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AI Day 2022全解读】严格意义上 AI Day 不像是「发布会」,而是「交流会」马斯克本人也在推特上说,「此活动

【特斯拉AI Day 2022全解读】严格意义上 AI Day 不像是「发布会」,而是「交流会」马斯克本人也在推特上说,「此活动旨在招聘 AI 和机器人工程师,因此技术含量很高」换句话说,这是马斯克的高山流水,为特斯拉的锺子期而开。 #抽屉I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视频 在特斯拉2022 AI Day上,马斯克公布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的原型机,后者在台上缓慢走了几

#视频 在特斯拉2022 AI Day上,马斯克公布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的原型机,后者在台上缓慢走了几步,还做了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马斯克希望特斯拉不仅仅被认为是一家汽车制造商,打造“擎天柱”正是他为此做出的努力之一。

封面图片

马斯克:AI发展速度前所未见 希望人形机器人“善待”人类

马斯克:AI发展速度前所未见 希望人形机器人“善待”人类 马斯克说,人工智能将会彻底改变世界,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自动驾驶。特斯拉已经在汽车自动驾驶方面投入巨大,距离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只有一步之遥。特斯拉自动驾驶依靠的是数字神经网络,换句话说,其实就是人工智能,以及摄像头。他坦陈,自动驾驶其实很难,就像是创造了一个婴儿版本的通用人工智能。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马斯克评价说,“人工智能技术进展迅速,实际上,我从未见过哪种技术能比其进步更快。”“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似乎每隔半年就能增长十倍之多,不过,它不可能永远以如此之高的速度增长下去,否则它将超过宇宙的质量,我从未见识过类似的事物。”他补充说。马斯克提到,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英伟达的市值如此庞大,因为他们拥有最好的神经网络芯片,其市值甚至可能会继续增长,“芯片热潮比此前的任何一次淘金热都要庞大。”此外,马斯克认为,人形机器人也是人工智能的一大应用领域,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就是一个例子,擎天柱是人形机器人,几乎能做任何人类能做的事。不过马斯克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对人工智能安全的质疑态度,他笑着说,“我只希望机器人能够友善对待我们。”他解释说,人工智能好的一面是,生产力将大幅提高,在各个领域都是,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供应链物流,例如在线客服机器人,已经可以回答相当复杂的问题了。但是,人类处于“有史以来最大的技术革命的边缘”。马斯克说,“坦率地说,有一段时间我有点沮丧。我想,我们会被他们接管吗?我们会不会变得一无是处?但后来我想清楚了,我是否愿意活着看到人工智能的世界末日?我觉得我希望看到。”他强调,人工智能不可能无限增长下去,它一定会遇到一些限制,一年前,它的限制因素是芯片短缺,下一个短缺的将是变压器,再下一个短缺的则是电力,“你得给这些东西提供能量。”马斯克提到,电动汽车同样对于电力以及包括变压器在内的电力基础设施有着巨大需求,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在建设遍布全球的超充网络。主持人问及特斯拉下一代电动汽车的设计时,马斯克表示,特斯拉的下一代汽车将是低成本的汽车,同时也将非常注重自动驾驶技术的使用。他表示,在美国,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十分成熟。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完善,它的驾驶方式也越来越像人类,远超人类期待,“不像是那种跳舞的机器人,它给人的感觉是流畅、直观的。”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马斯克:不和中国对手“卷”造车 只有AI才能救特斯拉

