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台已经解锁了 Bootloader 想要正常地使用 Google 服务,你也许可能需要刷入这些 Magisk 模块:

在一台已经解锁了 Bootloader 想要正常地使用 Google 服务,你也许可能需要刷入这些 Magisk 模块: 1. (新版本需要 Riru 才能工作) 2. 在部分国行设备(如万普拉斯等)上,你还要刷入才行 也许可能还要搭配 Magisk/Xposed 上的 Location Report Enabler 才可以。 否则有可能就会出现各种状况,比如: - 已解锁的设备无法通过 Safetynet cts 认证 - 即便通过了 Safetynet cts 认证,你也无法在 Play Store 搜到 Netflix 等 App - 由于墙,导致 Google 服务被频繁唤醒,耗电量大幅增加 (待补充)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看见极客湾那个视频绷不住了回来发一条,为什么我极力反对所谓的刷机教程?因为千机千面,就拿解锁 Bootloader 这种事情来说

看见极客湾那个视频绷不住了回来发一条,为什么我极力反对所谓的刷机教程?因为千机千面,就拿解锁 Bootloader 这种事情来说,有的手机只需要按住按键重启到 Fastboot 模式底下简单敲一行命令就好,有的手机还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用解锁工具解锁,有的手机的解锁资格甚至跟抢购一样需要你去争抢名额,甚至有的手机基本无解。 你永远不知道这些手机厂商在阻止你(也有可能只是单纯的技术力不足)刷机上面会花多少精力。譬如自动回锁,防止降级,防止你刷国际版的联想;刷机需要拆开后盖,翻开主板,找到并短接两个触点才能继续刷机的 Kindle Fire HD10;还有那些根本无解的手机,比如某蓝色大厂。 即便是刷过了无数手机的我,也不能保证一台手机解锁了 Bootloader 就能简简单单地刷入 Magisk,获取它的 root 权限,即便它是一台相对其他外国品牌和国产品牌刷机难度都相对较小的 Redmi。

封面图片

文石这类电纸书你说它是开放系统吧,也确实,App 随便装,Bootloader 不用解锁,想刷个 Magisk 最多解密一下全量

文石这类电纸书你说它是开放系统吧,也确实,App 随便装,Bootloader 不用解锁,想刷个 Magisk 最多解密一下全量包就行; 你说它不开放吧好像也没说错,进个开发者选项要靠第三方应用,系统字体默认是那个特别蠢的圆体还不能切。

封面图片

警告:新型恶意Magisk格机模块开始通过云服务器远程下发代码

警告:新型恶意Magisk格机模块开始通过云服务器远程下发代码 重要等级:需要注意 原理:部分恶意攻击者利用 Magisk 模块的脚本执行功能,在模块中植入后门程序,通过云服务器远程发送指令。该模块在设备运行期间会自动连接服务器,获取最新的远程命令并执行潜在的恶意操作。除了能够格式化用户设备外,该操作还可以通过高权限访问用户设备的敏感信息,如短信内容和通话记录等,并将这些数据上传至远程服务器。攻击者下发的文件可全程在后台静默运行,而许多用户由于对某些平台以及发布者持有较高信任度,默认其他用户分享的模块是安全的,往往在手机或信息被泄露后才察觉问题,危害程度较高。 处理建议: 1. 不要轻信他人发布的模块,即使在熟悉的社区平台上发布的模块也需要保持警惕。 2. 不要刷入来源不明、未经充分验证的模块,以免给设备带来风险。 3. 避免刷入任何连接到远程下载服务器的模块,防止恶意指令通过远程服务器传入。 4. 警惕刷入加密脚本的模块,以防其中包含恶意代码。 注意:这类恶意攻击者通常是未成年人,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可能不完全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偶尔还表现出反社会倾向。其攻击行为通常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象,可能只是出于对技术的好奇或自娱自乐。攻击者可能会从受害者数量的增加中获得满足感。

