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台已经解锁了 Bootloader 想要正常地使用 Google 服务,你也许可能需要刷入这些 Magisk 模块:

在一台已经解锁了 Bootloader 想要正常地使用 Google 服务,你也许可能需要刷入这些 Magisk 模块: 1. (新版本需要 Riru 才能工作) 2. 在部分国行设备(如万普拉斯等)上,你还要刷入才行 也许可能还要搭配 Magisk/Xposed 上的 Location Report Enabler 才可以。 否则有可能就会出现各种状况,比如: - 已解锁的设备无法通过 Safetynet cts 认证 - 即便通过了 Safetynet cts 认证,你也无法在 Play Store 搜到 Netflix 等 App - 由于墙,导致 Google 服务被频繁唤醒,耗电量大幅增加 (待补充)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真心建议现在手机在刚解锁完 Bootloader 并刷完 Magisk 之后利用 dd 工具完整备份一遍 persist 分区,

真心建议现在手机在刚解锁完 Bootloader 并刷完 Magisk 之后利用 dd 工具完整备份一遍 persist 分区,以免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这个分区损坏,影响 Widevine DRM 或者 TEE 等。

封面图片

文石这类电纸书你说它是开放系统吧,也确实,App 随便装,Bootloader 不用解锁,想刷个 Magisk 最多解密一下全量

文石这类电纸书你说它是开放系统吧,也确实,App 随便装,Bootloader 不用解锁,想刷个 Magisk 最多解密一下全量包就行; 你说它不开放吧好像也没说错,进个开发者选项要靠第三方应用,系统字体默认是那个特别蠢的圆体还不能切。

封面图片

看见极客湾那个视频绷不住了回来发一条,为什么我极力反对所谓的刷机教程?因为千机千面,就拿解锁 Bootloader 这种事情来说

看见极客湾那个视频绷不住了回来发一条,为什么我极力反对所谓的刷机教程?因为千机千面,就拿解锁 Bootloader 这种事情来说,有的手机只需要按住按键重启到 Fastboot 模式底下简单敲一行命令就好,有的手机还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用解锁工具解锁,有的手机的解锁资格甚至跟抢购一样需要你去争抢名额,甚至有的手机基本无解。 你永远不知道这些手机厂商在阻止你(也有可能只是单纯的技术力不足)刷机上面会花多少精力。譬如自动回锁,防止降级,防止你刷国际版的联想;刷机需要拆开后盖,翻开主板,找到并短接两个触点才能继续刷机的 Kindle Fire HD10;还有那些根本无解的手机,比如某蓝色大厂。 即便是刷过了无数手机的我,也不能保证一台手机解锁了 Bootloader 就能简简单单地刷入 Magisk,获取它的 root 权限,即便它是一台相对其他外国品牌和国产品牌刷机难度都相对较小的 Redmi。

封面图片

自1月25日起,使用自定义内核的Rom无法通过 Play Integrity 检查这是因为Google将这些内核加入了黑名单

自1月25日起,使用自定义内核的Rom无法通过 Play Integrity 检查这是因为Google将这些内核加入了黑名单 消息来源: 从1月25日开始,一些使用自定义内核的自定义ROM未能通过Play Integrity检查。这是因为Google把一些内核名称列入了黑名单。维护者需要重命名内核或者从内核版本中删除任何内核名称来绕过这个问题。 修复方法已找到: 你还需要使用这个模块: 更新日志: • 伪造内核发布名称!(uname钩子) • Xiaomi.eu的伪装应用现在可以正确替换! • 修复了BUILD_ID / ID伪装代码。 • 添加了来自@osm0sis分支的DEVICE_INITIAL_SDK_INT伪装支持。 • 采用Zygisk新方法伪造Java字段。 • 因为问题使用Dobby而不是ShadowHook... @lurenjia534 @dev_harsh1998 提醒给那些突然在Play Integrity中未通过设备认证的自定义内核用户 问题的原因似乎是Google在内核版本名称中(不区分大小写地)列入了某些字符串的黑名单。 我的内核之所以现在未通过Play Integrity设备认证,是因为Google把我的名字列入了内核版本字符串的黑名单: 5.15.110-Sultan未通过 5.15.110-sultan未通过 5.15.110-Slutan通过了 其他受Play Integrity更改影响的内核可能也在Google的内核版本字符串黑名单上。