马斯克:不和中国对手“卷”造车 只有AI才能救特斯拉 这个在特斯拉内部代号为“Redwood”的新车型,也被外界称作“Model 2”。因为无论从尺寸还是售价,它都被认为是一台更小号的 Model 3,目标则是为特斯拉打开更大的消费市场,以完成马斯克曾经豪言的 2030 年两千万辆的销售目标。传闻中,Model 2 的售价将下探至 2.5 万美元(折合约 18 万元人民币),比 Model 3 还要低 30% 左右,有望于 2025 年年终开始生产。马斯克很快便驳斥了路透的这则独家新闻。这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更有意思的是,几小时后他突然在个人 X 账号上放出猛料:特斯拉 Robotaxi(无人出租车)将于 8 月 8 号发布。马斯克在 X 上官宣 Robotaxi 曝光日期|图片来源:X路透很快跟进了马斯克的回复,表示特斯拉正在将原本用在 Model 2 的精力,转向 Robotaxi。当 Waymo、Cruise 等美国无人驾驶出租车陷入政策和营收泥潭、中国无人驾驶公司都在降级成 L2 为车企打工的时候,为什么特斯拉要“砍掉”备受期待的 Model 2,转向目前仍看不到方向的 Robotaxi?马斯克,又在下一盘什么大棋?01先有 Robotaxi,后有 Model 2乍一看,这是一个有些奇怪的对比。因为 Model 2 和 Robotaxi 对应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前者代表着我们如今熟悉的这个特斯拉,依靠汽车零售,从 C 端消费者那里直接赚钱,在去年第四季度之前,特斯拉一直是全球销量最高的电动车品牌;而后者则对应着一个集出行、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于一体的全新行业,放眼全球,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从 Robotaxi 项目上正向盈利。但如果外媒的报道并非毫无根据的捕风捉影,我们倒也可以从车辆研发的逻辑中,找到特斯拉在 2024 年 Q1 做出商业重心切换的理由。完全从零开始,正向研发一款全新的车型,需要长达数年的时间。但如果基于一个成熟的平台,那么开发时间将会大幅缩短,这也是为什么现代汽车工业强调平台的重要性。在去年上市的由艾萨克森撰写的《马斯克传》里,就提到了 Model 2 和 Robotaxi,其实都基于特斯拉正在研发的新一代平台。而且,某种程度上,是先有马斯克对于 Robotaxi 的执念,才有了对于 Model 2 的研发。从时间角度上,马斯克第一次提出要设计一款“没有方向盘和加速制动踏板”的汽车,发生在 2016 年;而特斯拉内部第一次提出要造出一台比 Model 3 更便宜的廉价汽车,则发生在 2020 年,而马斯克对这款廉价车型一直兴趣不大。事实上,当马斯克 2020 年在内部毙掉 Model 2 项目的时候,特斯拉首席设计师 Franz 就开始打着研发 Robotaxi 的旗号,暗中推进着 Model 2 的影子计划了。在《马斯克传》里,作者披露,马斯克真正批准 Model 2 项目,已经是 20222 年 9 月的事了。Franz“画饼”的方式,正是投其所好,表示 Model 2 和 Robotaxi 可以“一鱼两吃”,因为二者基于同一个架构开发,而且 Model 2 的销量可以达到 Model 3 和 Model Y 这类车型的两倍。特斯拉首席设计师Franz和早期的Robotaxi概念原型 | 图源:www.cybertruckownersclub.com艾萨克森在书里写到,结束和 Franz 的会议后,马斯克第一时间和他进行了交流,但对 Model 2 他展露出的并不是期待,而是认为“这不是一个多令人兴奋的产品”。马斯克并没有在 X 平台上再透露关于 Robotaxi 的其他信息,我们也并不知道 8 月 8 号的“发布”将会有怎样的内容。不过,按照此前披露的 Model 2 时间线,这款同平台车型距离规模化生产大概率还有 1 年时间。02卖车哪有卖 AI 性感?尽管一直有一种戏谑的说法,说马斯克是在用从特斯拉赚来的钱,去填补他在 SpaceX 上追逐自己火星梦的亏损。但从马斯克对于特斯拉这家公司的经营思路来看,特斯拉显示不止是一家仅靠售卖硬件来赚钱养家的公司。这次回怼路透“说谎”的时候,马斯克还在 X 账号上贴出了他在 2016 年发布在特斯拉官网的“第二步整体规划”,其中提到:一开始生产小批量的汽车,是为了赚钱后实现规模化,打造更多人可以消费得起的电动汽车。但他在那篇 2016 年的文章里就提到:特斯拉可能“不太需要比 Model 3 更低成本的车辆”。也正是在那一年,马斯克在内部第一次提出 Robotaxi,并在全世界大力“鼓吹”自动驾驶即将到来,核心便是要开发特斯拉这家公司的“第二曲线”。