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军最新报告中,福特航空母舰的先进阻拦索平均可靠性是 460 次回收故障一次,相比此前一年的 41 次回收就故障一次提升了不止

在美军最新报告中,福特航空母舰的先进阻拦索平均可靠性是 460 次回收故障一次,相比此前一年的 41 次回收就故障一次提升了不止九倍甚至十倍。 距离目标 16000+ 次平均故障周期仍然有,这么说吧,还有三十乃至四十倍的差距。 弹射系统表现好一点,平均故障时间是 600 多次坏一次,相较 21 年的 200 次提升了三倍甚至四倍,目标是 4000+ 次。 但是九月份实验中还倒退了(乐 总结:福特号航母的可靠性问题由去年的四个提升到五个。 好臭啊这条船,此时再复读一次:(中压直流/电磁弹射)领先,就领先美国。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航母的这些冷知识 据说很少有人知道

航母的这些冷知识 据说很少有人知道 技术越先进,航母越厉害?航母是国之重器,网上有一类观点认为,只要玩命堆新技术,一定会获得一艘无敌的“超级战舰”,这种想法有点道理,但却忽略了成本和可靠性。拿美国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来举个例子,“福特”号航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现役航母,采用了代表美国最先进水平的新技术,诸如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装备了最具优势的升降机,能以 45 米/分的速度将重量为 9 吨的弹药运送到飞行甲板。正是因为过多地强调新技术、新概念,而且有些技术尚未达到 6、7 级的技术成熟度,致使建造周期一再延长,预算大幅超支。该舰的建造费超过 130 亿美元,超过预算 22%。2017 年 7 月 29 日,“福特”号航母测试了其世界一流的电磁弹射系统(EMALS)和先进阻拦装置(AAG),截至目前,大约完成了近千架次的起降任务。这些试验任务所得到的评估于 2018 年 2 月被曝出:“经过一年的验收,目前‘福特’号的状态为:连续保持四天作战状态的可能性为 9%。”电磁弹射系统理论上不仅能同时弹射更多舰载机,而且还可以安全弹射无人机,电磁弹射器最初设计要求平均弹射 4166 次才允许出现 1 次故障,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平均弹射 181 次就会出现一次故障,2020 年的两次故障更是导致弹射器停用了 3 天。此外,新型阻拦装置的故障率也远高出设计要求,理论故障频率应当是 1/16500,实际使用中,舰载机平均降落 48 次阻拦装置就会发生故障。还有升降机的问题,“福特”号航母安装有 11 部先进的武器升降机以更高效地运输弹药,但 11 部升降机中,曾有 5 部不能使用。后继舰将停用双波段雷达,改为 AN/SPY-6(V) 雷达。可见该级舰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航母消耗有多大?要保持航母的高度战斗准备,燃油和弹药补给都极为重要。一艘大型常规动力航母要备有近 8000 吨的舰用燃油和近 7800 吨的航空燃料,其自身燃油消耗每昼夜达 400 吨。一艘常规动力航母的弹药储备为 2000 吨左右,而核动力航母由于不需要搭载舰用燃油其弹药储备则多达 3000 吨。实际上,航母自身为消耗物资提供的补给是十分有限的。以舰载机的航空燃油为例,美国核动力航母携带的航空燃油为 8500 吨,这些数字若与家庭轿车只有 60~70 升的载油量相比,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一艘大型航母上搭载的飞机在 80 架左右,每架舰载机出动一次平均要消耗燃油 8~12 吨,假设每架飞机每天出动一次,则航母每天需要消耗的航空燃油就达到 640~960 吨。按照这样的油耗,大型航母上的航空燃油的储备只能维持 8~12 天,实际上这还只是理论计算。按照美国和北约海军规定,一般情况下,航母的航空燃油储量不得低于 50%,进入战区前不得低于 90%。以不低于 50%的储量计算,一艘携带 8500 吨航空燃油的航母,每隔 4~6 天就必须进行一次航空燃油补给;如果以储量高于 70%计算,则每隔 2.8~4.2 天就需进行一次补给。根据对海湾战争的统计,在舰载机联队攻击作战时,平均每飞行 3~3.2 小时,就需实施迎、送二次空中加油,每架次的油耗比标准高出 50%以上;由此可见,航母航空燃油所需的补给量很高。航母维修起来有多难?汽车都要定期保养维护,航母更是如此,而且维修起来既耗人又耗时。以“尼米兹”级为例,2006 年 8 月,美国海军将维修周期延长至目前的 32 个月,在一个周期内,航母要经历部署、待命和维修等阶段。从 1994 年“增量维修计划”起,根据维修规模的不同,将“尼米兹”级的基地级维修分为 4 种类型:-航母增量维修,约耗时 1 个月,1 万个人工日,在 32 个月的运营行动周期内进行两次;-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约耗时 6 个月,26.9 万个人工日,除非轮到入坞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否则在每 32 个月的运营周期内进行一次;-入坞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每次约耗时 10.5 个月,44.4 万个人工日,每连续两次运营周期进行 1 次;-换料大修,每次约耗时 39 个月,约 326.7 万个人工日,在航母寿命周期的中期进行。在“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约 50 年的计划服役期内,总计将经历 32 次航母增量维修、12 次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4 次入坞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和 1 次换料大修。再来看看常规动力航母,以“小鹰”级航母为例,美国海军对其施行“改进维修”策略,其修理类型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延寿改装,约在航母服役 30 年后进行,历时约 2.5 年,在此期间恢复航母的作战能力,进行系统升级、修理和现代化等工作,经过延寿改装后,航母一般可继续服役 15 年以上;第二种,选择有限可用性维修,一般每 18 个月进行一次,在航母全寿期内进行 17 次,每次历时 3 个月;第三种,复杂大修,一般每 60 个月进行一次,在航母全寿期内进行 6 次,每次历时 12 个月。这么看来,在航母的漫长服役过程中,维修的次数可真不少,相应的,花费也相当巨大。好了,了解了上述知识,相信大家对航母为什么是“国之重器”,又多了一层认识。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长江存储新一代长寿命QLC闪存已实现4000次PE

