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DORSCON 应对级别下调至绿色,即普通状态。

新加坡 DORSCON 应对级别下调至绿色,即普通状态。 换言之,COVID-19 疫情结束。 新加坡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 2 月 13 日解散,由卫生部接手。 公共场所,无论室内、室外还是公共交通,都无需佩戴口罩。 医疗场所仍需戴口罩。 不再强制阳性患者居家,但仍建议具有轻微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留在家中。 仍然建议至少 3 针 mRNA,4 针科兴,仍然建议高风险人群在获得保护后 1 年追加 1 针加强保护。 4 月 1 日起取消 COVID-19 住院患者的免费医疗,疫苗和口服抗病毒药物仍然保持免费。 SafeEntry(类似场所码)机制此前已经转为非必要,此后将完全关停,卫生部已经删除所有可识别身份相关数据。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2月13日起,新加坡疾病暴发应对系统(DORSCON)疾病应对级别从黄色下调到绿色,抗疫措施全面解除。

2月13日起,新加坡疾病暴发应对系统(DORSCON)疾病应对级别从黄色下调到绿色,抗疫措施全面解除。 13日起,在新加坡公共场所和搭乘公共交通时无须佩戴口罩,但医疗和住院护理设施的访客、工作人员和病患仍需佩戴口罩。边境限制也全面放宽,未完成接种的短期访客也无须购买旅游保险。 9日,新加坡副总理兼财长黄循财在政府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记者会上说,虽然年底假期有更多人出国,中国也结束清零政策,但新加坡疫情情况近几个月保持稳定。且人口也有高度的混合免疫,新冠导致严重疾病或死亡的风险非常低。当局在仔细评估情况后,认为是时候解除其余抗疫措施,建立把新冠视为地方流行病的新常态。 卫生部强调,若出现新的严重变种毒株,或有迹象显示新加坡医疗能力因输入病例而不胜负荷,会在必要时重启疫苗接种者旅游框架。 DORSCON框架通过绿、黄、橙、红四个颜色来反映疫情严重程度,帮助政府机构、企业和民众了解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和指导信息。红色级别代表疫情最严重,绿色级别则最轻微。 (联合早报)

封面图片

韩国政府25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病等级从最高的甲类下调至乙类,设定四周的过渡期。

韩国政府25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病等级从最高的甲类下调至乙类,设定四周的过渡期。 根据新规,民众25日零时起可在使用练歌房、室内体育设施、公共浴池、影院和演出场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型超市、补习班、宗教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时进食,公共交通工具也解除禁食令。 医疗机构方面,25日起发现确诊病例时在24小时内报告即可。虽然乙类传染病无隔离义务,但在过渡期继续维持现有的7天隔离、诊断和检测等防疫政策。预计乙类传染病防疫标准最早将于5月23日全面落实,韩国政府计划继续观察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等情况后决定具体落实时间。 此外,韩国政府本周还将着手讨论是否解除室外佩戴口罩义务。若户外佩戴口罩的义务被解除,未戴口罩者在户外即使未与他人保持2米以上间距,也不会被处以罚款。 (韩联社)