这些年来,特斯拉市值在汽车行业领跑的重要原因,便是很多投资者不仅仅把它当成是一家硬件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或者用老马自己的话说,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除了汽车,AI 公司特斯拉也鼓捣人形机器人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obotaxi 的商业想象,不止于 C 端的硬件销售,也有 FSD 带来的软件订阅收入硅谷的软件公司在前 AI 时代的利润率要远高于底特律、日本韩国的硬件公司。此外,如果自动驾驶技术取得突破,那么 Robotaxi 便可以在出行领域里占得先机,依靠更高的效率打败目前的出行平台,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换句话说就是,共享出行这个新生事物,有可能被 AI 这个更新生的事物再次颠覆。当然,除了自 2016 年开始的这个计划,从当下的外部竞争环境看,特斯拉显然还有更多把目标从硬件转移到 AI 上的理由。首先,它们要面临来自中国市场的全面竞争。去年第四季度,特斯拉被比亚迪反超,丢掉了纯电车型的销售冠军。马斯克也在业绩交流会的时候预测,2024 年特斯拉的增速将比 2023 年进一步放缓,话音刚落,2024 年第一季度它们便遭遇了疫情以来的首次销量下滑。其次,对于特斯拉这样一家来自于硅谷的全球公司来说,它们更擅长的是定义产品,而非在供应链上进行各种快速调整。Model Y 是目前全球最畅销的单一车型(不止是电车),但它已经发布了 5 年,而且在今年将不会推出任何改款。而把 Model 3 当成竞争对手的小米 SU7,在正式交车之前,就对 Pro 车型中关于电动尾翼的实体按键进行了优化,这是硅谷公司难以达成的恐怖相应速度。还有价格上的威胁。比亚迪最早依靠混动车型和优秀的燃油效率发家,如今进入纯电市场,也推出了 1 万美元级别的海鸥车型。这好像一下子就让 2.5 万美元的 Model 2 不香了。也难怪在收购Twitter后大谈自由的马斯克也开始不讲贸易自由了,提出必须对中国车企实行贸易壁垒,否则美国市场的玩家就没戏了。最后一点,随着美国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皮卡车型 Cybertruck 也被马斯克自己认为“自掘坟墓”,影响了内部的出牌节奏,所以特斯拉不光要面临中国玩家的围剿,还将在本土面对来自国外其他传统玩家的竞争。03Robotaxi,正确但是很难不过,无论外界竞争格局怎么变,特斯拉现在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纯电汽车生产和销售厂商。然而,选择 Robotaxi,在这个阶段看起来依然是个有些疯狂的选择。美国无人出租车市场的另一个巨头,通用旗下的 Cruise,在 2023 年下半年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剧情。8 月,Cruise 在旧金山拿到了全面开放商业运营的资质即不限时段、不限行驶区域且全无人的商业运营。但由于连续发生交通事故,以及“引发交通堵塞”从而间接导致死亡,Cruise 的运营牌照在 11 月被加州政府吊销,其原型车 Origin 停产,公司也被迫裁员。Cruise 无人出租原型车 Origin 概念图 | 图片来源 Cruise不止是 Robotaxi 领域,全球整个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公司,大多都在 2023 年将方向转向了更好量产的 L2 或 L2+智能辅助驾驶,以更好的获得资本市场的信任以及通过和车企合作为自身“回血”。那么,如果特斯拉进军 Robotaxi 领域,现在究竟有哪些挑战,又有哪些优势?首先是技术层面。特斯拉的 FSD 在 L2+...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马斯克梦想AI超算霸权 旗下公司却疯狂采购英伟达芯片

马斯克梦想AI超算霸权 旗下公司却疯狂采购英伟达芯片 面对是否跟进的问题,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一次全体员工会议上给出了既坚定又充满了外交技巧的回应。他明确表示,英伟达已经很久没有在X平台上投放广告,且目前无此计划。同时,他强调英伟达不会公开评论其他公司的决策。值得注意的是,黄仁勋并未提及英伟达与马斯克商业帝国之间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目前,随着英伟达GPU及其相关硬件和服务需求的激增,公司市值已经远超2万亿美元大关。