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明日将提请初次审议,从六大方面打击犯罪 - IT之家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明日将提请初次审议,从六大方面打击犯罪 - IT之家 一是,规定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是,完善电话卡、物联网卡、金融账户、互联网账号有关基础管理制度。 三是,建立电信网络诈骗反制技术措施,统筹推进跨行业、企业统一监测系统建设,为利用大数据反诈提供制度支持。 四是,加强对涉诈相关非法服务、设备、产业的治理。 五是,加强其他有关防范措施建设。 六是,明确法律责任,加大惩处力度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准备审议,从事相关犯罪及关联犯罪者将记入信用记录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准备审议,从事相关犯罪及关联犯罪者将记入信用记录 据新华社,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在记者会上透露,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即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拟进一步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人员的惩戒力度。 据介绍,即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三次审议稿拟规定,对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关联犯罪的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记入信用记录,并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 此外,草案三审稿还将增加更多规定,从而加强对老年人、青少年等群体的宣传教育,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并要求要求有关行业企业对本领域新出现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及时向用户作出提醒。 来源:新华社

封面图片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表决通过,12 月 1 日起施行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表决通过,12 月 1 日起施行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七章50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各环节、全链条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精准发力,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封面图片

昆明讯 为进一步强化区域合作,共同打击日益猖獗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澜湄执法合作中心于5月29日在云南召开澜湄区域打击电信网

昆明讯 为进一步强化区域合作,共同打击日益猖獗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澜湄执法合作中心于5月29日在云南昆明召开澜湄区域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家组第二次会议。来自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的九位反诈执法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相关议题展开深入分析与研讨。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们集中审议了由中心秘书处起草的三份重要会议文件。同时,各方专家共同研判了当前区域内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整体形势,并就如何提升区域执法合作效能,提出了具体且富有成效的举措。此外,各国也分享了在预防和治理此类犯罪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实践,为彼此提供了宝贵借鉴。 会上,各方专家共同倡议,澜湄各国应进一步加强情报信息共享、深化跨国侦查协作、提升执法能力建设,并强化反诈宣传教育,以期能更有效地汇聚区域合力,共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封面图片

什么概念?目前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已占全国所有刑事案件的 60%

什么概念?目前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已占全国所有刑事案件的 60% 中国犯罪结构正在经历深刻转变。曾经“盗窃”是最常见的犯罪行为2000年,盗窃案占全国所有刑事案件的60%。二十年后,“电信网络诈骗”取而代之2021年在一些大中城市,电信网络诈骗发案量占刑事案件比例达到50%。而据中国警察协会最新数据,2024年上半年,诈骗占刑案的比例进一步上升至60%。其中,绝大部分是电信网络诈骗。 劝阻,据人民日报记者统计,上海反诈中心平均每人每天拨出100个电话办公桌旁被打坏的座机就有8部(除了民警、辅警,这里日常办公的还有4家通信运营商和11家商业银行员工,协同警方在通信和转账环节阻截诈骗),总之在反诈中心转上一圈我的感觉是:反诈之体力消耗堪比互联网抗洪。 “网络抗洪”的阶段性成果是,上海同时作为金融中心和中国常住人口最多(2400万)的城市,2024年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接报量同比下降13.1%,损失金额同比下降34.8%。

封面图片

【中国与东盟将联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中国与东盟将联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中国与东盟国家2024年10月10日在老挝首都万象发布《中国东盟关于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网络赌博的联合声明》。 声明中称:我们共同认识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和网络赌博犯罪已发展为地区公害,并衍生出洗钱、非法毒品贩运、人口走私、腐败、人口拐卖等上下游犯罪,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严重危害本地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国际形象; 我们共同倡议,深化中国东盟执法合作,支持东盟警察首长会议机制成员国发起域内打击治理行动;鼓励各国建立反诈反赌中心等专设联络点,助力迅速追踪查封非法资金,分享预防和打击网络赌博和电信网络诈骗的信息;加强边境管理机构合作与协调。 详情点击:https://onthegrounds.net/scams/2024/10/11/259/ 订阅西港日记@xigang48(西港) 进群交流: @XGJBJPZ 投稿爆料:@ameng181(日不落)

封面图片

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

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 日前,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以及涉手机卡、信用卡犯罪等关联犯罪,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适用法律依据,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行全链条、全方位打击。 电信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严重损害人民利益的刑事犯罪,仅2020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及财产损失达353.7亿元。从政法机关执法办案情况来看,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以下简称“两卡”)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的重要根源之一,犯罪分子多利用非法收贩来的电话卡、银行卡进行收取、转移赃款,逃避公安机关追查,导致诈骗资金迅速流转、拆解、混同,极大地增加了打击犯罪和追赃挽损的难度。 有效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就要瞄准关键环节。依法严厉打击涉“两卡”违法犯罪,就是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帮助链条、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加强源头治理的关键环节。从去年10月起,全国公安机关会同检察、法院、通信、金融等部门联合开展“断卡”行动,以斩断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信息流和资金链,从源头上全力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取得了积极成效。此次《意见(二)》在总结“断卡”行动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为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而收购、出售、出租信用卡、银行账户、他人手机卡、流量卡等的,可认定为刑法规定的“帮助”行为,打击“两卡”犯罪的法律依据进一步完善,法律标准更加全面。 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不断变换形式、使用多种技术手段,增加了查处追溯的难度,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强化源头治理和行业治理,不断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当前,相关部门在集中清理整治涉诈电话卡、涉诈银行账户的同时,持续加强技术反制工作,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封堵诈骗网址,强力清除涉诈黑灰产业链,铲除诈骗犯罪土壤。一些地方还探索对手机卡、银行卡的失信用户实行信用惩戒,例如在通信方面对失信用户实施5年内只保留1张电话卡且不得新增移动电话业务功能的惩戒,通过行业治理净化网络生态空间,形成了综合治理合力。 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坚持打防并举、防范为先,才能最低限度减少发案,最大限度为群众避免损失。下发预警指令、加强受骗资金紧急拦截,这些都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有力举措。值得关注的是,司法实践中发现,部分在校学生在寻找实习机会、社会兼职过程中,容易被贩卡团伙拉拢、利诱。这也提醒我们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既要靠政府部门的重拳出击,也需要网络平台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唯有打防结合、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才能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态势,守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