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造车新势力小鹏和出行平台巨头滴滴达成了一项战略收购合作。

周一,造车新势力小鹏和出行平台巨头滴滴达成了一项战略收购合作。 小鹏汽车将以总对价58.35亿港元( 约合7.44亿美金)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收购对价以增发股份的形式完成,最高增发9113万股,约占扩大后股本的5%。 本次收购不涉及现金部分,小鹏通过增发股份收购滴滴资产,滴滴则通过出卖资产获得小鹏股份,双方均没有“花钱”。 当天双方还宣布了一项造车计划,将推出一个全新电动汽车品牌,项目代号MONA,首款产品预计于2024年量产并推出市场。 标签: #滴滴 #小鹏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小鹏汽车收购滴滴造车业务,子品牌首款车型明年量产

小鹏汽车收购滴滴造车业务,子品牌首款车型明年量产 8月28日早间,小鹏汽车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与滴滴签订股份购买协议,同意有条件以58.3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4.23亿元)的最高总对价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该公司同时与滴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小鹏汽车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滴滴将成为小鹏汽车的战略股东,首批股份的锁定期为24个月。 小鹏汽车官方称,通过合作,小鹏汽车将正式进入多品牌战略阶段。这意味着小鹏汽车将打造主品牌之外的第二个品牌,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继蔚来汽车之后,又一家打造全新子品牌的新势力企业,蔚来规划了阿尔卑斯和萤火虫两大子品牌。 具体来说,小鹏汽车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为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定位在“15万级”价格区间,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项目代号“MONA”。新品牌车型将与小鹏现有品牌产品形成差异化定位,同时,滴滴将为“MONA”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驾及共享出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 来源:

封面图片

小鹏拟10亿新元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

小鹏拟10亿新元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 中国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将以58.35亿港元(约10亿新元)收购滴滴出行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并基于此开发新款智能电动汽车,预计于2024年量产。 综合澎湃新闻和腾讯科技报道,滴滴出行与小鹏汽车星期一(8月28日)共同宣布,双方将达成战略合作,小鹏汽车同意有条件以58.35亿港元的最高总对价,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同时与滴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据报道,小鹏汽车将基于此项战略合作,打造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代号“MONA”,作为其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与现有品牌形成差异化,预计2024年由小鹏汽车量产推出市场。 小鹏与滴滴还表示,双方也将围绕汽车运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服务、充电设施、国际市场等方面进行合作。 滴滴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程维说,滴滴一直致力推动出行市场的共享化、电动化、智能化,小鹏在汽车智能化技术方面也有深厚的积累。“双方将持续在多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交通和汽车产业的变革。”

封面图片

关于小鹏与滴滴1,滴滴造车烂尾,已成负资产,借收购甩给小鹏,换了小鹏一笔股权,成了公告里的战略股东;

关于小鹏与滴滴 1,滴滴造车烂尾,已成负资产,借收购甩给小鹏,换了小鹏一笔股权,成了公告里的战略股东; 2,小鹏用股权换了一个大B客户,比如收购价小60亿,那滴滴相当于起码得下个5万辆的大单; 3,滴滴一直想做自有定制车辆,虽然和比亚迪的合作量不大,但车价降到15万,拿出来几万辆的采购规模应该不成问题; 4,如果,汽车实现自动驾驶以后,到底商业闭环怎么建立,和滴滴这样的运营平台捆绑一下,显然是有故事可讲的; 5,小鹏最近战略动作很多,又是卖给大众平台,又是收购滴滴资产,不考虑资源聚焦的问题,确实是为未来竞争腾挪了不少生存路径。

封面图片

滴滴公告:滴滴将向小鹏出售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小鹏汽车将基于此打造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代号“MONA”,作为其

滴滴公告:滴滴将向小鹏出售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小鹏汽车将基于此打造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代号“MONA”,作为其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该车型与小鹏汽车现有品牌形成差异化优势,预计2024年由小鹏汽车量产推出市场。

