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 #杨岳桥

1111 #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 #杨岳桥 杨岳桥:「在争取民主人权自由的上,在这条路上我们是有人认同,也支持我们所做的一切,特区政府其实非常清楚知道在这条法案正式生效后,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不是理所当然,特区政府有责任及有需要做到符合国际标准,让世界看得见一国两制是真诚在香港实施。」 #now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0843 人权与民主法案 #香港政府 #反对

0843 #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 #香港政府 #反对 特区政府发声明强烈反对美国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以下为声明全文。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今日(十一月二十八日)对《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以及另外一项有关香港的法案成为美国法律表示强烈反对,并对美方无视港方多次就两项法案提出的切实关注表示极度遗憾。两项法案明显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既无必要,亦毫无理据,更会损害香港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和利益。   政府发言人说:「两项法案并不合理,当中《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以人权及民主为名,但实际上部分条文涉及出口管制和香港执行联合国制裁措施,根本与香港的人权和民主无关。两项法案更会向示威者发出错误信息,无助缓和香港局势。」   「美国在香港拥有庞大经济利益,包括在过去十年从香港赚取在美国的全球贸易伙伴中最高的双边贸易顺差,单是去年已超过330亿美元。美国单方面改变对香港的经贸政策,将会对双方的关系及美国的利益产生负面影响。此外,香港和美国在出口管制及执法方面一向有紧密合作。」   「特区政府希望美国政府采取务实态度,以香港和美国的互惠关系和美国在香港的利益为依归,维持对香港的经贸政策和原则立场,继续尊重香港作为一个单独关税地区的地位。」   发言人重申,外国政府及议会不应以任何形式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 完 2019年11月28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8时43分 原文网址: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911/28/P2019112800184.htm #政府新闻处

封面图片

1541 #美国 #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 #中国制裁

1541 #美国 #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 #中国制裁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后,中国官方连番作出谴责。今日正式采取反制措施。中国外交部宣布将制裁部份非政府组织,以及暂停审批美国军舰以及军机赴港休整的申请。 报导全文: https://bit.ly/35Qr4rO #苹果

封面图片

0455 #华盛顿 #美国国会大楼 #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

0455 #华盛顿 #美国国会大楼 #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 佛罗里达州众议员约霍在发言时指美国的政治人物多次被指在背后支持香港的示威,但实情是特首林郑月娥及其背后的中国政府自行引起。他在发言最后再次对香港人说「加油」。 #美国国会直播

封面图片

0615 #华盛顿 #美国国会大楼 #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

0615 #华盛顿 #美国国会大楼 #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 《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正式以417票赞成,1票反对通过美国众议院。下一步将提交总统特朗普签署。 #美国国会直播 (小编M:虽然法案已获得国会通过,但总统仍可以行使否决权,将法案发还国会重新考虑。现在总统将有不包括星期日在内的十天时间考虑是否签署,如总统未能在十天内签署或否决,法案将自动生效。)

