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 是什么,有两个说法,Camera + Camera,前后双旗舰相机,以及 Camera + Colorful,高品质相机

CC 是什么,有两个说法,Camera + Camera,前后双旗舰相机,以及 Camera + Colorful,高品质相机 + 多彩颜色。 CC 与美图的联名显然就是奔着打开女性市场去的,成绩是有的,但是不够。 因为 CC 实在是太像、太像、太像一台硬件减配换色的小米 9 了。 相较小米 9,保留了 3.5mm 的耳机接口,但是在许多方面,你仍然能看到大哥的影子,屏幕一模一样、竖排摄像头排列,有水滴屏,甚至连机身的弧度都是类似的。 这就导致 CC 没有区分度,尽管看起来漂亮了许多,但是仍然是脱胎于小米数字系列的设计,只是配置上搭载了 7 系列的 SoC。 消费者可以不要像旗舰机那样拥有巨大高的辨识度(比如小米 11 Ultra 的背屏、MIX 4 的陶瓷),不需要像走量机型那样拥有中庸全年龄通吃的设计,它可以更加特立独行一点,朝气蓬勃一点。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CC 系列的最后一台机器,是 CC 9 Pro。

CC 系列的最后一台机器,是 CC 9 Pro。 小米在 CC 系列上学到了很重要的几课,一个是我上面提到的,消费者们对体感取向机器的喜好,小米终于弄明白了,第二个是,小米的旗舰影像系统,是靠 CC 平台进行试验,并打出一片天的,可以说,美图也好,HMX 一亿像素也好,小米旗舰相机的腾飞,有一部分功劳要归到 CC 9 Pro 上,第三个,小米继小米 Note 2 后再次使用双曲面屏,双曲面玻璃夹金属中框的设计语言,直接继承到了小米 10 系列上。 换言之,CC 系列的最后一台机器,是小米 10 系列的前序机,它不再是继承当代数字旗舰的影子,而是下一代数字旗舰的先驱。 抛开一个我完全不知道在干什么的小米 10 Lite,小米 11 Lite 其实很像是 CC 的继承人。 旗舰同款设计语言,轻薄化、青春化、中端芯。 我甚至一度怀疑小米 11 Lite 是 CC10,而 CC 9 Pro 和小米 10 Lite 的名字则应该对调。

封面图片

小米汽车“半月倒计时”:销售称每天忙到半夜 旗舰店选址已暴露野心?

小米汽车“半月倒计时”:销售称每天忙到半夜 旗舰店选址已暴露野心? 不过,新浪科技还获悉,目前除了小米内部员工有优先购买权外,个别“雷军系”公司也有首批车的优先购买权,已有公司员工可以进行购车意向登记。3月14日,新浪科技前往小米汽车在北京东方广场的旗舰店实地探访。施工信息显示,这家还在建设中的门店面积非常庞大,达到了795.5平米。工作人员介绍,届时门店将集合展示手机、IoT、汽车等产品。有意思的是,这家门店附近分布着蔚来、路特斯、凯迪拉克、仰望等众多高端汽车品牌的门店。小米汽车的高端野心也显现出来。汽车销售:打电话到半夜,价格没传言那么高3月12日,雷军正式公布了小米汽车的发布日期为3月28日。与此同时,小米汽车也在全国29城59家门店开启了预约品鉴活动。一位小米汽车销售向新浪科技表示,3月25日门店就会开业,届时可以前往门店看车,但要到3月28日发布会后才能开始安排试驾。3月13日,雷军在微博上透露,预约到店的人,一天之内增加了10万多人。这意味着平均每家门店的预约量高达1694人。“线索量实在是太大了,晚上打电话打到半夜11点,就怕遗漏了哪个用户。”上述销售向新浪科技说道。而在预约量实在太大的情况下,小米汽车销售也在统计有盲订意愿的用户。据其介绍,目前盲订通道还没有开启,具体拥有什么权益,还需要等待正式发布会后揭晓。对于有盲订意愿的用户,会优先进行通知。“盲定是可以退的。定金目前还没有公布,但是不多,可能几千块钱。如果最终的产品定价满意的话,那就不退,就定了这个车了;要是觉得出价格以后不太合适,就可以直接退了。”另外,自2023年底小米汽车对外亮相之后,价格问题一直是外界的焦点。雷军曾表示,9.9 万元、14.9万元甚至19.9万元是在开玩笑,定价确实会有点贵。雷军的这一番话也拉高了外界对小米汽车定价的预期,传出了诸多价格版本。