英伟达芯片等产品正在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科研和数据中心项目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最近一个财季,英伟达的收入飙升至221亿美元,增长率高达265%。去年,其销售额甚至超过了业界巨头英特尔。与此同时,马斯克旗下的公司也在大规模采购英伟达的硬件,以支持他们复杂的人工智能开发计划。在本周于加州圣何塞举行的英伟达年度开发者大会上,英伟达与马斯克旗下公司之间的紧密关系再次得到了凸显。这场盛会吸引了约16万名参与者,包括众多名人和行业领袖。马斯克于2023年7月成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的高管也参与了其中的两场讨论会。xAI联合创始人兼研究科学家克里斯蒂安·塞格迪(Christian Szegedy)曾在谷歌工作,他和英伟达的数据科学家博扬·通古兹(Bojan Tunguz)就如何利用英伟达的GPU加速其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Grok的训练和推理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对话。xAI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兼研究工程师伊戈尔·巴布什金(Igor Babuschkin)曾是OpenAI和谷歌的资深人士,他分享了这家初创公司如何使用英伟达技术加速Grok的训练和提升推理能力。在英伟达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Blackwell的发布活动上,马斯克公开表达了对英伟达技术的高度赞赏。他称:“在当前市场上,没有任何人工智能硬件能与英伟达的产品相媲美。”马斯克虽曾是OpenAI的创始人之一,但由于与其他创始人的分歧,他选择另辟蹊径,创立了xAI,致力于开发更多人工智能模型和软件。同时,马斯克的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多年来一直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软件,以实现其汽车的自动驾驶化。此外,特斯拉还在研发“擎天柱”人形机器人,旨在执行复杂的工作。尽管特斯拉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汽车销售,马斯克却经常提醒股东们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公司。他在今年1月在X平台上发表的一篇帖子中写道:“在很多人看来,特斯拉是一家汽车公司,但实际上,我们是一家致力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公司。”特斯拉在2021年8月的人工智能日(AI Day)活动中,首次披露了构建“Dojo”超级计算机的计划,该计算机旨在利用特斯拉汽车收集的海量视频和数据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在特斯拉的人工智能项目中,英伟达的硬件扮演了核心角色。去年8月,特斯拉前人工智能工程师蒂姆·扎曼(Tim Zaman)在X平台上透露,由1万块英伟达H100芯片构成的人工智能集群已经准备就绪,即将启用。马斯克在今年1月的一篇文章中透露,尽管构建Dojo超级计算机的成本高达5亿美元,但“特斯拉今年在英伟达硬件上的投入将远超这个数字。”他补充说:“在当前的人工智能领域,保持竞争力至少需要每年数十亿美元的投入。”今年1月的特斯拉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一位分析师询问了关于Dojo最新进展及特斯拉是否有“足够的英伟达GPU供应来训练该系统”的问题。马斯克回应表示,特斯拉正在同时采用英伟达和Dojo两条路径,暗示在构建Dojo的过程中,特斯拉不会完全依赖英伟达的技术。他称Dojo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长期项目,因为它的潜在回报极大,但这还存在不确定性。”马斯克的亲密好友、前特斯拉董事会成员、X的投资者、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去年12月在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xAI在开发首个版本的Grok时,尽管已从甲骨文获取了英伟达GPU,但马斯克对GPU的需求远超所提供的数量。埃里森当时称:“哎,他们对GPU的渴求远远超出了我们的供应。我们已经提供了不少,但他们还想要更多。