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7日,福特汽车宣布,已聘请曾在特斯拉和苹果担任高管的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领导其新兴技术开发。离职前,

当地时间9月7日,福特汽车宣布,已聘请曾在特斯拉和苹果担任高管的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领导其新兴技术开发。离职前,菲尔德担任苹果汽车项目负责人,他的离开意味着苹果汽车业务今年已损失4位高管。 #抽屉I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苹果放弃电动汽车项目 长达十年的努力画上句号

苹果放弃电动汽车项目 长达十年的努力画上句号 苹果首席运营官Jeff Williams帮助管理了汽车业务。上述两位高管告诉电动汽车项目的员工称,该项目将开始逐步结束,被称为特别项目组(SPG)的汽车团队中的许多员工将转移到John Giannandrea领导的人工智能部门。这些员工将专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这也是苹果公司越来越重要的优先事项。苹果汽车团队还有数百名硬件工程师和汽车设计师。或许他们可以申请其他团队的职位。也会有人被裁掉,但人数尚不清楚。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的苹果公司拒绝置评。苹果此举令一些投资者松了一口气。在彭博新闻社报道上述消息后,苹果股票收复日内跌幅,纽约时间下午2:18该股上涨约0.5%,至182.01美元。特斯拉的埃隆·马斯克也对苹果这一消息表示欢迎。他在X上发了一条有敬礼表情的帖子。最终结束汽车项目的决定对苹果公司来说是一个重磅炸弹。苹果已经在该项目上花费数以十亿美元,一旦成功,将使该公司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这家科技巨头大约在2014年左右开始研发汽车,目标是推出拥有类似豪华轿车内饰、具有语音导航功能的全自动电动汽车。但这个项目几乎从一开始就举步维艰,苹果已经数次调整了该团队的领导层和策略。Doug Field几年前离开之后,Lynch和Williams开始接手汽车项目。Field目前在福特汽车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知情人士称,苹果最高级管理人员在近几周做出了结束汽车项目的决定。就在一个月前,报道称,该项目已经到了成败在此一举的关键节点。苹果内部最新讨论的计划是将汽车发布推迟到2028年,并将自动驾驶技术规格从Level 4级降低到Level 2+。苹果最近曾设想这款车的售价在10万美元左右。但高管们对其是否能够带来苹果其他产品通常有的利润率感到担心。另外,苹果董事会还担心,即使继续每年花费数亿美元在汽车项目上,最终产品可能永远不会见到天日。当然,苹果仍继续在其他领域大力投资。过去五年研发总支出为1,130亿美元,年均增长约16%。该公司最近还推出了近十年来首个新产品类别Vision Pro头显。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美媒揭秘苹果造车失败内幕:库克冒进白烧700多亿 不愿收购特斯拉

美媒揭秘苹果造车失败内幕:库克冒进白烧700多亿 不愿收购特斯拉 库克低估了造车难度周二,苹果在公司内部对员工表示,将放弃开发十年之久的电动汽车项目,把研发资金和员工转移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上。泰坦尼克号灾难苹果汽车是一个秘密项目,内部代号为“泰坦”(Titan)。然而,过去十年,许多从事这一项目的员工给它取了一个不那么讨人喜欢的名字:泰坦尼克号灾难。他们知道,这个项目很可能会失败。在苹果汽车项目未被终止前,它已经被取消并重启了多次,在此期间失去了数百名员工。由于领导层在苹果汽车发展方向上意见不一,它最被定位为一款与特斯拉竞争的电动汽车,后来又演变成了一款与Google无人车姊妹公司Waymo竞争的自动驾驶汽车。