长江存储新一代长寿命QLC闪存已实现4000次PE 它的IO接口速度达到了2400MT/s,相比上代的1600MT/s提升了足足50%,同时读取、写入速度都有着接近100%的提升。更不可思议的是可靠性和寿命,P/E编程擦写循环居然能做到惊人的4000次,是上代产品的4倍!要知道,常规的MLC闪存也只能做到3000次左右的P/E,TLC闪存初期仅为100-150次,成熟后不过1000次左右,企业级增强版也只有3000次。据长江存储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的QLC闪存之所以能做到4000次P/E,一方面来自独特的Xtackig精湛架构,另一方面也是工艺和技术日渐成熟的结果。当然,不是所有的QLC都有这么高的水平,仅限企业级产品,而且要看良品率,消费级最高可以做到2000次左右。具体到实际产品中,情况也会有所不同,要看产品定位和设计,要结合写入放大因素,比如长江存储自有品牌的首款QLC产品,致态Ti600,估计只有600次左右。在OEM领域,长江存储的下一代PC41Q将引入QLC,可用于笔记本、台式机、一体机等。它支持PCIe 4.0 x4、NVMe 1.4,读写带宽5.5GB/s,动态功耗低于4W,PS4待机功耗低于2mW,并拥有媲美TLC的高可靠性和数据保持能力,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达200万小时,可以在30℃环境下稳定保存数据1年之久。除了QLC闪存外,长江存储还展示了企业级SSD和嵌入式UFS/eMMC等产品。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长江存储突破QLC闪存寿命 做到4000次P/E

