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有蔚来车主用免费换电权益,换电后放电供超市、工厂使用,引网友吐槽这是在“薅羊毛”。随后蔚来APP显示使用换电权益免费获

近日,网传有蔚来车主用免费换电权益,换电后放电供超市、工厂使用,引网友吐槽这是在“薅羊毛”。随后蔚来APP显示使用换电权益免费获取的电量对外放电的总电量超过15度/月,将就超出部分收补对应的电费。对此,蔚来客服表示,确实出了此收费政策,目前还未正式收费,具体等后续通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近日,网传有 蔚来 车主 用 免费 换电 权益,换电后放电供 超市、工厂 使用,引网友吐槽这是在“薅羊毛”。随后蔚来APP显示使

近日,网传有 蔚来 车主 用 免费 换电 权益,换电后放电供 超市、工厂 使用,引网友吐槽这是在“薅羊毛”。随后蔚来APP显示使用换电权益免费获取的电量对外放电的总电量超过15度/月,将就超出部分收补对应的电费。对此,蔚来客服表示,确实出了此收费政策,目前还未正式收费,具体等后续通知。

封面图片

ℹ用换电突围!蔚来汽车在德国启用首座换电站,新车随后就到#

ℹ用换电突围!蔚来汽车在德国启用首座换电站,新车随后就到# 来到海外市场,Tesla 其实也面临了来自中国对手的挑战。至少欧美市场原本应该不会预期到,蔚来汽车(NIO)会这么快就把在中国启动营运不久...

封面图片

因房东纠纷断电 博主用理想、蔚来、特斯拉三辆车撑起全公司供电

因房东纠纷断电 博主用理想、蔚来、特斯拉三辆车撑起全公司供电 据其介绍,因为房东纠纷被断电,他们想到了使用新能源汽车放电。因为理想ONE 自带放电功能,转接头直插很好用,保障财务室的设备需求,因为理想ONE只有40kWh电池,使用时也相应小心一些。而蔚来ES6则供应办公室照明和大部分插座,车辆搭载的是100度大电池,对外放电非常稳定,用完补电也最快,附近换电站换块电池,半小时内搞定。剩下的那辆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也有76度电,用于接部分插座和备用切换;虽然特斯拉官方不支持外放电,但通过他们自己购买的唯电宝转接,目前表现稳定。至于功率稍大的冰箱、饮水机、咖啡机、微波炉他们就先放弃了,虽然车辆对外供电功率也能支持,但没必要增加这些压力。网络方面,他们是在网上购买的5G路由器,每月1500G流量,供电脑上网基本够用了。博主感慨,虽然用新能源汽车供电还存在争议,但是企业运转不能停,至少网站更新、稿酬发放、电商收发货都不影响了。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何小鹏:当蔚来换电站超5000座 小鹏将考虑加入换电

何小鹏:当蔚来换电站超5000座 小鹏将考虑加入换电 据了解,截至2024年4月30日,蔚来已在全国布局了2411座换电站,其中包括795座高速公路换电站,以及3790座充电站。蔚来的换电站网络不仅覆盖广泛,而且使用率高,4月份用户换电次数达到了1973376次,累计换电次数更是达到了43127792次,平均每1.31秒就有一辆蔚来汽车从换电站满电出发。蔚来的换电站不仅在数量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且在战略合作上也取得了突破。目前,蔚来已经与长安汽车、吉利控股集团、奇瑞汽车、江汽集团、路特斯、广汽集团等多家知名汽车制造商达成了充换电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建立更大规模、更标准化、更统一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此外,蔚来还与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壳牌、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皖能集团、中安能源等能源电力领域的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换电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其换电站的能源支持和网络覆盖。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华为蔚来小鹏腾势集体冲量 新造车最血腥的春天来了?

