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时有这种表现卵巢癌风险高4倍#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分析了45万例参与者数据后发现,与未患子

【#痛经时有这种表现卵巢癌风险高4倍#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分析了45万例参与者数据后发现,与未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卵巢癌的风险高4.2倍。#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表现# ,特别是渐进性加重和放散痛。 痛经时有这种表现,卵巢癌风险高4倍 via 生命时报的微博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博爱医院样本混杂致没患癌女病人遭切除子宫卵巢 两化验师休假

博爱医院样本混杂致没患癌女病人遭切除子宫卵巢 两化验师休假 博爱医院一名59岁女病人的活组织样本,与另一名70多岁癌症患者的样本混杂,女事主被诊断患有子宫内膜癌,切除子宫、卵巢及输卵管后,院方证实她并无患癌。院方表示,翻看化验室闭路电视和调查后,指事件不涉及打烂样本瓶,当时亦有用独立的样本钳,但样本如何被混杂就有待调查。涉事的2名医务化验师,目前休假,暂时调离岗位。 2024-03-15 22:41:42

封面图片

司美格鲁肽还可防癌?研究称糖尿病患者使用该疗法患 10 种癌症风险更低

司美格鲁肽还可防癌?研究称糖尿病患者使用该疗法患 10 种癌症风险更低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子刊《JAMA 肿瘤学》近日发表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服用 GLP-1 疗法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较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而言,罹患 10 种癌症的风险显著降低。GLP-1 疗法的著名代表是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的司美格鲁肽,这种药物近年来适应证已拓展至减重及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等,市场需求旺盛。尽管新一代 GLP-1 疗法司美格鲁肽用于 2 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仅在 2017 年年底才获得美国 FDA 批准,但 GLP-1 疗法用于 2 型糖尿病治疗已长达近 20 年。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 2005 年 3 月至 2018 年 11 月期间 160 万名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记录,这些患者在用药前没有检测出与 13 种肥胖相关癌症病史。研究人员发现,接受 GLP-1 疗法而非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患上其中 10 种癌症的风险显著降低,包括食道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胆囊癌、肾癌、肝癌、卵巢癌、胰腺癌以及脑膜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他们称,这一发现可能是 “GLP-1 药物对高危人群预防癌症具有潜在益处的初步证据”,但这项研究是观察性的,因此只能确定两者之间有关系,而无法确立直接的因果关系,因为肥胖相关癌症风险的降低可能来自于这些药物带来的减肥和糖尿病控制,肥胖和糖尿病都与更高的癌症风险有关。(第一财经)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服用普通避孕药群体患脑肿瘤的几率增加5倍

研究发现服用普通避孕药群体患脑肿瘤的几率增加5倍 孕激素是模拟女性天然性激素黄体酮的合成激素药物。它们主要用于激素避孕和更年期激素治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另一类性激素雌激素联合使用,但也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多囊卵巢综合症等疾病。法国研究人员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首次将长期使用某些孕激素与罹患一种名为颅内脑膜瘤的脑肿瘤的风险增加联系起来,这种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的 40%。这种肿瘤虽然是良性的,但它是从环绕大脑和脊髓的脑膜上长出来的,会影响这些结构,因此必须进行手术切除。法国国家药品和保健品安全局(ANSM)的研究人员研究了108366名女性的数据,其中18061名女性在2009年至2018年间接受了脑部手术,切除了颅内脑膜瘤。这些数据来自法国国家健康数据系统(SNDS),每个病例都与五个出生年份和居住地区的对照组相匹配。研究人员研究了特定孕激素与脑膜瘤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尽管所研究的某些孕激素只在法国(丙孕酮)或少数几个国家(甲羟孕酮)使用,但其他孕激素(黄体酮、左炔诺孕酮、羟孕酮和甲羟孕酮)却在全世界广泛使用。本文使用的是最常见的品牌名称,但不一定包括所有的品牌名称。在考虑了潜在的影响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长期使用 150 毫克醋酸甲羟孕酮(Depo-Provera)注射剂(一年或一年以上)与颅内脑膜瘤风险增加 5.6 倍有关,而颅内脑膜瘤需要手术治疗。长期口服 5 毫克甲地孕酮(Colprone)的风险增加 4.1 倍,口服 0.125 毫克/0.5 毫克丙孕酮(Surgestone)的风险增加 2.7 倍。使用这些孕激素不足一年似乎没有这种风险。黄体酮(Prometrium、Utrogestan、Endometrin)、氢化黄体酮(Femoston)或广泛使用的左炔诺孕酮释放宫内节育器(IUDs),无论其所含剂量如何,都没有明显的风险增加。服用醋酸氯地孕酮(Belara、Gynorelle、Lutéran、Prostal)、醋酸诺美孕酮(Lutenyl、Naemis、Zoely)和醋酸环丙孕酮的女性风险过高,考虑到这些药物已知会增加脑膜瘤风险,这并不奇怪。至于地诺孕酮(Lafamme、Natazia、Qlaira)或羟孕酮(Delalutin、Proluton、Makena),由于接受这些药物的妇女人数较少,因此无法得出结论。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研究人员承认,SNDS 数据库缺乏关于所有临床细节和处方孕激素适应症的信息。他们也无法将脑膜瘤的遗传倾向和暴露于高剂量辐射这一风险因素考虑在内。然而,据估计,全世界有 7 400 万名妇女使用醋酸甲羟孕酮作为避孕手段,因此可归因于此的脑膜瘤数量可能很高。研究结果强调,妇女需要定期与医生复查避孕药物。昆士兰大学妇产科副教授、执业妇产科医生吉诺-佩科拉罗说:"这些研究结果的发布应该......及时提醒妇女定期检查自己的避孕需求,以确保她们仍在使用最适合自己的产品。"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的妇科医生兼副教授苏珊-埃文斯(Susan Evans)认为,它们还可能鼓励更多的妇女转而使用避孕释放型宫内节育器。"这一信息将进一步加速人们从口服激素药物向宫内节育器偏好的转变,"埃文斯说。"美国凯泽家庭基金会发现,1995-2017年间,宫内节育器的使用率从2%上升到14%,而口服避孕药的使用率则从31%下降到22%"。这项研究只考虑了醋酸甲羟孕酮 150 毫克的剂量。由于这种药物在法国很少使用,因此迫切需要在其他更广泛使用这种药物的国家开展进一步研究,以评估相关的脑膜瘤风险,从而更好地了解剂量-反应关系。这项研究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称子宫手术致输尿管梗塞 妇女起诉中央医院与医生

