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SM8475 是非常好的日用 SoC,至少我对它的评价是比 D9000 还好。

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SM8475 是非常好的日用 SoC,至少我对它的评价是比 D9000 还好。 但是也别忘了,11 月 SM8550,也就是 8G2 就要来了。 明年 SM8475 就会作为中端 SoC,类似 870 的角色被下放。 买的时候,keep that in mind。 但我觉得可以买因为 SM8475 足够好,而且基于 SM8550 的新影像旗舰,怎么看都得等到明年年中。 12S 系列里对我吸引力排序是:12S Ultra > 12S > 12S Pro 但如果你想买,我建议优先考虑 12S Pro 和 12S Ultra。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摄像头金色 deco 是 12 Ultra 专属的,至少宣传图上是这样……

摄像头金色 deco 是 12 Ultra 专属的,至少宣传图上是这样…… 充电方案的猜想,12S 和 12S Pro 沿用 12 系列的方案,12 Ultra 不是不想上 120W,是真的塞不下了。 so……

封面图片

小米相机部也终于搞明白自己要干嘛了。

小米相机部也终于搞明白自己要干嘛了。 默认模式强调抓拍,这点和之前的思路很不一样,然后色彩风格,会强化不少,这点在 12 Ultra 上会有比较明显的体现。 德味滤镜肯定是有的,新水印听说挺好看。 12S 换了 707,我希望超广也能换个 JN1,如果真的做到了,那我可能会再买一台 12S 来用。 12S Pro 仍然是 707 + 双 JN1 的配置,但超广角升级了,光圈变小一丢丢但是画质更好。 12 Ultra除了 IMX989,1 英寸 23mm eqv,别的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12 Ultra 仍然沿用了小米最熟悉的 8P 方案,但在镀膜、工艺上有了很大突破,可以期待一下效果。 明年 IMX989 可能会推出一些机械伸缩镜头的模组,还有可变光圈的模组,这些都可以期待一下。

封面图片

小米 13 Pro 的一英寸传感器采用的是 21mm eqv 镜头,但是默认输出是 23mm eqv,有一些裁切,默认实际成像面

小米 13 Pro 的一英寸传感器采用的是 21mm eqv 镜头,但是默认输出是 23mm eqv,有一些裁切,默认实际成像面积是 1/09" 这样子。 小米 12S Ultra 采用的是 23mm eqv 镜头,所以尺寸更大、也更厚,直接输出就是没有裁切的。

封面图片

我测试的 12 是 8GB + 128GB 的基础版,而 12 Pro 则是 12GB + 128GB 的次顶配版。

我测试的 12 是 8GB + 128GB 的基础版,而 12 Pro 则是 12GB + 128GB 的次顶配版。 其中 12 为蓝色 AG 玻璃,12 Pro 则是绿色素皮。 我主力还是用 12,毕竟我喜欢紧凑的机器12 这台机器没有贴膜带套用了半年下来,机身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划痕,但总体观感仍然优秀,没有长期使用后残留指纹的问题。 12 Pro 的素皮天生不存在这个问题,不过素皮在夏天的时候,机身积热的问题会稍微明显一些。 两者摄像头的装饰片显然是从小米 civi 上得到的灵感,加入的线条也让整个摄像头看起来更有秩序,不过,线条的排列还可以更加规整一些,希望下一代的产品能够改善。 目前看起来 12S 和 12S Pro 摄像头区域的 deco 除了徕卡刻字外没有明显区别,可能是物料共用吧。 天使眼的超大主摄 deco 是小米近年来传承得最好的设计元素,非常漂亮,希望能够继续做下去。 玻璃版本的 deco 也是玻璃,而素皮则是金属我更喜欢玻璃版本。