“反正什么传言都有,米粉都知道小米这么多年,一直都是把成本控制在一个范围内,不会像网上的说法那么离谱的。”上述销售表示。门店探访:高端汽车门店环绕四周,野心尽显?新浪科技发现,在预约量过大的情况下,小米也在逐步扩充3月25日开放品鉴的门店。以北京为例,此前小米开放的门店为6家,而目前已经增加至8家。3月14日,新浪科技前往小米之家北京市东城区东方广场汽车旗舰店实地探访。目前,该商场的小米之家位于负一层,产品主要是销售手机和IoT产品,门店展示了小米汽车的预约信息。该门店工作人员告诉新浪科技,小米汽车的门店还在建设中,位于商场一层。建设完成后负一层的小米之家会与一层的小米汽车门店融合,整体搬过去。新浪科技在施工信息上看到,小米之家一层的门店位于商场临街入口处,面积非常庞大,达到了795.5平方米。门店外部挂有Logo但暂时被挡住,从形状来看正是小米的Logo。另外新浪科技发现,该商场一层坐落着多家高端汽车门店,比如凯迪拉克、路特斯、蔚来、仰望等等。从这家门店的选址来看,雷军确实希望小米汽车能够定位高端市场。不过,小米汽车发布的时间点,正值新能源汽车行业新一轮的价格战开启之际。小米汽车的具体定价,与后续的市场销量也将紧密相关。雷军近日在微博上表示,虽然现在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但小米汽车有信心打开市场,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小米汽车从0到1,跟14年前小米手机从0到1,小米的成长阶段和面临的用户期待非常不同。小米汽车,需要做出点不一样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是,智能科技。我也相信,这是大家对小米、对新能源车真正的期待。”他说。而具体定价如何,恐怕还需要等到3月28日才能正式揭晓。雷军在微博上强调,发布会前,官方不会通过任何渠道宣贯产品定价和销售权益。文 | 新浪科技 张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端-高端机这块一直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尤其是 2000-4000 的价位段,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不像每家的旗舰一年也就那么一两台,

中端-高端机这块一直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尤其是 2000-4000 的价位段,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不像每家的旗舰一年也就那么一两台,2000-4000 这个价位段那可以说是近身肉搏的领域。 在这个价位,受限于产品定位,这些机器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旗舰,不是堆料堆到满的水桶机,它们无法像旗舰这样面面俱到,因此,需要在配置上进行一些取舍。 消费者的需求又是非常丰富多样的,于是就诞生了各种取向的 mid-high range 机器。 我们今天姑且把这一市场划分为两大类:性能取向的,和体感取向的。 先聊聊性能取向的中端机。 小米在转型之前,在这个价位的拿手好戏就是旗舰杀手、性价比之王,英语里把这种机器叫 flagship killer,它们在中高端的价位上,会保留旗舰的核心硬件,有极佳的性能释放,而在配套的产品上,比如 CMF(Color、Material、Finish,颜色、材质、工艺)和相机这些软实力上则会投入少一些,但是由于核心体验优秀,能吸引许多手机需要高性能的用户。 不过自从实行了小米 Redmi(红米)双品牌后,这一部分的任务就被 K 系列接过了,K20/30/40 三代机器,一代更比一代神,小米在做这类产品上确实游刃有余,属于拿手好戏。 而腾出手来,不再需要在性价比市场厮杀的小米,则把目光放在了冲击高端上,小米 10 系列和小米 11 系列,还有 MIX 4 都是成绩斐然,在高端市场突飞猛进,米冲高从一个愿景逐步成为了现实。 