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情车”G9上市,何小鹏背水一战】G9六款车型售价30.99-46.99万元不等,将于2022年10月底开始正式交付。这一

【“梦中情车”G9上市,何小鹏背水一战】G9六款车型售价30.99-46.99万元不等,将于2022年10月底开始正式交付。这一售价低于此前外界预测。且在盲订阶段,小鹏G9在24小时内订单超2万。由此看来,G9或将为小鹏汽车四季度注入新鲜血液。 #抽屉I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小鹏G9加入迪拜警察车队

小鹏G9加入迪拜警察车队 近年来,国产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在国内发展迅猛,也开始逐步走出国门、走向海外市场。12月17日,有博主发文称,继此前提了台小鹏G6后,迪拜警察局又提了台新的小鹏。 根据该博主提供的消息,迪拜警察局近期又提一辆小鹏,不过这次提的是定位更高的G9,在阿联酋,小鹏G9售价为24万迪拉姆,折合人民币46万多,这一价格基本上是国内的两倍了。不过对于迪拜警察局来说,这也只是小钱,毕竟其警察车队里还有包括迈凯伦、兰博基尼等大量超跑。

封面图片

【小鹏汽车调整组织架构推动BU化】一些小鹏员工认为,小鹏汽车的产品竞争力仍在,G9能够在体验上战胜一些对手,但内部问题确实不少,

【小鹏汽车调整组织架构推动BU化】一些小鹏员工认为,小鹏汽车的产品竞争力仍在,G9能够在体验上战胜一些对手,但内部问题确实不少,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些问题集中爆发于G9上市,也推动了何小鹏加速内部组织架构优化的决心,希望通过此次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提升组织效率,降低沟通成本,重新焕发企业活力。 #抽屉IT

封面图片

小鹏G9成了大众2026年反攻中国新能源的底气?

