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发布《新冠疫情应对白皮书》,总结三年疫情期间的经验教训,并探讨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传染病大流行。

新加坡发布《新冠疫情应对白皮书》,总结三年疫情期间的经验教训,并探讨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传染病大流行。 长处 - 增长了卫生系统的能力,尤其是检测能力 - 全国疫苗接种政策,在世界范围内也算是比较早拿到疫苗的 - 保持开放,没有危及到食品和关键医药的供给 - 支持民生,提供了经济支持和心理健康支援 - 教育系统持续运转,提供了额外的资源,支持老师、家长以及学生转向居家学习 - 保持了人民的高度信任,通过准确的、及时地通过可信渠道发布信息 - 全国齐心,包括但不限于多方支援就业和商务、社区响应 仍需提高的 - 疫情初期,外来劳工宿舍的爆发显示了早期在地预警的确实,需要对外来劳工的健康和居住情况有更好的数据来源 - 边境控制,早期边境关闭不够决绝,导致放进来一些病例,未来需要更好的边境管理措施,需要更有针对性,如果不管用了就需要开放 - 口罩政策,早期新加坡在对 COVID-19 了解不够的情况下,指出口罩是不好使的,后来打脸了,反思是不应该那么决断 - 密接追踪,早期对 TraceTogether 这类追踪手段采取得太慢,未来必须考虑将技术考虑到应急预案中 - 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管理措施过于细致/严厉,不利于执行,需要更多的变通 - 疫情后转向,Delta 型期间收紧放松管理措施左右横跳、仰卧起坐,从集中隔离/治疗转向居家隔离过于迅猛,引起了不安 结论 优先级要搞清楚 - 在每个节点,都要想清楚,防疫的目的到底是保人命,还是保民生 - 措施需要有可行性,不能指标画上天,实际落不了地 加强抗打击能力 - 供应链要分散,防囤积要积极,本地应该要有重要物品的仓储和生产能力 - 早期预警监测系统要进一步发展 - 方舱医院是个好东西,多用途设施搞起来,必要的时候可以转 关系要搞好 - 需要搞民众能一站式求助和解决问题的平台 - 政府要和个人搞好关系,才能更好利用资源 - 保健企业要搞起来,当医疗部门的后备力量 加强公共健康的专业力量 - 多招人 - 多搞国际合作 - 要加强专用力量的建设 - 法治建设也要加强,可能需要修改现有的法条 科学技术也要参与 - 研究要多搞 - 数据分享要搞起来 - 关键系统网络安全要加强 改善面向未来的规划和能力建设 - 常态化推演 - 规划的时候要考虑更糟糕的情况 - 拉一支专门的团队 开放,透明 - 信息公开要透明,民众的不满也要管理,国家的精神要建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传染病ContagionBUILD.16856134-v23008》

《传染病ContagionBUILD.16856134-v23008》 简介:这可能是一款以传染病传播为主题的策略游戏,玩家需要扮演相关角色应对传染病危机。可能要制定防控策略,如隔离感染者、研发疫苗、调配医疗资源等。游戏中要考虑传染病的传播速度、感染范围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护,通过合理决策控制疫情,避免其大规模爆发,考验玩家的策略规划和危机处理能力 标签: #传染病 #策略游戏 #疫情防控 #危机管理 文件大小 NG 链接:https://pan.quark.cn/s/5291651d8f13

封面图片

中国拟修订传染病防治法: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干预疫情报告

中国拟修订传染病防治法: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干预疫情报告 中国拟修订传染病防治法,草案提出改进疫情报告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传染病疫情报告。 综合澎湃新闻、中国青年报报道,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星期五(10月20日)提请14届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杨合庆介绍,修订草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传染病防治体制机制,压实“四方责任”;改进传染病预防监测预警报告机制;完善应急处置制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健全疫情救治体系,强化保障措施。 针对主要修订内容,草案明确,拟改进疫情报告制度,明确报告时限和方式,实行网络直报,畅通检验检测机构、社会公众等的报告渠道,建立报告的激励和免责机制,禁止干预报告。 草案规定,对及时发现并依法报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对经调查排除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的单位和个人不承担法律责任。

封面图片

社会工作局与卫生局合办“前线人员应对传染病感染控制工作坊”

社会工作局与卫生局合办“前线人员应对传染病感染控制工作坊” #社会工作局 为持续加强当局及社服设施前线人员适当采取个人防护装备和感染控制的知识,社会工作局联同卫生局于11月10日至11日举行两场“前线人员应对传染病感染控制工作坊”, 线上及线下共约700人参加,当中包括61间社服设施及社会工作局的前线人员。社会工作局许华宝副局长、邓玉华副局长和卫生局仁伯爵综合医院卫生委员会主席彭蓬光医生到场支持并勉励前线人员继续努力及配合各项防疫措施...

封面图片

泰国突发疫情! 据了解,自2025年4月底以来,东北部莫拉限府突然出现的乙类传染病炭疽病疫情引起全泰关注。数据显示,截至5月6日

泰国突发疫情! 据了解,自2025年4月底以来,泰国东北部莫拉限府突然出现的乙类传染病炭疽病疫情引起全泰关注。数据显示,截至5月6日上午08:00,莫拉限府累计发现4例炭疽病感染病例,其中1例死亡、3例正在治疗中,风险人群共有636例且其中98例正在接受监控中。 农业与林业部已还发出警告,暂停进口和运输包括牛、羊、猪、马等泰国牲畜及相关动物产品,以防止疫情蔓延。 地方官员尤其是边境地区必须实施严格的疾病防控措施,包括禁止进口泰国上述牲畜、严格检查及对所有从泰国进入老挝的车辆喷洒消毒剂。

封面图片

新华社:疫情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

新华社:疫情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 中国官媒新华社发表文章称,疫情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中国的应对能力在增强。 新华社星期一(12月5日)发表题为《优化防控措施 树立抗疫自信》的时评。文章写道,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中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文章称,三年来,中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90%。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现在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人们的应对能力在增强,这为持续优化完善防控举措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文章称,中国不断提高对病毒的认识,动态总结疫情防控经验,从先后推行九版防控方案,到制定二十条优化措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 文章写道,回归正常是人们的共同心愿,要完整、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执行防控措施,规范操作、不变形不走样,不断提升认识,加强治理能力,做好充分准备,推动防控措施持续优化。 文章最后写道:“慎终如始、善作善成。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必将胜利!” 中国各大城市连日放松防疫措施,路透社引述两名知情人士星期一披露,中国政府可能最早在星期三(12月7日)宣布10条冠病管理新措施,还可能最早在明年1月结束持续近三年最严格的管控措施。

封面图片

不仅中国,世界各国在解除新冠疫情封控后的第一个秋冬,呼吸道传染病病例都激增,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在还“封控债”,这超出这个妄人的理解

不仅中国,世界各国在解除新冠疫情封控后的第一个秋冬,呼吸道传染病病例都激增,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在还“封控债”,这超出这个妄人的理解能力了。此人本来是个农业记者,突然就成了医学专家,还有学广告营销的、做服装生意的,现在在中国网上也都成了医学专家,中国人人都是老中医嘛,都喜欢给医学建议。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