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张峰将离职,小米大家电业务将重组】新浪科技 10 月 8 日讯

【合伙人张峰将离职,小米大家电业务将重组】新浪科技 10 月 8 日讯 小米在内部宣布最新架构调整,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大家电部总裁张峰将离职。在内部邮件中,小米称张峰是因个人原因,将于今年12月完成工作交接后离职。随着张峰的变动,他负责的大家电部也迎来了重组。据悉,原小米大家电部电视部将并入手机部,任命潘俊继续担任电视部总经理,向手机部总裁曾学忠汇报;同时,成立新大家电部,业务包含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任命单联瑜担任大家电部总经理,向集团总裁卢伟冰汇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独家| 小米再失“大将”:合伙人张峰将离职,小米大家电业务将重组

封面图片

武汉市市长盛阅春会见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一行

武汉市市长盛阅春会见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一行 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会见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一行。盛阅春说,小米集团与武汉合作基础坚实、前景广阔。希望小米集团持续深耕武汉,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先进制造、新能源汽车、软件开发、新零售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大在汉投资布局力度,加快筹建智能家电生产制造基地,更好助推武汉高质量发展。

封面图片

小米今日发布内部文件宣布,原集团副总裁、小米手机产品部总经理常程离职。常程于 2020 年 1 月加入小米,此前曾担任联想集团副

小米今日发布内部文件宣布,原集团副总裁、小米手机产品部总经理常程离职。常程于 2020 年 1 月加入小米,此前曾担任联想集团副总裁、手机业务负责人。从联想加入小米后,还一度引发了竞业协议的争议。 #抽屉IT

封面图片

据武汉市政府网站,7 月 4 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会见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一行。盛阅春说,希望小米集团持续深耕,在人

据武汉市政府网站,7 月 4 日,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会见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一行。盛阅春说,希望小米集团持续深耕武汉,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先进制造、新能源汽车、软件开发、新零售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大在汉投资布局力度,加快筹建智能家电生产制造基地,更好助推武汉高质量发展。

封面图片

又一小米核心决策成员离雷军而去

又一小米核心决策成员离雷军而去 2023年,雷军宣布小米设立了集团经营管理委员会,豪华的人员配置被视为核心决策团队,其中不仅包括、卢伟冰,向征也位列其中。不过几年来,向征很少对外公开露面,其具体离职原因未知。在向征的带领下,小米在海外市场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定。但与雷军2021年喊出的“三年全球第一”的目标仍有差距。IDC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小米以14.1%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三。雷军曾对“通讯老兵”高度期望2018年4月,小米集团CEO雷军在微博上宣布,向征加入小米国际业务部。“欢迎向征Alex加入小米国际业务部大家庭!向征,在通信行业工作了25年,曾在海信、联想、摩托罗拉、TCL等知名企业担任高管职位。向征的加入将进一步助力小米海外业务的高速发展。”雷军说。原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当时也在微博上发文表示,“我与向征同学相识多年,很高兴他能加入我们国际部大家庭。海外市场大有可为,对未来无限憧憬!”不过相比2018年时,小米集团已经发生诸多改变。其中,小米国际业务部由卢伟冰于2021年3月接手,王翔已于2022年底从小米退休,后来卢伟冰进一步升任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2021年底,小米对国际业务部进行过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为打通各个区域和渠道,重点将原先按地区划分的海外各销售大区、按渠道划分的国际全网电商销售部、运营商与商务拓展部,以及原本不属于国际业务部的印度区域运营部等多个部门,整合成国际“销售部”,由向征负责,向国际业务部总裁卢伟冰汇报。向征还一度进入小米核心决策团队。2023年1月,雷军发布了一封内部信,正式宣布小米设立了集团经营管理委员会和集团人力资源委员会。其中经营管理委员会的成员阵容十分豪华,不仅包括小米集团CEO雷军、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时任国际业务部副总裁的向征也在其中。3年全球第一,仅剩3个月2021年8月,在2021年度演讲中,小米集团CEO雷军立下Flag:小米手机,三年时间拿下全球第一。雷军喊出此目标的背景是,在其演讲不久前,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报告称: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的手机销量超过苹果,仅次于三星,首次成为世界第二,全球占有率达17%。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雷军在当年小米12发布会上进一步提出了对标苹果的口号。“我们决定正式在产品和体验上旗帜鲜明地对标苹果,向苹果学习,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一步步超越苹果。”雷军说。目前,小米在全球市场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定。IDC数据显示,2023年小米以12.5%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三位;今年一季度,小米以14.1%的市场份额同样位居全球第三,出货量实现了33.8%的同比增长,而排名第一的三星出现0.7%的同比下滑,排名第二的苹果则出现了9.6%的同比下滑。整体来看,小米正在加速追赶三星和苹果的市场份额,但还有一定的差距。距离此前的三年之期到来仅有三个月,雷军这一目标恐难如期实现。在今年3月的小米2023年财报电话会议上,卢伟冰也透露了小米2024年的最新规划。他表示,小米在中国市场已经突破了4000元到5000元、5000元到6000元价格段,2024年一定要突破6000元到1万元价格段;另外,小米还要在全球做高端化战略,比如欧洲市场,同时在新兴市场也要抓住成长机会。文 | 新浪科技 张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小米SU7交车 雷厂长:中国将诞生像特斯拉一样的车厂