华为蔚来小鹏腾势集体冲量 新造车最血腥的春天来了? 同一天,小鹏 G9 全系降 2 万、极氪 007 起价不变配置大增、蔚来给出每辆 1.5 万元起的油车置换基金……不知道是愚人气氛加持,还是降着降着就“麻了”。大家似乎习惯了紧锣密鼓放大招,不铺垫不预告,甩手就是降价补贴,招式不一样,目的都是“抢单”。此前表态不参与价格战的车企们,真到出手谁也不留情。明知降价自损八百、不可持续、绝非上策,怎么都这么豁得出去?今天的文章,来聊聊新一轮降价背后的焦虑与竞争。又杀疯了2024 开年到现在,价格战伴随着新车战,明里暗里降价就没停过。眼见着 2 月开始的降价潮,隐隐约约要退一退,4 月第一天,多家车企宣布豪掷补贴,和销量报告一起席卷舆论场,热闹不已。单月交付 2.46 万辆的问界新 M7,先吹响了冲锋号角,降幅 1-2 万元不等,入门版最新售价 22.98 万元。虽然定位有别于 SU7,起售价却直逼后者,作为一款热销车型,现在降价对于竞品而言多少有些“防不胜防”。小鹏的价格屠刀则砍向 G9,全系降价 2 万, 入手门槛落在 25 万以内,还给出最高 8000 元的选装权益。在这个价位段,G9 已经是性价比相对可观的车型,但 2024 年以来销量有些“失速”,2 月销量没有过千,回到去年 9 月的水平。这次 G9 全系调价的决心,不输于问界新 M7 只降中低配车型的决心。另一款已有足够讨论度的让利车型,是极氪今年的当打产品 007。官方曾表示极氪 007 上市充分考虑了市场变化和核心竞争,“因而不会陷入价格战”,而在昨天,新车加推 20.99 万元的后驱增强版,比原先的入门版新增价值 2 万的免费选装。强调不降价的蔚来又推出了新政策10 亿元油车置换补贴, 适用于 2024 款车型,单车总计最高可获得 1.5 万选装基金、6498 元 NIO Phone 抵用券、3600 元换电券和 4560 元的 NOP+ 一年使用权。此外,吉利汽车、奇瑞汽车先后推出了数以亿计的置换补贴, 现在吉利的熊猫 MINI 最低入手价是 2.99 万元。特斯拉则显得有些特别,不降反涨。Model Y 全系降价 5000 元,不过原价 1.2 万的星空灰车漆变成了 Model 3/Y 的免费选配,原本的纯黑车企又加收 8000 元是涨是降,因人而异。昨晚刚刚上市的全新腾势 N7,也放了个大招,起价 23.98 万元,比 2023 款降了 6.2 万元,还限时给老车主 5 万置换补贴,约等于“无痛”换新车。这么一降,也意味着腾势 N7 主销版本退出豪华纯电市场, 渴望“搅局”主流中高端。价格战没有迎来静默,战事还有升级,新造车、跨界公司、自主车企都推出优惠,一家比一家“残暴”。对于厂家或者老车主而言,降价意味着“喜忧参半”,真正迎来春天的依旧是等等党。小米效应?明知降价不是“两全法”,那为什么降这么狠?2023 年初,特斯拉在全球开启大降价,一是因为 2022 年整体毛利率足够丰厚,达到 25.6%,且碳酸锂价格已经开始松动,特斯拉有足够的本钱开卷。比亚迪今年出击,则是在 20 万以内的市场拼“谁更狠”,接踵而至的“荣耀版”,给价格敏感度较高的大众市场上了一剂又一剂猛药。可这一次领头的,不是特斯拉也不是比亚迪,赶在昨天齐降价又是为什么?不够乐观的预期,或许是答案之一。回看一季度的大盘,1 月国内纯电批发销量 40.4 万辆,同比增长 49.5%,环比下降 46.5%;2 月纯电批发 26.9 万辆,同比下降 22.8 %,环比下降 34.3%。尤其 2 月,不论新能源大盘还是纯电,不论绝对值还是增速,都在下滑。对于 3 月,乘联会预估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 82 万辆,同比增长 33%,环比增长 84%,相比 2 月已有明显起色,也是最接近预期的一个月。然而,该机构披露,3 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 58.3%,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在不景气区间。诚然,Q1 淡季是行业共识,但二季度的市场会变得“热辣滚烫”吗?未必。乘联会预计 4 月“车市平稳运行”,但仍指出,清明节受风俗影响、农耕忙碌及假期出行,导致购车需求驱动力不足,经销商预计市场需求及销量环比微降。“悲观的大盘基调,遇上 3 月底的纯电破圈”,这是最近一周来车圈动作频频的大背景。小米汽车争议虽大,但是不可否认,雷军给纯电汽车、智能汽车带来了破圈效应可能是 2024 年的第一次。以上因素交织之下,4 月初的全民皆兵,既可以说是车企们咬紧牙关刺激市场,也可以说是趁着全民讨论分享流量蛋糕。攻守之势易也。小米 SU7 的定价方式、传播策略、营销密码加重了“先行者”们的焦虑,激发了彼此的战斗欲。即便强如华为,拥有与小米汽车相似势能的鸿蒙智行,也推出了防守策略。不过问界新 M7 的定价,未必针对小米 SU7,毕竟理想有 L7,L6 也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眼下的竞争对手不容轻视,新对手也伺机而动北京车展很快就来,四月是各家秀肌肉的窗口期。遥想去年年底的广州车展,每家都有每家的热闹,然而鸿蒙智行展台上格外火爆,“含华量”反映到现场,更让人察觉到含金量。而今年一季度,车圈里大半的流量也被小米和华为占据,雷军的“赢家通吃”理论未必获得全行业认可,但当下的竞争格局也明摆着谁也无法免受小米汽车的影响。赶在“线下擂台战”之前降一波价,获得更多订单和声量,算是车企们不约而同的功守道?写在最后可能是二季度充满不确定性,也可能是华为和小米组成的“新新造车”势不可当,总之“价格战何时休”这道题,短期内大概率没有答案。价格战去年也打,在淘汰赛成为行业共识的语境下,难有尽头,降价增配、或者新增“丐版”拉低拥车成本的打法,带来的结果是消费降级还是升级?换个说法,市场需要的是绝对的低价吗?还是在相应的价格段内,提供更强的产品力? 对消费者来说,这两个问题理论上可能是一个意思,但回到车企端,就会带来截然不同的产品逻辑。不同级别玩法也不一样,譬如入门市场 798 自带绝对力量、高端豪华市场钻营技术冗余,即便降价,不会是一个降法。“小米很可能继平价手机市场之后,在大众消费车市场上、重新上演良币驱逐劣币的史诗性一幕。” 这是企业家罗永浩对小米汽车入场给予的高度评价。“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眼下新能源车圈可没有无声润物的意思,倒有血战不休的气息,小米开价、其他车企扎堆降价,会开启怎样的春天?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被停产车企“遗弃”的车主,在维权路上“瑟瑟发抖”

