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网友已经开始用爬虫互相贴标签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平台无论是短视频,资讯、外卖、出行还是电商购物,只要有用户账号存在的地方,

【这届网友已经开始用爬虫互相贴标签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平台无论是短视频,资讯、外卖、出行还是电商购物,只要有用户账号存在的地方,平台系统都在以打标签的方式将用户分门别类,再通过算法来推荐偏好内容或服务。现在看来网友们也开始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彼此了。 #抽屉I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这届网友已经开始用爬虫互相贴标签了

这届网友已经开始用爬虫互相贴标签了 十几天前,拓展脚本论坛网站 Greasy Fork 上,一位开发者做了一款“原神玩家指示器”。据开发者留下的公开信息,此拓展脚本主要应用于B站视频的评论区,安装了该工具的用户可以识别出发言的网友是否为原神玩家。 #阅读材料 #观点

封面图片

#互联网观察 ▎X:收集用户生物特征数据以及教育和工作经历

#互联网观察 ▎X:收集用户生物特征数据以及教育和工作经历 曾经被称为Twitter的社交媒体平台的修订隐私政策将于9月29日生效,并已更新以反映其希望收集的新类型数据,其中包括生物特征,生物特征信息可能涉及从面部识别或指纹中获取的数据。 除了生物特征数据,更新的隐私政策还表示X“可能会收集和使用”包括工作经历、教育历程、工作偏好、技能和能力、求职活动和参与度在内的个人信息。 在政策变更后,X的所有者Elon Musk表示,该平台很快将提供视频和音频通话功能,并且不需要电话号码。 频道 @AppDoDo

