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语言和我们的行为之间的巨大距离是什么?宣扬女权正义的嘴,和遮掩性骚扰的手为什么能长在同一个身体上?

我们的语言和我们的行为之间的巨大距离是什么?宣扬女权正义的嘴,和遮掩性骚扰的手为什么能长在同一个身体上? 最近总在想这个问题。因为第一次身处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统治下,具体地看到了系统和系统里的人是如何维护上位者的。 系的一个男教授,性骚扰惯犯,被举报过起码三次,这学期我们进行了集体举报,大概有二十个人,包括他自己带的学生。性骚扰行为包括让女学生把自慰经历写成作业交给他看,让自己指导的学生在办公室里脱衣服,甚至还有诱奸。 三个月过去了,他依旧是论文委员会的主席,全系的论文开题(不论研究生还是博士生)都要被他审查。学期初的时候负责牵头组织举报的同学告诉我说,院长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也有了一个律师负责这个案子,据说他们都非常生气,再三保证说一定会做点什么。但结果自然是什么都没做的。 但最让我寒心的也许不是学院的不作为和系统的全面失能,而是全院的老师都知道他是这么个人,却没有任何人试图保护学生。从上至下的沉默就是帮凶,而这沉默的原因就是利益,甚至不是巨大的利益,只是系里的人情往来和“不愿意得罪同事”的利己谨慎而已。 我的二导和她的朋友们都是系里的“女权主义者”,我二导之前做女性写作,如今开始做关怀伦理,是张口照顾关怀闭口脆弱性的一个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我跟她说我选了这个老师的课,他第一节课就要求我们所有人(几乎全是女孩)分享我们的私密创伤时,她也什么都没有说。 在好听的话和可怕的行为中间是一杆天平,上位者将名誉利益和下位者们的安全称量后,自然是觉得前者重于泰山后者轻若鸿毛。学生算什么呢,学生几年之后就会走,不像终身制教授是永远在那里。学生没有渠道,没有能量,学生试图在一个保护上位者的系统里得到公平简直是痴人说梦。所以在罪犯和帮凶眼里我们都是可以被牺牲的,我们的尊严,我们的心理健康,我们的安全感,我们的人格或身体都很轻。 说到底不过就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别人的人格和尊严是不存在的东西,像史航他们那一代人认为女人的主体性也是不存在的东西。我十八岁的时候被带去文化圈的酒局饭局,常听见在座的三四十岁文化圈男说女人不可能成为好作家,文学史是男人的文学史,女人在其中只是点缀,尤物尤物,好看就好。这样的话被说出来很令人震惊,但在十年前这甚至是一种不用出口的男性共识。就像韦恩斯坦觉得女演员就是可以被制片人享用的,因为“向来如此”。对于文化圈来说,享用女读者和女观众也是“向来如此”。因为他们的影响力和权威,导致希望在这一行里求生存的人都要成为沉默的帮凶,否则就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在这样的代价和几个毫无能量的女孩中间,牺牲哪一边甚至都不是一个需要犹豫的选择。 但帮凶和罪犯都不可原谅,回护罪犯的人认为自己战役已经结束,确实如此,因为他们确实是站在了罪犯的那边替他将一切都打扫干净了;他们说自己只是缺乏判断或经验不足,但事实上他们的选择从来都很明晰在正确的事和容易的事之间选择了容易且带来利益的事。道歉也并非出于真心(但这不重要),而是对失去利益的恐惧。如今的揭发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些曾经不算事的事居然能确实地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很难乐观地看这种事,因为见过太多失败。对犯罪的男的没什么好说的,但总想问问沉默地扶着墙站着的人你们是否知道自己的沉默和视而不见已经是一种选择?这种选择是否真的如你们表现出来的那么轻松? 累了,不讲了。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正义果敢 #谈 正义果敢: 我们是同宗同源,同盟军是华人唯一的一支军队,我们作为华人我们不拥护,要让什么人来拥护?