据过去十年参与苹果汽车研发的六名人士透露,当该项目在周二被终止时,苹果已经在它身上烧掉了逾100亿美元(约合720亿元人民币)。苹果汽车又回到了起点,它最后的目标是成为一款配备驾驶辅助功能,可与特斯拉媲美的电动汽车。苹果汽车项目的失败证明,自2011年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去世以来,苹果在新产品开发上举步维艰。苹果汽车项目经历了四位不同的负责人,并进行了多轮裁员。但是它一落千丈,最终失败,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为自动驾驶汽车开发软件和算法实在是太难了。为何研发苹果汽车?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法律和工程学院的副教授布莱恩特·沃克·史密斯(Bryant Walker Smith)曾在2015年与苹果简要讨论过他们的项目,他谈了一下对苹果汽车的看法。“当项目启动时,苹果具备了一定的天时地利人和,”史密斯表示,“但是十年后,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使得这个项目充满了风险,而不是收益。”当苹果在2014年启动其汽车项目时,其他投资者、高管、工程师和公司也在竞相追逐自动驾驶汽车理念。在Google开始在加州公路上测试其原型车后,整个硅谷都坚信,自动驾驶汽车很快就会普及。苹果也不想被落下。据三位知情人士透露,当时,苹果需要回应顶尖工程师们对于下一个项目的期待。苹果刚刚推出了Apple Watch,许多工程师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研发新产品。苹果CEO库克批准了汽车项目,部分原因是为了防止工程师人才流失到特斯拉。苹果的营收走势与此同时,苹果还需要找到拓展业务的新途径。苹果当时预计,未来几年的iPhone销售将放缓。交通运输行业的规模达到2万亿美元,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汽车,这可能会帮助苹果。苹果当时的年营收接近2000亿美元。据熟悉该项目的六名员工称,尽管库克对汽车项目投下了信任票,但团队成员知道,他们是在与严酷的现实作斗争。如果能够上市,一辆苹果汽车的成本很可能至少为10万美元,但是与智能手机和耳机相比,它的利润仍然微薄。而且,苹果汽车要等到特斯拉主导市场多年之后才会面世。曾放弃收购特斯拉开始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苹果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就收购特斯拉一事进行了一些讨论。马斯克之前说过,他曾试图向苹果出售特斯拉,但库克拒绝与其通话。不过,苹果最终决定,打造自己的汽车比收购和整合另一项业务更有意义。截至发稿,马斯克尚未置评。知情人士说,从一开始,这个项目就受到了领导层在发展方向上存在分歧的困扰。最初负责这项工作的史蒂夫·扎德斯基(Steve Zadesky)想要打造一款能与特斯拉竞争的电动汽车。但是,时任苹果首席设计官的乔尼·艾威(Jony Ive)想要研发一款自动驾驶汽车,而苹果软件团队的成员表示这是可以做到的。苹果曾与马斯克接洽苹果当时坐拥1550亿美元现金储备,大手笔聘请了数百名在机器学习和其他能力方面有经验的人,这些能力对制造自动驾驶汽车至关重要。大量人员的涌入使得苹果汽车成为该公司第一个,有这么多对公司文化陌生的外部人士参与开发的项目。截止到今年,苹果汽车团队拥有2000多名员工,其中包括曾在美国宇航局工作过的工程师以及为保时捷开发赛车的工程师。这个团队开发了一系列新技术,包括一个可以显示逐向导航的挡风玻璃和一个采用特殊聚合物以减少太阳热量的天窗。为了提振员工士气并加强指导,艾维和Mac工程主管鲍勃·曼斯菲尔德(Bob Mansfield)等苹果知名高管都参与了进来。苹果把收购来的几家创业公司整合到了汽车团队。2021年,为了引导这个项目走向成功,苹果让成功打造Apple Watch的高管凯文·林奇(Kevin Lynch)负责汽车研发。