登政府的主要目标,而他周围的人是根据尼克松政府的经验来推理的,尼克松政府同意关于中美结盟对抗苏联的观点。在现任美国总统(即支持拜登及其政府外交政策路线的那部分美国建制派)之前,基辛格是公认的行为典范。不过实践证明,这可能是种误解。早在基辛格访问北京之前,(1971年7月,时任尼克松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的基辛格秘密访问了北京)。基辛格是有备而来的:没有必要让毛泽东相信苏联对中国的威胁;中国本身也在寻求与美国合作。 目前的情况则相反。普京的俄罗斯对中国。而美国需要俄罗斯联邦在中亚遏制中国(就是前苏治中亚领土)。美国明白代价可能是。众所周知,尼克松政府为了换取中国与美国结盟对抗苏联,把南越拱手让给了北越(当时北越不仅得到苏联的支持,还得到了中国的支持),而北越领导人认为他们的国家在美国的庇护下是安全的。麦克福尔当时认为重复尼克松的游戏“是不可能的”,他转述了美国建制派中的反对意见。之后乌克兰就开战了。 ………………………… 历史证明现实政治和穿梭外交的概念并不奏效。你牺牲了价值观,然后一切都会反过来咬你的屁股。 #基辛格 #中美关系 #高保奇人 #中俄关系 #geopolitical #Russia #China

封面图片

大学运动少女啦啦队女生

大学运动少女啦啦队女生 小迪 160/47/20y/F奶 #国立大学生啦啦队 队长 实力非凡 福利购: 1⃣任意消费免费升级VIP(VIP可折扣+免房费+免车资) 2⃣已经是VIP的客户任意消费任意价位买一送一 私小花@lxh915 总频道@mz6888 南专区@tw_tea_nana 中专区@tw_tea_nana1 北专区@tw_tea_nana2 咸湿地@tw915 网论坛 www.rose141.com

封面图片

这个一直在造谣、抹黑美国学生运动的“瑞典巨婴”居然还有脸显摆自己在中国为学运坐过牢。这种对被杀害的巴勒斯坦小孩、被抓捕的美国缺乏

这个一直在造谣、抹黑美国学生运动的“瑞典巨婴”居然还有脸显摆自己在中国为学运坐过牢。这种对被杀害的巴勒斯坦小孩、被抓捕的美国学生缺乏起码的同情心的人渣,没有作为一个人应该有的起码的善良,当年怎么可能真正参与学运,肯定是一个学贼或投机分子,吃上了六四人血馒头,还成了作恶的资本了。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