封面图片

Google为Gmail的AI起草功能添加了语音支持

Google为Gmail的AI起草功能添加了语音支持 电子邮件应用现有的"帮我写"功能使用人工智能根据你的提示推荐电子邮件文本。根据 Gmail 即将推出的一项功能,用户在 Gmail 应用程序中撰写新邮件或回复时,将看到一个麦克风按钮。点击后会启动一个语音界面,用户可以录制一段简短的提示,描述他们希望在电子邮件中传达的内容。例如,提示可以是"安排下周五下午 3 点与约翰会面讨论项目"。录音完成后,点击"创建",Gmail 的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就会理解提示并生成一封邮件草稿。草稿中会包含收件人、主题行等常规电子邮件元素,以及涵盖提示中提到的关键细节的书面正文。然后,用户可以在发送前根据需要对草稿进行编辑。如果退出语音界面,电子邮件撰写屏幕上会出现一个按钮,方便用户使用该功能。测试证实,在 2023.12.31.599526178 版本中出现了这一功能,从而引发了人们对该功能即将到来的猜测。Google很可能是在测试该功能和人工智能能力,然后再进行大范围推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Google尚未正式宣布语音 AI 绘图功能。要在设备上使用"Help Me Write",你需要注册 Google Workspace Labs。如果你最近才加入该计划,那么该功能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出现在你的移动应用中。Google的人工智能写作助手也可以在Google文档中使用。最近,Google还在 Gmail 移动应用中增加了本地翻译支持,以及为一天中的特定时间设置工作地点的功能。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住酒店必须刷脸?政协委员建议取消 为“任性”刷脸套缰绳

住酒店必须刷脸?政协委员建议取消 为“任性”刷脸套缰绳 戴斌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省市的宾馆、酒店、民宿等旅游住宿机构都设置了人脸识别系统,游客除了要出示并查验身份证件,还要人脸识别才能入住。实际上,在国内部分地区,对于酒店加装人脸识别设备终端,既没有明确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也没有正式成文的部门规章规定。“刷脸”入住会带来哪些问题?服务效率降低,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游客的个人信息容易泄漏。不少人脸识别终端的单价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厂家还会收取年度系统维护费用。戴斌建议,公安部应对旅游住宿机构购买和使用人脸识别终端的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及时指导各地公安部门取消游客入住酒店必须“刷脸”的规定,并召回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很多游客对于“刷脸”入住酒店已经习以为常,但如果追溯这个“习惯”的根源,或许会发出和戴斌一样的感叹。前不久,朋友在国内某西部城市入住宾馆时,不仅被要求刷脸,还必须通过某支付App刷脸,在这个朋友看来,这是擅自加码,断然拒绝之后,宾馆还是为他办理了入住。这说明,刷脸并不是强制性要求。2019年,我在采访时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众人科技创始人谈剑锋时,他曾表示,自己不用指纹解锁,也不用人脸解锁,密码丢了可以换,但生物信息是不可再生的,一旦泄露,不可能再有第二张脸了。这句话,到现在依旧适用。纵观这几年生物信息使用的趋势,刷脸已经渗透到几乎每一个角落,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旅游行业,不仅是入住酒店,度假区、主题公园、博物馆等旅游流量入口和消费场景安装人脸识别终端也已经是普遍现象,而且强制使用的场合越来越多。进办公大楼或者小区,刷脸进出;在一些单位食堂,需要员工刷脸支付;一些城市的地铁系统已经实现了“刷脸”乘车,乘客在进站时进行一次面部识别,无需再出示车票或身份证。人脸识别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的确有其实用之处。比如对于公安部门来说,就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可以快速有效地识别目标对象。在寻找走失儿童时,人脸识别的作用远远大于“肉眼”。也因为看到了这个行业隐藏的潜力,从事人脸识别研究的企业越来越多。报告显示,中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已经占到全球的15%左右。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人脸识别应用最多是安防领域,其次是金融、娱乐、医疗、电商零售等领域。所以,我们并不是全盘否定人脸识别技术。在一些特定领域,在确保个人隐私和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审慎地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但在一些非必要的领域,一定要加以限制,明确底线。消费者进出商场时,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摄像头盯上并记录下来,商家在店里安装电子监控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摄像头是两回事,电子监控摄像头的作用通常是防止盗窃,保障公共安全。而带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具有识别性别、年龄、面貌等详细生物信息的功能,显然超出了必要性和最小化的范畴,而且几乎没有商场会主动告知消费者,店内装有带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当生物信息被第三方平台所采集,数据库被黑客入侵,“内鬼”倒卖交易个人信息水到渠成。此前,人脸识别摄像头在售楼处滥用时,还曾出现买房者戴着头盔去看房等社会事件。想象一下,当你发现一家商店的屏幕上显示着你的照片和姓名,旁边还标注着“欢迎光临”,你会惊讶,更会害怕。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商店将你的面部信息与社交媒体上的公开照片进行匹配,从而获取了你的个人信息。回到戴斌关注的刷脸入住,这当然和公共安全有关。但如果酒店加装人脸识别设备终端,既没有明确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也没有正式成文的部门规章规定,对于游客的个人生物信息更没有明确的使用规范,酒店也可能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个性化推广或其他商业活动,进一步侵犯游客的隐私权。对于游客来说,细思极恐。“恐”在哪里?如果仅仅是推销倒还好,但如果人脸信息和身份证信息相结合,利用各种AI技术,把照片“变活”,甚至还获取到了你的人际关系网,那么一系列以你的名义进行的诈骗、网贷可能就应运而生。“任性”的人脸识别,一旦失去约束,就可能如脱缰野马,还是要为它“套上缰绳”,通过技术创新和道德引导,让它更加精准、高效地为人类服务。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联想小新 Pad Plus 一周使用体验