正义果敢 #谈 正义果敢: 我们是同宗同源,同盟军是华人唯一的一支军队,我们作为华人我们不拥护,要让什么人来拥护? 腊戌的汉人已经没有民族主义咯、眼前只有他们的利益、他们以为就是同盟军来打腊戌他们失去一些自己的一些家产就乱骂同族、我们华人要团结起来不要为了自身的一点利益而乱骂我们汉家军 。 我们同盟军大战过程中根本不会像大家说那样去百姓家里乱翻东西,在路上也从来没有拦劫人民的任何财务!更没有扣下任何人,如果说被扣下的那也是扣有罪之人 ,这个大家要清楚

封面图片

回想刀法成立5年来,我们做什么内容,不是看什么火,是看我们懂什么,有什么领先于行业的认知,是值得分享传递利他的。

#内幕消息 回想刀法成立5年来,我们做什么内容,不是看什么火,是看我们懂什么,有什么领先于行业的认知,是值得分享传递利他的。 而利他的内容,如果在某个单点形成聚焦,则有了心智。 有了心智信任后,我们能够提供解决方案,则拉升了价值。 而从职业生涯的一开始我就锚定了“营销”这个关键词,我知道只要我够坚定和聚焦,一条路走到黑,我就会比任何不坚定的人研究得够深,做得更透,因为我会认识天下所有营销的高手,整合天下武林高手,形成武林联盟。

封面图片

“根据我们上级的命令,如果我们想干什么事,没有必要留下证人”

“根据我们上级的命令,如果我们想干什么事,没有必要留下证人” 一名被俘的乌克兰人民“捍卫者”的自白。对平民中的盗窃、抢劫和谋杀目击者的行为不断发生。在“服役”期间,掠夺者和杀人犯“赚”了大约100万卢布。

封面图片

#群友投稿:有些事真的不想多说,作为有脑子的人你不想想我们是什么关系?我们认识多久了?你不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吗?以前我对你说的任

#群友投稿:有些事真的不想多说,作为有脑子的人你不想想我们是什么关系?我们认识多久了?你不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吗?以前我对你说的任何话我有害你吗?我的人品不管走到哪里别人有说过什么?你内心里都不清楚吗?你觉得我需要向你解释什么?你活这么大年纪见的人不够多吗?你分不清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小人吗?谁是真心把你当朋友不会害你的人?好听话谁都会说,我也不是不会讲,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你的员工都清楚你看不出来吗?你自己的人都跟你离心离德,你不知道是谁在背后搞鬼吗?你还跟着你的兄弟们面前数落我的不是,你以为你的兄弟愿意听你在那里逼逼吗?为什么以前我们所有人相处从来都没有那些勾心斗角的事,而现在搞的每天话都说不了几句?搞的我们没有任何交集?是谁背地里一直在坏别人名声,来捧自己?顺势上位来推他自己人!自己在公司都快没有话语权了还整天往别人身边凑!傻逼一个!我告诉你小人终究是小人!终究长不了! 我知道你能看到这个频道,不明说你是谁我希望你瞅见这段话就用脑子想想! 也希望在东南亚的兄弟们自己睁开双眼,远离身边小人,否则你只会在他们身上吃大亏! trx秒兑换: @LYTRX_BOT 欢迎投稿爆料: @linyihaokeai 金三角特区追寻梦想的地方【 @tequvip8 】

封面图片

为什么经常有人追求无视程序正义的结果正义?