封面图片

美国疾控中心放弃5天隔离诊疗方案 认为COVID-19正变得类似流感

美国疾控中心放弃5天隔离诊疗方案 认为COVID-19正变得类似流感 该机构写道:"COVID-19 仍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威胁,但它已不再像以前那样紧急,其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类似于其他呼吸道病毒性疾病,包括流感和 RSV。"新指南中最显著的变化是之前报道的决定,即不再建议对感染大流行冠状病毒 SARS-CoV-2 的人进行至少五天的隔离。取而代之的是,新的隔离指南以症状为依据,这与长期以来针对包括流感在内的其他呼吸道病毒的隔离指南相吻合。更新后的《呼吸道病毒指南》建议,如果呼吸道病毒症状无法用其他原因更好地解释,那么患者应留在家中,远离他人,直到退烧和整体症状好转后至少 24 小时,该文件指出。"这一建议针对的是大多数人传染性最强、病毒载量最高的时期,通常是发病的头几天,也是包括发烧在内的症状最严重的时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认,放宽隔离指导会造成"SARS-CoV-2 传播的残余风险",大多数人只有在 8 到 10 天后才不再具有传染性。因此,该机构敦促人们在隔离期结束后的五天内采取额外的干预措施,包括遮盖、检测、保持距离、卫生和改善空气质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曼迪-科恩(Mandy Cohen)博士在一份声明中说:"今天的声明反映了我们在预防COVID-19引起的严重疾病方面取得的进展。然而,我们仍然必须使用我们知道有效的常识性解决方案来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呼吸道病毒引起的严重疾病这包括接种疫苗、治疗和生病时呆在家里。"总体而言,该机构认为缩短隔离时间并没有什么影响。疾控中心指出,其他国家和州也同样放弃了固定的隔离时间,但并没有发现 COVID-19 的急诊就诊人数或住院人数激增。该机构认为,大多数感染 COVID-19 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这种病毒,因此针对 COVID-19 的指导意见毫无意义。在疾控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中,不到一半的人表示,如果他们有咳嗽或感冒症状,他们会进行 SARS-CoV-2 检测,不到 10%的人表示,他们会去药店或医疗机构进行检测。同时,该机构说:"COVID-19 抗原检测的总体灵敏度相对较低,对只有轻微症状的人来说灵敏度甚至更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提出了与世隔绝的实际问题,包括许多人没有带薪病假、社会隔离以及"社会成本"。这些观点很可能得不到批评家的认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 COVID 指南上屈服于雇主的压力,再次将短期商业利益置于我们的健康之上。"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临床讲师劳拉-吉尔马努斯(Lara Jirmanus)在上个月疾控中心计划更新隔离措施的消息首次传出后,在一份新闻稿中说:"这是我们在整个大流行病中看到的一种模式。Jirmanus 是'人民疾控中心'(People's CDC)的成员,该组织主张采取更积极的 COVID-19 政策。"该小组的另一位成员、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人口健康学教授萨姆-弗里德曼(Sam Friedman)上个月也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立场进行了抨击。他说:"该指南将"使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对每个人都更加不安全,尤其是对 COVID 并发症的高危人群。"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为,COVID-19 的威胁正在减弱。住院人数、死亡人数、Long-COVID发病率以及儿童COVID-19并发症(MIS-C)均有所下降。COVID-19 疫苗在预防严重疾病、死亡以及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长效 COVID 方面是安全有效的,我们只是需要更多的人来接种。该机构指出,在 2023-2024 年呼吸道感染季节,超过 95% 的因 COVID-19 而住院的成年人没有接种季节性加强剂的记录。只有 22% 的成年人注射了最新的疫苗,包括 42% 的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相比之下,48% 的成年人注射了最新的流感疫苗,其中包括 73% 的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但是,即使 COVID-19 的疫苗接种率很低,过去的感染和疫苗接种的混合效应也能在总体人群中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甚至认为,COVID-19 的死亡人数已经下降到与流感类似的水平。"涉及 COVID-19 的死亡报告比涉及流感和 RSV 的死亡报告高出数倍。然而,流感和可能的 RSV 作为死因往往被低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说。在 2022-2023 年呼吸道病毒流行季节,有近 90000 例 COVID-19 死亡报告。就流感而言,报告的死亡人数为 9559 人,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真实数字在 18000 到 97000 之间。在当前季节,迄今为止报告的 COVID-19 死亡人数为 32949 人,报告的流感死亡人数为 5854 人,但该机构估计真正的流感死亡人数在 17000 到 50000 之间。"该机构得出结论说:"COVID-19 死亡总人数(考虑到漏报情况)可能高于流感死亡总人数,但与流感死亡总人数的数量级相同。"总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准备将 SARS-CoV-2 与常见的季节性呼吸道病毒混为一谈,因为大多数病例都是轻微的,无法确诊。该机构写道:"大多数急性呼吸道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但如果不进行检测,很少能确定病毒的类型,而且检测往往不会改变临床治疗。"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新加坡发布《新冠疫情应对白皮书》,总结三年疫情期间的经验教训,并探讨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传染病大流行。

新加坡发布《新冠疫情应对白皮书》,总结三年疫情期间的经验教训,并探讨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传染病大流行。 长处 - 增长了卫生系统的能力,尤其是检测能力 - 全国疫苗接种政策,在世界范围内也算是比较早拿到疫苗的 - 保持开放,没有危及到食品和关键医药的供给 - 支持民生,提供了经济支持和心理健康支援 - 教育系统持续运转,提供了额外的资源,支持老师、家长以及学生转向居家学习 - 保持了人民的高度信任,通过准确的、及时地通过可信渠道发布信息 - 全国齐心,包括但不限于多方支援就业和商务、社区响应 仍需提高的 - 疫情初期,外来劳工宿舍的爆发显示了早期在地预警的确实,需要对外来劳工的健康和居住情况有更好的数据来源 - 边境控制,早期边境关闭不够决绝,导致放进来一些病例,未来需要更好的边境管理措施,需要更有针对性,如果不管用了就需要开放 - 口罩政策,早期新加坡在对 COVID-19 了解不够的情况下,指出口罩是不好使的,后来打脸了,反思是不应该那么决断 - 密接追踪,早期对 TraceTogether 这类追踪手段采取得太慢,未来必须考虑将技术考虑到应急预案中 - 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管理措施过于细致/严厉,不利于执行,需要更多的变通 - 疫情后转向,Delta 型期间收紧放松管理措施左右横跳、仰卧起坐,从集中隔离/治疗转向居家隔离过于迅猛,引起了不安 结论 优先级要搞清楚 - 在每个节点,都要想清楚,防疫的目的到底是保人命,还是保民生 - 措施需要有可行性,不能指标画上天,实际落不了地 加强抗打击能力 - 供应链要分散,防囤积要积极,本地应该要有重要物品的仓储和生产能力 - 早期预警监测系统要进一步发展 - 方舱医院是个好东西,多用途设施搞起来,必要的时候可以转 关系要搞好 - 需要搞民众能一站式求助和解决问题的平台 - 政府要和个人搞好关系,才能更好利用资源 - 保健企业要搞起来,当医疗部门的后备力量 加强公共健康的专业力量 - 多招人 - 多搞国际合作 - 要加强专用力量的建设 - 法治建设也要加强,可能需要修改现有的法条 科学技术也要参与 - 研究要多搞 - 数据分享要搞起来 - 关键系统网络安全要加强 改善面向未来的规划和能力建设 - 常态化推演 - 规划的时候要考虑更糟糕的情况 - 拉一支专门的团队 开放,透明 - 信息公开要透明,民众的不满也要管理,国家的精神要建设