艾维和他的设计师团队设计了一款类似欧洲小型货车的概念车,比如菲亚特的Multipla 600,这款紧凑型货车有六个窗户,车顶是弧形的。艾维设计的概念车没有方向盘,将通过苹果的虚拟助手Siri进行控制。艾维与库克2015年秋天的一天,艾维和库克在加州森尼维尔的汽车项目总部会面,展示这款车的工作原理。两个人在一个模拟座舱内坐了下来。在座舱外面,一位配音演员根据写好的脚本朗读Siri在想象中的汽车行驶时可能说的话。据两位熟悉演示情况的人透露,艾维问Siri询问他们经过的是哪家餐馆时,演员读出了一个答案。改变方向到2016年时,苹果汽车项目明显陷入了困境。据三位知情人士透露,扎德斯基离开了苹果,他的继任者曼斯菲尔德告诉项目团队,他们将把重点从制造汽车转移到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系统上。苹果获得了加州的许可,开始测试配备传感器和计算机的雷克萨斯SUV。苹果想在公司园区内打造自动驾驶班车并寻找供应商。它曾与宝马、日产和奔驰等汽车制造商进行过磋商,最终与大众达成协议,由后者提供其Transporter厢式货车。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又有两位领导人接管了汽车业务。特斯拉前高管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在致力于打造自动驾驶系统的过程中解雇了200多名员工。后来,接替他的林奇改变了公司的计划,回到了制造电动汽车的最初想法。截至发稿,曼斯菲尔德和菲尔德尚未就此置评。终止苹果在周二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告诉员工,今年年初时,公司领导层决定最好将公司资源用于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而不是汽车。苹果称,“泰坦”项目团队的一些成员将被重新分配到人工智能部门。参与苹果汽车研发的人士对于苹果关闭该项目的决定表示赞赏,称生成式人工智能背后的技术,对于苹果至关重要的iPhone业务的未来可能是无价的。虽然苹果汽车项目已被终结,但是它的底层技术得以幸存。据三名了解这些项目的人士透露,苹果计划将其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方面学习到的经验,应用于其他正在研究的技术,包括带有摄像头、由人工智能驱动的AirPods,机器人助手和增强现实。尽管从事自动化软件开发的工程师将开始从事人工智能项目,但汽车团队的其他人被告知,他们需要申请公司的其他职位。截至发稿,苹果不予置评。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苹果放弃电动汽车项目 马斯克和投资者都松了一口气

苹果放弃电动汽车项目 马斯克和投资者都松了一口气 两位高管告知电动汽车项目的员工,该项目将逐步结束,许多在特别项目组(SPG)汽车团队中的员工将被转移到由John Giannandrea领导的人工智能部门。这些员工将专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这也是苹果公司越来越重要的优先事项。苹果汽车团队还有数百名硬件工程师和汽车设计师,他们或许可以申请其他团队的职位。同时,也会有人被裁员,但具体人数尚不清楚。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的苹果公司拒绝对此置评。这一决定令一些投资者松了一口气。上述消息公布后,苹果股票收复了日内跌幅,截至收盘,该股涨0.81%,报182.63美元。特斯拉(TSLA.US)的CEO马斯克也对苹果这一消息表示欢迎,他在X上发布了一条带有敬礼表情的帖子。结束汽车项目的决定对苹果公司来说是一个重磅炸弹。苹果已经在该项目上花费了数十亿美元,一旦成功,将使该公司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该公司大约在2014年左右开始研发汽车,目标是推出拥有类似豪华轿车内饰、具有语音导航功能的全自动电动汽车。然而,这个项目几乎从一开始就举步维艰,苹果已经数次调整了该团队的领导层和策略。