被停产车企“遗弃”的车主,在维权路上“瑟瑟发抖” 顾旭更是切身体会到车企暴雷前后的售后变化。就在2023年10月,威马汽车陷入破产风波时,顾旭不巧遇到了剐蹭事故。但客服电话打不通,管家说管不了,4S店说公司停产不发配件,修不了。“车在4S店停了好久,我的通勤都成了问题。”等顾旭终于“费了大劲”找三方修理店把车修好,之前“扣车”的4S店已经倒闭了。近日,顾旭再想为车子购买车损险时,保险公司也以厂家不供应零部件、无法定损理赔为由,拒签保险合同。镜观台致电了高合、威马、广汽三菱、宝沃、天际等多家停摆车企4S门店。除停机提示外,少数几个拨通的电话中,均被告知“本人已经离职,不了解情况”,谢绝透露更多信息。像费洲、顾旭一样,众多被倒闭、破产、停产品牌“遗弃”的车主们,因配件更换、电机系统故障、软件失灵等等售后问题持续受到困扰,只能花费大量精力,和资金,与保险公司、维修店甚至二手车商进行没完没了的周旋。今年春节后,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今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赛的第一年。在一年半以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就曾预测,到2030年时,中国车企市场主要玩家不会超过5家。理想汽车CEO李想也曾公开表示,2025年以后,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格局,会跟智能手机高度相似,甚至竞争会更激烈,因为造车的门槛比手机更高。最后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可能只会剩下5家公司,其余的公司,市场份额都会是个位数,或者不足个位数。而在前两年的高峰时期,国内有近200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在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倒下一家车企,就有可能出现成千上万个像费洲、顾旭这样被“遗弃”而欲哭无泪的车主。在当前的情况下,停产品牌车主权益将如何得到保障,答案还在风中飘荡。伤不起,更修不起2020年,四四因摇不到北京燃油车牌,打算买一辆电动汽车。当年,市面上的纯电动车型普遍因续航里程太短而被诟病,但威马首款量产车型EX5的续航已达到520km。那时的“蔚小理”也还不是“三兄弟”,而是与威马并称为新势力“四小龙”。综合考虑到电池的续航能力,满足家庭用车的SUV大空间,以及20万元以内的售价,符合条件的新能源车型,只有威马EX5。当时威马汽车的销量以及整体评价都很好,四四提车后的用车体验也一直不错。由于电车贬值迅速,四四不指望开过的旧车还能卖上价,只希望能维持代步的使用价值。可即便朴实如此的用车期待,也随威马申请破产重组而破灭。那段时间,四四收到亲近朋友的问候,只能回答“先凑合开着呗”。威马破产重整消息后,官方没有给出“稳定军心”的售后承诺,售后服务群、汽车管家群也都悄然解散了。不仅没有任何合作厂家联系车主提供相应保障,就连原有的免费更换电池等售后权益也默认作废。因售后停摆,四四还被坑了一次保养费用。2023年2月,她在威马智行App商城购买了官方售后礼包,两次保养总计698元。2024年初,她来到杭州市仅存的一家威马合作售后点,询问剩余一次保养是否可以兑现。店家称,自己也被威马欠着钱,因此只能有偿提供保养服务。四四的威马用了4年,累计里程只有2万多公里,从未出现影响使用的故障。但她开始担忧起未来的售后问题“一旦涉及更换配件的维修,处理起来会更麻烦”。所以她平时开车也会格外注意,尽量规避任何可能的剐蹭、磕碰。由于目前在杭州异地用车被限行,四四一般只在周末开威马去附近城市自驾游。“200公里之内的目的地,其实开着它出去还是挺方便的,还是蛮省钱的。”