小鹏G9成了大众2026年反攻中国新能源的底气? 官方只是浅显地透露一下规划,但俨然吊起了消费者的“胃口”:大众和小鹏联手会打造出怎样的产品?小鹏可否拯救大众的智能化?八个月之后的今天,大众汽车集团和小鹏汽车再度官宣进展,双方签订了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联合开发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协议中提到,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就双方车型及平台的共用零部件订立了联合采购计划,主要目的就是在保证产品竞争力的前提下,合力降低平台成本。协议一签,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的合作便更深入、更细致。话虽如此,在产品准备发布之前,我们很难从官方消息找到相应的答案,但可以从其他渠道发现一些“蛛丝马迹”。首款产品确认是SUV,更有可能是“大众版G9”?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区董事贝瑞德在社交平台上透露,“大众和小鹏汽车的合作已经进入快车道”,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是,“首款产品将会是一款SUV车型”,而且还附上了一张首款合作开发的SUV谍照。起初公布的规划说的是两款中型车,小通还以为说的是两款中型轿车,换而言之首款产品将会定位为中型SUV。细想下来也没有太大毛病,毕竟大众的两款纯电动SUV大众ID.4和大众ID.6,分别定位为紧凑型SUV和中大型SUV,入局中型SUV市场还能让大众汽车集团接触更多细分市场。或许,我们能知道的消息就这么多,但小通从这款SUV谍照发现了“端倪”,不妨看小通整活。这是贝瑞德发布的SUV谍照。这是小鹏G9的官方侧面图。这是小通将小鹏G9与SUV谍照相融合的图片。不难看出,小鹏G9和这款SUV的车顶线条轮廓几乎别无二致!不过,小鹏G9的定位是中大型纯电动SUV,也就是说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合作打造的首款SUV,极有可能是在小鹏G9的基础上打造,预计车长和轴距会与小鹏G6接近。但是,要想在国内中型纯电动SUV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即便是大众和小鹏联手,难度也并不低。从还算畅销的产品来剖析,Model Y、腾势N7、蔚来ES6等产品位列在30万级市场,降价后的宝马iX3也顺势与这两位选手竞争,领克08 EM-P、唐新能源和小鹏G6的价格范围完全落在20万元-30万元这一区间内,宋L、零跑C11、深蓝S7将中型新能源SUV的购车门槛打到20万元以下。就成绩而言,Model Y的成绩最为突出,月销量可以冲上3万辆,而深蓝S7、唐新能源、领克08 EM-P等排名紧随其后的车型,月销量突破万辆都有难度。小通注意到,此次协议将“合力降低平台成本”当成主要目标,而且贝瑞德也提到“继续创造成本优势”。性价比,可能会是这款全新中型SUV的其中一个卖点。按照大众ID.4和大众ID.6的价格来推算,大众这款全新中型SUV的价格在20万元出头会比较合理,不会蚕食到大众ID.4的市场份额。但是这样一来,全新中型SUV将会与小鹏G6的价格有一定重叠。因此小通再大胆一些,新车的定价策略可能会与零跑C11、宋L、深蓝S7相似,起售价在20万元以内。这样的定价可能会影响到大众ID.4的销量,但对于亟需转型的大众而言,快速抢占市场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等到这款全新中型SUV站稳脚跟,大众完全可以将这套技术应用在大众ID.4、大众ID.6等其他纯电动车型上。大众和小鹏,各有各“难念的经”大众负责工程研发和制造,小鹏提供平台和技术,此次合作双方都找到自己的“舒适区”。显而易见,大众看上的是小鹏的智能化技术。如今,小鹏汽车已经宣布面向智驾经验用户即刻推送无限XNGP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不限城市、不限路线,几乎完全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俨然来到智能驾驶技术层面的第一梯队。大众汽车旗下负责车载软件开发的CARIAD部门,这几年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是发展之路依然不顺畅负责人屡次更替,而且去年年底有外媒报道,由于软件开发不顺和成本持续增加,CARIAD软件部门还会裁员2000人。国内纯电动车的竞争逐步白热化,大众汽车在国内的纯电动车销量开始下滑,除了持续开展促销优惠的ID.3之外,大众ID.4和大众ID.6的销量持续走低。数据显示,上汽大众ID.4 X的单月销量已经出现明显环比下滑的趋势,ID.6的月销量更是难以突破三位数。合作的首款SUV会在2026年进入市场,以上分析只是针对品牌和车市现状进行分析。或许你可能还觉得两年之后才推出,会不会黄花菜都凉了?两年时间,足够让车市的格局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对于品牌的发展而言,大众汽车集团更希望从小鹏身上学到一些本领。小鹏汽车需要面对的压力还挺大,何小鹏在年初透露了未来三年的规划,为了提高品牌竞争力,在这三年里将推出近30款新款、改款车型,今年要确保15万级新车和30万级新车的顺利上市,帮助品牌完善10万元-40万元这一价格区间内的布局。与此同时,当其他大部分新势力还在为如何填补亏损在发愁时,小鹏汽车今年还将投入更多的研发预算,同比超过40%。根据小鹏汽车公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品牌目前的营收和交付量都处于高位,但并没有让品牌摆脱“亏损多年”的窘境。大众与小鹏合作之后,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04亿元),而且这位“圈内大佬”的加入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青睐。这7亿美元,对小鹏汽车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但对一个汽车企业的长久发展而言来说远远不够。三年近30款车看似有些激进,可能小鹏急了,也有可能是觉得车市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但无论怎么样,小鹏已经抱紧了大众汽车集团的大腿,没那么容易被车市“优化”。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何小鹏花2亿增持小鹏汽车】无论是小鹏在G9上市不到48小时内通过火速更改配置单完成“二次上市”,抑或是何小鹏此次对小鹏汽车进行

【何小鹏花2亿增持小鹏汽车】无论是小鹏在G9上市不到48小时内通过火速更改配置单完成“二次上市”,抑或是何小鹏此次对小鹏汽车进行的股票增持,背后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小鹏汽车在竞争越加激烈的新能源赛道上的焦虑。 #抽屉IT

封面图片

何小鹏兑现“打骨折”卖车承诺 亲自将小鹏X9交付给李斌

何小鹏兑现“打骨折”卖车承诺 亲自将小鹏X9交付给李斌 11日晚,何小鹏也在微博发文称,到合肥拜访大众和蔚来,顺便给李斌交付X9,晚上两个创业狗碰巧一班高铁去上海。此前在去年12月份,李斌驾车测试蔚来“150度电池包”,在挑战自驾1000公里的直播中,李斌连线何小鹏并喊话,小鹏X9发售后,他要买一辆支持小鹏,但要给他“打骨折”,何小鹏回应称:“我个人给你添一半,打五折。”图片来源:贝壳财经视频截图小鹏官网显示,小鹏X9起售价是35.98万元,今年1月份正式登场。2024年4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9393台,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4%。其中,小鹏X9交付1959台,上市四月累计交付近1万台。2024年4月,蔚来交付新车15,620台,同比增长134.6%,环比增长31.6%。截至目前,蔚来已累计交付新车495,267台。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疗伤一年,小鹏还是没能止血