几年前,Doug Field离开后,Lynch和Williams接手了汽车项目。目前,Field在福特汽车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知情人士称,苹果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在近几周做出了结束汽车项目的决定。就在一个月前,报道称,该项目已经到了成败在此一举的关键节点。苹果内部最新讨论的计划是将汽车发布推迟到2028年,并将自动驾驶技术规格从Level 4级降低到Level 2+。苹果最近曾设想这款车的售价在10万美元左右。但高管们对其是否能够带来苹果其他产品通常有的利润率感到担心。此外,苹果董事会还担心,即使继续每年花费数亿美元在汽车项目上,最终产品可能永远不会见到天日。苹果仍继续在其他领域大力投资。过去五年研发总支出为1,130亿美元,年均增长约16%。该公司最近还推出了近十年来首个新产品类别Vision Pro头显。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外媒评苹果放弃造车:遗憾但这就是现实 苹果更需要AI

外媒评苹果放弃造车:遗憾但这就是现实 苹果更需要AI 一度有传言称苹果正开发一款基于宝马i3的小型电动车,随后又有说法指出苹果汽车实际上是一款货车。还有传闻提到苹果汽车将配备增强现实技术、革新性电池技术及智能安全带。有报道称苹果希望在自动驾驶技术上超越特斯拉,甚至已获得在加州道路上测试其技术的许可。同时,也有传言说苹果曾考虑建立自己的充电基础设施。人们对苹果汽车的极大兴趣甚至促使苹果观察者开始关注苹果高管所驾驶的汽车类型,以此推测其品位及项目的可能方向。特别引人注意的一则报道提到苹果正考虑与迈凯轮合作,暗示苹果汽车可能会是一款高端超级跑车。但现在,人们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根据彭博社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的报道,苹果公司已决定终止其电动汽车项目,为这一备受关注的传言画上句号,虽然这是一个意料之中的可悲结局。苹果在汽车领域的探索将限于CarPlay车载软件。古尔曼写道,在这个被称为“泰坦”的项目上,苹果投入了2000名员工,部分员工将转至人工智能领域工作,而其他人则需要寻找新的职位,还有一些面临解雇。在整个科技行业都在寻求削减成本,而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相对落后、需要优先考虑人工智能的背景下,苹果汽车项目不再是一个吸引人的合理选择。即便在经济形势最好的时候,苹果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想法也难以让人信服。苹果在硬件制造方面所获得的巨大利润几乎不可能在汽车制造中复制,且面对生产汽车的严峻挑战,即使是精通复杂供应链管理的蒂姆·库克(Tim Cook)也可能望而却步。特斯拉的初期挣扎和戴森等公司放弃昂贵的汽车项目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此外,电动汽车行业的增长放缓增加了苹果推进该项目的风险。苹果在汽车项目方向上的犹豫不决可能是问题的根源。项目领导层的频繁变动,包括知名的特斯拉前高管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加入苹果,但三年后跳槽至福特,反映了项目不稳定性。不厚道地说,这个项目上的管理不善和缺乏清晰愿景,使得苹果数十亿美元打了水漂。不过话说回来,任何关于苹果汽车存在的细微消息都能让苹果的股价飙升,而当这些传言未能实现时,股价并未显著回落。周二关于苹果取消汽车项目的报道对公司股价几乎无影响。尽管有这些报道,但作者怀疑关于苹果汽车在某个秘密地点正在研发的传言将永远不会消失。关于这个项目的模糊细节仍将被人们提及,就像对51区外星人标本的猜测一样。然而,任何期待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之前看到新产品上市的希望现已破灭。苹果汽车项目的取消无疑是一个遗憾。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传苹果探索家用机器人:寻找继电动车之后的“下一个大事件”