小米SU7交车 雷厂长:中国将诞生像特斯拉一样的车厂 当然,自小米SU7发布以来,雷军也收获了很多新的称呼,除了最新的雷厂长外,还有雷神、雷布斯、雷斯克,以及nei厂长。不得不佩服,雷军和小米一呼百应的号召力,智己CEO刘涛也感叹:“本以为20万以上预算的智能电动车用户,春节后都冬眠了,感谢雷总小米都把他们叫醒了。”超10万大定,4万锁单今天9点,小米汽车在北京亦庄小米汽车工厂举行首批车交付仪式,雷军亲自到场。小米集团不少高层也均到场,比如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Redmi 品牌总经理王腾等,后者还在抖音开启了现场直播,在线人数轻松突破了 10万+。雷军在交付仪式上表示,小米SU7开售短短几天时间,就超过10万人大定,锁单量已经超过4万单。“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我们一定要把产品做好、品质做好、服务做好,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很多很多年以后,我们一定都还会一直记得今天,小米汽车正式登场,智能汽车真正的变革正式开始,中国必将诞生像特斯拉一样牛X的车厂。”从现场来看,小米SU7车主多为年轻一代,既有两口之家,也有携家带口。在最后的大合影环节,雷军和这些车主们一起高喊“小米SU7大卖”。整场活动氛围非常轻快,无论是小米高管还是车主,都非常激动,雷军亲自为首批车主开车门,也收获了不少好评。除了在小米亦庄工厂,全国各地的小米交付中心,今天都会同步交付首批小米SU7,所以在接下来的清明假期中,不少人可以开着自己的小米SU7出门了。此次首批交付的车型为小米SU7创始版,根据官方消息,5000辆小米SU7创始版已经全部售罄。创世版车型采取了提前生产的方式,并在生产、质检、物流等交付全流程各环节,都设立了严格的标准,除了可选的标准版和Max版基本配置外,还享有专属车标、配件等特权。不过由于提前生产,创始版无法进行选配。小米SU7自发布以来,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度,取得的成绩也打破了以往国内车企的记录。汽车博主孙少军透露,小米SU7客户年龄多为2535岁,男性用户占比70%,售价29.9万元的顶配车型小米SU7 Max更受用户欢迎。平均每10个订单中,有3个标准版,3个Pro版,其余4个则为Max版。除了一些科技发烧友,一些大佬也非常看好小米SU7。罗永浩首先为小米SU7点赞称足以把这个价位段的大部分油车、杂牌电车、不够智能的电车都淘汰掉了。“小米很可能继平价手机市场之后,在大众消费车市场上重新上演良币驱逐劣币的史诗性一幕。”就在两天前,雷军太太张彤也罕见露面,陪同邓文迪一同看车,一时间登上了热搜。海外:类似初代iPhone的效果日本移动出行领域的专家,日本伊藤忠总研主任研究员深尾三四郎,在接受其国内媒体采访时谈起了小米汽车。他表示,小米汽车的发布,就像苹果的乔布斯发布初代iPhone时一样十分震撼。“车型中的Pro、Max也是考虑到苹果的做法,并且小米SU7的配置具备尖端技术和性能,价格却十分低,站在竞争对手的角度来说,简直无机可乘,小米可能会成为最大的威胁”。