称子宫手术致输尿管梗塞 妇女起诉中央医院与医生 一名妇女因间歇性腹痛求医,检查后发现输尿管梗塞,以致左肾只剩6%的运作功能。妇女认为是一年前进行的子宫手术导致,为此起诉新加坡中央医院和为她操刀的妇产科医生疏忽失责。 不过,辩方驳斥,妇女的指控毫无根据,证据显示妇产科医生顺利完成手术,为妇女切除子宫、卵巢和输卵管,以解决她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而且,长达45分钟的手术过程没发生任何事故,手术范围也不靠近输尿管。辩方向妇女提出反诉,索讨她仍拖欠的9499元医药费。 这起官司于星期二(6月25日)在高庭开审,起诉人是54岁女子高菲儿(译音),诉方没有透露所要索讨的赔偿金额,但由高庭审理的民事诉讼索偿金额一般从25万元起跳。 被起诉的是新加坡中央医院与该医院妇产科高级顾问医生陈学昆教授。 审讯揭露,在2019年1月之前,高菲儿向来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且经常出现下腹疼痛的问题。她原本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接受治疗,2018年11月前去咨询陈学昆后,决定找陈学昆为她动手术。辩方称,在高菲儿同意动手术之前,陈学昆已向她讲解手术的潜在风险与后遗症等。 高菲儿于2019年1月4日在中央医院动手术,手术顺利地在45分钟内完成,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事故。辩方指出,高菲儿之后回医院复诊时透露,手术伤口的疼痛问题已改善,骨盆超声波扫描结果也没发现任何流血或积液的迹象。高菲儿最后一次见陈学昆是在2019年5月,她当时表示对手术感到满意。 根据高菲儿的说法,她是在2019年6月,即完成手术约半年后,开始出现间歇性腹痛。她没有回去咨询陈学昆,改看其他医生,并在同年12月进行电脑断层扫描后发现左边输尿管梗塞,以致左肾只有6%的运作功能。高菲儿在2020年2月动手术,解决输尿管梗塞问题。 诉方在审讯首天传召曾为高菲儿看诊的泌尿科医生刘俊豪供证。刘俊豪认为,高菲儿输尿管梗塞的问题,料是在动子宫切除手术时造成,因为尿管梗塞位置靠近手术范围,而且有可能是为了阻止流血所做的缝扎而导致。 ... 2024年6月25日 9:28 PM