传苹果探索家用机器人:寻找继电动车之后的“下一个大事件” 苹果的这一努力可能会使其在家庭消费市场中获得更大的立足点,并利用人工智能的进步。据悉,苹果还开发了一种高级桌面家庭设备,该设备利用机器人技术移动显示屏。然而,这个机器人智能显示器虽然比移动机器人项目进展得更远,但多年来一直在公司的产品路线图中反复出现或消失。目前,苹果的机器人工作是在其硬件工程部门和由约翰·贾纳德雷亚(John Giannandrea)领导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小组内进行的。两名专注于家用产品的高管马特·科斯特罗(Matt Costello)和布莱恩·林奇(Brian Lynch)监督了硬件开发。然而,苹果作为公司还没有对这两个项目做出承诺,目前仍被视为早期研究阶段。对此,一位发言人拒绝置评。该消息公布后,苹果投资者反应冷淡,该公司股价回吐了早些时候的涨幅,收盘时仅上涨不到1%,报价169.65美元。与此同时,知名家用机器人Roomba制造商iRobot Corp()的股价一度飙升至17%,这表明投资者认为苹果对机器人领域的兴趣可能有利于该公司。然而,这一涨幅未能持续,收盘时iRobot的股价仅上涨了不到2%。苹果探索“下一大事”之路崎岖在汽车项目被取消之前,苹果告诉其高管,公司的未来围绕着三个领域:汽车、家庭和混合现实。但现在汽车项目已经停止,苹果已经发布了其首款混合现实产品Vision Pro头显。因此,焦点转向了其他未来机会,包括苹果如何在智能家居市场中更好地竞争。机器人桌面项目几年前首次引起苹果高层的兴趣,包括硬件工程负责人约翰·特纳斯(John Ternus)和工业设计团队的成员。该设备的构想是在FaceTime会话中模仿人的头部运动,例如点头,以及在视频通话中精确锁定人群中的单个人。但苹果一直担心消费者是否愿意为这样的设备支付高价。技术挑战还包括如何在小型支架上平衡机器人电机的重量。但据知情人士透露,主要的障碍还是苹果高管之间对是否推进该产品存在分歧。在加州库比蒂诺的苹果园区附近,苹果有一个秘密设施,内部仿佛一个房子在这里,苹果可以测试未来的家用设备和计划。苹果还在探索其他面向家庭市场的想法,包括一种带有类似iPad显示屏的新型家庭中心设备。苹果对“下一大事”的追求自史蒂夫·乔布斯时代以来一直是一种执念。但难以想象会有哪种产品能够与iPhone相匹配,iPhone去年为公司创造了3833亿美元销售额的52%。尽管汽车项目有潜力为苹果的收入增加数千亿美元,但其他产品的增长潜力相对有限。不过,苹果正在研发多个项目,包括更新版的Vision Pro、带触摸屏的Mac、内置摄像头的AirPods,以及新的健康技术,如非侵入式血糖监测器。人工智能是另一个重点领域,尽管在聊天机器人和其他生成技术领域苹果仍在追赶。这就是机器人工作可能与其重叠的领域。尽管还处于最初阶段,苹果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如何使用算法帮助机器人在人们家中杂乱的空间中导航。苹果造车失败或为机器人项目奠定基础苹果汽车项目的失败带来的一个好处是,它为其他计划提供了基础。苹果公司的神经引擎iPhone和Mac中的AI芯片最初是为汽车项目开发的。该项目还为Vision Pro奠定了基础,因为苹果曾探讨在驾驶过程中使用虚拟现实。机器人工作也有类似的起点,最初起源于2019年左右的苹果Titan汽车项目。当时,这一工作由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领导,现在是福特汽车的顶级电动车高管。当时,菲尔德邀请一系列高管参与机器人计划,从几乎无声的室内无人机到家用机器人不等。这个团队包括林奇(Brian Lynch)、前谷歌家庭产品经理尼克·西姆斯(Nick Sims)、以及戴夫·斯科特(Dave Scott)。斯科特于2021年离开苹果,短暂担任移动MRI机器公司的负责人,然后于2022年返回,参与Vision Pro的工作。