封面图片

又一家造车新势力即将登陆美股 毛利率仅次于特斯拉

又一家造车新势力即将登陆美股 毛利率仅次于特斯拉 招股书显示,极氪预计将把首次公开募股中约3.086亿美元的预期净收益用于开发更先进的电动汽车技术、销售和营销以及扩大其充电网络以及一般公司用途。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证券和中国国际资本各部门担任承销商代表。原有股东吉利汽车表示将认购不超过3.2亿美元的ADS。宁德时代、Mobileye等投资者和股东也表示有兴趣参与认购。极氪是第四家赴美上市的中国造车新势力公司,此前蔚来、理想和小鹏汽车先后登陆美股。与多数造车新势力“流血”上市不同的是,吉利汽车集团副CFO戴永此前表示,在销量提升、毛利上涨的前提下,2024年极氪将力争实现转扭亏为盈(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按照香港会计准则,2023年极氪亏损金额为11.35亿元,与上年同期亏损20.39亿元相比,亏损情况有所改善。今年极氪目标实现扭亏为盈。如果实现,极氪将成为盈亏平衡最快的造车新势力。据招股书,2021 年、2022 年、2023 年极氪总营业收入分别为 65亿元、319亿元和517亿元,2023 年营收同比增长 62%;净亏损45.143亿、76.551亿和82.264亿元;整车毛利率分别为1.8%、4.7%和15%。横向对比,2023年同为生产纯电汽车的蔚来和小鹏净亏损分别超过了200亿元和100亿元,整车毛利率分别为10%和-2%。全球范围内看,极氪2023年整车毛利率水平在纯电企业中仅次于特斯拉的19%。此外,极氪汽车2023年经营现金流净额也为正,2023年为22.8亿元。同期蔚来汽车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3.8亿元,小鹏为9.6亿元。研发方面,2021 年至 2023 年底,极氪累计研发投入近 170 亿元。其中,2021 年、2022 年、2023 极氪研发投入分别为 31.60 亿元、54.46 亿元、83.69亿元。销量业绩方面,截至2024年4月底,极氪已累计交付超24万辆汽车,4月交付超1.6万辆,同比增长99%。今年1-4月,极氪销量同比增速达111%,持续居20万以上中国纯电品牌第一名。不同于其他造车新势力,极氪最初是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控股集团的电动汽车子公司,2021年分拆为一家独立公司。相较于其他造车新势力,吉利控股集团对极氪在生产制造、研发、供应链等方面的共享,能够帮助极氪降低减少重资产投入,降低单车成本,以及营收构成更加多元化。吉利耗资200亿元开发的浩瀚架构不光为极氪所用,路特斯、沃尔沃、极越、领克等6个品牌的11 款车型都在浩瀚架构下开发和销售新车型。极氪控股的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所生产的电池、电机和电驱等产品也同时向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其他汽车公司供货。招股书显示,极氪的营收构成主要来源于三块业务,包括整车销售、三电业务、研发及其他服务。2021 年、2022 年、2023 年,三电业务、研发及其他服务等收入分别为 49.83亿元、122.28 亿元和177.61 亿元。按照规划,极氪今年的销量目标为23万辆,同比增速接近100%。极氪认为,今年的销量增长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中国市场新能源渗透率4月份超过50%,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市场的拐点时刻已经到来;二是新产品的投放,除了北京车展亮相的MIX,极氪今年还计划推出一款纯电SUV;三是中国市场的渠道下沉,极氪当前国内市场门店总数约为350家,其中85%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极氪计划今年加速三四线市场的渠道布局,会进入约70个空白市场;四是海外市场,去年11月起,极氪首批门店已经在瑞典、荷兰罗成营业,此外,极氪还与多个中东、亚洲等国家经销商签署代理协议。值得一提的是,极氪此次公开募股对应估值约为51.2亿美元,低于此前预期。与此同时,造车新势力普遍过了资本热潮,2021年高估值盛况不再。过去两年里,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美股股价较2021年高点普遍重挫80%左右。有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的确不是资本市场最佳的窗口期,但也要看公司追求的是短期融资还是长期发展。其次,中国汽车公司如果想开展全球化业务,登陆美股有利于全球化公司治理架构的建设。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新能源普及从3月开始?】造车新势力在这个月纷纷迎来了交付量的提升,小鹏、理想、哪吒、零跑月交付量均突破了一万辆。凭借着传统品牌

【新能源普及从3月开始?】造车新势力在这个月纷纷迎来了交付量的提升,小鹏、理想、哪吒、零跑月交付量均突破了一万辆。凭借着传统品牌的发力,3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很有可能接近25%,也就是每卖4辆车,也许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 #抽屉I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