封面图片

20余天,泰国超9万人感染

20余天,泰国超9万人感染 泰国公共卫生部长宋萨公布了流感疫情的最新数据。2025年1月1日至25日,泰国仅报告了7,819例流感病例,但随后感染人数激增,病例增加了91,238例。至此,自2025年1月1日以来,泰国累计报告99,057例流感感染病例,其中已有9人死亡。与2024年相比,今年的流感患者数量大幅上升,并超过了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 目前,流感疫情已在15个聚集性事件中爆发,主要发生在学校中。流感传播最为严重的地区包括呵叻府、素林府、武里南府和猜也奔府,至今已累计报告6,938例病例,其中3人死亡。此外,感染人数最多的群体为5至9岁儿童,其次是4岁和3岁的儿童。 宋萨表示,易感染严重疾病的人群包括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哮喘、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孕妇以及5岁以下的儿童。为了减少疾病的严重性和死亡率,建议这些高风险人群接种流感疫苗。 公共卫生部还提供了四条防护建议: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帕或肘部遮掩口鼻;经常用水和肥皂洗手,或使用酒精凝胶消毒手部;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良的拥挤场所;如果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应在家休息3至7天,或直到完全恢复,以减少病毒传播。此外,公共卫生部门已启动加速接种流感疫苗的行动,计划在7个目标群体中分发450万剂疫苗。 宋萨强调,即便流感症状不严重,患者也应在家休息3至7天,直到完全恢复。在此期间,患者应佩戴口罩,与他人接触时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手帕遮住口鼻,并经常洗手或使用酒精凝胶消毒。如果症状没有改善,如出现呼吸困难、昏昏欲睡或食欲不振,应尽早就医。 为了进一步防控流感,公共卫生部将启动流感疫苗接种计划,并计划从5月开始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目标是提供450万剂流感疫苗,由泰国国家卫生保障办公室负责分发,主要针对以下7类高风险人群: 6个月至2岁的儿童 65岁以上的老年人 无法自理的脑部残障人士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心脏病、中风、肾衰竭、正在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及糖尿病患者,患有地中海贫血或免疫系统缺陷的人 患有肥胖症的人,体重超过100公斤 怀孕4个月以上的孕妇 医疗及公共卫生工作者 宋萨表示,公共卫生部将全力保障流感防控,并呼吁广大民众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共同预防流感

封面图片

参考:美国医疗机构对感染奥密克戎后居家自我疗愈的建议

参考:美国医疗机构对感染奥密克戎后居家自我疗愈的建议 Tung 博士表示:“居家检测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如果您未出现严重症状,请不要单纯为了进行 COVID-19 检测而前往医院急诊部。” 充分休息并大量饮水。发烧、呕吐和腹泻可能造成严重的脱水,进而令您感觉更糟。在床边放一大瓶水并经常饮水。肉汤、蜂蜜茶饮和果汁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您感觉口干,在您从坐姿或蹲姿变为站姿时就会头昏眼花,同时尿量也会减少,那么您就可以判断您的身体正在脱水。您应该至少每四到五小时排尿一次。严重脱水是 COVID-19 患者住院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会导致患者的身体过于虚弱以致于无法对抗感染。 高烧或持续发烧非常危险,因为这会加重脱水、扰乱您的思绪并增加重要器官的总体需氧量。因此治疗发烧非常重要。每六到八小时服用一次对乙酰氨基酚(500 到 1,000 毫克)等非处方退烧药,以将您的体温保持在 100 华氏度(37.8摄氏度)以下。热水淋浴以吸入蒸汽可缓解咽喉痛和鼻塞;但请确保您充分补水并且在淋浴前没有发高烧。非处方止泻药也有一些帮助,尤其是出现水样便并且每日排便次数超过 10 次时。如出现与 COVID-19 感染有关的胸闷或喘息,有时可能还需要吸入器。若想调整您的治疗计划,请务必咨询医师。 避免病毒传播非常重要。待在家中至少五天,除非出门就医,并且尽量在一个房间内自我隔离,包括在自己的房间内吃饭。使用单独的浴室(如果有)。避免接触年长或虚弱的患有疾病的亲属。在周围人面前佩戴口罩 至少整 10 天,避免共同就餐(并且他们在您面前也应佩戴口罩)。 恢复时间可能从数天到两周不等,严重病例可能会超过两周。即使您感觉良好,也有可能具有传染性。 (节选)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