封面图片

FCC上曝光的Google Pixel 3型号将支持超宽带和5GHz Wi-Fi

FCC上曝光的Google Pixel 3型号将支持超宽带和5GHz Wi-Fi 还有传言称,Google Pixel 9 将采用三星最新的 M14 OLED 面板,甚至比三星自己的 Galaxy S24 系列的质素还要好。此外,据称即将上市的苹果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也将配备同样的面板。由于Google打破了在 10 月份发布 Pixel 智能手机的传统,在 8 月份就宣布了发布时间,因此有人猜测,我们可能还会看到 Pixel Watch 3 与智能手机同时亮相。上个月,网上出现了据称是 Pixel Watch 3 的渲染图,让我们对Google今年的产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现在,FCC 认证网站上又出现了一批据称是Google Pixel Watch 3 型号的Google设备。据推测,FCC 网站上曝光的Google设备是即将推出的Google Pixel 3 智能手表的不同变体和尺寸。该列表不仅暗示了该设备即将发布,还让我们窥见了其增强的连接功能。根据 FCC 列表,出现了四款据称是Google Pixel Watch 3 的机型,型号分别为 GBDU9、GRY0E、GG3HH 和 GGE4J。在这四款产品中,有两款具有 LTE 连接,而另外两款预计是 Wi-Fi/Bluetooth 型号。在这些据称是 Pixel Watch 3 设备的 FCC 文件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所有四个型号都增加了超宽带 (UWB)。此外,还包括 5GHz 和 2.5GHz Wi-Fi,这在智能手表中并不常见。在 LTE 机型上,列表显示采用了 802.11ax,推测至少是 Wi-Fi 6。预计 GBDU9 和 GRYoE 型号将是 LTE 和 Wi-Fi 型号,并支持 UWB。这有助于解锁高级汽车和用于支付的 NFC。此外,GG3HH 和 GGE4J 据称是 Wi-Fi 和蓝牙机型,具有 802.11ax Wi-Fi 以及 UWB 和 NFC。目前还不清楚 Pixel Watch 3 的大小型号。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住酒店必须刷脸?政协委员建议取消 为“任性”刷脸套缰绳

住酒店必须刷脸?政协委员建议取消 为“任性”刷脸套缰绳 戴斌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省市的宾馆、酒店、民宿等旅游住宿机构都设置了人脸识别系统,游客除了要出示并查验身份证件,还要人脸识别才能入住。实际上,在国内部分地区,对于酒店加装人脸识别设备终端,既没有明确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也没有正式成文的部门规章规定。“刷脸”入住会带来哪些问题?服务效率降低,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游客的个人信息容易泄漏。不少人脸识别终端的单价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厂家还会收取年度系统维护费用。戴斌建议,公安部应对旅游住宿机构购买和使用人脸识别终端的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及时指导各地公安部门取消游客入住酒店必须“刷脸”的规定,并召回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很多游客对于“刷脸”入住酒店已经习以为常,但如果追溯这个“习惯”的根源,或许会发出和戴斌一样的感叹。前不久,朋友在国内某西部城市入住宾馆时,不仅被要求刷脸,还必须通过某支付App刷脸,在这个朋友看来,这是擅自加码,断然拒绝之后,宾馆还是为他办理了入住。这说明,刷脸并不是强制性要求。2019年,我在采访时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众人科技创始人谈剑锋时,他曾表示,自己不用指纹解锁,也不用人脸解锁,密码丢了可以换,但生物信息是不可再生的,一旦泄露,不可能再有第二张脸了。这句话,到现在依旧适用。纵观这几年生物信息使用的趋势,刷脸已经渗透到几乎每一个角落,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旅游行业,不仅是入住酒店,度假区、主题公园、博物馆等旅游流量入口和消费场景安装人脸识别终端也已经是普遍现象,而且强制使用的场合越来越多。进办公大楼或者小区,刷脸进出;在一些单位食堂,需要员工刷脸支付;一些城市的地铁系统已经实现了“刷脸”乘车,乘客在进站时进行一次面部识别,无需再出示车票或身份证。人脸识别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的确有其实用之处。比如对于公安部门来说,就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可以快速有效地识别目标对象。在寻找走失儿童时,人脸识别的作用远远大于“肉眼”。也因为看到了这个行业隐藏的潜力,从事人脸识别研究的企业越来越多。报告显示,中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已经占到全球的15%左右。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人脸识别应用最多是安防领域,其次是金融、娱乐、医疗、电商零售等领域。所以,我们并不是全盘否定人脸识别技术。在一些特定领域,在确保个人隐私和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审慎地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但在一些非必要的领域,一定要加以限制,明确底线。消费者进出商场时,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摄像头盯上并记录下来,商家在店里安装电子监控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摄像头是两回事,电子监控摄像头的作用通常是防止盗窃,保障公共安全。而带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具有识别性别、年龄、面貌等详细生物信息的功能,显然超出了必要性和最小化的范畴,而且几乎没有商场会主动告知消费者,店内装有带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当生物信息被第三方平台所采集,数据库被黑客入侵,“内鬼”倒卖交易个人信息水到渠成。此前,人脸识别摄像头在售楼处滥用时,还曾出现买房者戴着头盔去看房等社会事件。想象一下,当你发现一家商店的屏幕上显示着你的照片和姓名,旁边还标注着“欢迎光临”,你会惊讶,更会害怕。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商店将你的面部信息与社交媒体上的公开照片进行匹配,从而获取了你的个人信息。回到戴斌关注的刷脸入住,这当然和公共安全有关。但如果酒店加装人脸识别设备终端,既没有明确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也没有正式成文的部门规章规定,对于游客的个人生物信息更没有明确的使用规范,酒店也可能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个性化推广或其他商业活动,进一步侵犯游客的隐私权。对于游客来说,细思极恐。“恐”在哪里?如果仅仅是推销倒还好,但如果人脸信息和身份证信息相结合,利用各种AI技术,把照片“变活”,甚至还获取到了你的人际关系网,那么一系列以你的名义进行的诈骗、网贷可能就应运而生。“任性”的人脸识别,一旦失去约束,就可能如脱缰野马,还是要为它“套上缰绳”,通过技术创新和道德引导,让它更加精准、高效地为人类服务。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