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相机部也终于搞明白自己要干嘛了。

小米相机部也终于搞明白自己要干嘛了。 默认模式强调抓拍,这点和之前的思路很不一样,然后色彩风格,会强化不少,这点在 12 Ultra 上会有比较明显的体现。 德味滤镜肯定是有的,新水印听说挺好看。 12S 换了 707,我希望超广也能换个 JN1,如果真的做到了,那我可能会再买一台 12S 来用。 12S Pro 仍然是 707 + 双 JN1 的配置,但超广角升级了,光圈变小一丢丢但是画质更好。 12 Ultra除了 IMX989,1 英寸 23mm eqv,别的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12 Ultra 仍然沿用了小米最熟悉的 8P 方案,但在镀膜、工艺上有了很大突破,可以期待一下效果。 明年 IMX989 可能会推出一些机械伸缩镜头的模组,还有可变光圈的模组,这些都可以期待一下。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但小米 12 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但小米 12 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由于机身尺寸实在有限,这个尺寸的产品们,无一例外,都把摄像头挤在了左上角。 寸土寸金,如何辗转腾挪,就要看各家选型和调教的本事了。 小米 12 面世的时候,它是标准尺寸里最窄的一个比 iPhone 和 三星 S 系列 标准版都要窄。 iPhone 可以画一个正方形,对角线塞入两枚素质还可以的广角和超广角。 三星 S 系列则直接把电池砍到 4000mAh 以下,腾出了纵向空间直接竖排。 小米 12 要死守 4500mAh 的电池容量,又在机身上先天更窄,最终就选择了纵向排布。 实际上小米 12/12S 那个空间,塞两个常规 CMOS 都很费劲了,但现在人均三摄,如果你是小米,你要怎么办? 给出的答案就是:力保主摄,副摄规格让路。 天才的堆叠让小米 12 塞进了一个 IMX766 + OIS 模组,配合在去年还算不错的超广角和中焦微距。年中迭代的小米 12S 更是破天荒的塞进了一个 IMX707 + OIS。 在小米 12 这个机身里,小米的工程师们榨干了最后一丝潜力。

封面图片

到今年,中杯的竞争愈加激烈,只靠单点突破已经很难吸引消费者了,消费者的偏好也从主摄很强,但副摄较短板逐步转变为全焦段均衡表现。去

到今年,中杯的竞争愈加激烈,只靠单点突破已经很难吸引消费者了,消费者的偏好也从主摄很强,但副摄较短板逐步转变为全焦段均衡表现。去年小米 x徕卡联合研发的小米 12S 系列,尤其是小米 12S Ultra,在教育消费者方面是非常成功的,IMX989 1 英寸硬件拉满,徕卡水印飞速出圈,引发了一轮热烈的讨论。 影像,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用眼睛收货」上面来。 在这个基调下,小米 13 机身的微调,以及影像系统的选型,就变得无比顺理成章了起来。

封面图片

小米 13 Pro 的 75mm eqv 镜头

小米 13 Pro 的 75mm eqv 镜头 采用的是 1/2.76" JN1 + 66mm eqv 的模组,binned 输出 12.5MP,大概是 2.8x 默认输出 75mm eqv 10MP,此时规格为 1/3.08"。 徕卡柔焦 90mm eqv 模式由这枚镜头接管,效果相较小米 12S Ultra 的 23mm eqv 大幅裁切好很多。

封面图片

我直接明示了吧,小米 12S Ultra 外观就是把 Leitz Phone 和 M11 Black 最好的部分结合在一起。

我直接明示了吧,小米 12S Ultra 外观就是把 Leitz Phone 和 M11 Black 最好的部分结合在一起。 青出于蓝。 既要给超大模组留出空间,又要像传统相机一样拥有极佳的抓持感那么结论就很明显了。 PS 这个纹路叫荔枝皮,所以我肯定会……

封面图片

关于小米 14 系列的一点想法

关于小米 14 系列的一点想法 时间 这次高通骁龙峰会是 24-26 号,作为一般都是首发最新高通骁龙芯片的小米,几乎是板上钉钉会在小米 14 系列上搭载 8G3,时间是应该也差不多那几天。 市场 小米 13 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作为目前市面上这个尺寸独一份的产品,它的用户群相对固定,并且小米 14 时代也不会有什么竞品,市面上类似定位的只有三星 S 系列标准版 S24、iPhone 15。 海外姑且还能算上一个 XPERIA 5 系和 Pixel 8,但国内市场这俩的存在感甚至比 S24 还低,且按下不表。 S 系列在大陆市场暂时还没看到恢复的迹象,iPhone 15 又有其特殊性,安卓“标准尺寸”手机你就只有小米 14 可以选。 升级 小米 13 的成功,在于它很均衡,要想继承这个成功,小米 14 需要继续保持这种均衡也就是每个方面都要有可感知的升级啦:屏幕、相机、续航、充电、散热。 然后价格应该也得继续上探一些。 定价 内存、闪存这两块上游的价格这段时间也回升了,升级了的配置那也让它定位继续上探。我觉得升级后的小米 14 系列价格加个几百块是肯定会发生的。 Pro 怎么做 在过去几年里,其实怎么做好一个产品的 Pro 版,也就是中杯大杯超大杯的大杯,是非常困难的一个挑战。 无论是 Mi 11 Pro、Mi 12(S) Pro、还是 Mi 13 Pro、还是友商的 X90 Pro,都面临这个问题,既要能与标准版拉开差距,又要与超大杯 Ultra 差异竞争。 小米 11 Pro(与 Ultra 一起发布):继承了 Ultra 主摄,潜望镜但是规格低一些,ID 介于标准版与超大杯之间,但市场反馈平平,完全被小米 11 Ultra 超大杯的光芒淹没了 小米 12(S) Pro(与标准版一起发布):ID 持平标准版、机身体积比较充裕所以把微距换成了 2x,主摄规格略高(S 版在标准版也上了 707,就只有 2x 的差距了) 小米 13 Pro:ID 在基本持平标准版上引入了差异,曲面屏成为 Pro 版专属,引入了陶瓷材料作出差异化。摄像头规格看齐 Ultra 的 IMX989,但因为机身厚度做成了 21mm eqv,实际日用的成像面积只是小幅优于标准版。加入了广受好评的 JN1 长焦微距。 X90 Pro:标准版一致的天玑平台和屏幕,影像主摄看齐超大杯 IMX989 蔡司 T*,加入 IP68,加入无线充电,市场对 X90 和超大杯 Pro+ 反应积极一些。 OPPO 直接把 Pro 做成超大杯,定位不太一样,按下不表。 华为也比较特殊,华为在高端手机这边已经立着了,大家看到的宣发 Pro 版本多一些,标准版更像是一个简配平替。

封面图片

小米 12S Ultra 概念机亮相,第一次把徕卡相机镜头装在手机上

小米 12S Ultra 概念机亮相,第一次把徕卡相机镜头装在手机上 小米 12S Ultra 概念机前所未有的配备“两颗 1 英寸”传感器,新增中置直取光 1 英寸,可外接徕卡 M 系列专业镜头 意思是这概念机就是直接外露cmos然后加了一个卡口吗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