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疫情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

新华社:疫情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 中国官媒新华社发表文章称,疫情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中国的应对能力在增强。 新华社星期一(12月5日)发表题为《优化防控措施 树立抗疫自信》的时评。文章写道,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中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文章称,三年来,中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90%。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现在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人们的应对能力在增强,这为持续优化完善防控举措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文章称,中国不断提高对病毒的认识,动态总结疫情防控经验,从先后推行九版防控方案,到制定二十条优化措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 文章写道,回归正常是人们的共同心愿,要完整、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执行防控措施,规范操作、不变形不走样,不断提升认识,加强治理能力,做好充分准备,推动防控措施持续优化。 文章最后写道:“慎终如始、善作善成。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必将胜利!” 中国各大城市连日放松防疫措施,路透社引述两名知情人士星期一披露,中国政府可能最早在星期三(12月7日)宣布10条冠病管理新措施,还可能最早在明年1月结束持续近三年最严格的管控措施。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应变协调中心公布红码区优化措施

应变协调中心公布红码区优化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下称应变协调中心)表示,特区政府的疫情防控政策和措施一直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而随著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本澳的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参考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九版及二十条优化措施,结合本澳过去红码区的实践经验,对红码区的措施作出如下修改: 1、同栋2户或以上出现感染者的大厦才设为红码大厦; ...

封面图片

中国政府为应对新冠疫情,实施了近三年严格的“清零”政策。近日多个城市都出现反封控的声浪。

中国政府为应对新冠疫情,实施了近三年严格的“清零”政策。近日多个城市都出现反封控的声浪。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最新表态称,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减弱”,中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未再提及“动态清零”。 中国的防疫政策是否会有重大调整?中国民众对此怎么看?

封面图片

《人民日报》: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

《人民日报》: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发文,强调“‘躺平’没有出路,坚持就是胜利”,呼吁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 《人民日报》星期一(10月10日)发表署名为“仲音”的评论文章称,中国疫情仍然呈现出“点多、面广”的特点,持续面临着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的风险,发生多地聚集性疫情风险依然存在。病毒持续变异,传播力和致病力并未减弱,对老年人和基础病人群仍具较大威胁。 文章称,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匿性高等特点,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较多,导致一些早期的感染者不易被发现,确实给当前疫情防控增加了不少难度和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做不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文章称,必须继续保持对疫情传播的警惕,增强对中国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文章最后写道,疫情尚未远去,大考仍在继续。实践深刻地启示,“躺平”没有出路,坚持就是胜利。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一定能维护和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有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

封面图片

共青团中央1月8日发表文章,文中梳理了从推出“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再到由“

共青团中央1月8日发表文章,文中梳理了从推出“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再到由“乙类甲管”正式调整为“乙类乙管”中国新冠疫情防控主动作出一系列重大调整的原因和具体措施。 文章提到,2022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到了要“坚持科学精准防控,提高防疫工作的有效性”,向外界释放了中国防疫政策调整的信号,第二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文章称,此举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相关评估数据作出的。同时也提到了当时面对的问题,即,一面是奥密克戎隐匿传播、免疫逃逸能力不断增强,快速识别、追踪、诊断和隔离的难度增加;一面是新冠疫情三年的持续影响,疲惫、焦虑、紧张等复杂情绪开始蔓延,防疫成本日益加大。 文章还提到,14亿多人口的中国,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广泛凝聚共识、科学决策,成为防控策略调整的关键。2022年12月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强调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次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优化落实疫情防控的“新十条”,随后的一个月内将新型冠状病毒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中国坚持了近三年的“动态清零”政策宣告结束。 文章同时还解释了防控策略调整的原因,即奥密克戎毒株传播指数R0值从原始株的2.5至3,一路攀升至21,防控难度剧增。以及奥密克戎毒株趋向于上呼吸道感染,毒性下降。同时强调了目前防控政策的中心重点是推动分类收治加强分级诊疗,救治重症患者,保药品供应和保证群众用药需求。 文章最后总结到,坚持精准施策,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寻求最优路径。面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不断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与病毒对决,为抗疫平稳转段赢得宝贵时间和最大空间。 (共青团中央)

封面图片

特区政府正就放宽防控措施准备预案

特区政府正就放宽防控措施准备预案 呼吁居民尽快接种疫苗为自己健康把关 #新闻局 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今(6)日表示,随着新冠病毒致病性减弱,澳门与国家的防控政策保持一致,将逐步放宽防疫措施。预料本澳将陆续出现社区个案,但政府绝不允许出现大规模感染,目前正准备相关预案应对。 欧阳瑜下午出席立法会全体会议后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随着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致病性的减弱,越来越多数据显示,倘感染Omicron病毒,大部份为无症状感染者...

封面图片

《人民日报》周一发表笔名为仲音的评论文章,呼吁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

《人民日报》周一发表笔名为仲音的评论文章,呼吁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 文章指,抗击疫情,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实践充分证明,第九版防控方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动态清零。 文章又称,要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进一步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才能尽可能减轻对经济发展和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 文章在最后表示,“躺平”没有出路,坚持就是胜利。呼吁人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受到突然封锁、工作旅行受限等影响,公众正逐渐对严格的措施缺乏耐心。但中央和地方当局显然没有放弃其零容忍的迹象。随着“二十大”的临近,各地正加倍实施防控政策,有地方政府采取事先封锁等措施,防止疫情爆发;有地方政府则采取拘留等更为严格的惩罚措施来处理违反防控的行为。 (人民日报,南华早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