我们正在努力,确保能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尽管马斯克与黄仁勋保持着长期联系,且两家公司的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但两者关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去年6月,马斯克在X平台上批评英伟达在GPU供应短缺时哄抬价格的行为,并称英伟达为“垄断企业”。他强调,竞争性的芯片正在开发中,"英伟达不能永远垄断大规模训练和推理领域。”然而,这些评论似乎并未对黄仁勋造成太大影响。几个月后,在《纽约时报》举办的DealBook峰会上,黄仁勋对马斯克及OpenAI表达了赞赏。他提到,英伟达花了约五年时间来完善首台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DGX系统,并亲自交给了马斯克,供OpenAI使用。黄仁勋在讲台上回忆说:“当马斯克看到这台设备时,他的反应是‘我也想要一个’。正是他向我介绍了OpenAI的。那一天,我将世界上第一台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交给了OpenAI。”对这些信息,英伟达的发言人拒绝发表评论,特斯拉和xAI也没有回应评论请求。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微软新AI工具“Recall”深陷差评风暴 最差命运就是“Recall”

微软新AI工具“Recall”深陷差评风暴 最差命运就是“Recall” 2024年5月21日,微软发布全新的“Copilot+PC”,这类 AI PC 通过与高通的最新芯片合作,实现了一个叫做“Recall”的功能。借助这个人工智能工具,用户可以搜索和回忆在PC上看到或做过的任何事情。过去几天,微软“Recall” 功能确实引发了大量关注,但是整体上还是负面居多。许多人认为这会带来巨大的隐私风险,并可能引发新一轮为了窃取数据而进行的网络攻击。科技媒体The Register认为,Windows“Recall” 给人的感觉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制定出来了。该媒体直接在标题中表明态度,指出“让Windows Recall 记忆用户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是一场隐私噩梦”。微软对“Recall”寄予厚望人工智能时代的 PC 有什么与众不同?微软的答案是Copilot+ PC,而 Copilot+ PC中的主要AI功能之一就是 “Recall”。微软表示,“Recall是使Copilot+ PC与众不同的关键部分。”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微软对这个新AI工具或者功能寄予厚望。“Recall”通过每隔几秒钟截取一次活动窗口的屏幕截图来工作,默认情况下记录用户在Windows中的所有操作,最长可达三个月。这些快照将由设备上的神经处理单元(NPU)和人工智能模型进行分析,从截图中提取数据。数据将被保存在语义索引中,允许Windows用户浏览快照历史记录或使用自然语言查询进行搜索。微软承认该功能不进行内容审核,这意味着它会捕捉到它看到的任何东西,包括密码管理器中的密码或您银行网站上的账户号码。或者,如果用户在Word中撰写机密协议,也会生成该内容的截图。“Recall” 的推出,对于用户寻找文件或者查询重要的操作肯定很方便,也能大幅提升办公效率。有X平台网友就被“Recall”功能吸引,直接花更多钱下单买了更强大的 AI PC 电脑。但是目前看这类网友还是少数。在 X 平台上,对于“Recall”功能显而易见的好处,很多人选择了“忽视”,更多人谈论的焦点转移到了数据安全和隐私等话题之上。微软向用户承诺,Recall索引在设备上保持本地和私密状态。用户可以暂停、停止或删除捕获的内容,也可以选择排除特定的应用或网站。但很多人还是选择了“不信任”。各方抨击微软“Recall”“Recall”功能发布之后,喜欢用Windows 电脑的特斯拉CEO马斯克第一时间就发表了观点,“这简直就是《黑镜》里的情节。一定要关闭这个‘功能’。”《黑镜》是英国电视台制作的一部科幻电视剧,第一季曾经描绘过这样一个场景:借助一项全光谱记忆技术,人们可以对眼睛所见的一切进行录像,并且随时能够回放,备份最长可存储30年。“Recall” 功能利用快照记录用户在 PC 上的一举一动,因此马斯克的比喻也很贴切。当然,他的言外之意是对这项“功能”的担忧。网络安全专家Kevin Beaumont,有时以批评微软而闻名,也表达了对这一功能如何引发巨大攻击的担忧,将其比作“内置在Windows中的键盘记录器。”他在一篇新博客文章中表示,“换句话说,如果恶意威胁行为者获得系统访问权限,他们已经窃取了本地存储的重要数据库。