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重点加大对金融领域逃废债、职业放贷人、“砍头息”“套路贷”等违法行为的审查

最高检:重点加大对金融领域逃废债、职业放贷人、“砍头息”“套路贷”等违法行为的审查 最高检3月9日发布《民事检察工作白皮书(2023)》。白皮书介绍,2023年,检察机关强化民事检察监督,积极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高质效办理涉金融民事纠纷案件。检察机关加强对借贷纠纷和与公司、证券、保险、票据等有关的民事纠纷案件的监督。近两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受理与公司、证券、保险、票据等有关民事纠纷类案件4800余件,提出抗诉240余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270余件。重点加大对金融领域逃废债、职业放贷人、“砍头息”“套路贷”等违法行为的审查,强化对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维护公平诚信的金融市场秩序。 标签: #金融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最高检:以行政违法行为监督纠正涉企 “小过重罚”

最高检:以行政违法行为监督纠正涉企 “小过重罚” 7 月 8 日,在最高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行政检察厅厅长张相军表示,最高检 “检察护企” 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中明确,加强对产权保护、社会信用、监管执法等重点领域涉企行政生效裁判、行政诉讼执行、行政非诉执行和行政违法行为等监督。这次选编的 “检察护企” 7 件典型案例,在履职重点上突出一个 “护” 字,护企业权益、护企业信用、护企业发展;在案件类型上突出一个 “全” 字,覆盖行政诉讼监督、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和行刑反向衔接等行政检察各项职能。

封面图片

最高检:加强涉企行政诉讼和执行监督,加大对 “小过重罚” 等问题的监督

最高检:加强涉企行政诉讼和执行监督,加大对 “小过重罚” 等问题的监督 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在发布会上介绍,检察机关加强涉企行政诉讼和执行监督,依法平等保护产权。依法办理涉企征收补偿、赔偿案件,保护企业财产权益。加大对 “小过重罚” 等问题的监督。最高检发布涉企行政处罚检察监督典型案例,指导正确适用部门法与行政处罚法,部门法最低处罚明显与违法情节不成比例的情况下,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相关规定予以校准,推动落实 “过罚相当” 原则。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检:严打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证券犯罪

中国最高检:严打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证券犯罪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严打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证券犯罪,坚决惩治金融腐败。 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最高人民检察院星期四(12月28日)发布《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依法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在刑事检察方面,意见提出,重点加大惩治金融风险高发领域金融犯罪力度,突出打击各种名目非法金融活动,持续加大对洗钱及其关联犯罪的追诉力度,依法妥善处置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严厉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证券犯罪,坚决惩治金融腐败犯罪,以精准有力的刑事追诉惩治金融犯罪、震慑金融犯罪、预防金融犯罪。 在民事检察方面,意见提出,高质效办理金融领域民事监督案件,重点加大对金融领域逃废债、“砍头息”“套路贷”等虚假诉讼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着重加强民事执行监督,强化民事检察与刑事检察的有序衔接,加大对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维护公平诚信的金融市场秩序。 在行政检察方面,意见提出,结合刑事案件办理,积极推进与行政机关“反向”衔接工作。 在公益诉讼检察方面,意见提出,围绕国有金融财产保护、金融账户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涉金融领域电信网络诈骗治理、金融行业反垄断等法定领域开展公益诉讼,并积极探索拓展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公益司法保护。 最高检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各级检察机关将扎实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法治保障。 2023年12月28日 1:40 PM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检发布典型案例 提出要让民企有信心经营好

中国最高检发布典型案例 提出要让民企有信心经营好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民事检察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典型案例时提出,要让民营企业有信心经营好。 据中新社报道,最高检星期一(4月1日)发布10个典型案例,包括涉民营企业的裁判结果监督和执行活动监督案件,也包括检察机关依法办理的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虚假诉讼监督案件。 以“武汉甲贸易有限公司与武汉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执行活动监督案”为例,执行法院在被执行人乙建设公司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下,以未找到可供执行财产为由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结案,导致甲贸易公司因判决执行不到位无法及时回笼资金。检察机关依法开展监督,破解滥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问题,有力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在“韦某勇、黔东南州乙建设投资公司与独山县丙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原审第三人郑某华民间借贷纠纷抗诉案”中,检察机关经过调查核实,认为本案生效判决确有错误,遂依法履行监督职能。同时,检察机关居中斡旋协调,与法院共同促成和解,在保障各方当事人权益的前提下,使案外人贵州甲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从执行中解脱出来,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最高检第六检察厅负责人称,下一步,检察机关将继续立足民事诉讼监督职能,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着力营造公正、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稳预期“留得住”,有信心“经营好”。 2024年4月2日 7:12 AM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检:依法审慎监督遏制虚假诉讼向非诉程序蔓延态势

中国最高检:依法审慎监督遏制虚假诉讼向非诉程序蔓延态势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厅厅长冯小光说,最高检过去一年加大对民事虚假诉讼监督力度,持续开展虚假诉讼专项监督。在办案基础上,最高检依法审慎开展对虚假仲裁、虚假公证的监督,阻止虚假诉讼向非诉程序快速蔓延态势。 据中国最高检官网消息,冯小光星期二(2月6日)在最高检厅长网络访谈中,作出以上表述。 在介绍去年虚假诉讼监督、民事执行监督工作时,冯小光说,2023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依法纠正虚假诉讼案件8765件。对于一些疑难、复杂、重大案件,最高检充分发挥业务领导作用,先后指导地方办理了涉八省份违规转让房产民事虚假诉讼专案、辽宁谭某集团涉黑涉恶民事虚假诉讼专案等一大批案件,多名参与虚假诉讼的不法行为人受到依法严惩。 他介绍,2023年4月,最高检还印发了典型案例,推动各地探索开展虚假仲裁、虚假公证监督工作。目前,不少地方检察机关通过案件办理、信息共享、联席会议等方式,与仲裁委、公证机构建立虚假诉讼联防机制,助力预防整治利用仲裁和公证进行虚假诉讼的违法行为。 冯小光指出,民事执行是实现当事人胜诉权益的一项重要执法工作。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民事检察部门重点对不当终结本次执行、消极执行、不依法采取保全措施或者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等严重侵害当事人实体和程序权利的违法行为,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并注重运用类案检察建议,提升整体监督效果。 他说,2023年,最高检持续推进对民事执行活动监督走深走实。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民事执行监督案件7.4万余件,提出检察建议6.1万余件,法院同期采纳率94.3%。2023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民事审判活动监督案件6.79万余件,提出检察建议6.24万余件,法院同期采纳率93.6%。各地民事检察部门积极开展民事审判程序违法和审判人员违法监督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4年2月6日 10:04 PM

封面图片

最高检印发《关于充分履行检察职能服务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意见》,要求指导海南检察机关严厉打击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的窃取国家秘

最高检印发《关于充分履行检察职能服务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意见》,要求指导海南检察机关严厉打击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的窃取国家秘密、危害国防利益等犯罪活动,建立健全涉自由贸易港重大案件舆情应对机制;加强军地检察机关协作配合;依法惩治和有效预防网络犯罪。 指导海南检察机关准确把握合法金融创新与金融违法犯罪的界限,惩治非法利用自贸港金融政策实施的各类新型金融犯罪活动。 重申严厉打击侵犯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对有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民营企业及其负责人涉嫌犯罪的,坚持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提出适用缓刑建议;对重大科研活动中的职务犯罪依法慎用强制措施,涉科研骨干的捕、诉层报省检察院审批。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