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疾控专家:新冠病毒不存在真正的“物传人”】

【新疆疾控专家:新冠病毒不存在真正的“物传人”】 10月3日晚,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倪明健回答了记者提问。 当前,我区疫情防控形势仍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一些涉疫地区的传播风险依然较高。随着阳性感染者的不断检出,废弃物、垃圾、物品表面检出阳性可能性在增加,很多人对物传人存有疑虑,在此,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物传人的几率微乎其微,不存在真正的物传人,即使物体表面存有活体病毒,发生传播也是因为我们不注意手卫生,接触物品之后触碰了眼、口、鼻粘膜造成的感染。 现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者排出的病毒可以污染物品表面,病毒在物品表面不会增殖,在常温条件下病毒短时间内会降解,失去活性。在不同的物品表面病毒存活的时间也有差异,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由于病毒核酸残留片段的原因,此时或稍后一段时间进行核酸检测仍可呈现阳性,但不具有传染性。低温、潮湿和病毒浓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可能会延长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的时间。冷冻食品被污染后,病毒的存活时间会长一些,所以采购冷冻食品时应尽量减少触摸或佩戴丁腈手套,注意手部卫生,冷冻食品煮熟后均可放心食用。(天山网)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10月29日,呼和浩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经专家研判,病人用过的床品,冰箱冷冻和冷藏的开封食品,须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是

10月29日,呼和浩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经专家研判,病人用过的床品,冰箱冷冻和冷藏的开封食品,须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是目前安全且符合实际的处理方法。” #呼和浩特疫情##内蒙古疫情# 【网评】卫健委(22年6月):10度以上,物体表面的病毒存活不过一天。WHO(21年5月):病毒基本不通过物体表面传播。

封面图片

中疾控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中疾控表示,新冠病毒感染现属于 “乙类乙管”传染病,按照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要求每月公

中疾控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中疾控表示,新冠病毒感染现属于 “乙类乙管”传染病,按照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要求每月公布一次。 综合监测数据显示,今年2月至4月上旬,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局部零星散发,4月下旬开始逐步上升,5月下旬上升趋势减缓,目前呈下降趋势。 5月发热门诊就诊量、重症(2777例)和死亡(164例)病例相较4月有所增加,但总体水平较低,且重症和死亡病例以老年人群、患有基础性疾病人群为主。 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从第17周的8.8%攀升至第20周的40.7%,之后缓慢上升至21周的42.5%。 XBB及其亚分支的占比逐渐增加,从5月1日至7日的84.6%,增长到5月22日至28日的92.4%。 (中国疾控中心)

封面图片

本澳今(14)日新增1例管控中发现的输入性相关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个案

本澳今(14)日新增1例管控中发现的输入性相关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个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下称应变协调中心)表示,本澳今(14)日新增1例管控中发现的输入性相关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个案。患者为女性,70岁,澳门居民,8月10日早上已被管控,8月10至12日每日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阴性,8月13日傍晚进行核酸检测,于今(14)日凌晨确认其检测结果呈阳性。而患者是8月10日公布的73岁确诊船员的妻子,列为输入性相关新冠病毒感染个案。 应变协调中心强调...

封面图片

第76及77例确诊个案不存在社区传播风险

第76及77例确诊个案不存在社区传播风险 #疫情记者会快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表示,今次重点区域核酸检测计划主要围绕第72至75例确诊个案,在确诊前于社区中活动的范围进行重点地区人士的核酸检测,至于第76及77例确诊个案的活动范围则没有相关计划。 应变协调中心解释,第76及77例确诊个案是在医学观察期间才确诊,而且是在其医学观察期间的第3或第4天才确诊。除此之外,他们被检测为阳性结果之前连续3至4天的核酸均为阴性。经流行病学评估后...

封面图片

中国专家揭示猴痘病毒DNA复制工作机制

中国专家揭示猴痘病毒DNA复制工作机制 中国专家在全世界首次揭示猴痘病毒DNA复制的工作机制,将为后续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关键结构基础。 据《北京日报》星期四(2月8日)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这项研究成果。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目前已造成9万2000余人感染,其基因组的复制主要由自身编码的全酶复合物完成,但该复合物的工作机制尚不明确。为此,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团队领衔开展了针对猴痘病毒DNA聚合酶全酶结构的新研究。 研究团队使用石墨烯网格制备了冷冻电子显微镜,首次解析了猴痘病毒聚合酶全酶复合物处于复制构象时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揭示了猴痘病毒DNA复制的工作机制与其具有可持续合成能力的作用模式。 团队称,研究成果极大地增进了对猴痘病毒基因组复制过程的了解,将为后续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提供关键结构基础。 2024年2月8日 1:36 PM

封面图片

关于减少新冠病毒在大厦内传播风险之建议

关于减少新冠病毒在大厦内传播风险之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下称应变协调中心)表示,新冠病毒传播主要通过人和人近距离相处时飞沫传播,或在同一密闭或半密闭空间经长时间相处透过气溶胶微粒传播(例如说话咳嗽时产生的微小液滴,以及风扇扬起地上的污染微粒,可在空气中长时间停留,若在较高浓度和较长时间暴露,可被感染),也可通过环境或物件表面间接接触传播。 应变协调中心指出,根据过往经验,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密切接触者之间...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