但是在另一个领域,也就是我们说的体感取向的机器里,是什么样的呢? 让我们以 Reno 为例。 我很喜欢 Reno 的外观设计,这点我可能在不止一个群里提过,配合不同的 CMF 设计它可以呈现出从硬朗到柔和到轻盈到多彩等多种风格,尽管我非常、非常不喜欢把天玑 900 卖到 3000 出头,把天玑 1200 卖到小 4000 的行为,但其它方面,Reno 都可以说是非常准确地抓住了点。 大电池快充,√ 高刷屏幕(虽然是 90Hz),√ 还不错的相机 + 不错的调教,√ 轻于旗舰重量控制,√ 看起来还不错的 RAM + ROM 搭配,√ 而且或许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和 Find 系列长得不一样。 我们已经在过去看过太多、太多长得像旗舰的青春版、次旗舰、中端机,随便你怎么叫,Pixel 4a 是这样,三星 S20 FE 是这样,小米的 CC 系列也是这样。 但中端机有很多种造法,搞个旗舰的 Lite 版,然后刀一下这里那里是一种玩法,从零开始打造一台中端机,又是另一种玩法了。 显然后者要更加有趣一点,独特一点,我更喜欢一点。

封面图片

发布两个月降价2000+ 现在旗舰机跳水真的有点猛……

发布两个月降价2000+ 现在旗舰机跳水真的有点猛…… 结果手机到手还没怎么用呢,它在第三方渠道就降了差不多有两三百,等到发布快一个多月的时候,顶配版本降幅就已经超过了六七百,到现在两个多月过去,它这会儿已经降了将近一千左右。虽说数码产品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但是如果我一开始就知道它会降这么多,肯定不会选择第一时间冲首发好吧,两个月又不是等不起,省下来的一千多块钱,还能买台正儿八经的千元机~当然我说这事并没有针对小米的意思,14 Ultra 这台手机很好,这段时间我用的很开心,买它我一点都不后悔,单纯只是被它的降价速度给膈应到了,吃一堑长一智,反正我是不会再考虑冲首发。看到这里,各位也不要觉得以后首发只要避开小米就不会被背刺。就这么说吧,你别看小米手机降价快,实际上其他品牌也没好到哪去,尤其是它们推出的旗舰机型,新机首发当天破发,然后过一两个月价格迎来跳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基本所有品牌都这样。随便举两个例子。OPPO Find X7 Ultra,今年一月份发布,当时 16GB+512GB 顶配版本售价 6999,如今它在官网已经降了 500,期间官方还推出过送限定手机壳的活动,而这台手机在第三方平台甚至不到 5800。iPhone 15 系列,去年九月中旬发布,结果同年十月它就因为全系降价冲上了热搜第一,15/15 Plus 128GB 版本在电商平台降价超过 800,Pro 系列降幅更是超过千元,都说苹果保值,我看未必~前阵子酷安就有机友( @孤栖者Qizhe )做了一张各家旗舰机跳水幅度表,其中降价最快的还属三星 S24 Ultra,这手机发布两个月就跳水 2000+,然后是三星 S24,其次就是各家的超大杯旗舰:欸,我只能说手机越贵,跳水越快,要是换做是千元机,再怎么跳水顶多也就降个大几百~看到这里,我相信肯定会有差友觉得拿第三方渠道跟官方比价,说明不了什么,毕竟手机厂商只能决定官方渠道的价格,像百亿补贴这类第三方电商平台想卖多少钱是它们的事情,参考意义不大。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我倒是觉得,第三方平台恰恰才能反映一台手机的真实情况,因为官方大可把价格钉死,手机从发布到下一代新品推出前,就是咬死不降价,反正出货渠道这么多,也不会对销量造成太大影响。你看 iPhone 不就这样,根据调研机构 CIRP 给出的报告,在美国市场,iPhone 出货大头就是各大运营商,任凭其他渠道再怎么降价,官网和直营店就不降价,这么做的同时还能维持品牌高端调性~更何况同样的手机,在确认机子全新且不存在任何问题的前提下,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往往都是哪个平台便宜就在哪买,要是觉得价格贵了,大不了就选择再等等或者索性考虑其他品牌的手机。