联想小新 Pad Plus 一周使用体验 外观: 11寸对我来说还是比较大,如果不是因为还没有解封搭配上键盘皮套之类的使用体验会更好。中框和后盖都是塑料,但是1300的价格要什么自行车?唯一的不足大概是音量键太偏上了不太方便按。 硬件:骁龙 750G(不支持插 SIM 卡,只有 microSD 拓展),2K(16:9) LCD 屏幕(支持 HDR400),四扬声器(支持杜比 Atmos 音效)都是相当均衡的配置。亮点是这款千元价位的平板不仅自带全功能 USB 3.1 接口,还可以插入扩展坞开启电脑模式使用。后置的 1300 万像素摄像头(ov13b10 传感器)属于扫码水平。唯一的槽点大概是 7700mAh 的电池但是只支持 18W 快充。 软件:绿色守护的作者 Oasis Feng 老师形容联想的 Android 设备能完美地兼容 Google 的各种规范,确实,这台平板在没有解锁 Bootloader 的情况下通过了基于硬件的 SafetyNet 认证,支持 Widevine DRM L1。但是联想的 ZUI 却不像 Moto 手机使用的 MyUI 那样,ZUI 本质仍然是一个深度定制系统,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国行系统的各种毛病,比如专属版 Google 服务框架,软件包安装管理器里的各种广告应用。还有一个可能会让人望而却步的缺点是它的牌子是联想,解锁的代价是丢失 cts 认证、Widevine DRM 和保修,因此如果你想拿它来刷机,显然是不合适的。 体验:音游还不错,试玩了一下 AstroDX 和 PRSK FA,延迟和操作表现都不错,但是由于封控和京东缺货原因,现在我暂时没法买到它的保护套和钢化膜,这就导致了我需要一些防滑固定手段才能正常地用它来玩音游。四扬声器音质相当不错,相信小新平板 Pro Plus 作为一款影音平板也是不错的选择。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