就威马EX5车型本身而言,四四依然认可它的高性价比,但停摆的车机服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常用车。正常情况下,车主可以通过威马智行App看到剩余电量、车子的位置具体,远程控制空调、车锁等信息。但如今,这些智能功能均无法使用,威马与传统油车的智能化水平无异。同是威马EX5车主的小齐,遇到了更棘手的问题。目前,威马的维修质保都需要车主自己承担,保险费用极高。小齐的车子于2018年底上牌,2022年的保费高达5500元,且保险范围只包括事故维修。因为配件变贵了,还可能存在事故保险赔付不足的情况。再加上此前威马厂家锁电,导致车子续航缩水,充电变慢,“目前这种状况很难找到下家出手掉,所以把它用到报废吧。”来自四川的一位二手车商,也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倒霉”收车故事。他在厂家破产前的两天收了一台威马EX5,“要是提前知道它要破产,打死我都不会收它”。4年车龄,落地价17万的威马EX5,收车价格5万多,他现在只希望能保本出掉。花68万,换台“天降绝版车”主攻经济实用市场的威马汽车,用户需求基本以家用和跑网约车为主。而累计售出1万多台车,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高合汽车车主,面对车企停工停产新闻,则呈现出另一番姿态。在左天翼拥有的10台车子中,有2台是新能源车。第一台是广汽埃安,仅为了上牌方便而购入;第二台电车,是2021年5月上市首款车型、不到两年就宣布停工停产的高合汽车。2023年1月,左天翼逛商场时路过高合门店,对HiPhi X的炫酷外观一见钟情。试驾后发现舒适性也不错,加上是六座的SUV车型,符合自己的家庭用车需求,就直接下定、提车,到手价68万元。听说高合停工停产消息时,左天翼心态颇为淡定“新的品牌,起起落落都正常。车企倒了,车又没坏。我买的是公司的产品,又不是公司的股份。”左天翼观察到,朋友圈里的高合车主中,至少90%的人态度都挺无所谓,最多觉得汽车残值会受影响。比如过去,68万元入手的高合,开一年半左右还能卖到50万出头,品牌停工停产后,残值一下缩减了二三十万。对于普遍处于中产以上收入水平的高合车主而言,并不会因20万元而“伤筋动骨”,“就当自己股票亏钱了”。大部分未遇到车子维修售后问题的高合车主,想法都与左天翼一样残值下降,不卖就不会亏。大家还会在一起调侃:一万名车主每人出50万,凑50亿收购高合。但也有车主因配件短缺而无法解决售后,主要是因为不常更换的冷门配件没有库存。至于使用频率较高的配件,如空调滤芯等耗材,各厂家的规格通用,个人在网上就能买到。此外,左天翼认识的所有高合车主,车库里都不只一台车,因此日常用车的受影响程度更低。另一批高合车主的心态则更加乐天派。他们认为,即便高合将来真的倒闭了,如果配件商能把库存备好,自己的绝版车会更有意思,可以直接收藏。“现在华为出的那些可编程大灯,变道辅助,投影大灯,后轮转向等功能,以及“蔚小理”等大势车企的卖点,实际上两三年前的高合车型就玩过了。”高合停产后,广东地区也有商家开始四处收车,琢磨起高价拆车件的生意。目前,高合汽车在广东二手车市场的价格基本是打4折。很多网友表示,如果是二三十万元的价位,自己很愿意购买高合汽车。高合在二手车市场的热度,也侧面反映出车企陷入停产困境的原因,不是产品没做好,而是目标消费人群太少。高合车主们的积极心态,谈不上对品牌的感性信仰,还是来源于产品本身。HiPhi Z车主阿薇表示,自己作为“高合绿油油的大韭菜”,不管高合倒闭与否,买这台车都不后悔。“我觉得高合值60万到80万的价格。它的外观拿了国际红点设计大奖,在5年之后都不会过时。走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回头率都...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