在我看来手机降价快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它的产品力和品牌形象不足以支撑其价格;二是现在机圈竞争确实激烈,所有手机厂商都在分同一块蛋糕,降价也不乏是应对市场竞争压力的一种手段。当然对我们来说,降价原因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选对入手手机的正确时机,能省就省。这段时间我也是重点留意了一下,发现这么一个规律:一台新机发布,通常最先会在闲鱼上迎来一波小幅降价,比如降个一两百或者两三百,而且卖这些新机的人当中,既有个人卖家也有经销商。个人卖家卖新机往往都是为了套现,比如用信用卡 24 期免息买台大几千的手机,再低价转手卖给别人,亏的那点钱相当于套现手续费,至于经销商则是为了绕开厂商区域保护和控价,扩宽手机销路。等过上一两个月,各大平台的百亿补贴就会陆续上线这些新机,并且给到大几百的补贴,期间遇到 618 或者双 11 啥的促销活动,降价幅度也会相应提升,等再过上一阵子,降幅就会趋于稳定。所以我的建议是 如果真要买新机,等它上市两个月后或者等 618、双 11 再考虑购买最合适,当然这个建议只适用于那些旧手机还能继续用的人,要是旧手机确实用不下去了,那抓紧换就完事儿了。另外可能也是考虑到我们有这顾虑,我注意到现在不少厂商都推出了相应的 “ 保值焕新 ” 服务,买新机时我们可以选择是否要买这些服务,只要有了这项服务,下次换新机就可以获得以旧换新抵扣。像苹果就有个年年焕新计划,在购机后 3-15 个月内换下一代 iPhone,旧 iPhone 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就能享受原零售价格至少 50% 的折扣优惠:还有小米也有推出尊享换新计划,在购买服务后的第 6-13 个月,再次购买小米新机,只要旧机满足 9 成新及以上这个条件,就能够保值 50%/60%:我按照去年的机型帮你们算了下。虽然吧,走这些保值焕新服务还不如自己去各大二手平台上卖旧机来得划算,但是胜在方便省事,不想折腾的小伙伴确实可以考虑一波~文章最后,还是希望以后手机厂商在定价的时候能够实在点,毕竟很多用户都是认可产品和品牌才冲的首发,手机到手没多久就降价,换谁都会觉得膈应。就现在来看,或许只有等等党,才能迎来最终的胜利~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小米赢了和海信的官司?但说实话,吵架还是以前有意思

小米赢了和海信的官司?但说实话,吵架还是以前有意思 先给不知情的观众介绍一下这次的两位主人公。小米自然不用说了,都是大家的老朋友了。另一位选手 Vidda 其实是海信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品牌,转回国内市场之后,选择了面向年轻用户。一听这个定位的描述,大家是不是就猜到会发生什么故事了?是的,这就跟冲高之前的小米定位正好撞上了,那两者之间会有一些摩擦也就合理了。作为挑战者的 Vidda 率先开炮。2021 年直接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系列内涵小米,捧高自己的宣传图片,里面出现了非常多针对小米的不当言论。大家可以通过下面的图片感受一下。这么刺激直白的输出,让托尼这个吃瓜路人都忍不住替他捏了把汗。虽说当年小米还不像现在这样有存在感,但是面对这样的骑脸输出,当然也不能惯着,直接一纸诉状将 Vidda 告上了法庭。三年后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这一幕。习惯了如今厂商们高情商发言的年轻数码爱好者们,可能会对这样的场面感到十分震惊大家都是体面人,怎么能这样?但是像托尼这样的数码圈老人都知道,以前的数码圈要比现在 “ 热闹 ” 得多。别说是发布会上各种激情对比,直接在微博等各大平台上内涵互怼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 情 ” 到深处甚至还能看到高管、创始人等亲自下场。