封面图片

互联网大厂重回春晚

互联网大厂重回春晚 当我们还在寻求记忆中的年味时,春晚早已作为一个超级IP,成为每年流量最大的营销战场。意在下沉市场2024年,春晚赞助商变回了互联网公司。在今年,京东成为了2024年央视春晚的互动平台。据官方信息显示,京东将会联动旗下所有业务展开抽奖。观众需要提前下载APP参与抽奖,以“一分钱”的形式,抽取总计一亿元的奖品,包括100辆岚图汽车,以及1000万的扬州豪宅。这已经不是京东第一次赞助春晚,2022年京东作为春晚独家互动合作伙伴,发放了15亿元的红包和商品。与2022年不同的是,今年主打下沉市场的京喜APP也参与进来。2023年,京东面临着用户增长瓶颈,急切地需要挖掘更多下沉流量。根据往年的赞助费用推断,今年京东的赞助费至少需要上亿元,如此高昂的投入下,京东触达下沉市场的决心可见一斑。另一个寄希望于春晚的互联网公司是小红书。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小红书将在春晚演播厅的隔壁,打造一场《大家的春晚》直播。从幕后的视角,邀请春晚演员来到直播间聊春晚,并播放台前幕后花絮。搜索春晚关键词可以看到,小红书已经开放《大家的春晚》预约。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23万人预约直播。2023年,小红书大力推广买手电商业务,这一方向在《大家的春晚》中也有所体现。具体来看,小红书在“节目组还有哪些私藏好物”下,已然出现了购物链接。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红书直播间中可以购买春晚同款服装道具。据历年的春晚热点来说,明星同款一直都是热门,从口红色号到大衣同款,时常占据微博热门榜单,今年的小红书能够聊春晚、买同款,成为一大亮点。无论是京东还是小红书,押注春晚与自身的增长瓶颈密切相关。2023年,拼多多的崛起使得大家看到下沉市场的巨大空间,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大厂想要抓住下沉市场,将流量转换成留存用户。昂贵的春晚罗振宇在2019年的跨年演讲中说,自己带着好点子和不差钱找到央视广告部,想在春晚上投个广告,却被拒之门外。回绝的理由是:“互联网公司想在春晚投广告,有个小门槛,日活得过一个亿才有的考虑,不然,广告出来的瞬间,服务器就会崩掉。”最终,罗振宇用一句话总结了春晚的价值,这句话在后来广为流传我们对春晚的力量一无所知。的确,中国没有一个晚会能够像春晚一样,拥有如此高的观看量、话题度。春晚不仅能捧红无数明星素人,也能带火无数品牌、公司。2015年的春晚上,微信砸了5亿元的红包,换来了微信2天2亿张个人银行卡绑定,完成了支付宝8年的业绩。一切都发生得太快,经此一役,奠定了微信国民APP地位。对于彼时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央视春晚意味着上亿的流量,恰恰是互联网公司开疆拓土所需要的。只要人们“看春晚”的习惯还在,就意味着触达更多用户群体、扩大品牌声量的价值还在。此后,各大互联网公司开始竞争春晚赞助。2016年,支付宝斥资2.69亿元赞助央视春晚,这个价格是前一年的5倍。与此同时,支付宝还创立了“集五福”活动,这一年的除夕夜,上亿人们在手机上“集五福”。春晚过后,支付宝收获了 11 亿对好友关系,“集五福”的活动则是成为支付宝每年的固定活动,并不断走向深度商业化。然而,不是每个与春晚合作的赞助商都能获得“留量”。2016年后,百度、抖音、快手陆续登上春晚,虽然流量得到快速增长,但留存率却远不敌从前。其中,据百度披露,由于春晚投入成本太大,2019年当季业绩因此受到影响。同样,快手、抖音、京东在春晚的投放也面临留存率下滑的问题。数据显示,2015年-2019年,央视春晚平均收视率有30%左右,也就是至少7亿人次的观看量;但从2020年起,该数字已跌到24%以下,并且还在下滑。随着春晚赞助费的水涨船高、年轻人对于春晚的兴趣降低,越来越多大厂开始思考春晚投入的回报比。故而,在2023年互联网公司降本增效的背景下,互联网大厂纷纷隐身春晚赞助。不是春晚看不起,自制春晚更有性价比当大厂瞄准春晚时,社交媒体上,却掀起了一阵“押题”和“自制”春晚之风。据观察,短视频上出现了大量预测春晚、改编传统春晚等内容,让网友陷入狂欢:“很好,留着春晚看”“春晚小品被你弄明白了”。评论中,网友不断押题今年春晚热梗:“安排跳科目三”“安排老艺术家们讲‘尊嘟假嘟’”“好啦,我们大家一起来包饺砸”......B站上,@粮粮不会凉 发布的《春晚没这节目我不看》作品走红,身穿棉袄的男女舞蹈演员cosplay春晚的经典角色“白云”和“黑土”,在《改革春风吹满地》的BGM下,进行创意舞蹈,吸引到了百万点赞。无独有偶,B站上播放量近千万的《二进制小品》中,身穿军大衣和环卫工制服的主角们全程念着“饺子饺子饺饺子”,完成了一场经典“春晚相声”,同样逗笑了一众网友:“好好好,至少这个好笑”“春晚导演:汗流浃背了家人们”。此外,年轻人还剪辑“自制春晚”,以自己的形式表达对于春晚期待。不仅有对于过往经典春晚的考古,还有对于曾经广受好评的歌舞魔术,如周杰伦、刘德华、周深等歌手,赵本山一系列经典小品等。一方面,自制春晚、“押题”春晚是用户创作内容走向成熟的体现,但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人们对于春晚内容的无奈,只能通过自我创作抒发。诚然,春晚的内容变化受文化消费多元发展的影响,春晚不再是一年难得的文化盛会了,也很难通过一场晚会满足十几亿人的文化需求,地方电视台、网络春晚的出现,无疑进一步削弱了央视春晚的权威性。如今,即使观众们还会在大年三十围坐电视机旁,观看春晚,但已然放不下手中的手机,手机上,是更为丰富的文化产品。观众们知道这一点,互联网大厂们也知道。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抖音独立商城App上线:移动互联网迎来最后一场白刃战