他们可以简单地扩展这一点,窃取Copilot的Recall功能记录的信息。”X 平台上也有用户批评“Recall” 功能是个坏主意。“过去这被称作间谍软件,所以发生了什么?”Mozilla 首席产品官Steve Teixeira也出来表态:“Mozilla 对 Windows Recall 感到担忧。从浏览器的角度来看,有些数据应该保存,有些则不应该。Recall 不仅存储浏览器历史记录,还存储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的数据,并且对存储内容的控制非常粗略。虽然数据以加密格式存储,但这些存储的数据代表了网络犯罪分子的新攻击媒介,也为共享计算机带来了新的隐私担忧。”更有网友对微软提出了灵魂拷问:真正的问题是,微软是否会从AI Recall中本地获取关于你和你的活动的洞察,并将这些洞察发送到云端。他们可以对所有AI Recall用户这样做,同时让他们的屏幕截图留在他们的电脑上 :-)人工智能专家加里·马库斯(Gary Marcus)则很直接:“去他…… 的。我不想让我的电脑监视我所做的一切。继续用我的 Mac,谢谢。”先行者Rewind 已经开始推新架构很多人还没有用上“Recall” 功能,但是却已经开始对它“敬而远之”。虽然预料到了会有批评声,但是这么多的批评声涌过来,可能也是微软不曾预料到的。事实上,在微软“Recall”之前,一款面向 Mac 和 iPhone 的基于GPT-4 大模型的应用Rewind已经上线一年多时间了,Windows版本目前还在开发之中。Rewind可以记录用户所做的一切,监听所有会议,并让你可以通过聊天机器人回忆起任何事情。Rewind上线后,同样引发了很多对于数据隐私和安全的质疑,但是还是获得了大量用户。本质上,“Recall”和Rewind 的功能一样。不过Rewind是一款第三方应用程序,而 Recall 是微软 Windows 官方工具,可以和 Windows 11 系统深度集成。Rewind由Dan Siroker 于2020 年 3 月成立,目前已经完成两轮共 2790 万美元融资,估值约 3.5 亿美元,其投资人与投资机构包括 OpenAI CEO Sam Altman、a16z 等等。因此在微软“Recall”发布之后,很多人也不断在 X 平台上@ Rewind AI(现在更名Limitless AI)创始人兼CEO Dan Siroker,让他谈谈看法。“这是一款与我们在一年半前推出的Rewind产品惊人相似的产品。”Dan Siroker 说,“当我们开始研发Rewind时,我们知道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要么是个好主意,要么是个坏主意。如果这是个坏主意,我们会失败。如果这是个好主意,那么像微软或苹果这样的公司推出类似或在某些情况下完全相同的产品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是或者否的问题。所以我们肯定看到了这一点。”他说,模仿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很容易,难的是模仿产品的学习过程。“在过去的一半年里,我们从用户的反馈中学到了很多。”Dan Siroker 表示,在许多方面,Rewind 和 Recall 采用的的方法存在局限性。因此在一个月前,他带领团队把 Rewind升级成为了一款名为Limitless的新产品,并且构建了一种名为Confidential Cloud的新型基础架构,该架构在设计中就注重隐私保护,所有数据都加密存在这个“机密云”之中。根据Rewind官方解释,用户的一切数据都在Limitless Confidential Cloud中加密并存储。“Confidential Cloud的保护意味着,你的雇主、我们作为软件提供商以及政务部门,在没有你许可的情况下无法解密你的数据,即使有传票要求这样做。”可以理解为,Rewind在本地存储数据之外,开始提供了一个使用云的选择,只不过是一种加密的云。这个云服务刚上线不久,但Dan Siroker 说,“人们似乎真的很喜欢这样对待数据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Rewind是第三方工具,愿意用的人才去下载,这本身就实现了用户群体的筛选。但是微软“Recall”功能是Windows 11系统功能的一部分,并且它默认打开。这种方式带来的用户影响,明显会比Rewind大很多。今天微软“Recall”功能面临很多舆论上的批评声,但普通用户对待它的真正态度,还需要内置这种功能的PC设备大规模出货之后,我们才可以知晓。等待它的是多数人选择使用,还是关闭?但最差的结果应该就是“Recall召回”吧。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