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表决通过,12 月 1 日起施行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表决通过,12 月 1 日起施行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七章50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各环节、全链条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精准发力,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9月2日上午闭幕,通过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12月1日起施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自202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9月2日上午闭幕,通过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12月1日起施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自2023年1月起施行;任命全国人大宪法委副主委应勇为最高检副检察长。 (新华社)

封面图片

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

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 日前,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以及涉手机卡、信用卡犯罪等关联犯罪,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适用法律依据,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行全链条、全方位打击。 电信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严重损害人民利益的刑事犯罪,仅2020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及财产损失达353.7亿元。从政法机关执法办案情况来看,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以下简称“两卡”)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的重要根源之一,犯罪分子多利用非法收贩来的电话卡、银行卡进行收取、转移赃款,逃避公安机关追查,导致诈骗资金迅速流转、拆解、混同,极大地增加了打击犯罪和追赃挽损的难度。 有效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就要瞄准关键环节。依法严厉打击涉“两卡”违法犯罪,就是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帮助链条、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加强源头治理的关键环节。从去年10月起,全国公安机关会同检察、法院、通信、金融等部门联合开展“断卡”行动,以斩断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信息流和资金链,从源头上全力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取得了积极成效。此次《意见(二)》在总结“断卡”行动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为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而收购、出售、出租信用卡、银行账户、他人手机卡、流量卡等的,可认定为刑法规定的“帮助”行为,打击“两卡”犯罪的法律依据进一步完善,法律标准更加全面。 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不断变换形式、使用多种技术手段,增加了查处追溯的难度,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强化源头治理和行业治理,不断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当前,相关部门在集中清理整治涉诈电话卡、涉诈银行账户的同时,持续加强技术反制工作,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封堵诈骗网址,强力清除涉诈黑灰产业链,铲除诈骗犯罪土壤。一些地方还探索对手机卡、银行卡的失信用户实行信用惩戒,例如在通信方面对失信用户实施5年内只保留1张电话卡且不得新增移动电话业务功能的惩戒,通过行业治理净化网络生态空间,形成了综合治理合力。 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坚持打防并举、防范为先,才能最低限度减少发案,最大限度为群众避免损失。下发预警指令、加强受骗资金紧急拦截,这些都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有力举措。值得关注的是,司法实践中发现,部分在校学生在寻找实习机会、社会兼职过程中,容易被贩卡团伙拉拢、利诱。这也提醒我们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既要靠政府部门的重拳出击,也需要网络平台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唯有打防结合、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才能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态势,守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封面图片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明日将提请初次审议,从六大方面打击犯罪 - IT之家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明日将提请初次审议,从六大方面打击犯罪 - IT之家 一是,规定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是,完善电话卡、物联网卡、金融账户、互联网账号有关基础管理制度。 三是,建立电信网络诈骗反制技术措施,统筹推进跨行业、企业统一监测系统建设,为利用大数据反诈提供制度支持。 四是,加强对涉诈相关非法服务、设备、产业的治理。 五是,加强其他有关防范措施建设。 六是,明确法律责任,加大惩处力度

封面图片

中国拟出台电信网络诈骗惩戒办法

中国拟出台电信网络诈骗惩戒办法 在电信网络诈骗案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中国公安部计划出台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惩戒办法。 据澎湃新闻星期一(11月13日)报道,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公安部同有关主管部门起草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根据征求意见稿,对于因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惩戒期限为三年;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认定的惩戒对象,惩戒期限为两年。 中国去年通过《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目的是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2023年11月13日 1:51 PM

封面图片

#重磅 12月27日,澜湄执法合作中心召开澜湄区域打击 #电信网络诈骗 犯罪专家组第一次会议。

#重磅 12月27日,澜湄执法合作中心召开澜湄区域打击 #电信网络诈骗 犯罪专家组第一次会议。 来自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越南的13位“反诈”执法专家,围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进行磋商与交流,分享对域内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的最新研判成果,交流各自成功执法经验与实践,剖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共同研商改进工作的具体举措,旨在为后续推动澜湄区域各国形成打击治理此类犯罪的有效合力提供智力支持。 与会专家经过讨论一致倡议,澜湄各国共同行动、加强合作,联合开展打击行动,及时分享情报、交流经验,强化宣传防范,并改进国内法律法规,实现综合治理。 会议正式建立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家组,并明确了专家组近期的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加强对域内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总体形势特点及发展趋势的研判,及时掌控澜湄区域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最新动态;二是共同研商打击治理此类犯罪的务实工作举措,推动区域执法合作迈上新的台阶;三是着力推动区域各国加强社会宣传与普法教育工作,提升域内民众“防诈、反诈”意识,积极营造打击治理此类犯罪的良好舆论氛围,不断夯实打击治理此类犯罪的民意基础。 欢迎订阅柬埔寨大事件 投稿/商务:@yunxxn

封面图片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19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19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 草案规定,不得非法制售、提供或者使用可以实现下列功能的设备、软件: 移动电话卡批量插入设备;改变主叫号码、虚拟拨号、互联网电话违规接入公用电信网络等功能的软件或设备;批量账号、网络地址自动切换系统;其他专门或者主要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的设备、软件。 草案说,电信业务经营者和ISP应采取技术措施,及时识别阻断前述的非法设备、软件接入网络,并向公安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 (中新网)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