抖音独立商城App上线:移动互联网迎来最后一场白刃战 小米应用商店截图这几年下来,抖音的兴趣电商发展很快,确实到了要再进一步的时候。把商城从原本的App里剥离出来,很大程度上,是抖音想要做大货架电商,去跟淘宝、京东、拼多多这些传统电商平台,抢夺蛋糕,零距离battle。但这件事哪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一直以来,抖音都是一个主攻娱乐的平台,吸引来的泛流量,大多没有购物属性,而传统电商平台立足市场多年,标签清晰,早就形成了稳固的用户群体,抖音想要打破现有格局,挑战不小。不难想象,这大概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最后一场白刃战。兴趣电商向传统电商妥协本质上,抖音推出单独的商城App,是一次兴趣电商向传统电商的妥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抖音都在高举“兴趣电商”的大旗,鼓吹着要用优质内容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冲动。不能否认的是,抖音靠着兴趣电商这一战略,前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果,2022年的时候,就实现了GMV破万亿元。但抖音如果一直做兴趣电商,局限性也很明显。回想一下抖音电商的带货模式,一个视频对应一款产品,一个直播间上架为数不多的货品, 跟货架电商比起来,商家能展示的产品数量相当有限。 再加上算法推荐机制下,整个过程就变成了,从大量产品中不断做筛选,直到找到极少数的爆款,其他产品很快被淘汰掉了。另一方面,抖音的日活月活虽然很高,但大部分用户来到这里,是来刷段子、看娱乐短视频打发时间的,而不会专门来购物。可能偶尔在短视频或直播中,刷到了感兴趣的商品,一时冲动才下单。换句话说,抖音流量大是大,但绝大多数都是没法留存和转化的泛粉。直播电商重地,现在已经卷到飞起,新的机会所剩不多。在这种情况下,也造成了抖音电商低客单价的产品泛滥成灾。锌财经此前在《小杨哥公司被立案,头部主播翻车翻出经验来了》提到了,眼下直播电商仍然是一个价格竞争的场域,来到直播间的消费者,就是想买到实惠的东西。比如在抖音食品饮料领域,10元以下的商品是越来越好卖的。因此主播和直播机构为了迎合这种需求,不得不各种压价,为“家人们”谋福利,去打造所谓的低价爆品。但低价未必是真的低价,很多时候“便宜的才是最贵的”。 商家们表面上看是亏本了,事实上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种种“补贴”早在暗中明码标价,换种方式在消费者身上讨回来罢了。好比说疯狂小杨哥和东方甄选之前带货的“御徽缘”的梅菜扣肉,6碗才59.9元,一碗折合不到10块,远远低于正常五花肉的市场价,如今就陷入了“槽头肉”争议。按照现状,抖音很快就会逼近天花板,寻找新的出路是当务之急。对抖音来说,把电商版块拆出去,也挺合理。拆分出去,也不能万事大吉目前来看,抖音是打算把娱乐和电商分成两个独立的版块,各自为营,并行作战。这事不是没有征兆,意识到兴趣电商存在先天短板后,2022年,抖音提出了“全域兴趣电商”的概念,开始大力投入货架电商建设,想要打破直播短视频的内容场景和搜索、店铺、商城等货架场景之间的隔阂。在抖音电商的设想中,未来内容场景和货架场景的GMV将各占一半。想法很美好,但把电商版块拆分出去,抖音就能从现有电商格局中,撕下一块肉吗?显然是很困难的。首先时代变了,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网络零售市场的增量放缓,各个平台都进入了存量竞争阶段。同时,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用户可选择的App越来越多,每家都要付出更高的费用去争夺用户,获客成本被大大拉高了。然后在传统的电商领域,淘宝、京东、拼多多这些平台,花了10年,甚至20多年的时间,去确定自己的标签,植入用户心智。像是京东,早在2008年,京东商城就开始卖平板电视,没过多久,又把空调、冰箱、电视这些大家电都加进去了。在这过程中,京东也完成了3C产品的全线搭建,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器3C网购平台。拼多多就更不用说了,自从上线以来,就把视线放到了五环外的用户,主打一个性价比,低价货品的心智深入人心。这些年下来,用户习惯已经培养出来了,不太容易改变。打个比方,现在提到买电器3C类产品,会想打开京东,提到买衣服美妆,会想到淘宝,提到买水果垃圾袋这些生活品类,又会想到拼多多。但直到现在,抖音在大部分用户心中,仍然是一个娱乐平台,购物只是附加属性。也就是说,在电商领域,抖音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用户心智模型,那用户又为什么要选择它呢?可以预见,抖音商城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大的成本,去获取新客,而后续的经营也会面临很多挑战。商家需要确定性生意这几年,直播电商虽然混得风生水起,一片火热,但以搜索制为主的传统电商,地位一直没被撼动,归根结底,是商家需要确定性的生意。像淘宝、京东、拼多多这些平台,本来就是为购物而生的。用户打开这些平台带着目的,就是想要买东西,因此购买转化率也会更高。在此基础上,这些因购物而来的流量,又会按照每个平台的固有调性,渗透到服饰、美妆护肤、数码产品等等不同领域。那么对于商家来讲,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选择合适的平台。这样一来,更有利于把品牌粉丝留存下来。也只有把流量真正留下来,转化成可运营的私域,提升品牌复购率,才是长效经营的合理方式。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传统货架电商的基因优势,给到了商家更多安全感。对比来看,抖音欠缺的地方还有很多。想当初,抖音电商起家的时候,其实是吃到了“差异化”竞争的红利。彼时传统电商的格局已经稳固了,抖音作为后来者,靠着巨大的内容流量优势,吸引到很多商家入局。流量虽然不精准,但对商家来说,总归是多了个渠道。眼下,抖音想要做货架电商,但仍没解决流量标签混杂的问题。再加上它把电商版块拆分出来后,原本的平台流量优势也不存在了,那给到商家的吸引力和确定性就更少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抖音电商此前一直把重心放在“售”上,相对忽视售后服务,但货架电商其实非常考验供应链体系和履约能力,好比说京东有“京东物流”,淘宝有“菜鸟驿站”,这些都是抖音电商需要补全的功课。最后一场白刃战,抖音注定不好打。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OpenAI 推出插件商店,借此ChatGPT 能访问实时互联网、精准处理数学问题