为什么经常有人追求无视程序正义的结果正义? 林一五的回答 因为学得比较深了。 虽然这个提问是预设立场的,但是它好在问的是“有人”,而不是“所有xxx的人”,所以我就按照“有人”的角度来答。 关于程序正义,初级念经人经常有一个误解,认为程序正义是结果正义的必要条件,经典的表述是:“程序正义可能得不到真正的正义;但如果连程序正义都无法保障,就更不可能有正义。”这句话的前半句承认程序正义不是结果正义的充分条件,所以我们不必讨论,我们主要讨论后半句“把程序正义当作结果正义的必要条件”这个误解。 我们不念经,我们直接来看判例。 第一个判例:常常被视为程序正义典型案例的辛普森杀妻案,这些年其实在美国那边有非常多的人在反思:辛普森被判无罪到底是程序正义,还是程序不正义? 2017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辛普森:美国制造》里,由当年辛普森的律师以及陪审团成员主动披露了一个事实:在审判期间辩方曾经做过一个公开欺骗陪审团的事情,在杀妻前竭力和黑人社区保持距离、努力和白人交朋友的辛普森,被怀疑杀妻后选择的辩护策略是强调自己的黑人身份、利用当时黑白矛盾争取陪审团里黑人女性成员的同情,为了达成目的,辛普森的律师耍了个滑头,临时说要带陪审团看现场,然后在前一天把辛普森家墙壁上、房间里他和白人的合影全部换成了他和黑人的合影,律师在纪录片里笑着承认自己就是前一天临时换的,陪审员们则承认这些照片对自己影响很大,觉得因为辛普森同为黑人,所以要给他机会,投无罪票。 如果把这个细节也考虑在内,辛普森案显然不能成为程序正义的典型案例,反而属于程序不正义的典型案例。 第二个判例:美国法制史里可能最重要的一个案子,无数法律人心目中确立了美国法律体系优越性、给三权分立的美国司法权搞来宪法审查权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这个案子其实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马歇尔大法官对这个案子的操作完全是耍心眼的政治操作,程序上其实很有问题。我们一般打官司,首先打的是管辖权,即这个法院有没有权限审理这个案件。有,就继续审实质问题,没有,就打回去。然而如果看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判决书,马歇尔大法官一上来先审实质问题,然后最后突然说最高院目前对这个案子没有管辖权。通过这么操作,马歇尔大法官一方面表明了最高院有审查一项法令违不违反宪法的权力(审实质问题),一方面又把烫手山芋丢掉(最后说程序上我们现在没权力管,避免在两党党争中选边站)。 如果从政治技巧的角度看,马歇尔大法官干得非常聪明,十分漂亮。但是如果从程序正义的角度看,这个奠定美国两百多年法律体系的案例,是很有问题的。 用两个小例子简单说明了一下为什么程序正义不是实质正义的必要条件,为什么神话程序正义是错的。下面结合我国的历史说一下我对程序正义的完整态度: 1)程序正义不是正义的充要条件,它很重要,但是现实中存在看似程序正义但最后不正义的例子(辛普森案等),也存在程序不正义但最后可能正义的例子(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等); 2)对我国来说程序正义在某个时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当时很多司法行为存在不规范之处,冤案时有发生,程序正义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动力之一,这方面可以看一下我们之前写的《景跃进等《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传说中啥都敢讲的大学教材丨读中国计划(二)》里面关于公检法的段落; 3)但是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出现了很多非公权性质的私权性权贵,也出现了很多打着程序正义旗号行不正义之事的讼棍,这时不管是利用法律漏洞,还是因为谁更请得起律师而出现不公时,好像喊一句“程序正义”就能开解了,都是不对的。现实要求我们对程序正义和正义的关系进行再审视。在当下的现实中,已经出现了大量把“程序正义”当作作恶的挡箭牌的案例,比如我们这边和美国都很明显的腐败分子把“程序正义”当安全边界的现象(《不要小瞧金融法律精英啊,魂淡!》)。 所以,现在已经不是无脑喊程序正义的版本了,程序正义现阶段是被玩坏的状态,该到了重新评估一切价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时候了。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林一五)

封面图片

“到了一定的年龄,你就会发现,人活的已经不是日子,而是被岁月沉淀后的心境,与万事言和,与独处相安,自行,自醒,我们弄丢了从前的自

“到了一定的年龄,你就会发现,人活的已经不是日子,而是被岁月沉淀后的心境,与万事言和,与独处相安,自行,自醒,我们弄丢了从前的自己,变得不善言辞,学会了沉默,学会懒得解释,学会默默自愈,更喜欢独来独往… #头像|姓氏头像 来自文案素材吧雪儿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