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湾对 Intel 4 的说法错的离谱

极客湾对 Intel 4 的说法错的离谱 极客湾这期 Intel Ultra 初代的视频总体上没问题。但是关于 Intel 4 制程工艺的说法,基本上就是错的离谱,但赶时间,能理解.avif 在视频里,他们说英特尔 Ultra 系列的性能核里用了 Intel 4 制程的“性能库”和“密度库”,这句话单独看还好说,但结合实际情况看就很奇怪了。 所谓的性能库(HP)和密度库(HD),指的是同一个制程面对不同频段进行优化的两种设计,晶体管的密度会有十几个点的不同,gate pitch,height 都会不一样。 性能库比较擅长高频率高性能,但是牺牲功耗,中低频功耗比较高,密度库呢,则是中高频功耗较高,中低频功耗相对较低,两者的功耗性能曲线几乎不会有一段重合的情况。 在 Intel 4 制程上,Intel 4 的确有 6VT 和 8VT 两种设计,不过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中低频点能力几乎是完全重合的(蓝线和绿线)。两者并没有“密度”区别,在核心面积上,采用 6VT 还是 8VT 也是基本一致的。 6VT 提供了在超低频下进一步延展的能力,而 8VT 则是在高频频段拥有更好的表现。但把这个和 HP vs HD 的概念混淆可真的不恰当。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就前两天我指出极客湾的错误后,极客湾飘哥的回复不能说非常中肯,只能说毫不相干(图 1),恰巧我手上真的有 Ultra 7(图 2

就前两天我指出极客湾的错误后,极客湾飘哥的回复不能说非常中肯,只能说毫不相干(图 1),恰巧我手上真的有 Ultra 7(图 2),我也真的测了,我就给大家说一说极客湾的 Intel Ultra 视频里关于 Intel 4 的制程说法错误的地方有哪些。 第一个,是说有四个 P 核,也就是性能核用了所谓的“高密度库”,这是完全错误的,Intel 4 只有【一个 cell 尺寸】、【一个密度】,MeteorLake 所有六个核心的尺寸是【一模一样】的,不信自己看 die shot(图 3)。 第二个,是对于超大核的表述。Intel MeteorLake 里性能核的确有两种实现,ULT 和 XLT,采用了不同的 LVT 设计,是 cell 里面的区别,但是无论是面积还是密度,都不影响,这个核它并不会【面积更大】或者【规模更大】,不信自己看 die shot(图 3)。 第三个,6VT vs 8VT 的设计会影响 V/F 的表现,这个 Intel 的描述也是如此,但这并不能让一个“睿频”更高的核心变成“超大核”。 就像骁龙 8G3 的 A720 核心,它有三个频率高一点两个频率低一点,极客湾也没有说骁龙 8G3 是由“X4 超超大核”、“A720 超大核”、“A720 大核”、“A520 中核”组成的 SoC,对不对?

封面图片

Intel 3工艺官方深入揭秘:号称性能飙升18%

Intel 3工艺官方深入揭秘:号称性能飙升18% Intel 3作为现有Intel 4的升级版,带来了更高的晶体管密度和性能,并支持1.2V电压的超高性能应用,不但用于自家产品,还首次开放对外代工,未来多年会持续迭代。首先强调,Intel 3工艺的定位一直就是需要高性能的数据中心市场,重点升级包括改进设计的晶体管、晶体管通孔电阻更低的供电电路、与客户的联合优化等等,还支持0.6V以下的低电压、1.3V以上的高电压,以实现最大负载。为了获得性能、密度的最佳均衡,Intel还同时使用了240nm高性能库、210nm高密度库的组合Intel 4只有前者。客户如果有不同需求,还可以在三种不同的金属堆栈层数中选择:14层的成本最低,18层的性能和成本最均衡,21层的性能最高。此外,Intel 3工艺的EUV极紫外光刻运用更加娴熟,在更多生产工序中使用了EUV。最终的结果是,Intel保证新工艺可以在同等功耗、晶体管密度之下,相比Intel 4带来最多18%的提升!Intel之前还曾表示,Intel 3相比于Intel 4逻辑缩微缩小了约10%(可以理解为晶体管尺寸),每瓦性能(也就是能效)则提升了17%。不过在关键尺寸方面,Intel 3、Intel 4是基本一致的,接触孔多晶硅栅极间距(CPP)都是50nm,鳍片间距、M0间距都是30nm,另外库高度 x CPP的面积除了12K,还增加了10.5K版本,也是为了优化性能和成本平衡。Intel 3后续还会优化推出不同的版本,针对性加强某个角度:Intel 3-T:重点引入采用硅通孔(TSV)技术,针对3D堆叠进行优化。Intel 3-E:扩展更多功能,比如1.2V原生电压、深N阱、长通道模拟设备、射频等,可用于生产芯片组、存储芯片等。Intel 3-PT:在3-E的基础上,增加9微米间距的硅通孔,以及混合键合,性能再提升至少5%,使用也更简单,可用于AI、HPC芯片以及通用计算芯片。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1. 没有密度区别的 6VT 和 8VT 设计被称为“高密度”和“高性能”库是不合适的。