OpenAI 推出插件商店,借此ChatGPT 能访问实时互联网、精准处理数学问题 OpenAI 宣布推出插件功能,赋予ChatGPT使用工具、联网、运行计算的能力。 例如在官方演示中,ChatGPT一旦接入数学知识引擎Wolfram Alpha,就再也不用担心数值计算不精准的问题。 并且还开放了OpenAI自己的两个插件:网络浏览器和代码解释器。 以前因为不联网,用户只能查询到2021年9月之前的消息;但现在不仅能直接检索到最新新闻,就连数理计算也一并解决了! 一闪而过的3页第三方插件列表中,还包括: ◦ 让ChatGPT查询世界各国语言词汇、短语意思 ◦ 让ChatGPT查询航班、酒店信息,帮你规划差旅 ◦ 让ChatGPT访问各大电商数据,帮你比价甚至直接下单 ◦ 让ChatGPT接入自动化平台Zapier,与几乎所有办公软件连接,创建专属自己的智能工作流……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制作插件的权限和方法,同样会向开发者开放。

封面图片

3G网络退场倒计时 移动互联网“功臣”何以没落?

3G网络退场倒计时 移动互联网“功臣”何以没落? 这意味着,不支持4G/5G网络的机型,未来将无法获得正常的移动通信服务。而在中国大陆地区,近年运营商也一直在陆续清退3G网络,4G和5G早已成为最主流的移动通信网络,3G手机,开启了被淘汰倒计时。那么,对于用户,3G的退场,会对我们使用智能手机产生怎样的影响?没有了3G网络,普通人的移动互联网生活会被干扰吗?运营商纷纷出手,3G网络清退倒计时当年,三大运营商分别拿到了三张制式的3G牌照,其中移动为TD-SCDMA、电信为CDMA、联通为WCDMA。就3G的实际体验来说,这三种制式由好到差的排序分别为WCDMA、CDMA、TD-SCDMA。虽然以现在的眼光看,当年的3G网速堪称龟速,几百KB/s的网速并不能让人愉快地刷图片和视频内容。但是,在当时从2G走入3G时代的人眼中,3G带来的网速飞跃是极具冲击力的,而且3G给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提供了燃料。不过,没过几年,4G时代就到来了。而牌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运营商们对清退3G的态度。因此,中国移动在对3G网络的清退上表现得最为积极,动作甚至比2G退网还快。早在2019年年初,福州移动就完成了6535个TD-SCDMA基站的注销。当然,对于3G退网,移动的准备非常充足。移动当时在大力推进4G网络建设,并且率先普及VoLTE,最大程度降低了3G退网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国电信对CDMA网络的退网工作,主要在5G时代开展。大概2021年的时候,市面上的主流智能手机基本都不再支持CDMA网络。而2020年,电信就曾要求,所有入网的5G终端不得支持CDMA频段,同时VoLTE不得设置开关,要保持默认开启和持续打开的状态。相比移动和电信,联通对3G网络的退网,态度相对没那么积极。毕竟,联通拿到的是最好的3G牌照,即便在4G时代,联通的3G网也承载着大量的语音服务。在4G网络覆盖不足的区域,3G网络还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不过,近年仍然来缓步推进3G基站的清退,同时加快5G基站的建设。中国联通研究院2023年7月发布的一篇论文披露,2G/3G网络出账用户数在中国联通总移动用户数中的占比约为5.3%,承载的语音业务量大概是2.55%,3G退网的条件已经趋于成熟。3G曲终人散,为5G发展让路?随着用户数量的大幅减少和4G、5G网络的快速发展,现在3G网络已经来到了应该退场的时候了。无论对运营商还是普通用户来说,完成3G网络清退,都是利大于弊。首先,5G发展迅速并形成规模,实现大范围普及。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为17.27亿,其中5G用户数量达到了8.05亿,占比约为46.6%。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1162万个,5G基站数为337.7万个。而根据三大运营商提供的数据,全国5G套餐用户数合计超过了14亿。