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国外芯片技术垄断 国产GPU芯片发布 #抽屉IT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壁仞 科技首款通用GPU 芯片BR100 发布,打破全球算力纪录

壁仞 科技首款通用GPU 芯片BR100 发布,打破全球算力纪录 官方称,BR100 创出全球算力纪录,16 位浮点算力达到 1000T 以上,8 位定点算力达到 2000T 以上,单芯片峰值算力达到 PFLOPS 级别。 采用 Chiplet 技术、新一代 PCIe 5.0、率先支持 CXL 互连协议 这东西是 GPGPU,只能跑计算不能3D渲染的

封面图片

芯片设计龙头Imagination发布最新GPU IP,腾讯、网易将会应用|硅基世界 #抽屉IT

封面图片

历时近10年,他们在特种玻璃领域打破国外垄断

历时近10年,他们在特种玻璃领域打破国外垄断 纳米微晶玻璃实现国产化,被业界认为“代表着我国特种玻璃领域的重大突破”。在这一领域率先打破国外垄断的,是一家来自西部的“小巨人”企业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景特玻”)。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水土新城的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跨界转型,特种玻璃自己造玻璃作为众多行业的基石,在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具备各种特殊功能的特种玻璃应运而生。微晶玻璃便是特种玻璃家族中的一颗明珠。与普通玻璃的非晶体结构不同,微晶玻璃内部有着独特的晶体结构。当这些晶体小到纳米级别时,就成为纳米微晶玻璃。“巴掌大小的一块纳米微晶玻璃,内部充满了亿亿个高强度纳米晶体。”国内特种玻璃领域著名专家、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姜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这种晶体的规则排列,赋予材料优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有效阻断裂纹的扩散,使玻璃的强度、耐磨性等大大提升。”正因如此,以纳米微晶玻璃为代表的特种玻璃,不仅被用在高端手机上,在诸多新兴行业也有着“天量需求”,重要性不言而喻。鑫景特玻生产的用于手机盖板的纳米微晶玻璃。然而,这一市场却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10多年前,在重庆运营着国际五星级酒店的民营企业家白一波,得知我国特种玻璃制造受制于人的境况后,萌生了从房地产向新材料转型的想法。此时,由姜宏牵头的航空玻璃、手机触摸屏两个特种玻璃国家级科研项目刚刚完成,成果亟待走出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白一波几经打听找到了姜宏。双方一拍即合:“中国人一定能造出自己的高端特种玻璃!”2014年7月,鑫景特玻注册成立。作为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白一波从此将全部心血和资源都倾注于特种玻璃的研发生产。边招人、边建设、边测试,一场追求“硬度”的极限探索开始了。尽管鑫景特玻手握姜宏的首创技术,但白一波很快发现, 从实验室到工业量产,难度远远超出预想。高昂的研发费用、巨大的试产挑战,以及漫长的认证周期,如大山般横亘于他们面前。白一波(中)和姜宏(右一)在讨论中。丢个水包,气泡终于消失了从2014年鑫景特玻工厂启动建设,到2018年生产线点火启动,4年过去了,投入多达4亿元,能否量产还是个未知数。“研发配方可以在实验室验证,但制作流程只能在生产线上研究、调整、验证。”作为鑫景特玻设备动力部部长,彭灿有着十几年玻璃企业生产和建厂经验,深知其中不易。特种玻璃对理化性能的要求极高,相关标准涉及上百个参数。每个参数都如精密齿轮,需要精准咬合。应力、气泡等亟待攻克的难点,考验着研发团队的智慧和耐心。“窑炉点火后不能熄,生产线要保持24小时运转。”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彭灿直言“压力山大”一批批原料投进去,出来的却总是充满气泡的残次玻璃,每天的耗损可以买台豪华轿车。这让他茶饭不思、夜不能寐。2019年尤为艰辛。技术研发不断烧钱,高薪聘请的生产部负责人频繁离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生产部部长,努力了一年,也不见起色,离开时无奈地说:“照这样下去,是造不出特种玻璃的!”在熊熊燃烧的窑炉和一堆堆残次玻璃旁,科研人员和生产部门的员工陷入了沉默。理论没问题、实验没问题、操作没问题,可为何玻璃中总是充满气泡?经过深入分析,他们发现,气泡是在玻璃液接触窑炉底部时产生的,要想减少气泡,必须给窑炉降温。但此前用吹风机降温效果有限,难以解决问题。面对困境,有人提出大胆的想法:“往窑里丢个水包降温,行不行?”这个方法很直接,但风险也很大,一旦处理不当,会直接导致窑炉受损、产线停产。“初生牛犊不怕虎”。研发和技术部门的“90后”们决定试一试。经过周密计算,黄昊等青年人和技术专家一道,每隔2个小时,把由钢板制成的水包(类似铁制水管)往窑炉伸进10毫米,给池壁降温,同时精细调控各种参数。半个多月后,玻璃中的气泡终于消失了!这一工艺创新,将特种玻璃量产合格率提升至80%,为大规模生产铺平了道路。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进,合格率又一步步提升至97%。独有技术,纳米微晶长出来2021年,我国第一块纳米微晶玻璃终于下线。姜宏介绍,纳米微晶玻璃的成功研制,关键在于鑫景特玻掌握了该领域的核心技术 把数量庞大的纳米微晶融入玻璃中。鑫景特玻生产线上的纳米微晶玻璃。微晶玻璃生产工艺分为配料、熔化、成型、晶化等多个阶段,其中晶化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环。晶化过程需要将纳米级玻璃原子进行有序排列,形成“坚如磐石”的特殊结构。“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了独有的晶化技术,实现了玻璃中微晶结构和形态的精准调控。”已晋升为研发部部长的黄昊说, 技术的核心是对温度的精准控制。为了攻下这一难关,他们先后进行了上万次的工艺调整和改进,其间经历了烧塌中试窑炉、拆掉新建产线等无数次挫折,最终开发出温度控制设备隧道窑。该设备可将温度变化控制在1℃以内,确保玻璃中生长出足够数量的高强度纳米晶体。经过近10年的努力,鑫景特玻打破了国外巨头在特种玻璃领域的垄断局面。目前,该公司已申请国内外专利35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82项,生产工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家电、航空、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为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鑫景特玻忙碌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一块不足7英寸大小、厚度约0.5毫米的纳米微晶玻璃,要经过64克重的铁球,从0.4米到2.5米的不同高度落下砸击,没有丝毫损伤后才能通过出厂检测。“材料强则产业强,一块小玻璃也能创造一个大世界。”站在生产线旁,白一波向记者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乘着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东风,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突破,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国产 GPU 抢站票 #抽屉IT

封面图片

英伟达、AMD高阶GPU被禁售 国产GPU将迎融资利好 #抽屉IT

封面图片

苹果 M3 Ultra 芯片规格曝光:最高 32 核 CPU、80 核 GPU #抽屉I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