封面图片

简单评价一下昨晚发布的 K70 系列吧。

简单评价一下昨晚发布的 K70 系列吧。 先说一下前言,顺便叠个 buff,本文并不适合米黑、加人和假人、玩原生玩的用户和反直边主义者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K70 发布会刚开完,友商的黑稿就开始铺天盖地了。有说“8 Gen 3 卖2999都嫌贵”的,有说“屏幕还不如东方屏护眼,3840Hz PWM 虚标”的,有说“2x 长焦不如没有”的,还有说“普及无线充电和 IP68 只普及了一年”的。联想到去年 K60 发布时期的黑稿(虽然说 K60 的定价确实因为没有赶上屏幕面板和存储周期,而且无线充电确实徒增成本),果然那句话依旧是对的。哪怕你把小米 14 Pro 降价到 K70E 的定价,都照样有人能铺天盖地地刷黑稿(难道这就是友商急到连夜发宣传海报超频屏幕峰值激发亮度调的原因?)。所以今年发布会,难怪卢总也在暗戳戳 cue 了一下某个“在背后的友商”。 闲言少叙,还是来讲一下长篇的本身,手机部分。 K60E 作为 K50 更换 SoC 的常规迭代机型,虽然在友商的眼里甚至不如自己主攻质感(但是也只剩质感了)的天玑 9000 新机,甚至和友商机型一样也是出于清理屏幕和成像模组库存的目的。今年的 K70E 则更像是融合了 K60E 迭代和“小 K60U”做出来的机型(人话:清 ov64b 和 华星 1.5K C7 屏幕库存)。从砍掉了 8 GB RAM 的规格到用上了 90W 快充来看,这款完全有机会替代 Redmi Note T Pro 产品线。如果你不是什么 MTK PTSD 患者的话,身为天玑8000系的最新 SoC(请无视天玑80x0这种为了翻新旧型号而强行凑数的 SoC),对标骁龙 8+ 的天玑 8300 Ultra 应该可以作为今年想尝鲜 HyperOS 的入门玩家选择。 K60 因为其首发没有赶上存储周期、糟糕的手感、ov64b 小底主摄和新增无线充电导致虚高的定价而遭到某些人不少的诟病(但是卖的仍然比友商 Neo 7 和 Ace 2 多,气不气?)。于是在今年,在提前停产 Redmi K60 Pro 备货的前提下,即便是在存储产品降价周期结束的现在,Redmi 依旧为我们带来了加量不加价的 Redmi K70 无印。作为几乎解决了 K60 无印全部痛点的机型,K70 不仅做到了充电和 Pro 同规格,连主摄也是 K70 Pro 同款的光影猎人800,相信在算法的加持下,起码能稍微摆脱一些扫码相机的刻板印象吧。 K70 Pro 自然就不必说了,时隔3年,长焦再次回到了 Redmi K 系列上,上一代搭载长焦的 Redmi K 还是 Redmi K30 Pro Zoom。虽然说我更想要的是一颗像 Xiaomi 14 那样的长焦微距,但是 50MP 1/2.88" 还是要比某些厂商的 s5kjn1 好很多的。有人说,8 Gen 3 卖3299都嫌贵,那我只能建议你去买1999的 HUAVVEI nova 11 SE 了(。 综上所述,根据我个人的观感来说,如果你只是想尝鲜一下 HyperOS,或者换掉手头的 Redmi Note 11/12T Pro,可以选择 K70E;对于高通爱好者(?)或者 K20 Pro 和 K40 钉子户来说,K70 无印则更适合你。至于 K70 Pro,如果你只是想体验骁龙 8 Gen 3,又是直屏爱好者,那当然可以选择。考虑到黑厂今年机型基本“为了质感”全部投靠曲屏,如果你还在烦恼曲屏的贴膜问题,如果你厌恶曲屏的误触问题,又或者你对质感并不关心,确实也可以考虑 K70 系列。

封面图片

我的 AirPods Pro 这个月已经坏了两次了,还好有 Apple Care+,症状是单边或者双边耳机的通透模式/降噪切换不

我的 AirPods Pro 这个月已经坏了两次了,还好有 Apple Care+,症状是单边或者双边耳机的通透模式/降噪切换不起作用,测试后显示降噪麦克风损坏,“频率测试不通过”。 Genius Bar 给出的方案是更换耳机本体,充电盒是不给换的,不过免费更换还是很 nice。 PS 很多人想要问我长期使用电子产品的体验,之后也会在频道里进行更新。 我的小米 FlipBuds Pro 用得更久,到现在还好好的,啥事没有,就是镜面漆的设计有了很多划痕,如果买TWS 3 Pro 可能就没这个问题。 索尼 XM3 头戴耳机目前也还没出问题。就是耳罩用久了会脏,我自己把耳罩拆下来洗了两次,丢洗衣机就行。拆装要小心,卡扣折了就得买新的了,原厂好像是一对耳罩一两百块,还蛮贵的。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