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也谈到了国内高等教育的一大问题就是培养一群工具人,对自己的境遇缺少钻研的热情。但内驱的、“自己的”问题,真的很重要。

之前也谈到了国内高等教育的一大问题就是培养一群工具人,对自己的境遇缺少钻研的热情。但内驱的、“自己的”问题,真的很重要。 刚跟一个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数据专家聊,她研究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她自己是病人。她说,跑遍了各种会议,好多研究根本就不是从病人角度出发的。她说,有一个临床研究者做了一个 cohort,大手一挥排除了所有有抑郁倾向的患者,有多少呢,有90%!但子宫内膜异位带来的痛苦,的确会使多数病人受精神疾患折磨,这么一排除,做研究方便了,但你的研究对她们又有什么意义呢。 再有,子宫内膜异位长期受到医疗体系忽视,很多都按着痛经在治,现有的医疗数据根本没有办法反映现状,你拿去一通分析,产生不出来任何有意义的结果。于是她自己组团队,申基金,和病人组织打交道,从病人那里收集数据,再进行分析,训练模型…… (当然,她说了,这些都是评上了终身教职之后才敢做的事情。)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痛经时有这种表现卵巢癌风险高4倍#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分析了45万例参与者数据后发现,与未患子

【#痛经时有这种表现卵巢癌风险高4倍#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分析了45万例参与者数据后发现,与未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卵巢癌的风险高4.2倍。#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表现# ,特别是渐进性加重和放散痛。 痛经时有这种表现,卵巢癌风险高4倍 via 生命时报的微博

封面图片

医生在她的脑中发现子宫组织:忍受10年痛经才能确诊,这种疾病至今无法治愈

医生在她的脑中发现子宫组织:忍受10年痛经才能确诊,这种疾病至今无法治愈 Sarah Hillstead 今年 43 岁,是一名生活在美国的普通女性,但她的求医经历却并不普通。从 12 岁第一次来月经的那一刻起,她的身体就开始遭受攻击。定期造访的“大姨妈”对 Sarah 来说等于灾难,她所忍受的疼痛远远超出了普通范围如果用 1 到 10 来给疼痛评分,她会打 50 分。除此之外,她还要忍受异常多的出血量,有一次流血甚至持续了 41 天。 Sarah 就这样忍受了近十年,直到二十多岁时才弄明白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医生在手术中发现,本应随着月经周期定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细胞出现在了匪夷所思的位置,它们扩散进了 Sarah 的心脏和肺部,甚至进入了她的脑干。一名女性一生中大约要经历 500 次月经,在每个月经周期里,这些出现在错误地点的子宫组织仍然会和它们的“大部队”保持同步:随着雌激素和孕酮的涨落周期,“错位”的子宫内膜在 Sarah 的心、肺、脑中反复增生、破裂和出血。 图一:箭头示意为进入脑内的子宫内膜组织。来源: 图二:箭头处为脑内被怀疑为子宫内膜异位的病灶。来源:

封面图片

OpenAI推出ChatGPT Edu 进军高等教育

OpenAI推出ChatGPT Edu 进军高等教育 ChatGPT Edu 可以访问 GPT-4o,这是 OpenAI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最新大型语言模型。OpenAI 声称,该模型在解释文本、编码和数学、分析数据集和访问网络方面比以前的版本要好得多。ChatGPT Edu 的消息限制也将比免费版 ChatGPT 高得多,并允许大学构建基于自己的数据训练的自定义版本的 ChatGPT,并在大学工作区内共享它们。OpenAI 声称 ChatGPT Edu 的对话和数据不会用于训练 OpenAI 的模型。尽管 ChatGPT 于 2022 年底推出,最初引发了人们对学术诚信和教育环境中潜在滥用的担忧,但大学越来越多地尝试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用于教学和研究。OpenAI 表示,在看到沃顿商学院、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使用 ChatGPT Enterprise 后,它创建了 ChatGPT Edu。例如,沃顿商学院的 MBA 本科生通过训练一个基于课程材料进行训练的 GPT 并与聊天机器人进行讨论来完成他们的期末反思作业,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正在试验自己的 GPT,让学习德语的学生进行德语对话。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服用普通避孕药群体患脑肿瘤的几率增加5倍