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公司Anki的联合创始人汉斯·沃尔夫拉姆·塔彭纳(Hanns Wolfram Tappeiner)也参与其中。菲尔德于2021年离开苹果后不久,机器人工作被转移到家用设备组。最近,至少一个原汽车项目的硬件团队最近被重新分配到家用设备和机器人工作上。据知情人士透露,从理论上讲,这款汽车的操作系统(被一些人称为safetyOS)也可以为机器人量身定制。值得一提的是,最初的机器人概念是一种能够完全独立导航而无需人为干预的设备就像汽车一样并且可以用作视频会议工具。苹果内部一个遥不可及的想法是让机器人能够处理家务,比如清洗水槽中的餐具。但这需要克服极其困难的工程挑战这在本十年内不太可能实现。在其网站上,苹果正在招聘与机器人相关的职位,表明公司正在扩大该项目的工作团队。“我们的团队位于现代机器学习和机器人学的交汇处,为苹果产品的下一代塑造AI,”一份职位描述中写道。“我们正在寻找创新和勤奋的机器学习和机器人研究人员及工程师,帮助我们研究、定义和开发复杂的智能机器人系统和真实世界中的体验。”如果工作进展顺利,苹果不会成为首家开发家用机器人的科技巨头。据悉,亚马逊()于2021年推出了名为Astro的机器人型号,目前售价为1600美元。但该公司一直未能大量提供该设备,它仍然是一款小众产品。该公司去年推出了更注重商业的滚动机器人版本,设计用作安保。或许最受欢迎的家用机器人仍然是Roomba吸尘器,该产品推出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亚马逊于2022年同意收购iRobot,但监管反对最终使该交易失败。此外,其他公司也提出了类似人类大小和运动的仿生机器人的想法。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小米SU7交车 雷厂长:中国将诞生像特斯拉一样的车厂

小米SU7交车 雷厂长:中国将诞生像特斯拉一样的车厂 当然,自小米SU7发布以来,雷军也收获了很多新的称呼,除了最新的雷厂长外,还有雷神、雷布斯、雷斯克,以及nei厂长。不得不佩服,雷军和小米一呼百应的号召力,智己CEO刘涛也感叹:“本以为20万以上预算的智能电动车用户,春节后都冬眠了,感谢雷总小米都把他们叫醒了。”超10万大定,4万锁单今天9点,小米汽车在北京亦庄小米汽车工厂举行首批车交付仪式,雷军亲自到场。小米集团不少高层也均到场,比如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Redmi 品牌总经理王腾等,后者还在抖音开启了现场直播,在线人数轻松突破了 10万+。雷军在交付仪式上表示,小米SU7开售短短几天时间,就超过10万人大定,锁单量已经超过4万单。“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我们一定要把产品做好、品质做好、服务做好,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很多很多年以后,我们一定都还会一直记得今天,小米汽车正式登场,智能汽车真正的变革正式开始,中国必将诞生像特斯拉一样牛X的车厂。”从现场来看,小米SU7车主多为年轻一代,既有两口之家,也有携家带口。在最后的大合影环节,雷军和这些车主们一起高喊“小米SU7大卖”。整场活动氛围非常轻快,无论是小米高管还是车主,都非常激动,雷军亲自为首批车主开车门,也收获了不少好评。除了在小米亦庄工厂,全国各地的小米交付中心,今天都会同步交付首批小米SU7,所以在接下来的清明假期中,不少人可以开着自己的小米SU7出门了。此次首批交付的车型为小米SU7创始版,根据官方消息,5000辆小米SU7创始版已经全部售罄。创世版车型采取了提前生产的方式,并在生产、质检、物流等交付全流程各环节,都设立了严格的标准,除了可选的标准版和Max版基本配置外,还享有专属车标、配件等特权。不过由于提前生产,创始版无法进行选配。小米SU7自发布以来,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度,取得的成绩也打破了以往国内车企的记录。汽车博主孙少军透露,小米SU7客户年龄多为2535岁,男性用户占比70%,售价29.9万元的顶配车型小米SU7 Max更受用户欢迎。