稍微含蓄一点的可能还仅限于产品性能对比上。比如当年 “ 方向错了 ” 的一亿像素之争。起因在于小米率先在 CC9 Pro 上用上了一亿像素的相机传感器。而当时的死对头荣耀,急忙发来 “ 贺报 ” 称 “ 一亿像素拍照会有延迟,另外 5000 张照片可能 100 多个 G 就没了 ” 。话里话外就差把 “ 方向错了 ” 几个字直接贴到小米脸上了。这急得卢伟冰直接下场,先是科普了一遍 “ 拍照体验 = 硬件 + 算法 + 调试的综合能力 ” 的概念。又转发了某博主给 CC9 Pro 实际拍照所占用内存的计算过程,配文 “ 简单的算术题 ”且不说一亿像素最终方向错没错,能在微博这样的偏娱乐的平台上,看到一个官微、一个高管、一个知名博主,就 “ 100000000 ” 这个数字给大家上了一节这么精彩的数学课,节目效果可以说非常到位了。除了这种有来有回的过招,还会有一次性碰瓷 n 个厂商,就为了把自己的一款产品推出去的壮举。比如被网友们尊称为 “ 万磁王 ” 的常程。2018 年上半年,为了给自家的新品联想 Z5 造势,当时的联想中国区手机业务的负责人常程,让整个数码圈都记住了他风骚的身影。先是在华为、小米在争谁即将发布的技术更 “ 吓人 ” 的时候,直接在微博上上传了一张海报,海报上写着 “ 吓人的东西,都是联想出来的 ” 。接着,又发微博炮轰苹果三星没有屏下指纹,小米没有结构光搞什么大刘海。接着还在发布会的时候,专门做了一页 PPT ,表示联想 Z5 的刘海比苹果和小米都窄。u1s1 ,那年的发布会我全程都看了,当他讲到这块的时候我真的是感觉 “ 哇塞,联想好厉害 ” !可是下一秒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等会儿,你这联想 Z5 也没有像苹果一样,内置结构光啊?你都没有结构光了,你整那刘海干嘛呢???这时候再看常老板的这句 “ 一只 Apple 迄今为止都做不到的产品 ” ,我……对不起,血压有点儿高了,你们先让我缓缓。u1s1 ,万磁王的出现其实已经是智能手机战场的下半叶了,在这之前,还有很多刺激的故事。比如我们把时间进度条再往前拨,来到智能手机厂商们野蛮生长的 2012 年,你还能看到大佬们直接点名艾特的 “ 友好交流 ” 。那一年,小米发布了小米手机 2 ,而当时还在带领 360 做智能手机的周鸿祎却连续发布 8 条微博质疑小米手机水军炒作。甚至说 1999 元的小米手机硬件配置还不如 360 的 1499 手机。当时还 “ 年少气盛 ” 、意气风发的雷总当然也不是吃素的,直接艾特周鸿祎,反问他天天鼓吹的神屏是哪里产的, “ 网上传言是国产山寨 ” ,点名要周老板辟谣。自此拉开了旷日持久的小三( 小米与 360 )大战。据不完全统计,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雷军连原创加转发了 29 条带有 “ 周总 ” 或 “ 周老板 ” 字样的微博。而周总的 35 条微博,也基本都贡献给了雷总和他的小米。多次交锋中,为机圈贡献了诸如 “ 用国产屏不丢人 ” 等等流传后世的言论,周总红衣大炮和雷总华山派雷不群的名号也就此打响。而除了国内厂商,国际大厂们玩起内涵和互怼来,也同样精彩满满。在当年的一个广告里,苹果用两个房间代表了自己的 iPhone 和别的手机,用几个模特的经过两个房间的表现分别代表了 iPhone 相较于其他手机的优越性。比如模特在其他手机的房间里跑的很慢很吃力,一进入 iPhone 的房间里就直接速度起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在内涵其他手机运行速度没有 iPhone 快。这么嚣张地全图开炮,当然会遭到别人的反击,别人可能不敢吭声,但是老冤家三星可不惯着苹果。三星直接做了一个风格相似,甚至连配色都没改的视频来反怼跑得再快能有飞得快?视频在原来苹果的 “ 两个 ” 房间的设计上,再加了一个房间来代表三星的当年旗舰 Galaxy S8 Edge。模特在跑到 iPhone 的房间里速度加快了,而到了三星的房间里直接起飞,只剩下没跟上的衣服鞋子……好好好,就喜欢这种精准打脸。当然啦,能被称作老冤家,三星也就不止一次地直戳苹果的心窝肺管子。