疗伤一年,小鹏还是没能止血 但无论是那种视角,基于 2023 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表现,可以窥见小鹏在过去一年多次变革和组织架构调整后的成效,以及小鹏在走出低谷之后,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功守道”。治好了毛利率,没治好亏损2024 年 3 月 19 日,小鹏汽车发布了 2023 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以及 2023 年年报,核心信息包括Q4 累计交付 60158 辆新车,全年累计交付 141601 辆;Q4 营收 130.5 亿元,年度总收入达 306.8 亿元;Q4 整车毛利率改善至 4.06%;Q4 毛利率为 6.2%,全年毛利率为 1.5%;Q4 净亏损为 13.5 亿元,全年净亏损达到 103.8 亿元。从整体表现来看,毛利率表现应该算得上是该季度财务数据的最大亮点。Q4 毛利率为 6.2%,扭转了前三个季度负毛利的困境。毛利率的改善主要得益于汽车业务增长。在第四季度,小鹏汽车共交付了 60158 辆,创下单季度交付新高,销量主要来自小鹏 G6、G9 和 P7i 三款主力车型,汽车毛利率(即汽车销售毛利润或亏损占汽车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也由上一季度的 -6.1% 扭转为 4.1%。可见,小鹏汽车已经逐渐走出负毛利的阴霾,且这种改善具备了一定可持续性。结合一季度的交付指引(总交付数量约为 21, 000- 22, 500 辆)和收入指引(58-60 亿)来看,指引隐含的车辆单价约为 23.4 万,环比提升 2.9 万,这意味着毛利率端不会因为销量的大幅下滑而大幅下降。小鹏汽车目前在售的车辆包含了 2024 款小鹏 G9 以及今年 1 月发售的 MPV 产品小鹏 X9 两款中高端产品车型,承担起拉升毛利率的重任。从中长期来看,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小鹏汽车和大众已经开始了联合采购,预计在今年会开始获得一部分平台和软件服务收入,届时或对毛利率带来一定改善。虽然整体毛利率水平有所缓解,但小鹏汽车依旧处在亏损当中,2023 年 Q4 净亏损为 13.5 亿元,较上一季度的 38.9 亿元有所收窄。全年净亏损达到 103.8 亿元,相比 2022 年扩大了 12 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增长 13.6%,足以想见 2022 年末的危机给小鹏汽车带来的重创,即使何小鹏开展了多次组织架构调整和业务变革,也难以“止血”。不过,随着去年第四季度的提速,小鹏汽车现金流趋紧的局面已经得到缓解。截至 2023 年 12 月底,小鹏汽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为 457 亿元。两位联创淡出,小鹏时代开启过去一年,小鹏汽车在组织变动频繁,包括销售体系、汽车动力总成中心、造型中心、自动驾驶中心、采购部门等多个部门的 “一号位” 都经历了换血。类似的调整还在继续。今年 3 月,小鹏汽车两名联合创始人夏珩和何涛从“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变更为“终身荣誉”,彻底脱离执行岗位。至此,小鹏汽车正式进入何小鹏时代。官网显示,目前小鹏汽车“核心团队成员”共有三位,分别为董事长、CEO 何小鹏、总裁王凤英和副董事长以及联席总裁顾宏地。一个背景信息是,小鹏汽车是由夏珩与何涛、杨春雷三人共同创办,何小鹏最初并非小鹏汽车的创始人,而是小鹏汽车的投资人。直到 2017 年,何小鹏才加入小鹏汽车担任董事长职位,彼时,杨春雷退出了小鹏汽车股东行列,小鹏汽车进入了何小鹏、夏珩、何涛的三人掌权时代。随着在小鹏汽车进入发展的第十年,在一系列改革之下,初创团队和多个部门高管从边缘化逐渐走远离权力核心。去年 9 月,何小鹏本人就曾亲证“2022 年小鹏上市公司的财报有 12 个高管,如今还剩下来的高管只有 2 位”。伴随着组织架构调整,何小鹏为小鹏汽车注入了新鲜血液,其中最为核心的便是引入长城汽车原总经理王凤英的加入,开启了何小鹏与王凤英搭档的 “一把手、二把手” 时代。