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初开始,市场上陆续流传出“戴尔供应链将撤离中国”,戴尔搞“‘去中化’并已经制定了在国内逐年减产和减量采购国产芯片及零部件的

从今年初开始,市场上陆续流传出“戴尔供应链将撤离中国”,戴尔搞“‘去中化’并已经制定了在国内逐年减产和减量采购国产芯片及零部件的计划”,后来甚至一度传出“戴尔要完全退出中国”等消息。对此戴尔一直低调应对,对相关传闻不予置评。 据界面新闻报道,本月 24 日,戴尔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的进入中国 25 周年庆祝活动中,戴尔全球资深副总裁吴冬梅表示:“我们为戴尔在中国这 25 年的历史感到骄傲和自豪。在这里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与大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期待未来继续在中国发展。中国一直是戴尔重要的国际市场。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人类进步’为宗旨,并始终致力于对中国员工、客户及合作伙伴的承诺。该承诺坚定不移。” 针对上述传闻,吴冬梅则表示,“我们从未发布过任何上述所谓‘信息’或‘评论’。戴尔在全球范围内的行为准则就是不对‘谣言’进行评论。这是我们一贯的立场。但遗憾的是这种态度被错误和片面地解读成‘不评论即是确认’,甚至有人捏造‘相关消息来自戴尔官方’。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些传闻绝对是‘谣言’!” 吴冬梅继续提到,“即使是这样,我们也没有对谣言进行评论。因为它们是谣言。但我们要对在中国的员工、客户及合作伙伴进行一个澄清,就是我们对大家的承诺坚定不移,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戴尔的作风就是少说多做。事实是怎样的,大家可以看看我们都做了什么。今天,戴尔在厦门、成都和昆山设有三大生产基地,其中厦门和成都工厂属于完全自营。根据 2023 年 11 月刚刚公布的最新数据,戴尔是 2023 年厦门最大的制造业企业。在成都,我们是也是 2023 年当地第五大制造业企业。虽然戴尔在江苏昆山的工厂不是自营的,但也是该地区最重要的制造业龙头之一。三家工厂全球化采购,生产出的产品也供应全球。谣言可以凭空捏造,数据却是实打实的证明。” 据IT之家了解,从 1998 年在中国厦门开设第一间办公室到今天,戴尔在中国的员工数已经超过一万人,并且建立了完整的采购、生产加工、工程制造、销售、服务等运营体系。 资料显示,戴尔在厦门、成都和昆山设有三大生产基地,带动数百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服务全球市场。根据最新信息,戴尔在 2023 年是厦门最大的制造业企业,是成都第五大制造业企业。其位于昆山的生产基地也同样是当地最重要的制造业龙头企业之一。 via 标签: #戴尔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消息称戴尔中国厦门厂裁员幅度几乎达到50%

消息称戴尔中国厦门厂裁员幅度几乎达到50% 戴尔表示,为了降低成本,他们正在实施一系列措施,包括裁员、限制外部招聘和员工重组。去年,戴尔裁员1.3万人,规模是原计划的两倍。而据最新消息称,戴尔中国厦门厂裁员幅度几乎达到50%。戴尔在厦门、成都和昆山设有三大生产基地,其中厦门和成都工厂属于完全自营。按照戴尔员工的说法,厦门和成都工厂都在不同程度的裁员,缩减至少是一半以上。有供应链给出的消息显示,戴尔的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与周边产品的供应链“去中国化”自2025年启动。消息还称,戴尔计划在2024年,停用中国大陆制造的芯片,这包括中国大陆厂商与非中国大陆厂商在大陆所生产的芯片。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美国制造业联盟敦促拜登政府阻止从墨西哥进口中企制造的汽车及零部件

美国制造业联盟敦促拜登政府阻止从墨西哥进口中企制造的汽车及零部件 报道说,美国制造业联盟23日在一份报告中声称,“中国汽车之所以如此便宜,是因为其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力量和资金支持,这些中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最终可能会导致美国汽车业灭亡”。报道说,上述报告提到,在墨西哥生产的汽车及零部件有资格享受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之间签署的贸易协定中的优惠待遇,美国制造业联盟认为,美国应采取措施阻止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生产的汽车及零部件从美墨加协定中受益。“对进口中国汽车开放的商业大门应该关闭,以免导致美国出现大量工厂倒闭以及失业问题。”报告称。路透社称,对于上述消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没有立即置评。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戴尔计划到2024年停用中国制造的芯片