长江存储突破QLC闪存寿命 做到4000次P/E 不过,长江存储凭借独特、优秀的Xtacking晶栈架构设计,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闪存寿命可靠性大大提升。比如长江存储新一代的QLC 3D NAND闪存,内部代号“X3-6070”,就有着极为优秀的素质,可满足企业级、消费级、嵌入式全场景的应用需求。根据官方介绍,长江存储X3-6070 QLC闪存的IO接口传输速度达到了2400MT/s,相比上代的1600MT/s提升了足足50%,同时读取、写入速度都有着接近100%的提升。更不可思议的是可靠性和寿命,它的P/E居然能做到惊人的4000次,是普通QLC闪存的4倍!据长江存储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的QLC闪存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来自独特的Xtacking晶栈架构,另一方面也是工艺和技术日渐成熟的结果。当然,不是所有的QLC都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一要看具体品质和良品率,而要看用在什么领域,比如企业级SSD上使用的肯定寿命更长一些。比如说去年9月份发布的致态Ti600,是长江存储首款采用QLC闪存的SSD产品,面向消费级市场,其性能可媲美高端的PCIe 4.0 SSD。它的具体P/E次数没有公开。考虑到这类产品的写入放大一般在3-5倍,再加上固件算法设置等因素,倒推致态Ti600 SSD的P/E大概在2000次左右,是普通QLC的两倍左右,相当可靠了。同时,致态Ti600 1TB版本的最大写入量多达400TBW,按照五年保质期计算,平均每天可以写入219GB,完全能够满足消费级用户的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在OEM领域,长江存储的下一代PC41Q SSD也将引入QLC,可用于笔记本、台式机、一体机等设备。它支持PCIe 4.0 x4、NVMe 1.4,读写带宽5.5GB/s,动态功耗低于4W,PS4待机功耗低于2mW。可靠性和数据保持能力方面也足以媲美TLC闪存,比如说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达200万小时,可以在30℃环境下稳定保存数据1年之久。可以说,QLC闪存已经到了真正可以普及的新阶段,尤其是长江存储的QLC,完全可以让普通消费者乃至企业级客户都放心长期使用,无论性能还是寿命都无需任何顾虑。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比特币减半前或面临最后一次回撤 山寨币的机会又来了?

比特币减半前或面临最后一次回撤 山寨币的机会又来了? 比特币价格回调的原因是什么?交易员和市场分析师认为,比特币减半周期内行情分为五个阶段,减半发生之前会经历持续的价格暴跌和回调,然后进入广泛预期的减半后呈现抛物线上升趋势。加密货币交易员兼分析师Rekt Capital在2月15日称,比特币在恢复上升趋势之前还剩下“最后一次减半前的回撤”。独立市场分析师Sjuul则指出,比特币的融资利率很高,警告交易者“预计会出现全面调整”。不过,他也指出,“在我看来,这是我们都在寻找的逢低买入机会。”在过去两周内,拥有1万至10万美元的稳定币持有者增持了4430万美元的USDT。这表明他们可能准备在回调时逢低买入。市场情报公司Santiment认为,中型交易员的大动作往往是获利了结和逢低买入的绝佳信号。山寨币的春天到来?山寨币在过去12个月中表现出色,实现了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涨幅,其中一些表现优于比特币。根据CoinMarketCap的数据,比特币在过去12个月内上涨了107%,Solana (SOL) 上涨了308%,Avalanche(AVAX)上涨了80%,Chainlink(LINK)上涨了136%。链上分析公司Glassnode的最新数据显示,比特币年初至今的表现超过了山寨币市场总体表现。Glassnode分析师Alice Kohn表示:“山寨币的总市值并未经历同样的涨幅,年初至今的增长还不到两大主要货币的一半。”Glassnode指出,比特币继续显示出主导地位,“目前每月资本流入约为200亿美元”。自2023年10月以来,比特币的主导地位持续增长,相对市值飙升1000%。报告指出:“很明显,与两种主要加密货币之间的轮换相比,资本沿着风险曲线向下流入山寨币的速度较慢,这一趋势似乎再次发挥作用……比特币持续领先,占数字资产总市值的52%以上。”“山寨季”还有多远?2月18日,独立分析师Stockmoney Lizards表示,山寨币市值已突破重要支撑区域,并进入牛市,类似于2021年经历的10倍回报率。尽管有一些迹象,但现在确定山寨币季节即将到来可能还为时过早。Glassnode的山寨币季节指标自去年10月以来一直表现出积极的势头,并在1月份比特币ETF获批引发的抛售期间暂停后,于2月4日转为正值。有趣的是,此后该指标一直保持正值,表明市场目前处于风险偏好模式,显示了投资者目前对山寨币的信心。区块链中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90天内,前50名山寨币中只有59%的表现优于比特币。尽管该指数在过去几天一直在增加,但仍不足以宣布山寨币季节到来。要宣布进入山寨币季节,该百分比必须达到75%以上。Glassnode总结道:“我们的山寨币指标表明山寨币市场更加成熟,并且可能持续上涨,但目前它仍然相对集中于市值较高的资产。”这意味着山寨币季节的迹象开始出现,但现在下结论可能还为时过早。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