在王凤英的操刀下,小鹏汽车进行了多个业务线改革,尤其是销售层面,小鹏汽车在去年 7 月发起了“木星计划”,放开经销商的加盟授权,并将部分小鹏汽车的直营门店转给经销商经营。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小鹏汽车销售门店达 500 家,覆盖 181 个城市。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小鹏汽车在 2023 年完成了一轮渠道升级,末位淘汰了超过 130 家门店,同时通过“木星计划”引进了160多家优秀的经销商伙伴,新增覆盖了 40 个低线城市。按照规划,其销售渠道还将继续扩展,门店布局会着增加至 600 家。而紧抓销售渠道布局的背后,不仅仅是对小鹏汽车过往错误的修正,其实也是对小鹏汽车后续密集产品发布的提前布局。第二品牌冲进红海区对于竞争格局日趋激烈的 2024 年,小鹏汽车的年销量目标定在 28 万辆,相比于去年翻倍。摊分到每个月,平均月销要达到 2.3 万辆以上才能够勉强达标。从 2024 年前两个月的交付量表现(1-2 月份交付了 8250 辆、4545 辆)来看,小鹏汽车开年就已经陷入交付疲软的态势,考虑到一季度是销量淡季以及春节放假等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小鹏汽车一季度整体销量处于严重承压状态,且将进一步传导至后续三个季度。对此,小鹏给出的解法是,用智驾降维进入 10-15 万区间的红海市场,用第二品牌拉升销量增长这个所谓的第二品牌,指向的其实是 2023 年 8 月小鹏收购滴滴的智能电动汽车项目“MONA”。在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进一步透露了新品牌的信息,包括首款车型将在今年 4 月的北京车展上亮相,预计在三季度上市并交付;新品牌会从 To C 渠道开始,之后再进入其它销售渠道;新车型上市初期会利用小鹏汽车现有的渠道,但之后会建立独立经销网络,预计到明后年会有数百家新品牌门店。“为年轻人提供一台真正的 AI 智驾汽车”,这是何小鹏对 MONA 项目的注释,似乎是在“致敬”当年致力于做“年轻人的第一部手机”的小米。从新品牌的定价区间可以看到,小鹏第二品牌即将踏入全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价格带。乘联会零售数据显示,2023 年售价 10-15 万的车型销量占了整个市场份额的 34%,包括比亚迪秦、元、零跑、哪吒、长安启源等都是这一细分市场的有力争夺者。以比亚迪秦和元家族为例,这两款车型在 2023 年分别卖出了 48.2 万辆和 41.2 万辆。小鹏汽车要在这一细分市场与比亚迪抢肉吃,并非易事。何小鹏给出的打法是,用智驾能力赋能。“很多友商也在这个价格段探索,但是能在这里把智驾体验做到极致的品牌暂时还没有出现。”何小鹏在本月举办的百人会论坛上说道。大疆车载负责人沈劭劼在本月的百人会论坛上提到,目前 8-20 万元仍是乘用车市场的主流,但 20 万元以下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新能源车型少之又少。如此来看,小鹏第二品牌是要打破“低价与智能”无法兼得的局面以获取竞争优势,但问题是,应用到低价车型的智驾能力是否会大大折扣;低价车型要如何兼顾利润收入。从小鹏现有的产品结构来看,搭载了最新一代辅助驾驶系统 XNGP 的小鹏 G6 最低也要 20.9 万起,小鹏要将高阶智能能力复制到 15 万元以下车型,这意味着需要在软硬件上作取舍。另外,10-15 万元的汽车市场比拼的核心在于成本控制能力。而在成本控制这件事上,至少到目前为止,比亚迪说第二,国内其他车企大概率不会有敢称第一的 。今年年初,秦 PLUS 与驱逐舰 05 将价格下探至 7.98 万元起,降价幅度高达原售价的 20%,将一众品牌车型逼入墙角。从小鹏汽车目前的毛利率表现来看,其在相对高价的产品结构下尚且难以保持健康的毛利率水平,第二品牌要实现正向利润增长,难度并不低。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小鹏汽车虽然刚刚走出低谷,但一季度销量未有起色,同时布...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