在他看来,小米汽车有着颠覆传统汽车行业的潜力,能够引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深尾三四郎认为,上市之前SU7的信息发布方式也和iPhone如出一辙,上市前通过一点一点地泄露信息,有意识地提高了期望值,并根据消费者的反应来确定价格。此外,深尾三四郎还提到了苹果放弃“Apple Car”构想的事实,并指出小米已经接替苹果,打造出了本该是苹果最有希望实现的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相结合的生态系统。而海外的网友就更直白了,直言“这对美国消费者而言可是个坏消息,他们永远没可能以可负担的价格,买到这种品质的车…”还有对小米SU7喜爱的网友丝毫不吝啬表达自己对新车的喜爱:“如果将图中的车换成霞光紫,那么我就是那个在橱窗前的小孩。”海外资本同样唱多,根据高盛最新发布的研报,将小米集团的目标股价从18.9港元上调至20港元。高盛表示,小米SU7自首次亮相以来,预订量已突破行业纪录,在首发24小时内达到8.9万辆。他们的分析师预计,小米SU7将会成为中国销量前三的高端轿车型号之一,小米的Moderna制造平台将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使得SU7每月销量超过万辆,并在2028年实现盈利。鉴于SU7的成功,高盛对小米集团2024至2026年度的营收预测也进行了上调,增幅预计在2%至6%之间。此外,高盛还看好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战略,认为这将进一步扩大其品牌受众,吸引更多女性和高净值群体。摩根大通也重申对小米的“超配”评级,他们在研报中指出,小米SU7定价极具吸引力且有规模优势,为小米的汽车业务实现了一个强劲的开端,从而在短期到中期内引发股价的强烈正面反应。摩根大通表示,尽管小米电动车业务在最初几年将亏损,但小米整体财务状况良好,小米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充裕,能够为电动车业务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产能和交付面临挑战有掌声,当然也会有吐槽。贾跃亭前不久就发文质疑,称小米汽车的执行力和营销能力值得点赞,但是山寨文化、走捷径模式和follower思维却被很多人奉为圭臬,令人担忧。自发布以来,小米SU7的舆论风向就经历着冰火两重天,比如和车评人陈震的相关试驾评测,更是成为舆论争议焦点。在试驾视频中陈震给了不少正面的评价,比如智能驾驶能力,点赞行车记录仪等。但陈震一些关于设计的评价,被不少网友评论为“带情绪”。比如不喜欢轮毂造型、方向盘对称按键奇怪以及用车机操控家里电器的操作,挑战使用习惯等。目前陈震和小米的舆论仍在发酵,一些争议也从未停止。此外,小米SU7的对手也在蠢蠢欲动,其它车企如临大敌,包括问界、小鹏、极氪、极越等多家车企都开始降价或者变相降价。而在小米汽车内部,产能也是很大的问题,胡峥楠称,订单增长的同时,也将对小米汽车工厂的产能和后续交付带来挑战,这是小米后续需要耗费极大精力克服的。小米SU7的挑战,刚刚开始。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