封面图片

对于月经羞于谈论,或者想当然地接受了“女性痛经、虚弱很正常”的这种论断,很多时候都会耽误掉疾病的治疗,顺便还加强了对于女性的刻板

对于月经羞于谈论,或者想当然地接受了“女性痛经、虚弱很正常”的这种论断,很多时候都会耽误掉疾病的治疗,顺便还加强了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提出“月经假”,可以理解,但是治标不治本,还有挤占女性职场空间的嫌疑。 普通的痛经,一般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什么布洛芬啊阿司匹林啊泰诺啊之类,根据个体差异各种药品作用效果不同,可以换几种多试试。日常拯救女性系列。 严重的痛经,痛到止痛药不管用,很可能是内分泌问题。子宫内膜异位是比较多发的(育龄女性10%有不同程度影响),另外还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等。如果不了解,也很正常这个领域的研究也只是近几十年才有进展,其中有不少都是社会文化因素影响阻碍了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和传播。治疗手段,比较常见的是短效避孕药,相当于人为调整激素水平(具体请遵医嘱)。 月经能不能吃冰棍、能不能吃辣、能不能运动?能 能 能。这些禁忌很有传统医学特色,我在国外完全没听说过,身边女性朋友也是吃喝锻炼照常,最多说是降低运动强度(对攀岩而言,月经期间会水潴留,人“变重”,力量上不去)。我能理解说这些事情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月经期间身体感受到虚弱很正常,在虚弱的状况下对身体做出刺激行为也会加强不适。我的意思是,不必被所谓的“传统智慧”束缚,量力而行,如果能够用药物克服不适,正常生活,该干啥干啥,那这些禁忌也可以完全不用理会。如果能在条件允许下加强锻炼、保证血液微循环顺畅、保持健康作息等等,身体承受力也会逐渐变强。 当然,如果你服用短效或者皮下植埋没有副作用,你愿意的话,完全不来月经、或者三四个月来一次,是可以的且安全的(国外的小伙伴得到此类疗法应该更方便,国内给不给这么做不清楚),总之我就提供这么一个线索,具体请咨询靠谱的妇科医生哈。

封面图片

司美格鲁肽还可防癌?研究称糖尿病患者使用该疗法患10种癌症风险更低

司美格鲁肽还可防癌?研究称糖尿病患者使用该疗法患10种癌症风险更低 GLP-1疗法的著名代表是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的司美格鲁肽,这种药物近年来适应证已拓展至减重及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等,市场需求旺盛。尽管新一代GLP-1疗法司美格鲁肽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仅在2017年年底才获得美国FDA批准,但GLP-1疗法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已长达近20年。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2005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间160万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记录,这些患者在用药前没有检测出与13种肥胖相关癌症病史。研究人员发现,接受GLP-1疗法而非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患上其中10种癌症的风险显著降低,包括食道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胆囊癌、肾癌、肝癌、卵巢癌、胰腺癌以及脑膜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他们称,这一发现可能是“GLP-1药物对高危人群预防癌症具有潜在益处的初步证据”,但这项研究是观察性的,因此只能确定两者之间有关系,而无法确立直接的因果关系,因为肥胖相关癌症风险的降低可能来自于这些药物带来的减肥和糖尿病控制,肥胖和糖尿病都与更高的癌症风险有关。值得强调的是,与胰岛素治疗相比,使用GLP-1药物的患者患甲状腺癌的风险并未显著降低。这一发现为现有研究提供了依据,这些研究强调了GLP-1药物与患甲状腺癌风险增加有关的问题,并支持在药品包装上标注警告,建议内分泌或甲状腺问题患者谨慎使用这种药物。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没有特别研究新一代的GLP-1药物,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抗糖尿病和减重药物进入市场,有必要对新一代药物预防癌症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美国 FDA已经批准新型GLP-1减重药司美格鲁肽用于降低非糖尿病超重或肥胖成年人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但与此同时,有关司美格鲁肽副作用的研究也从未停止。根据最新发表在JAMA子刊《JAMA眼科》杂志的一项研究数据,使用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药物的患者可能会面临眼部疾病风险增加,进而威胁视力。研究显示,在使用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眼部疾病发生率为8.9%,而服用非GLP-1糖尿病药物的患者中,这种眼部疾病的发生率仅为1.8%;此外,在因超重或肥胖而使用司美格鲁肽的患者中,眼部疾病的发生率为6.7%,服用其他类型药物的患者中,眼部疾病的发生率仅为0.8%。不过这项研究也仅为观察性研究,并非随机对照试验,具有局限性。诺和诺德对此回应称,眼部疾病并非目前上市的司美格鲁肽药物的不良反应;这项研究的数据也不足以确定GLP-1受体激动剂的使用与NAION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NAION 是由视神经血流不足引起的,会导致一只眼睛突然无痛视力丧失,这也是继青光眼之后因视神经损伤而导致失明的第二大常见原因。这种疾病通常对老年人的影响更大。不过,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使用司美格鲁肽治疗肥胖的患者平均年龄仅为46岁,糖尿病的患者平均年龄也仅为57岁。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