火力最猛的一次,三星直接按照年份做了一个表面是展现自家技术发展,实际则出处拉踩苹果的宣传片。视频每一年都安排了一个用户使用的实际场景,分别展示了自家手机的优点和 iPhone 的缺点。从 2010 年嘲讽 iPhone 内存规格小。到 2013 年嘲讽 iPhone 屏幕小没有手写笔再到 2016 年嘲讽 iPhone 没有 3.5 mm 耳机孔。主打一个你没有但我有,你有我也做得比你好,反正你就是不如我。其实现在回头看这些数码圈的名场面,除了收获很多乐子之外,更多都是感受到了当年智能手机市场竞争之激烈。许多在故事里出场的玩家,有的已经抽身离场不再涉足智能手机;有的已经冲高成功, “ 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 ” 在发布会里讲创业和励志;有的在经历全盛期之后站在新风口前被负面新闻缠身。但他们无一例外都不会再选择这样直接、情绪化的方式来宣传、维护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好像除了最近火药味比较浓的小米和一加还有点儿小摩擦之外,其他家真没再吵了。不过……这也验证了一个道理越是红海的品类骂战越多。而随着行业越来越成熟,大风大浪后,弱者被淘汰,强者越来越倚重硬实力,这类不太高明的营销也会越来越少。虽说我们作为旁观者少了很多乐子,但是看到厂商们能从卷营销到卷产品,用更加和气的方式争着给大家更好的体验,作为消费者还是应该高兴的毕竟如马老师所说,武林要以和为贵。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新旗舰i9-14900HX性能起底 移动端王者依旧

新旗舰i9-14900HX性能起底 移动端王者依旧 Intel Core 14th Gen HX一、i9-14900HX规格介绍先来看下基础规格,英特尔第14代酷睿i9-14900HX拥有24个核心,其中8个高性能核心,16个高效能核心,共32线程,P核心最大睿频5.8GHz,全核最大睿频5.2GHz;E核心最大睿频/全核心最大睿频4.1GHz,L2缓存32MB、L3缓存36MB,TDP 55W,最大可配置功耗为157W,内存支持DDR5 5600MHz。与上一代的顶级旗舰i9-13980HX相比,规格差距主要在于P核与E核的频率最大睿频和全核心睿频频率,其他方面例如核心数量、L2缓存、L3缓存、内存支持等都完全相同。这是由于在13代酷睿HX时,i9HX的三款型号已经采用了满血Raptor Lake架构的核心配置。在其他技术支持上,英特尔第14代酷睿HX处理器家族是唯一支持雷电5技术的酷睿平台,可实现双向80Gbps或120Gbps+40Gbps的传输与接收,接口带宽的增高带来了更高的传输效率,并且进一步消除外接显卡拓展坞时的性能损失。14代酷睿HX系列处理器支持完整的XMP、XTU等功能,具备优秀的超频能力,另外14代酷睿全系均支持Application Optimization功能,可以为一些支持的游戏提供优化。二、测试平台介绍本次我们用来测试i9-14900HX的测试平台为:七彩虹将星X17 Pro Max,该机型除了i9-14900HX这样的旗舰CPU外,还配备了顶级的Nvidia GeForce RTX 4090 Laptop GPU,175W满血功耗,其配置如下:CPU:英特尔酷睿i9-14900HXGPU:NVIDIA GeForce RTX 4090 Laptop GPU,175W,支持独显直连内存:双通道32GB DDR5 5600MHzSSD:1TB PCIe 4.0屏幕:17.3英寸,2.5K/240Hz/100%DCI-P3电源:330W该机型采用了双风扇+9热管+4出风口的散热配置,在双烤测试中,使用AIDA64系统稳定性测试Stress FPU+FurMark 1920*1080,CPU功耗70W,温度98度,P核心频率2.7GHz,E核心频率2.3GHz;GPU功耗170W,温度88度,频率1500MHz左右。双烤下CPU与GPU能够达到240W总功耗释放。在CPU单烤测试中,使用AIDA 64系统稳定性测试中的Stress FPU选项进行测试,测试时间三十分钟,CPU功耗120W,P核心频率3.6GHz,E核心频率3.1GHz,温度98度。