平均每10个订单中,有3个标准版,3个Pro版,其余4个则为Max版。除了一些科技发烧友,一些大佬也非常看好小米SU7。罗永浩首先为小米SU7点赞称足以把这个价位段的大部分油车、杂牌电车、不够智能的电车都淘汰掉了。“小米很可能继平价手机市场之后,在大众消费车市场上重新上演良币驱逐劣币的史诗性一幕。”就在两天前,雷军太太张彤也罕见露面,陪同邓文迪一同看车,一时间登上了热搜。海外:类似初代iPhone的效果日本移动出行领域的专家,日本伊藤忠总研主任研究员深尾三四郎,在接受其国内媒体采访时谈起了小米汽车。他表示,小米汽车的发布,就像苹果的乔布斯发布初代iPhone时一样十分震撼。“车型中的Pro、Max也是考虑到苹果的做法,并且小米SU7的配置具备尖端技术和性能,价格却十分低,站在竞争对手的角度来说,简直无机可乘,小米可能会成为最大的威胁”。在他看来,小米汽车有着颠覆传统汽车行业的潜力,能够引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深尾三四郎认为,上市之前SU7的信息发布方式也和iPhone如出一辙,上市前通过一点一点地泄露信息,有意识地提高了期望值,并根据消费者的反应来确定价格。此外,深尾三四郎还提到了苹果放弃“Apple Car”构想的事实,并指出小米已经接替苹果,打造出了本该是苹果最有希望实现的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相结合的生态系统。而海外的网友就更直白了,直言“这对美国消费者而言可是个坏消息,他们永远没可能以可负担的价格,买到这种品质的车…”还有对小米SU7喜爱的网友丝毫不吝啬表达自己对新车的喜爱:“如果将图中的车换成霞光紫,那么我就是那个在橱窗前的小孩。”海外资本同样唱多,根据高盛最新发布的研报,将小米集团的目标股价从18.9港元上调至20港元。高盛表示,小米SU7自首次亮相以来,预订量已突破行业纪录,在首发24小时内达到8.9万辆。他们的分析师预计,小米SU7将会成为中国销量前三的高端轿车型号之一,小米的Moderna制造平台将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使得SU7每月销量超过万辆,并在2028年实现盈利。鉴于SU7的成功,高盛对小米集团2024至2026年度的营收预测也进行了上调,增幅预计在2%至6%之间。此外,高盛还看好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战略,认为这将进一步扩大其品牌受众,吸引更多女性和高净值群体。摩根大通也重申对小米的“超配”评级,他们在研报中指出,小米SU7定价极具吸引力且有规模优势,为小米的汽车业务实现了一个强劲的开端,从而在短期到中期内引发股价的强烈正面反应。摩根大通表示,尽管小米电动车业务在最初几年将亏损,但小米整体财务状况良好,小米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充裕,能够为电动车业务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产能和交付面临挑战有掌声,当然也会有吐槽。贾跃亭前不久就发文质疑,称小米汽车的执行力和营销能力值得点赞,但是山寨文化、走捷径模式和follower思维却被很多人奉为圭臬,令人担忧。自发布以来,小米SU7的舆论风向就经历着冰火两重天,比如和车评人陈震的相关试驾评测,更是成为舆论争议焦点。在试驾视频中陈震给了不少正面的评价,比如智能驾驶能力,点赞行车记录仪等。但陈震一些关于设计的评价,被不少网友评论为“带情绪”。比如不喜欢轮毂造型、方向盘对称按键奇怪以及用车机操控家里电器的操作,挑战使用习惯等。目前陈震和小米的舆论仍在发酵,一些争议也从未停止。此外,小米SU7的对手也在蠢蠢欲动,其它车企如临大敌,包括问界、小鹏、极氪、极越等多家车企都开始降价或者变相降价。而在小米汽车内部,产能也是很大的问题,胡峥楠称,订单增长的同时,也将对小米汽车工厂的产能和后续交付带来挑战,这是小米后续需要耗费极大精力克服的。小米SU7的挑战,刚刚开始。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