封面图片

香港人权资讯中心发表《香港人权报告2024》

香港人权资讯中心发表《香港人权报告2024》 香港人权资讯中心 报告摘要: 下载报告全文(只有英文): 新闻稿全文下载: 香港人权资讯中心今日发表《香港人权报告2024》,报告指出在国安体制持续巩固下,香港的人权及自由状况持续恶化,维护人权的机制受到结构性的侵蚀。香港的人权问题不再是偶发性个案,而是香港政府透过法律、行政、科技与文化等多重工具,构建出来的一套制度性压制架构,并正向跨境扩展。 尽管政府对外持续宣称社会「稳定」、「复常」,报告揭示,实际上市民正面对持续的审查与白色恐怖。表面合法、但选择性执行的行政手段例如税务审查、场地及发牌规管等被用来打压新闻自由及民间活动,而不必动用明显武力或逮捕。这类「隐性镇压」不易引起国际社会即时反应,却有效让政府对目标群体进行骚扰及施压,并向整体社会展示寒蝉效应。 报告重点包括以下六项趋势: (一)国安体制进一步扩权 2024年通过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进一步赋权予行政机关,例如行政长官可随时签发具法律效力的国安证明书,国安委的决定更明文排除在司法覆核之外,削弱法律监督并扩大行政干预空间。 (二)司法独立受损与法律援助收紧 法院在国安案件中角色边缘化,律师被审查、法援审批收紧,导致公益诉讼难以推进。例如新田科技城司法覆核申请人谢世杰,于报告期内遭到骚扰,及后于2025年初被捕并退出诉讼,显示提起公益诉讼的公民社会人士面对的压迫。 (三)监控升级与跨境打压扩展 政府扩建闭路电视网络,并探讨应用人工智能与人脸识别技术。针对网上言论的煽动罪检控增加。报告亦揭示,跨境情报渗透行动已扩展至海外港人社群,务求阻止海外港人针对中国及香港作出批评及倡议。跨境打压的威胁越来越普遍及有全球化的趋势。 (四)行政打压与「法律战」成为常态 当局透过税务审查、发牌限制、场地封锁等方式,选择性压制记者、公民团体、艺术团体及社区组织,形成一套不动声色但极具破坏性的行政打压模式。虽形式上「合法」,实质上构成政治干预,削弱新闻自由、公民参与与结社自由。 (五)和平集会消失,公民参与遭到瓦解 报告指出,香港已连续四年无大型示威,包括五一游行、六四悼念及七一游行。尽管警方声称自2022年起未有正式拒绝任何游行申请,报告揭示,警方实际上透过非正式渠道、预防性审查与人身风险压力达到「无声禁令」的效果,令申请人知难而退。 至2024年3月,逾7,300名于2019年反修例运动中被捕者仍未有定案,面对长期检控悬置与高刑期风险,情况残酷且违反正当程序。 (六)文化与教育自由受限,爱国教育渗透校园 政府以国安为由强化对文化与教育的审查,取消演出、下架图书、排斥具批判意识的艺术创作。今年4月15日「国家安全教育日」重现灌输式宣传,正如报告所指,当局配合课程设计与教师、学生监控制度,令人忧虑学术自由与思想多元遭到全面渗透与扼杀。 建议与呼吁: 报告提出26项建议,包括: 呼吁国际社会制定对港人权政策,支援公民社会与海外港人; 联合国机构应加强对香港的独立监察与追责机制; 跨国企业应落实人权尽职审查,拒绝配合政治审查与监控要求; 中国与香港政府应撤销《港区国安法》与《维护国家安全条例》,释放政治犯,恢复法治与基本自由。 香港人权资讯中心发言人表示: 「我们制作这份报告,是希望让香港人权的恶化有据可查、有迹可寻。我们不愿人权倒退在黑暗中悄然发生,而不被记录、不被追究。」 「即使在压迫之下,香港人仍展现惊人的创意与韧力,无论在本地还是海外继续发声、记录与组织。我们希望这份报告不只是观察,更是一份行动的起点。」

封面图片

香港特区政府强烈反对并谴责彭博社就《基本法》第23条立法作出虚假报道

香港特区政府强烈反对并谴责彭博社就《基本法》第23条立法作出虚假报道 香港特区政府今天(3月6日)强烈反对并谴责彭博社的新闻标题“香港称第23条建议应禁止Telegram”和“香港称第23条建议应禁止Signal”,并其报告以《香港国安法公众咨询列出Facebook、YouTube封禁》为题,虚假报道特区政府将立法禁止上述平台在港运营,从而对港版国安法第23条立法建议产生误解和恐慌。基本法。 香港特区政府郑重表示,并无建议禁止任何社交媒体、视频分享或串流平台在香港运作。 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立法会相关文件的附件载有特区政府在公众咨询期间收到的书面意见的摘要,附件内容长达75页。不过,有关报告只是片面挑选了其中三份收到的意见,并以带有偏见的标题完成,试图误导国际社会和香港特区公众,认为香港特区政府将接受此类观点或禁止这种观点。相关平台不得在香港特区运营,其意图确实可疑。彭博社发布的假新闻损害了其在媒体界的可信度和公信力。我们要求彭博社确保今后有关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报道能够公正为避免读者进一步误解。 正如香港特区政府多次强调,《基本法》以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适用国际公约》中有关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的规定、社会文化权利,包括言论自由权利,也将适用于拟议的维护国家安全的地方立法。香港国安法第四条明确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应当尊重和保障人权。在立法过程中,特区政府将遵循相关国际标准保障人权和自由。特区政府会充分参考公众咨询期间收到的意见,争取尽快敲定《维护国家安全法案》,提交立法会审议。” via 匿名 标签: #香港 #23条立法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