七彩虹将星X17 Pro Max的解热能力已经属于当下游戏本中的顶级水平,使用这台游戏本可以探寻到i9-14900HX的真实性能表现。三、i9-14900HX性能测试所有测试均在“性能模式”下进行。·常见基准性能测试首先来看基准测试CPU-Z,在CPU-Z中的BenchMark里,i9-14900HX的单核性能接近900分,多核性能13780.5分。在测试CPU渲染能力的常用基准测试CINEBENCH中,CINEBENCH R23单核性能2197,多核性能29035;Maxon在去年下半年推出了全新的CINEBENCH版本,CINEBENCH 2024,相比CINEBENCH R23,全新的渲染引擎,更负责的场景,更大的内存占用,CINEBENCH 2024的测试压力也就更大。在CINEBENCH 2024中,i9-14900HX单核性能131,多核性能1683。Geekbench 6也是相当常用的一个测试软件,该软件的测试可以覆盖更多内容,更能表现一款CPU的全能能力。在Geekbench 6中单核性能得分3072,多核性能得分18217。3DMARK的CPU Profile项目可以调用不同的线程进行测试,其中单线程性能得分1164,全线程性能得分12939。·生产力基准性能测试这部分的测试首先是压缩与解压缩的测试,压缩与解压缩这两个功能是在日常用机中为数不多可以将CPU满载的功能,并且几乎每一个用户都或多或少都要用到,使用压缩/解压缩软件7-Zip中的BenchMark进行测试,压缩速度最大能够达到132064KB/S,解压缩速度最大能够达到1951514KB/S。图片编辑性能测试,使用UL Proycon中的Photo Editing项目测试,该测试会调用Adobe Photoshop以及Adobe Lightroom两个常见的图片编辑软件进行测试,最终的得分为8469分。渲染性能测试,使用Blender官方推出的BenchMark,选择使用CPU进行测试,在测试的三个场景中,Monster场景185.19,junkshop场景124.84,classroom场景87.38。视频编辑相关的性能测试,先是两款仅会调用CPU进行工作的视频编解码测试,X264/X265 FHD BenchMark,在X264 FHD BenchMark中成绩为108.8fps,X265 FHD BenchMark中成绩为109.36fps。本部分最后一项测试为UL Procyon中的Video Editing项目,该项目会调用Adobe Premiere进行测试,但测试过程中会有GPU参与部分工作,最终得分为8295分。·游戏性能测试我们挑选了两个对CPU压力非常大的游戏进行测试,尽量体现CPU对游戏的性能影响,一个是《赛博朋克2077》,一个是《全面战争:战锤3》。《赛博朋克2077》,画质调整为预设的“光线追踪:超级”,DLSS挡位开启至“自动”挡位,开启DLSS Frame Generation,运行游戏内置的BenchMark,平均帧数为131.28。在《全面战争:战锤3》中,预设“极高画质”,2.5K分辨率,运行游戏内置的BenchMark,在标准战斗场景下,平均帧数为114.9帧。《全面战争:战锤3》的BenchMark还有另外一个测试场景,Mirrors of madness,该测试中的单位极其之多,各种粒子效果也极其之多,可以讲是对CPU的极致考验,最终测试成绩为平均帧数74帧,在这种“变态”的压力之下,i9-14900HX的旗舰级别性能也能轻松应对。四、测试总结英特尔酷睿i9-14900HX并没有像Ultra处理器那样在底层架构有着很大的改动,但是这样的设计可能是当下为了达到高性能设计目标的更合理答案。通过上面的测试,i9-14900HX的性能表现有目共睹,虽然从纸面数据看上去对比上代提升不大,但是它迸发出的性能依然是目前移动端的顶级水平,旗舰地位不减,在以上的各类基准测试与游戏的测试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其性能的领先,毫无疑问,i9-14900HX就是本代移动处理器的性能巅峰。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