研究发现服用普通避孕药群体患脑肿瘤的几率增加5倍 孕激素是模拟女性天然性激素黄体酮的合成激素药物。它们主要用于激素避孕和更年期激素治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另一类性激素雌激素联合使用,但也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多囊卵巢综合症等疾病。法国研究人员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首次将长期使用某些孕激素与罹患一种名为颅内脑膜瘤的脑肿瘤的风险增加联系起来,这种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的 40%。这种肿瘤虽然是良性的,但它是从环绕大脑和脊髓的脑膜上长出来的,会影响这些结构,因此必须进行手术切除。法国国家药品和保健品安全局(ANSM)的研究人员研究了108366名女性的数据,其中18061名女性在2009年至2018年间接受了脑部手术,切除了颅内脑膜瘤。这些数据来自法国国家健康数据系统(SNDS),每个病例都与五个出生年份和居住地区的对照组相匹配。研究人员研究了特定孕激素与脑膜瘤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尽管所研究的某些孕激素只在法国(丙孕酮)或少数几个国家(甲羟孕酮)使用,但其他孕激素(黄体酮、左炔诺孕酮、羟孕酮和甲羟孕酮)却在全世界广泛使用。本文使用的是最常见的品牌名称,但不一定包括所有的品牌名称。在考虑了潜在的影响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长期使用 150 毫克醋酸甲羟孕酮(Depo-Provera)注射剂(一年或一年以上)与颅内脑膜瘤风险增加 5.6 倍有关,而颅内脑膜瘤需要手术治疗。长期口服 5 毫克甲地孕酮(Colprone)的风险增加 4.1 倍,口服 0.125 毫克/0.5 毫克丙孕酮(Surgestone)的风险增加 2.7 倍。使用这些孕激素不足一年似乎没有这种风险。黄体酮(Prometrium、Utrogestan、Endometrin)、氢化黄体酮(Femoston)或广泛使用的左炔诺孕酮释放宫内节育器(IUDs),无论其所含剂量如何,都没有明显的风险增加。服用醋酸氯地孕酮(Belara、Gynorelle、Lutéran、Prostal)、醋酸诺美孕酮(Lutenyl、Naemis、Zoely)和醋酸环丙孕酮的女性风险过高,考虑到这些药物已知会增加脑膜瘤风险,这并不奇怪。至于地诺孕酮(Lafamme、Natazia、Qlaira)或羟孕酮(Delalutin、Proluton、Makena),由于接受这些药物的妇女人数较少,因此无法得出结论。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研究人员承认,SNDS 数据库缺乏关于所有临床细节和处方孕激素适应症的信息。他们也无法将脑膜瘤的遗传倾向和暴露于高剂量辐射这一风险因素考虑在内。然而,据估计,全世界有 7 400 万名妇女使用醋酸甲羟孕酮作为避孕手段,因此可归因于此的脑膜瘤数量可能很高。研究结果强调,妇女需要定期与医生复查避孕药物。昆士兰大学妇产科副教授、执业妇产科医生吉诺-佩科拉罗说:"这些研究结果的发布应该......及时提醒妇女定期检查自己的避孕需求,以确保她们仍在使用最适合自己的产品。"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的妇科医生兼副教授苏珊-埃文斯(Susan Evans)认为,它们还可能鼓励更多的妇女转而使用避孕释放型宫内节育器。"这一信息将进一步加速人们从口服激素药物向宫内节育器偏好的转变,"埃文斯说。"美国凯泽家庭基金会发现,1995-2017年间,宫内节育器的使用率从2%上升到14%,而口服避孕药的使用率则从31%下降到22%"。这项研究只考虑了醋酸甲羟孕酮 150 毫克的剂量。由于这种药物在法国很少使用,因此迫切需要在其他更广泛使用这种药物的国家开展进一步研究,以评估相关的脑膜瘤风险,从而更好地了解剂量-反应关系。这项研究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我们的身体 Notre corps (2023)

我们的身体 Notre corps (2023) 描述:巴黎20区的一家公立医院里,摄影机和持摄影机的人驻留在不同的诊间,记录著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处于生命各个阶段的女性,拍摄他们与医疗体系的无数次相遇癌症筛检、生育问诊、意外怀孕寻求堕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因著「异常」来到医院的各种身体。导演克莱儿・西蒙经历癌症的生命经验促使他展开纪录,镜头温柔地打破那潜藏在现代医疗体系中高冷的专业术语与疏离的人际关系,以带有人本主义式的关怀,细腻地呈现人们对于身体、生命的思索,关于进行跨性别手术的未成年人如何思考更年期、个体如何与日渐老去的身体共存,以及医疗人员如何身在机构的同时亦能进行机构批判。电影从亲密的视角展现生命的多样性,以及差异如何构成集体的经验,共同谱成我们的身体。 链接:https://pan.quark.cn/s/da278fa9981a 大小:T 标签:#纪录片 #我们的身体 #quark 频道:@yunpanshare 群组:@yunpangroup

封面图片

怎样培养自己的耐心和韧性?

怎样培养自己的耐心和韧性? 情感酒馆的回答 讲真,要想成为一个有耐心和韧性的大神,这事儿不简单,但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我看来,这就像练就一身好功夫,得慢慢来,不能急躁,也不能半途而废。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几个小秘诀,希望能帮到你们。 记得那会儿我刚学开车,一上路就紧张得手心冒汗,方向盘握得死紧,生怕出啥岔子。后来教练跟我说:“小伙子,开车嘛,得有耐心,慢慢来,别急。”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耐心这玩意儿,得从日常小事做起,比如等公交、排队买咖啡,这些时候你得学会控制自己,别急着插队,别急着抱怨,慢慢你会发现,等待也能变成一种享受。 再说说韧性,这东西就像是打游戏升级,得经历一次次失败,才能变得更强大。我以前玩过一款游戏,里面有个BOSS特别难打,我试了几十次都挂掉了,那时候真是想摔手机走人。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行,老子非得过了这个坎不可!”于是,我开始研究攻略,调整策略,最后终于干掉了那个BOSS,那种成就感,简直了! 除了这些,读书也是个好方法。不是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嘛,多读点书,尤其是那些能让人深思的书,能让你的心静下来,思考问题也更深入。我有个习惯,每天晚上睡前都会看一会儿书,不管是小说、历史还是科普,都能让我学到不少东西,同时也锻炼了我的专注力和思考能力。 还有就是运动,我是个篮球爱好者,每次打球都像是在和自己较劲。有时候比赛输了,心里难免会有点失落,但我会告诉自己:“没关系,下次再来!”这种心态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也能保持乐观,不轻易放弃。 最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标。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比如说,一年内跑完一个半马,或者学会一门新技能。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即使过程中遇到挫折,也会咬牙坚持下去,因为你知道,只有这样,才能离梦想更近一步。 总之,培养耐心和韧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就像那句话说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只要我们肯下功夫,总有一天,我们也能成为那个“罗马”。加油吧,朋友们!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情感酒馆)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