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3年1-10月,国内市场5G手机累计出货1.88亿部,在总出货量中的占比为81.9%。(图源:信通院)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市场,实际5G用户数量占比已经接近一半,市面销售的手机绝大部分都支持5G。即便没有接入5G网络或没有使用5G设备,还有高度普及的4G网络作为补充。其次,3G网络能发挥的作用已经很小。现在仍然在使用3G设备和网络的用户已经很少,毕竟3G手机在国内已几近停产,即便是没有搭载智能系统的功能机,基本都支持4G网络。同时,随着VoLTE的推广普及,用3G网络来承载语音的场景越来越少。(图源:电商平台)另外,3G网络清退,能够帮助运营商“降本增效”。淘汰大批3G基站,可以节约维护和运营成本。随着3G用户数量的急剧下降,3G基站的运行成本已经大于3G业务所带来的收入。而且,3G网络占据着不少宝贵的中低频频段,它们清退后可以释放出可以用于5G的频谱资源,有利于5G的发展。总的来说,3G目标用户数量少,相关通信技术落后,已经到了淘汰离场的时候;同时,清退3G可以帮助运营商降低成本和获得更多建设5G网络所需的频谱资源。3G网路没了,谁会受到影响?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对于绝大部分普通用户,没了3G,他们日常体验不会受到影响,毕竟一没多少人用3G手机,二没多少人需要降级到3G用语音服务。而且,针对少数仍然在用3G手机的用户,各大运营商都推出过相应的低价甚至免费换机服务。比如,部分省市的电信营业厅推出了预存话费免费送4G老人机的活动,只要预存120元话费和接受12个月合约期,就能免费获赠一部市价两三百元的功能机。不过,除了一般用户之外,还有一些使用3G网络的群体,可能被我们忽略了,那就是物联网设备。可能万物互联的概念最近几年才比较深入人心,但其实物联网设备的大规模应用2G/3G时代就开启了。像很多在户外部署的路灯,野外设置的水表等,都通过运营商的蜂窝网络实现联网。同时,它们对数据传输的要求不高,可能隔一段时间才发送一些简单的数据,因此2G/3G网络就能满足需求。随着2G/3G退网,这些存量物联网设备受到的影响更加明显。(图源:英特尔)4G/5G时代,也为这些物联网设备提供了完善的方案。前阵子,中国移动开启了5G-A商用,而基于R18的5G-A所拥有的新特性,除了更快的上行和下行速率外,还包括RedCap这一技术。具体来说,RedCap可以视作简化版的5G,它削减了物联网设备用不到的技术特性,同时降低了模组体积和功耗,它的成本比常规5G更低。(图源:爱立信)如果对网速速率要求不高,物联网设备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基于4G网络的LTE Cat-M、NB-IoT。虽然现在5G在快速普及,但4G仍是存量最大的移动网络,在6G出现和普及前基本不可能会退网。移动互联网大功臣,3G网络体面退场在小雷看来,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三大运营商对3G退网的态度和动作,都显得更为谨慎,在尽力避免对相应用户产生不利影响。时至今日,3G的退网工作仍然在分区域逐步推行,而没有大刀阔斧式的一刀切。至少就小雷个人来说,基本没有感受到3G退网带来的不好体验。3G技术在移动通信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都是从3G网络开始的,2009年中国3G网络发牌,iPhone才在中国掀起智能手机普及浪潮,微信等App横空出世,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来临。不管怎么说,在2024年的今天,3G都在4G、5G技术的映衬下,显得落后、跟不上时代。对于这样一项已经没有未来的通讯技术,让它体面地退场自然是最好的选择。随着5G-A标准的逐步落地,5G技术发展已经进入到新阶段,行业和产业都将持续持续挖掘5G带来的新价值。3G的退场,也将会给5G更大的发展空间。3G、4G、5G并存,移动通信技术“三代同堂”的情形只是权宜之计,长期来看必然对先进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不利。所以,现在真的到了告别3G的时候了。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