1. 没有密度区别的 6VT 和 8VT 设计被称为“高密度”和“高性能”库是不合适的。 2. Intel 14 代的 P 核 ULT 和 XLT 实现对应不同的电压和睿频策略,但在规模上没有显著区别的情况下称为“超大核”和“大核”是不合适的。

封面图片

我再叠个甲,目前除了极客湾我尚未找到另一个说明 Intel 在 MTL 上的 P 核采用了 8VT 和 6VT 两种 cell

我再叠个甲,目前除了极客湾我尚未找到另一个说明 Intel 在 MTL 上的 P 核采用了 8VT 和 6VT 两种 cell 设计的来源。 我这里是假设它的确用了 8VT 和 6VT 两种设计,即使用了这两种设计也不应该用 HP 和 HD 的说法。 有知道的大手子可以在评论区留个言。

封面图片

Intel 3工艺开始量产 初期只用于生产至强处理器

Intel 3工艺开始量产 初期只用于生产至强处理器 Intel 3工艺相当于酷睿Ultra上使用的Intel 4工艺的升级加强版,但只会用在需要顶级性能的数据中心至强产品线,也就是至强6这一代,同时开放对外代工。酷睿产品线不会用它,Intel 4之后直接跳到全新的Intel 20A,就是下半年要发布的高性能Arrow Lake,而低功耗的Lunar Lake第一次全部交给台积电代工,核心计算模块使用台积电N3B 3nm,平台控制模块使用台积电N6 6nm。Intel之前曾公开表示,Intel 3相比于Intel 4逻辑缩微缩小了约10%(可以理解为晶体管尺寸),每瓦性能(也就是能效)则提升了17%。Intel 3的主要变化有:- EUV极紫外光刻的运用更加娴熟,在更多生产工序中使用EUV。- 引入更高密度的设计库,提升晶体管驱动电流,并通过减少通孔电阻,优化互连技术堆栈。- 产量提升更快。未来,Intel还将推出Intel 3的多个演化版本,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Intel 3-T:引入采用硅通孔技术,针对3D堆叠进行优化;- Intel 3-E:扩展更多功能,比如射频、电压调整等;- Intel 3-PT:增加硅通孔技术的同时,实现至少5%的性能提升。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Intel 3工艺官方揭秘:面积缩小10%、能效飙升17%

Intel 3工艺官方揭秘:面积缩小10%、能效飙升17% 按照Intel的最新官方数据,Intel 3相比于Intel 4逻辑缩微缩小了约10%(可以理解为晶体管尺寸),每瓦性能(也就是能效)则提升了17%。Intel解释说,半导体行业目前的惯例是,制程工艺节点的命名,不再根据晶体管实际的物理特征尺寸,而是基于性能和能效一定比例的提升进行迭代。可以粗略地理解为,Intel 3的性能水平,大致相当于其他厂商的3nm工艺。Intel 3其实就是Intel 4的升级版本,主要变化之一是EUV极紫外光刻的运用更加娴熟,在更多生产工序中使用了EUV。二是引入了更高密度的设计库,提升晶体管驱动电流,并通过减少通孔电阻,优化了互连技术堆栈。此外,得益于Intel 4的实践经验,Intel 3的产量提升更快。未来,Intel还将推出Intel 3的多个演化版本,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其中,Intel 3-T将引入采用硅通孔技术,针对3D堆叠进行优化;Intel 3-E将扩展更多功能,比如射频、电压调整等;Intel 3-PT将在增加硅通孔技术的同时,实现至少5%的性能提升。Intel强调说,Intel 3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大规模量产标志着“四年五个制程节点”计划进入“冲刺阶段”,还是Intel对外开放代工的第一个节点。接下来,Intel将开启半导体的“埃米时代”。Intel 20A首发应用于Arrow Lake消费级处理器,2024年下半年量产发布。Intel 18A则是Intel 20A的升级版,将在2025年用于代号Clearwater Forest的服务器处理器,以及代号Panther Lake的消费级处理器,并向代工客户大规模开放。再往后,就是Intel 14A。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