戴尔计划到2024年停用中国制造的芯片 日经亚洲援引三位知情人士称,戴尔 (Dell) 去年年底告知供应商,将大幅降低使用在中国制造的芯片,包括由非中国企业所有但在中国境内的工厂生产的芯片。戴尔订下 2024 年以前停用中国制造芯片的目标,而且已告知供应商将「大幅减少」产品中的中国制零组件用量。目标在2025年、要把五成产能移出中国。 一名消息人士说,戴尔设定很大的目标,要停用的不只是由中国芯片商生产的芯片,也包含非中国供应商在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戴尔在美国的竞争对手惠普,据说也正在评估把产线移出中国的可行性。来源 ,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工信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愿与各国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工信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愿与各国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中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将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持续优化升级;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深化与各国企业深度合作。他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发表演讲时表示,推动建设中小企业双边、多边合作,促进中小企国际合作。他表示,将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行业产业链营运,推进建设智能工厂,将建设一批中外合作绿色工业园区,发展绿色贸易增长点。他提到,当前产业链供应链面对复杂形势,愿与各国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2024-03-25 11:22:42

封面图片

中国 6 月制造业 PMI 为 49.5,与上月持平,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中国 6 月制造业 PMI 为 49.5,与上月持平,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看图说话的回答 49.5%!6 月制造业 PMI 持平,看点究竟何在? 制造业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作为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月度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诸多环节。它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显著的预测和预警作用。 6 月中国制造业 PMI 为 49.5%,与上月持平,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制造业景气度处于基本稳定的状态。从企业规模的角度来看,大型企业PMI为50.1%,相较于上月下降了0.6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49.8%,比上月上升了0.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7.4%,比上月上升了0.7个百分点。 进一步分析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我们可以发现,生产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则低于临界点。其中,生产指数为50.6%,虽比上月下降了0.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这意味着制造业企业的生产保持着扩张态势。新订单指数为49.5%,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反映出制造业市场需求景气度略有下降。此外,从业人员指数为48.1%,与上月持平,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总体保持稳定。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9.5%,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的交货时间较上月有所延长。 总体而言,中国6月制造业PMI数据较为清晰地反映了制造业的部分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以及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看图说话)

封面图片

10月财新PMI近三个月来首次落入收缩区间

10月财新PMI近三个月来首次落入收缩区间 最新财新PMI数据显示,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49.5,近三个月来首次落入收缩区间。 据财新网报道,星期三(11月1日)公布的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49.5,较9月下降1.1个百分点。 10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低于预期值50.8,为7月份之后首次跌入收缩区间。 这一走势与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一致。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二(10月31日)公布的2023年10月制造业PMI录得49.5,较9月回落0.7个百分点,落至荣枯线下。 路透社报道称,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制造业PMI显示,尽管中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好于预期,但制造业仍不稳固。 财新称,10月中国制造业需求连续第三个月扩张,但外需疲弱导致制造业企业减少供给,制造业景气度回落。 分项看,10月制造业需求缓慢扩张、供给收缩。制造业新订单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但增幅放缓,显示需求扩张速度减缓。新出口订单指数仍然低于荣枯线,企业普遍表示,全球经济疲软叠加高物价,导致海外市场销售受挫,制造业企业相应减少供给,生产指数降至荣枯线以下。 产量下降、客户需求相对低迷,企业采购量下降,因此原材料库存有所减少。由于销售不及预期以及发货付运延误,产成品库存显著增加。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说,企业家乐观情绪继续下探。10月制造业景气度不高,内需维持扩张态势但速度渐缓,供给、就业、外需均不同程度下降。三季度经济出现筑底回升迹象,不过目前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稳固。 高盛分析师在星期二的一份报告中说,第三季度劳动力市场仍显示出疲软迹象,各种PMI下的大多就业分项指数在该季度出现下滑。 制造商称,由于原材料和石油价格上涨,投入通胀率升至九个月高点。 企业预期方面,10月制造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在扩张区间小幅下降。对生产前景持乐观预期的企业普遍提到新产品发布、开拓新出口市场、经济有望转强等因素;其它企业则担心外需疲弱和整体市场状况仍欠佳。 2023年11月1日 11:29 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